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位國中國文教師在語文領域寫作教學實務上的自我教學研究 ,目的在針 對學生寫作缺失,提出解決方案;本研究的目的不在預測與推論,而以問題解決為導向,

故採取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以實務工作者作為研究主體 ,可以幫助實務工作者在不同 種類的實務工作環境中,改進實務工作者的專業工作 (蔡清田,2000),在本研究中,

研究者以讀寫結合的限制式寫作教學方案 ,來提升學生在寫作上的表現,及了解研究者 在寫作教學實務的狀況,從教學歷程與日常的師生互動中,不斷反省、修正教學以突破 傳統作文教學的困境。以下就採用行動研究的原因、行動研究的意義和特徵、步驟提出 說明。

壹、採用行動研究的原因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基於行動研究的精神是反省思考的 。教師透過

「行動研究」,一方面不斷修正自己所提出的研究假設與課程理念 ,另一方面不斷改進 自己的教學實務與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黃光雄、蔡清田,1999)。而研究者在班上實施

限制式寫作方案行動研究 ,是為改進研究者及參與研究者作文教學困境 ,提出解決方 案,提升學生寫作興趣,擴展學生寫作經驗,增強學生寫作能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 目標。本研究的目的不在預測與推論,而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故採行動研究法。本研究 是以質的研究方法從事長時間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結合讀寫的作文教學,不斷的省思學 生作品透露的訊息、再修正教學方案。研究期間從九十七年十一月至九十八年六月 ,分 成兩個循環。第一循環(九十七年十一月至九十八年一月 )的行動研究中,使用參與觀 察、訪談、蒐集現場教學資料及文件作品分析等進行反省 、修正,並重新規劃研究問題 後,再進行第二循環的行動研究 (九十八年四月至九十八年六月 )。

貳、行動研究法的內涵與實施步驟

行動研究強調研究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行動,是研究(知識)和行動(解決問題)

結合的一種研究,並且在不斷的批判和反省 的循環歷程中,可使研究結果導致問題的解 決,建立理論與實際相互辯證的關係 (陳伯璋,1990)。

行動研究在教育上通常被運用在學校課程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改革計畫等方 面。其主要特徵(歐用生,1994;王文科,1995)整理歸納如下:

一、問題的產生,來自於行動研究者所關心的教學活動與環境 。

二、行動研究具有彈性和適應性 ,最適於學校和教室的研究 。它是參與的、合作 的,行動研究不是對他人研究 ,而是研究者個人或團體參與研究過程中 。 三、研究過程大致是發現問題 ---計畫---行動---觀察---反省修正,而且像螺旋式不

斷循環,研究者則直接參與研究中 。

四、行動研究是針對特殊情境所設計 ,其目標隨情境而異,在解決特定的、實際 的問題,其樣本是有限的,不具代表性;其研究結果不加以概括化 ,因此其 目的主要是改善教室實務 ,而非產生理論。

陳伯璋(1990)、歐用生(1994b)則將行動研究分成以下幾個步驟來實施 : 一、發現問題

二、初步文獻探討後界定並分析問題 三、草擬計畫

四、深入文獻探討

五、修正問題與計畫(含研究方法,取樣方式,程序安排) 六、實行研究計畫

七、擬定行動方案 八、實施行動方案

九、評鑑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十、修正行動方案再實施 十一、提出結論報告

由上面的資料可以得知,學者對行動研究的進行步驟或有不同,但所有行動研究都 有一個特色就是:發現問題後以循環式的過程不斷的進行 ,計畫---行動---觀察---修正-- -再計畫---行動,期間不斷的反省批判,直到問題解決。這種在研究中採取改革行動,在 行動中實施研究的方式,極適合教師使用於改進教學實務上的問題和困境 。

本研究依照行動研究的基本步驟,運用到探討讀寫結合限制式寫作在語文領域寫作 教學的實踐,研究者從發現學生寫作問題,進而開始進行文獻探討,針對寫作教學、讀 寫結合及限制式寫作等相關文獻分析中 ,計畫適合的寫作教學的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 去探究影響讀寫結合限制式寫作實施的相關因素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再針對問題加以 修正,然後再繼續行動,最後提出本研究的結論。

研究者本身就是教育工作者,目前擔任研究班級的國文老師,藉由行動研究的方式 探究讀寫結合限制式寫作在語文領域的實踐 ,將理論實際應用於教學中;本研究的班級 是學校中正式的班級,屬於真實的工作環境;本研究同時結合了對問題的「研究」與「解 決」,最後並歸納整理,提出對現行語文領域進行寫作教學 的建議;在本研究計畫的進 行中,由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專業成長 。綜合以上所論,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 的方法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