•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電子報新聞網站報導和臺灣電影票房銷售數據之關係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臺灣電子報新聞網站報導和臺灣電影票房銷售數據之關係

本節欲瞭解在分不同面向探討電子報媒體在報導相關電影內容後之結果,經 過研究探討後顯示,當相關媒體在對該部電影擁有較高峰的報導量,對照臺灣電 影之票房銷售,是以趨向正相關的呈現。也就表示臺灣電子報媒體的報導內容和 臺灣電影票房之間是有相關性存在。

在此一媒體報導現象中審視,顯示出有一定的推波助瀾之功效,除此之外亦 驗證了在前述在文獻探討之中的研究,在涉入行為方面,觀賞電視或是瀏覽網路 資訊的行為對觀眾獲得電影的訊息相當重要,而由於臺灣觀眾對於電影的涉入高,

因此會主動的去了解和電影有關的深入資訊,然後再行其觀影之行為,是屬於認 知型消費決策的觀眾。

因此本研究在排除了其他在電影劇本、演員等相關背景的影響因素後,在單 就報導文化、報導量和銷售數據中探討,結果顯現出在相對票房銷售較高的電影,

在所研究之電子報網路媒體中亦擁有較多的報導數量,是以趨向正相關的結果呈 現,而研究中亦探討了是媒體先影響票房,還是有了票房之後再度影響媒體,根 據此問題做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當有國片上映時,在前期的報導數量上每家電子 報上並不會有太突出的數量和報導內容,進一步審視其報導,則是在相關話題進 入高峰性時會有較多豐富的報導,報導高峰期指的也就是話題最為新鮮、熱門,

被多數大眾所討論和消息露出最多的階段。

研究表示出,在媒體的報導之下對於票房會有一定的影響效應,但並非絕對 效應,是為一種相交互之結果,媒體的報導呈現的是加值、強化之效果,並且就 以報導量而言,在電子報媒體的報導上和票房數據是正向相關的,研究中並無有 報導數量非常之高,但票房卻很低的案例。

69

在國片的報導數量與上映時間週期中研究呈現,將影片上映時間分為觀察期、

潛在期和判斷期,如圖 4-1 所示,而此圖表是由各家電子報在報導數量中的共同 平均值所建置,並且可得知的是在影片上映的前期,報導量並非最主要影響之因 素,但在進入判斷期時,則有較顯著的數據產生。

而在認知型消費決策的行為之下,電子報媒體的報導文章也就有其存在因素 和參考價值。透過研究過程中檢視其報導量後歸納,當電影在上映後的第一週可 視為觀察期,上映的第二週至第三週才會有較多的相關信息露出,其視為潛在期,

而第三週至第四週會有較多的報導數量上升,則視之為判斷期,例如和相關主角 有關的宣傳報導、花邊新聞都會相繼出現,而在網友評論、影片票房的相關銷售 數字、和影片的熱門度以及觀影人數等,這些報導內容被視之為會影響消費型決 策觀觀眾的行為。

由於臺灣在國片的行銷上並不像多數外國電影,在預告上映的前期就置入龐 大的經費宣傳,使電影的相關訊息比起其他訊息更容易觸達觀眾,且這類影片本 身常會伴有相關重金的卡司或名人導演加持,既講究特效又標榜影片畫質,和我 國國人在影片的呈現上有所不同,而其中除了上映之前就受呼聲和好評極大的電 影外,並非所有外片都會有此效果,即便是在臺上映的外片,其中亦會有冷門的 電影,臺灣大多國片都不屬一般外國電影發行的商業片之性質,因此兩者在票房 數字的比對上,較無從比較起。

70

4-1

電影上映週期與報導數量變化圖

以電影上映時間和報導量來分類檢視,則可最快看出一般電影在上映前幾週 時的電子報媒體報導數量之變化,而由研究中亦檢視出欲研究的六部電影之數量 變化,以報導而言不同的電影劇情、話題、故事屬性亦會帶來不同的報導數量,

數據變化不盡相同,像海角七號並非一上映就報導數量較高,反觀之艋舺一片在 上映初期的報導量還超過了其他部的電影,但相同的則是潛在期到判斷期之間的 曲線之變化,這段期間最可看出差異,也顯示出研究結果所探討的消費型決策觀 眾之行為反應和需求間的相互效應。

0   5   10   15   20   25   30  

日期 觀察期 潛在期 判斷期

海角七號 冏男孩 聽說 艋舺 父後七日 雞排英雄 報導量

71

第六節 電子報媒體效果之探討與應用

透過研究顯示,媒體的報導具有議題設定之效果,以檢視表 4-8 為例,媒體 對於報導的訴求分類尚可看出,各家電子報媒體在情感訴求和支持訴求中的報導 最為多數,情感訴求的報導站百分之三十以上,內容多呈現民族、親情之情感以 及在歷史和文化上的描寫,而在支持訴求中報導的內容多呈現尋求認同、表現支 持的論點撰寫,其中表示追求文化認同、和對國片支持的正面報導文章比例最高,

佔有百分之十五以上,而這兩類的報導在文章的報導上企圖營造的是一種共同感 的塑造,引導大眾產生共鳴,而不直接指出議題事件,卻間接影響告訴閱聽人與 讀者要想什麼時變為議題設定。

當媒體在報導時,媒體效果在事件中呈現的並非是完全的真實,會被區分為 社會的真實、媒介的真實以及閱聽人所理解的真實,媒體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大 眾對於議題的重要性,其中像是情感的訴求報導,這類報導內容的類型和用語,

亦符合相關研究中指出的議題設定之功效,以紀錄片冏男孩為例,該片為當年度 票房第二高之電影,而相關文章報導中多呈現關懷、溫馨,描寫其影片中的弱勢 者之處境,為一部笑中帶淚的電影,引起相關單位對於該影片的注意也帶動一些 周邊的弱勢關懷活動產生,是一種在媒介真實上的呈現,帶入了大眾生活,企圖 塑造閱聽人理解之真實。

而在其他相關之報導中則提及該部影片的獲獎訊息,和影片的精采度,但在 實質上之票房數據並非如此理想,實際電影票房的銷售數據則不如社會真實之效 應,反之在此效果上的運用,不同於媒體在報導社會或是政治性相關新聞中的理 解,因為當媒體在報導社會新聞或是政治性新聞時,常有誇大效果之報導,而當 媒體報導運用在呈現該電影相關劇情時,則多為社會真實的呈現,這是由於劇本 原本的內容會和電影上即將上之演劇情相同,不會出現一綱多本的情形,因此在 描寫劇情的相關事實之陳訴則為效果的例外。

72

當某一種文化理念或事物在欲表達給社會大眾,或是引起觀者共鳴時,電影 文化是一種直接又快速的呈現,而媒體的報導是加速其發酵更快的方式,透過相 關議題的訊息設定,用以表達所訴求之結果呈現,而報導內容常將此引入該情境 和話題中,進而產生附帶的加值效益,例如在國片聽說中的背景故事設定,該片 電影是以聽障人士和主角之間的發展來貫穿,但該電影的上映在媒體報導上與聽 奧運動會做連結,並且在多數文章的報導中,都有相關消息的指出,亦表示對聽 奧的支持,研究亦驗證了媒體會影響大眾對於議題的認知,即便在報導內容中,

並未直接的告訴讀者要想些什麼、或是做些什麼,但透過報導後媒介卻能成功的 達到釋放訊息的作用,像是對於公眾議題的設定,例如報導內容中以「國片起飛,

一路有你」,等口號的標題呈現,直接、間接性的釋放出國片已擁有、或是需要 你的支持的訊息隱含。

由本節在電子報媒體效應的結果中審視,媒體不但具有傳播的功效更具有議 題定之功能,並且由文獻探討和研究結果與討論中的前五節中得到支持,此小節 歸納在電子報網路媒體的報導中,除可看出家電子報媒體的特性外,亦檢視出在 電影票房上的相關效益,並由電影上映週期與媒體報導數量圖中驗證了產品生命 週期的曲線圖,並且發現媒體在外在效應和內部效應中的影響,當在網路電子媒 體上發酵時更是快速,並且更有效果性的存在,而本文所探討之研究結果,可用 來對電子報媒體做不同屬性和特性的規劃,並且使用在所欲發酵的議題上。

而研究以電影報導的相關檢視,更可看出電子媒體報導的影響力,由於電影 商品的文化特性,有一定的上映時間,因此更能利用此時間特性搭配即時快速的 網路超文本做研究,而以此網路即時的特性來發酵所欲延展的議題時,電子報網 路媒體則為一項很好的益器,而在本研究針對電子報網路媒體在電影的報導和電 影票房上,是為了幫助瞭解電子報媒體的效果和特性及電子報媒體的效果在電影 產品上的生命週期,延展此一媒體效果以歸納出兩者關係。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欲探討臺灣電子報新聞網站媒體在電影票房上產生的媒體效應 和結果差異,透過文獻參考,將臺灣電子報網路媒體歸納並與臺灣電影票房數據 做較深入的交叉比較之研究,在相關報導的內容面向中分為四個構面 15 個項目,

首先以內容分析法,針對四家臺灣電子報網路媒體在三年中六部所欲研究的臺灣 電影,進行四個面向的報導內容分析,以瞭解電子報網路媒體在新聞報導的內容

首先以內容分析法,針對四家臺灣電子報網路媒體在三年中六部所欲研究的臺灣 電影,進行四個面向的報導內容分析,以瞭解電子報網路媒體在新聞報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