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各行政機關於國會聯絡人於養成訓練時,是否運用師徒制或許會因為機關 內工作特性、資源…等因素而有差異,其中的原因可分為師徒制、國會聯絡人本 身及知識分享因素三大類型,透過了解影響國會聯絡人養成的原因,並建立一套 國會聯絡人養成機制,讓各行政機關於國會聯絡人養成訓練時有所依循,是本研 究亟欲探討及達成之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行政機關國會聯絡人養成訓練時,師徒制運用的情 形、對於新進國會聯絡人生涯及工作的影響及知識分享的機制做為討論,或可做 為行政機關運用之參考。為達成目的,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及參 與觀察法來進行研究。

一、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的資料多以非數字為主(包括:文本與非文本),往往適用於小範圍 但深入的研究。常見的質性研究方法有:深度訪談法、焦點團體法、行動研究 法、參與觀察法與德菲法等(王雲東,2012:156)。

質性研究有別於實證主義的科學研究取向,主張社會世界是由不斷變動的 社會現象所組成的,這些現象往往會因為不同時空、文化與社會背景,而有不 同的意義,質性研究者必須在自然的情境中,透過與被研究者密切的互動過程,

透過一種或多種的資料收集方法,對所研究的社會現象或行為,進行全面式的、

深入式的理解(潘淑滿,2003:18)。質性研究具有下列幾項特徵:

(一)質性研究強調以研究者本身在自然情境,不被外力強迫、干擾下,以自 己敏銳的觀察能力進行研究。

(二)質性研究重視研究結果的描述。

(三)質性研究對「過程」中社會現象、行為的脈絡關切程度更勝於研究的「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果」,詳細描述事件及情境發生背景。

(四)質性研究較傾向運用歸納分析的方式來分析所蒐集的資料。

(五)究竟行為對研究對象有何意義?是質性研究者最關心的。

二、文獻分析

本研究進行文獻分析,蒐集國內外相關之論著、論文、期刊、報章、各電子 媒體及從網路蒐集相關之議題,藉由對相關著作與理論的檢閱整合,對於「師徒 制」、「國會聯絡」、「知識分享」之定義、相關理論及研究發現,進行探討與分析,

探究各研究中相似、相異及不足之處,建構本研究之完整理論依據。

三、深度訪談法

深度訪談法是藉由研究者與受訪者面對面的溝通與對話,藉由受訪者的實 務經驗和知識的表達,以獲得對研究現象的了解。訪談方式可依訪談問題的嚴 謹度分為三種(潘淑滿,2003;王雲東,2012):

(一)結構式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

又稱之為正式或封閉式訪談,研究者運用一系列預先設定好的結構式問題 (順序亦不能修改),去了解受訪者的想法、意見和態度,在訪談的過程中,研究 者將盡可能做到「中立」,以了解受訪者主觀的看法,雖然可以避免訪問者被受 訪者言語帶著走的狀況,但卻也丧失了質性研究中最有價值的對於問題的深入探 討部分。

(二)非結構式訪談(unstructured interview):

此法又稱為非正式或開放式訪談,毋需預先設計一套標準化的訪談大綱作 為訪談的引導指南,而是隨著受訪者的談話內容,自然而然的深入與受訪者溝通 對談,通常使用於研究者對於受訪者的狀況不熟悉,或想進一步了解受訪者的認 知與態度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半結構式訪談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

此法又稱為引導式訪談,在訪談之前,由訪談者提供根據研究的問題與目 的所設定的訪談大綱,以讓訪談的過程進行的更流暢,之後便透過開放說明式 的問題以了解受訪者的感受、認知與內在想法,因為相當程度的保有訪談問題 與內容的一致姓,另一方面又保有一定程度的彈性,是目前在社會科學領域中 最常使用到的深度訪談法類型。

本研究訪談對象是針對各行政機關資深及資淺國會聯絡人員為對象,訪談的 目的在於了解各行政機關於國會聯絡人養成的過程中,師徒制的運用及相關知識 分享的情形。為達成上述訪談之目的,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法,事先設計訪談 大綱,並請指導教授檢閱核可後進行訪談。

四、參與觀察法

觀察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系統性與選擇性的方法,透過觀看與聆聽針對一項 互動或現象進行資料蒐集,如依研究者是否涉入被觀察的團體活動來分,可分 為參與觀察法和非參與觀察法(胡龍騰等譯,Kumar 著,2000:136-137):

(一)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乃是研究者化身為其成員,參與被觀察團體的活動,其他的成員則或許知道 或許不知道他們正被觀察,為研究者觀察的對象。舉例言之,若欲研究一般大眾 對乘坐輪椅的民眾的互動態度,可自己坐在輪椅上時,觀察他們與你之間的互動。

(二)非參與觀察法(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當研究者並不涉入該團體的活動,而為一消極的觀察者,觀看與聆聽他們的 活動,並以此做出結論。舉例而言,假設你欲研究醫院護士的作業與功能。作為 一位觀察者,旁觀、跟隨與記錄他們所執行的每一項工作與活動。在進行數項觀 察之後,便可做出有關護士在醫院運作之功能研究的結論。任何型態的職業團 體,皆可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觀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研究過程、人群、事件關係、人群及事件組織、長時 間的連續現象、行為模式以及人類社會文化現象,參與觀察法可說是頗為適當的 研究方式(潘淑滿,2003:280),以下就針對參與觀察法的適用及不適用情形做 說明:

(一) 觀察法的適用情形

Jorgensen 與 Bernard 認為較適合運用參與觀察法的情況(潘淑滿,2003:

281-282)

1. 當研究者進入研究場域或情境時,被觀察對象不會因研究者的出現而改 變行為,也就是說,研究者是被包容,而不會成為好奇的對象。

2. 研究者對研究的現象所知有限,研究者可以透過參與觀察法對研究現象 產生初步的了解。

3. 當真實行為與語言之間有明顯差異時,如果研究者運用訪談或問卷調查 方式,無法了解真實的行為,那麼,就比較適合運用參與觀察法。

4. 當研究的現象、事件或行為具有連續性時,參與觀察法的運用會助於研 究者從整體脈絡觀點來了解現象之意義。

5. 當研究的現象並不是日常生活中尋常現象,或者被視為違反社會規範的 行為時,參與觀察法可說是頗為適合的研究方式。

(二) 觀察法的不適用情形

Jorgensen 與 Bernard 認為下列情況較不適合運用參與觀察法

1. 如果一個場域有一完全陌生者出現,目睹和記錄利益的情形會被視為是 入侵者。

2. 研究的場域是完全秘密的,參與觀察對被觀察者而言是一種禁忌時。

3. 團體成員與外來者的觀點顯著不同時。

本研究係以參與觀察法針對本身之擔任國會聯絡人之經驗,及平常國會聯絡

抽樣(purposive sampling),以立意抽樣的方式選擇樣本為選擇具體研究單位的 目標是根據研究主題,而產生最相關和最豐富的資料(李政賢譯,2014:1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資料整理

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除當場記錄受訪者回答的內容外,輔以數位錄音筆全程 記錄訪談細節內容,訪談結束後,即將研究者手抄記錄,配合錄音筆錄製檔案,

將訪談內容以電腦繕打整理,不僅增加資料整理的方便性,也能顧及訪談資料的 完整性和正確性。

三、資料分析

訪談資料謄寫完畢後,將內容加以整理歸納,歸納受訪者對同一事情之看 法,凡是引用受訪者在訪談過程中所提出的意見時,則在文中以受訪者的代號標 示。

四、資料的效度檢驗

質性研究經常被批評為印象的、主觀的、新聞報導式的、及充滿意識形態的 研究方式,甚至被譏諷為是一種不夠嚴謹的研究,在量化研究者的眼中,質性研 究是一種不夠嚴謹、也不夠客觀的研究取向。所謂「嚴謹」與「客觀」關心的,

就是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是否能對研究的現象或行為產生精確、無偏誤的測 量,因此就產生對研究測量工具的信度考量與測量結果效度的考量(潘淑滿,

2003:80),在控制質化研究的效度上,有學者針對質化研究資料真實的程度,

即內在效度,在其著作提出下列技巧可以增加資料的真實性:研究情境的控制、

資料一致性的確定、資料來源多元化、研究同儕的參與討論、相異個案資料的收 集、資料收集上有足夠的輔助工具及資料的再驗證;而在資料的可轉換性上,即 外在效度,指經由受訪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能有效的做資料性的描述與轉換 成文字陳述(姚美華、胡幼慧,2008:119),綜上所述,本研究所採效度檢驗的 方式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 多元測定(triangulation)

多元測定(又稱為三角交叉檢定)是研究者同時採用兩種以上不同的理論觀 點、研究方法、資料來源或調查,同時探究相同的社會現象,最後經由研究者運 用交互檢定的方式,對探究的社會現象產生比較精確的認識與了解(潘淑滿,

2003:71)。

多元測定的類型主要分為單一多元測定及整合式多元測定兩種(潘淑滿,

2003:73),其中單一多元測定可分為四種:方法的多元測定、資料來源的多元 測定、分析者的多元測定及理論觀點的多元測定,本研究運用了方法的多元測定 來做為資料效度檢驗的根據;另整合式多元測定為整合質化與量化的資料效度檢 驗的方法,本研究主要採用質性研究為主,並未採用此一方法。

本研究運用深度訪談法,試圖了解被研究者的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想法,但為 了彌補受訪者因個人偏見等主觀因素造成研究結果的偏差,也同時使用參與觀察 法,以本身擔任行政機關國會聯絡人職務之便,實際觀察被研究者的行為表現,

雖然此種觀察方式是透過未告知被觀察者的隱藏式觀察,但是被觀察者仍可能知

雖然此種觀察方式是透過未告知被觀察者的隱藏式觀察,但是被觀察者仍可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