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之選擇

研究者為深入探究建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輔導機制,根據本研究問題的本質,採 質性研究法,以客觀詳實的記錄和分析個案幼兒園如何建構教師專業成長輔導之機制。

一、 質性研究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源於 1920 年,社會學芝加哥學派(the Chicago School)開始將質性研究方法,運用於 了解都市地區居民生活狀況。1990 年,前往歐美留學之碩博士學者,受西方思潮與研究 方法訓練,回國於大專院校任教,並開授有關質性研究理論與方法相關課程,開始嘗試 將質性研究方法運用於探討各種社會現象(潘淑滿,2003)。

從潘淑滿(2003)綜合學者對質性研究之定義,研究者歸納出質性研究之定義:(一) 主張社會世界(social world)是由不斷變動的社會現象所組成,這些現象常會因不同時 空、文化與社會背景,而有不同的意義;(二)質性研究者必須在自然的情境中,透過與 被研究者密切的互動過程及一種或多種的資料收集法,對所研究的社會現象或行為,進 行全面式、深入式的理解;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必須融入被研究者的經驗中,深入體

會被研究者的感受與知覺,並從被研究者的立場與觀點,詮釋這些經驗與現象的意義。

質性研究之目標是對人類行為和經驗更加理解,並尋求掌握人們建構其意義的歷 程,以經驗觀察,且對這些意義進行描述,因探究者從人類行為的具體事件,產生對人 類的狀況更清楚、更深入的思考(李奉儒,2001)。

研究者將黃瑞琴(1991)、葉重新(2004)、Bogdan 與 Biklen (1982),潘淑滿(2003),

對質性研究的實施方法和過程歸納出幾項特徵:質性研究是(一)描述的(descriptive):包 括現場記錄、訪談記錄、官方文件、私人文件、備忘錄、照片、圖表、錄影片等軟性資 料;(二)全面性的(holistic):將現場所有的人、事、物看作一個整體,運用多元的方法蒐 集資料,進行全面性的瞭解;(三)自然探究的(naturalistic inquiry):在自然的情境下蒐集 資料,而研究者就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儘量以不干擾現場的互動及溝通方式進行蒐集事 件資料;(四)注重情境脈絡:需直接進入某個場所,以觀察、瞭解現場情境,重視研究 過程中之時間序列與社會行為之脈絡關係;(五)注重現場參與者的觀點:要從現場參與 者觀點去瞭解人們如何觀看周遭世界,研究對象的行為對研究對象的意義為何;(六)歸 納的:運用歸納方式將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七)彈性的:在研究過程中如有不能預 期的事件發生,必須願意改變研究的程序或計畫;(八)非判斷:所有觀點都是有價值的,

需仔細地進行瞭解;(九)人性化;(十)學習的過程:是以學習者的角度,向現場參與者學 習和觀看其世界的方式,保持客觀的立場,並視研究對象為獨特的個案。

因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研究者為蒐集最自然真實的資料,藉由實地參與和深 入觀察、記錄、分析生活中發生之事件,透過研究目的與問題的探究,多元蒐集豐富的 資料並加以分析歸納,關切研究過程中所形成的「意義」,詳實描述研究場域發生的事 件及相關性,因此研究者認為質性研究是較適合本研究的問題本質。

二、 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

個案研究法是是一種個別的、深度的、描繪的,且偏向質性研究之方法,期望對

個案深入瞭解,並探究其與全體的相同與相異點(潘淑滿,2003)。個案研究是要瞭解參 與事件的人們經驗,而非因果關係,關注的是個案的獨特性(林佩璇,2000)。

依據上述對質性研究法之個案研究的定義與特徵,可得知研究需在自然情境下,深 入觀察並記錄現場發生的事件、脈絡,統整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並注重現場 參與者的觀點及行為對研究對象的意義,真實描述出研究場域發生的事件。

研究者以目前服務之喬琪幼兒園(化名)的全體教師為研究對象,因研究者就是實際 參與觀察者,易於蒐集豐富的多元資料,主要是以現場參與觀察法進行觀察與記錄,輔 以半結構式訪談喬琪幼兒園新進教師、資深教師及其他幼兒園行政領導者,深入探究教 師專業成長的情境脈絡,並以相關文件蒐集分析(檔案、教師省思日誌等方式),適時運 用錄音工具、照相機、攝影機等作蒐集資料之工具,讓資料呈現更具完整性及真實性,

研究者期盼藉由深入探討喬琪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之困擾與需求,建構一套適合個案幼 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輔導機制,因此本研究選擇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建構個案幼兒園教 師專業成長輔導機制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