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結果與限制,綜合各項研究結論,分別對發 展遲緩幼兒的教學及後續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發展遲緩幼兒教學上的建議

發展遲緩幼兒的語言理解與視知覺能力彼此間是有相互關係的,此一 結論在本研究結果中得到支持。根據研究結果發現發展遲緩幼兒在學前階 段的語言能力,大多數皆顯著落後於一般幼兒,但是藉由後天的學習與教 學介入的補教措施,是能顯著提升發展遲緩幼兒於視知覺及語言能力的成 就表現。

(一)教學內容由簡而難、循序漸進

由於發展遲緩幼兒受限於先天發展的遲滯情形,在各領域的學習速率 與能力表現上進步較為緩慢,但各項發展仍呈現穩定且向上成長的表現,

因此,若教師在教學內容與目標的安排上,可配合發展遲緩幼兒的學習速 度由簡而難,加以多次的重複練習以鞏固重要能力,藉由循序漸進的教學 設計方式(如工作分析、編序教學法等),除能降低發展遲緩幼兒對課程 活動上的恐懼與挫折感外,亦能提升孩子的現況能力,建立孩子對各類學 習表現的成就感。

(二)利用視覺線索提升學習表現

對大多數的發展遲緩幼兒而言,視覺是孩子與外界接觸的主要管道,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多利用視覺線索進行認知概念上的學習課程,

能補足孩子由於本身專注時間短、情境轉換困難或聽覺接收緩慢等弱勢能 力,以藉視知覺活動提升孩子在各項學習歷程上的能力表現。

例如在進行「動物」之主題教學時,除了進行概念上的認知或語言教 學外,亦能利用黑白與彩色的動物圖片,加強孩子的視覺區辨能力,或是

讓孩子在一大片的動物圖卡中利用視覺搜尋找到指定目標,亦可將圖卡切 割為好幾個部分讓孩子在拼貼的過程中,發現各種動物的細微特徵等活動 設計,皆是訓練幼兒能運用生活中的各項視覺線索,以提升在其他認知領 域上的能力表現。

(三)以視知覺活動為基礎,進行語言或認知類的課程設計

在本研究使用之視知覺測驗工具,發現幼兒之視知覺能力主要由視覺 區辨、視覺記憶、視覺空間關係、視覺形狀一致、視覺序列記憶、視覺圖 形背景和視覺封閉等七項要素構成。

其中視覺空間關係、視覺形狀一致、視覺圖形背景和視覺封閉等四個 視知覺要素,為日常生活中較少使用之視知覺能力,建議在教師在設計教 學活動時,能以此四項視知覺能力為課程活動基礎,設計約3-5 分鐘的視 知覺訓練活動,並將此視知覺訓練活動列為每堂課開始「引起動機」的活 動,利用課堂中的些許時間慢慢增進孩子的視知覺能力表現,進而促使幼 兒的語言能力有顯著提升之表現。

由上述可知,發展遲緩幼兒可能由於語言能力的發展緩慢而影響其認 知學習的成就表現,但從本研究結果得知,發展遲緩幼兒的語言理解與視 知覺能力之間是有相關的,而這兩項能力的發展皆有助於未來識字能力的 學習,建議教師在教學上可以嘗試進行視知覺訓練活動,如視覺(序列)

記憶、物體追視及物品翻轉等視覺與空間概念的相關活動,奠定良好的視 覺學習基礎,亦可能提升發展遲緩幼兒的語言能力表現,進而改善其認知 領域的學習成就。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之限制與不足的地方,提出以下建議,可供未來欲從事 語言及視知覺相關研究之參考方向:

101 

(一)擴增取樣範圍

本研究以大臺中地區幼兒園大班之發展遲緩幼兒為研究樣本,受限於 時間與人力上的不足,取樣範圍僅涵蓋臺中市內的部分地區,且樣本數量 不多,建議未來研究能擴大取樣範圍、增加樣本數量,以獲得更具代表性 的資料,達到更為客觀的研究結果,以供教學之參考。

(二)進行後續追蹤研究

由於幼兒是一個不斷向上發展、學習的個體,且發展遲緩幼兒的成長 速率又較一般幼兒緩慢,在短時間內較難以蒐集到具差異性的資料,建議 未來研究能進一步對受試幼兒進行長期性的縱貫研究;而且,受試幼兒皆 屬於屆齡入小學的轉換時期,在進入國小嶄新的環境後,其語言與視知覺 能力的發展是否會出現變化,也是未來值得持續追蹤、瞭解的部分。

相關文獻亦指出學齡的識字能力表現奠基於學前的語言發展與視知 覺功能,建議未來研究取樣上,能以本研究之樣本進行追蹤研究,並增加 國小階段的語言表達及識字能力的測驗工具,進一步深入探討語言與視知 覺能力兩者間的相互關係。

(三)加長施測間隔時間或進行四次以上之測驗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者本身的資源,在研究設計上僅能進行兩次測驗介 入,其施測之間隔期間為一個半月,本研究之間隔期間雖為較短,在測驗 之統計結果上仍發現,受試幼兒於視知覺與語言能力上的成就表現呈顯著 相關,但由本研究之結果進行推論,語言與視知覺兩者間的相關期間,僅 止於一個半月,希冀未來研究能將施測之間隔時間拉長,或是進行四次以 上之測驗介入,以能更準確的探究視知覺能力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力。

(四)設計視知覺訓練融入教學活動的研究

本研究結果指出發展遲緩幼兒的語言理解與視知覺間具有相關存在,

且陳宜男(2013) 針對學前發展遲緩幼兒進行視知覺教學訓練的介入性

研究,指出不論是多媒體或紙本視知覺訓練,皆有顯著提升發展遲緩幼兒

10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1991)。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臺北市:五南。

王方伶、孟令夫、杜婉茹(2009)。雙癱型腦性麻痺兒童之腦傷型態與視知覺缺 損。臺灣復健醫學雜誌,37(3),149-160。

王天苗(2004)。幼兒發展與學習之影響因素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7,1-18。

王天苗、廖鳳瑞、蔡春美、盧明(1999)。台灣地區發展遲緩幼兒人口調查研究。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3),37-58。

王秋鈴、林素貞(2008)。台灣地區兒童語言障礙評量現況調查之研究。特殊教 育與復健學報,19,1-23.

內政部統計處(2011)。99 年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概況。一○○年第十二 週內政統計通報,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5068

內政部統計處(2013)。人口年齡分配。內政統計年報,2014 年 2 月 15 日,取 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內政部兒童局統計處(2013)。一○一年底身心障礙者人數按性別、年齡、等級 及障礙類別分。2013 年 10 月 10 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gender/s04-03-101

田慧娟(2004)。閱讀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在視知覺上之比較研究。台東大學教 育學報,15(1),33-66。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3)。特殊教育法(民國 102 年 01 月 23 日)。2013 年 11 月10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

朱麗璇(2006)。3-7 歲兒童理解與表達詞彙測驗內容效度與建構效度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阮啟弘、呂岱樺、劉佳蓉、陳巧雲(2005)。視覺注意力的研究議題與神經生理 機制。應用心理研究,28,25-50。

余玻莉(2007)。國內常用的三種語言評量工具在鑑定語言發展遲緩兒童的信效 度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聽力學與語言治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高雄市。

吳百薰(1998)。學習風格理論探究。國教輔導,37(5),47-53。

吳亭芳、張雅如(2007)。注意力缺陷/ 過動症孩童動作特質之探討。行政院國 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95-2413-H003-01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復健諮商研究所。

吳湘涵、何金山、詹元碩(2010)。ADHD 兒童動作表現與訊息處理之探討。

臺灣體育論壇,1,61-68。

吳端文(2012)。感覺統合。臺北市:華都文化。

李宏鎰、吳歡鵲、黃淑琦、趙家嬅(2005)。閱讀障礙者之視知覺能力探討。中

華心理衛生學刊,18(3),21-37。

李俊仁、柯華葳(2007)。中文閱讀弱讀者的認知功能缺陷:視覺處理或是聲韻覺 識。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4),1-18。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臺北市:心理。 育季刊,87,27-33。

岳修平(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臺北市:遠流。

周台傑、葉玉玲(1989)。.柯韓二氏視知覺測驗之修訂及相關因素之研究。特 殊教育研究學刊,5(8),221-246。

林月仙、吳裕益、蘇純瑩(2005)。對話式閱讀對學前身心障礙兒童詞彙能力之影 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9, 49-71。

林秀錦、王天苗(2004)。幼兒入學準備能力之研究。「2004 特殊教育學術研 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林初穗、張淑慧、劉文英、吳佑佑、育秀、郭邦彥、顏詩尹(2006)。比較學齡前 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視聽覺理解及識字能力發展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 學刊,(30),203-216。

林宛儒(2012)。臺中市入學前高識字與低識字幼兒的聲韻覺識、視知覺和注音 符號能力。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依曄(2009)。親子共讀對學前幼兒語言能力之影響。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 家庭學系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亭宇、姜忠信、郭乃文、黃朝慶(2004)。發展障礙兒童之早期非語言溝通能 力。慈濟醫學雜誌,16(5),277-285。

林姿伶(2003)。自閉症幼兒非語言溝通能力之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

105 

特殊教育中心。

林寶貴(2002)。語言障礙與矯治。臺北市:五南。

林寶貴、黃玉枝、黃桂君、宣崇慧(2008)。修訂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指導 手冊。台北市:師大特教中心。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On reading] (原作者:Kenneth S. Goodman)。

台北: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洪文東(2011)。空間主題教學活動對幼兒空間概念學習與認知之影響。美和學 報,30(1),125-146。

洪儷瑜(2002)。國小學童漢字視知覺能力三年縱貫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育研究學刊,37(1),53-78。

洪儷瑜(2002)。國小學童漢字視知覺能力三年縱貫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育研究學刊,37(1),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