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情境

學教育碩士班進修。

第二次

一、 「專業成長研究計畫」全組會議

由所有參加國科會研究小組的成員組成,由計畫主持人黃鴻博教授每 個月召開一次會議,主要在確定教學模組的研究方向,各研究小組所遇到 的問題討論解答及彼此的經驗分享,促進小組的專業成長。

二、小組會議

研究小組會議,發展階段:每個月召開一次會議,並隨時依研究需要 作調整。試教階段:除了試教結束後的檢討外,每星期定期召開一次小組 會議,主要在共同學習、分享心得、溝通觀念,討論模組的設計、試教、

觀察等各項問題,作為改進教學模組的參考。

參、研究場所

為使本研究能夠順利進行,並且得到學校行政支援,所以選擇小組

成員服務的二所學校進行教學,希望從不同的試教對象中得到回饋、修 正,讓發展的教學模組具有更高的實用價值。

一、第一、三次試教學校:飛翔國小(化名)

(一)學校情境:

飛翔國小屬城市型的中型學校,班級數共49 班,每班平均人數約為 35 人。學校位居市區繁榮地帶,交通方便,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屬於中上,

學校中有植物園、圖書館、自然專科教室、小小科學家探索園地。自然科 教學是該校的教學特色,提升學生對自然的學習興趣。此外全校師生每個 月會有一次主題性探索活動,並將其中部分主題探索活動延伸為科學展覽 的專題研究。該校校長對本研究非常關心與支持。

(二)班級情境:

第一次試教為四年五班,是D 老師自己的班級,男生 16 人,女生 15 人,共有31 人,師生感情不錯,下課時常圍著 D 老師說話。老師時常鼓

勵學生發表,班上學生充滿好奇心,所以學生在上課時討論氣氛熱烈,除 了會發表自己的想法,也會給予同學批評及改進的意見。

第三次試教班級為四年六班,男生16 人,女生 16 人。級任老師的教 學風格開放,採多元教學,老師也會注意秩序的管理及與家長的溝通。在 試教過程中可能不太適應D 老師的教學,該班學生的表達不像四年五班熱 烈,顯得安靜許多。但D 老師常使用鼓勵的的話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試教教師:由本研究小組D 老師擔任教學,相關資料參閱小組成 員介紹

二、第二、四次試教學校:青山國小(化名)

(一)學校情境:

青山國小屬於鄉鎮型的中型學校,班級數為14 班,每班平均人數約 30 人。在九二一大地震後,由國際獅子會認養重建,是全台第一所重建完 成的學校。歐式校舍美侖美奐,校園中的水生植物網室為學校特色,除了 栽種許多的水生植物之外,還在網室中培育樺斑蝶讓學生觀察。青山國小 的學生們擁有的自然生態資源是得天獨厚的,在校園裡可以常常看到攀木 蜥蜴,蝴蝶等的生物。學校教師非常年輕,平均年齡三十多歲。學校環境 優美、綠意盎然,是一所無圍牆的開放學校,所以學校和社區十分貼近。

旁邊是國家三級古蹟的「明新書院」,文風鼎盛。附近又有台灣特有生物 保育中心,生態教學資源豐富。學生有一部分是生物保育中心員工子女,

學生到特有生物保育中心進行戶外教學時,不僅可以免費入館,還可以請 研究人員支援生態解說,在學術資源上堪稱豐厚。由於老師年輕,班級數 少,推動教學革新比傳統大型學校容易,校長十分鼓勵教師進修,所以對 本研究相當支持。

(二)班級情境:

第二次試教班級為四年乙班,男生16 人,女生 12 人,合計學生 28 人。該班學生自一年級迄今未曾重新編班,該班導師對班級經營很有一 套,班上井然有序,十分乖巧聽話,上課發言相當踴躍。

第四次試教班級為四年甲班,男生16 人,女生 12 人,合計學生 28 人,班上學生聰明活潑,求知欲強,教師交代的功課都能準時完成,導師 很年輕,與學生的互動良好。

(三)試教教師:由研究者擔任教學,相關資料參閱小組成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