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會展人員專業職能之研究 (頁 122-2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 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綜合第一節研究結論與研究結果,分別針對會展人員專業職能 的應用,對業界以及後續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研究成果運用

本研究歸納出會展人員的 5 項主要職責,包含 10 項工作任務(含 28 項知識、32 項技能)及 14 項態度,可透過研究成果運用下列面向。

(一) 對於會展產業的建議

1. 人員甄選任用方面,可以參考此職能基準表,搭配面試、測 驗等方式進行人才甄選,提升會展人員的能力,另外,也可 以配合會展活動前中後的服務,挑選所需要的工作職責,藉 以界定會展人員所需的工作範疇與內涵,甄選到適合的會展 人才,力求適才適所。

2. 人員訓練發展方面,可以依照此職能基準表,進行訓練需求 評估,並且針對缺口進行訓練。另外,也可以幫助會展活動 相關從業人員,藉此盤點自我能力,加強不足之處提升自我 競爭力。

3. 人員績效管理方面,確切且具體利用此職能基準表,與會展 人員關鍵績效指標連結,作為派任、調遷之參考的客觀評核 依據。

4. 人員留用方面,績效評估可以做為留才的依據,保障會展人 員升遷、待遇、考核、退休等方面,建立持續性的培訓,以 確保會展人員勝任工作的能力。

(二) 會展人員訓練

會展產業在臺灣發展已經 20 多年,但是我國會展產業相關人 才仍不足,許多會展業界先進對於大學生就業後學用落差的現象感 到疑惑,認為大學教育的人才培育無法為企業所用。另外,臺灣會 展新南向「以人為本,強化人才交流」為目標,將會是會展未來之 路,因此會展專業人才培訓將成為關鍵。

我國政府「推動臺灣會展產業發展計畫」加值出發之計畫,子 計畫分為「會展產業整體計畫」及「會展人才培育與認證計畫」,

後項的子計畫加強人才培育與訓練,不論國際還是臺灣會展專業人 才需求遽增,會展培訓成為最重要的課題。故建議會展關機關、大 專院校等,可運用本研究結果進行會展人員訓練發展。

1.加強會展人員培訓課程內涵:會展人才培育並非一蹴可幾,舉 凡政策研擬、趨勢引領、教育訓練與產業整合的相互共構,均 是未來會展人才發展與產業推動的關鍵因素(張書憲,2014)。

建議會展相關培訓單位可過本研究結果之職能內涵,增進會展 人員之專業能力,並且為會展產業注入新思維。

2.規劃會展人員進修管道、課程與認證:以產業發展而言,是人 才真正揮灑的舞台,藉由教育、訓練與績效產出評估是人才培 育的正向顯著因果對比,透過正確的訓練可以增加產值,使生 產力提高,提升企業成員的知識、態度、能力和價值觀(Cronin et al., 2009)。會展相關培訓單位可以參考本研究會展人員工 作中重要性與使用頻率較高的職能,並且依據難易程度之結論,

從工作任務的分析中找到落差,再依據訓練目的進行教學課程 設計,提供會展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彌補會展專業人才需求 與日俱增,卻人才不足的缺口。

國際間對於會展專業人才的需求殷切,會展人才培訓已經成為會議 展覽界的重要課題,在美國會展人才培訓實務進修並重,公協會提供訓 練課程也辦理認證考試,歐洲則強調業界的在職進修,澳洲的學校教育 重視會議與活動的教育以及證照的考取,增加求職與轉職的機會,有了 前面許多國家作為借鏡,我國除了政商的積極投入之外,落實培訓與認 證,使教育與訓練方向符合會展產業的實際需求,透過紮實的訓練培養 出優秀的會展專業人才。

二、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探討會展人員所需的職能,過程中致力探求客觀嚴謹,期望 提供業界會展人員專業職能的要求,由於受到一些實際狀況的限制,故 仍有不完美之處,為求後續相關研究領域的順利,提供後續建議。

研究方法建議後續可以使用訪談法與觀察法,可以避免研究對象流 失以及厭煩等問題,使用觀察法實地記錄會展人員工作中所做的事,可 以有效的掌握會展人員於活動中現場的實際狀況。為因應會展產業的發 展趨勢,建議後續研究可以參考本研究會展人員專業職能之研究成果,

使研究方法與內容更趨完整,提供未來會展相關單位人才培育的實用參 考依據。

目前臺灣與新加坡、澳洲、泰國等國家在會展人才培育上有積極的 互動,另外,為了面臨會展人才短缺的挑戰,亞洲展覽會議協會聯盟也 持續舉辦培訓課程。期望未來國內會展培訓,可以找出會展人員訓練需 求的重點,藉以擬定訓練課程,提供未來會展人員人才培訓之參考。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菱娟(2000)。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公關人。公關雜誌,40,17-19。

古家諭(1998)。我國國際宣傳組織及其功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江文若(2009)。台灣會展產業發展現況與未來藍圖。全國會展發展會 議,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辦。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12)。泛太平洋地區國家職能標準制 度簡介。2015 年 9 月 12 日,取自

http://icap.wda.gov.tw/download/ch02_%E7%BE%8E%E5%9C%8B.p df

李隆盛(2007)。建立國家專業能力標準的程序考量。建立國家專業技 能標準制度研討會。2017 年 3 月 14 日,下載自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sites&srcid=ZGVmYXVsdG RvbWFpbnxsaWxvbmdzaGVuZ2RlZHVhbndlbmhlemhpY2l8Z3g6MT k4MTk0MGE5MWRmMjQ5NA

李大偉、白景文、康雅菁、林韶姿(2014)。國家考試職能分析轉換考 試制度方式之研究報告。考選部,5-10。

沈立宏(2010)。專業會展核心人員職能模式初探-以主辦光電專業會展 之 A 個案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北市。

吳偉文、李右婷(2006)。人力資源管理—讀解職能密碼。臺北市:普 林斯頓。

吳欣怡(2006)。會議展覽規劃師專業職能、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高雄市。

林玥含(2011)。英澳餐旅人員職能建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祖慶(1996)。全面公關時代-打造企業公關的新形象。臺北市:麥 格羅希爾公司。

席格曼(2000)。新世紀的公關趨勢。公關雜誌,36,4-11。

孫國軒(2012)。台中市會展產業發展潛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逢甲大學,臺中市。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5)。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結果-102 年彙 整報告。2015 年 5 月 22 日,下載自

http://www.ndc.gov.tw/m1.aspx?sNo=0062301#.VV6QTk-qoSU

莊雪麗(2005)。臺灣會展產業及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崔曉文(2005)。PCO 與 DMC——國際會展業的專業化體系。2015 年 11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libnet.sh.cn:82/gate/big5/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2 449

陳如慧(2009)。高雄市會展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許瑞祥(2003)。企業公關人員職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 仁大學,臺北市。

許瑞祥、楊君琦(2006)。探索不同公關策略之公關人員核心職能。北 臺灣學報,28,167-188。

張文龍(2002)。迎向 WTO 新挑戰-臺灣會議產業發展趨勢研析。經濟 情勢評論。經濟部,8(1),167-186。

張書憲(2014)。會展師-引領會議與展覽人才培育方向與系統化知識建 構。城市發展半年刊,17,23-41。

張惠蓉(2000)。組織傳播與公共關係的共同參考架構-從組織跨界人觀 點看公關人員的影響力、角色衝突與溝通模型。廣告學研究, 15,

49-65。

張凱婷(2017)。MICE 中高階人才與培育計畫讓臺灣會展產業與國際 接軌。臺灣會展季刊,23,42。

楊迺仁(2010)。帶動相關產業各國經濟成長新動力。電電時代,4,8。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11)。我國會展產業發展概述,台北:經濟部國 際貿易局。

詹中原、楊聖怡(2000)。企業公共關係組織管理初探。人力發展月刊,

82 ,67-72。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5)。職能基準發展與應用推動計畫-職能基準 研習會。工業研究院,6。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5)。102 年度職能發展與應用推動計畫-職能 基準發展指引 2015 年 2 月底版。取自 http://goo.gl/sJ0ocQ

勞動部。泛太平洋地區國家職能標準制度簡介。2015 年 7 月 1 日,下載 自 http://icap.evta.gov.tw/download/ch04_%E6%BE%B3%E6%B4%

B2.pdf

黃性禮、黃淑芬(2006)。國際會議籌組暨展覽管理。臺北市:台科大 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能堂(2013 年 01 月 25 日)。職能發展及應用推動。行政院勞工委員 會職能發展及應用研習會。桃園市。取自 http://goo.gl/0JVWtR 黃振家(2007)。會展產業概論。臺北市:經濟部商業司。

黃振家(2009)。會展產業概論。臺北市:經濟部商業司。

葉婉婷(2009)。會展效益與經營策略之研究-以高雄世貿展覽會議中 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Fraenkel, J. R., & Wallen, N. E., & Hyun, H. H. (2013).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8th ed。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第 二版(楊孟麗、謝水南譯)。臺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於 2012 年)。(ISBN: 9789861579870)。

溫月絿(1999)。淺談網際網路對展覽行銷之影響。展覽與會議創刊號,

台北市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

臺灣會展網 MEET TAIWAN。臺灣會展環境,下載自 http://goo.gl/CVcCu4

鄭博文、吳濟華、邱鴻遠、陳如慧(2012)。高雄市會展產業發展策略 之研究。城市發展,城市發展半年刊,14,71-106。

Fraser P. Seitel (1998). The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實用公共關係學

(鍾榮凱譯)。臺北市:天一。(原著出版於 1997 年)(ISBN:

978-0133083576)。

二、外文部分

Berneys, E. L. (1952). Public relation. Norman,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Boyatzis, R. E. (1982). The competent manag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 New York: Wiley.

CareerOneStop. (2010a). Technical assistance guide for developing and

using competency models? One solution for a demand-driven workforce system. Retrieved from

http://www.careeronestop.org/competencymodel/tag.htm#_Toc1161010 19

Cronin M. A., Gonzalez C., & Sterman J. D. (2009). Why don't well-educated adults understand accumulation? A challenge to researchers, educators, and citize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08(1), 116-130.

Chisholm, M. E., & Ely, D. P. (1976). Media personnel in education:

A competency app roac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hang, P. C., Tsou, N. T., Yuan, B. J.C., & Huang, C. C. (2002).

Development trends in Taiwan's opto-electronics industy. Technovation,

22, 161-173.

Dalkey, N. (1969). The delphi meth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CA: Rand.

Ennis, M. R. (2008). Competency model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

Role of the employment and training administration (ETA).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Labor.

Falk, E. T., & Pizam, A . (1991). The United States’meetings mark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0(2), 111-118.

Fowles, J. (1978). Handbook of future research. Wesrport, CT: Greenwood Press.

Grunig, J. E., & Hunt, T. T. (1984). Management public relations.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Hellriegel, D ., Jackson, S. E ., & Slocum, J. W. (2001). Management.

Cengage South-Western.

Holden, M . C., & Wedman, J. F. (1993). Future issue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 of delphi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1), 5-24.

Katz, R. L. (1974). 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 Harvard Business

Week, 52(5), 90-102.

Lawson, F. R. (2000). Congres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facilities: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Oxford, UK: Architectural.

Linstone, H. A., & Turoff, M. (1975).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Boston, MA: Addison-Wesley.

McClelland, D. C.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1), 1-14.

Mclagan, P. A. (1996). Competency models: Great ideas revisited . Training

Mclagan, P. A. (1996). Competency models: Great ideas revisited . Training

在文檔中 會展人員專業職能之研究 (頁 1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