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對地理教材內容分析的瞭解,以參考教育學者、地理教授專家的相關 期刊、著作、論文研究,以及回顧碩博士論文中相關研究,進而確認研究方法及研究內 容。

(二)教材內容分析:柏雷遜(Berelson, 1954)認為「內容分析法為客觀、系統及定量 的敘述明顯傳播內容的一種研究方法」。「內容分析在教育研究界是一種廣被應用的研究 方法。」(Franenkel et al.;楊孟麗、謝水南譯,2013:625)Posner(1989)認為「內 容分析法已成為一種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漸擴及教科書等課程材料,而且教 材的內容分析已成為當前課程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引自歐用生,1991:229)故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來進行教科書之內容分析研究。

二、研究步驟與流程

「內容分析法可依下列步驟進行:一、擬訂研究目的;二、訂定研究單位和類目;

三、決定研究對象;四、考驗信度、效度;五、蒐集與分析資料;六、撰寫研究報告。」

(歐用生,1991:235)而根據王石番(1999:135-139)指出內容分析的步驟如下:

圖 1-4-1 內容分析的步驟

資料來源:Klaus Krippendorff, Content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80, p.54. 引自王石番,1999:138。

17

圖 1-4-2 本研究之步驟與流程圖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國民中學地理教科書之教材內容,根據研究流程圖,就每 一步驟分述如下: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探究國中地理教科書中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評量」以分析各版 本之呈現情況。

(二)文獻蒐集與回顧

針對問題蒐集與回顧國中地理教材概念與地理教材分析等相關研究。

(三)研究方法

採取內容分析法,將運用量的分析方式,以瞭解國中地理教材內容分佈與差異情 形,並輔以質性分析方式。

(四)建立國中地理教材內容分析類目表

此步驟為本研究方法之重心,訂定本研究之分析單位,決定本研究分析之類目,並

18

根據所選擇之分析類目,進行類目定義。

(五)考驗信度、效度

建立評分者信度和研究者信度,並請專家教師檢視,進而予以修改、調整,以建立 專家效度,確認專家們達成共識之類目表。

(六)進行國中地理教材內容之分析

將已確立之類目,即可進行本研究資料定性與定量之分析。

(七)討論國中地理教材分析結果

三、資料分析

(一)分析的類目

「類目是內容歸類的標準,柏雷遜(Berelson, 1962)將類目分為兩大類:1.為『說 什麼』類目(“What is said”categories),用以測量內容的實質,包括主題、方向、特徵、

主角、權威或來源、出處等類。2.『如何說』類目(“How it is said”categories),用以測 量內容的形式,包括傳播的類型、敘述的形式、感情的強度、策略等類。」(引自歐用 生,1991:237)「雖然界限未必十分精確而明顯,但留心這兩種分法,在思考內容分 析的類目時,必有助益。」(王石番,1999:207-208)本研究依研究目的採用「說什 麼」類目之「主題分析類目」,來分析國中地理教科書之教材內容。

歐用生(2000:237)認為分析類目的發展主要有兩種「一為依據理論或過去研究 結果發展而成,二為由研究者自行發展的。」本研究的分析類目是根據文獻探討與參考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社會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和各版本教科書中的內 容,由研究者加以整理歸納而成的。

(二)分析的單位

「分析單位是內容分析過程中,必需實際計算的最少元素,卻是非常重要的,關乎 研究的成敗。分析單位常隨類目之不同而有差異,鑒於一個內容分析研究常涵蓋許多類 目的特性,所以必然容納不同的分析單位。」(王石番,1999:140)

「分析單位是內容量化時依循的標準……教科書的內容分析通常採用章、節、單元、

課、段、詞、句、字、頁等單位,每一種分析單位都有其優缺點,以課、章為分析單位 時,因每一單位包含的概念很多,不宜做概念的分析,只能用於領域之歸類。以詞、句、

字為分析單位時,常因數量過多,耗時費力,對大量資料之分析,至感不便,而且易於 斷章取義,趨於瑣碎。」歐用生(2000:236-237)

19

本研究的分析單位若以各單元或章節名稱,與教學目標、課文內容恐有不符之處,

若以課文逐字逐句分析、又恐過零碎冗長;而地理概念可能僅為一個名詞或是一個句 子,也可以是整個段落都在描述同一個概念,範圍不定,因此在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本 研究採用的分析單位為「段落」,即每一課文段落或是一段完整地理概念之描述;而教 學評量,則以一個「題目」為分析單位,如此應較完整清楚。

(三)分析方式

本研究資料處理分為兩方面,一為國中地理教科書教材內容「量」的分析,其二為

「質」的分析。「量」的分析以次數和百分比統計為主,研究者先設計「類目表劃記表 格」(見附錄一),以利登入與統計。

分析的方式,首先將所要分析的教科書逐課逐題進行閱讀,若包含類目表的的概念 內涵,則在「類目表劃記表格」上劃記一次,每一分析單位不限歸類一次,相同類型的 地理概念歸為同一類目。之後統計「類目表劃記表格」的總數與百分比,求在所有分析 單位中所佔的比例、含量、與分布情形。若有出現「類目表劃記表格」之外的地理概念,

則另記錄於表格中,以利之後討論。

「質」的分析方式,則引用國中地理教科書中課文、隨堂練習、習作內容,加以分 析說明其呈現情形,務期使研究分析結果更為周延完善。

四、資料檢核

(一)效度

「效度,顧名思義,是指測驗分數的有效程度,亦即是測驗能夠提供適切資料以做 決策的程度(Thorndike, Cunningham, Thorndike, & Hagen, 1991),其實,也就是指測 驗分數能夠代表它所要測量之潛在特質的程度,或測驗能夠達到其編製目的的程度。」

(引自余民寧,1997:272)「若類目發展過程中,能由熟悉材料者數人反覆討論,求 其周延,明確,而且沒有遺漏重要項目,再經修改與預試,亦能切合研究的需求。」(歐 用生,1991:242)內容效度通常由專家判斷測驗問題,是否能正確反映研究的主題,

以決定其內容效度。本研究的「類目表」為研究者參考國內外文獻並參酌國中地理教科 書綜合發展而來,並請有多年地理實際教學經驗的三位國中教師(三位皆畢業於臺灣師 範大學地理學系,目前在三所不同國中任教,教學經驗分別滿17年、9年、7年),敦請 以上三位教師檢視、修正類目表。綜合考量不同教師建議,經過多次的修正調整,再行 定稿,經此過程,使其符合本研究之需要,以建立專家效度檢核。

20

(二)信度

「內容分析法中的信度分析是指測度研究者內容分析之類目及分析單元,是否能夠 將內容歸入相同的類目中,並且使所得的結果一致。一致性愈高,內容分析的信度也愈 高;一致性愈低,則內容分析的信度亦愈低。因此,信度直接影響內容分析之結果。」

(歐用生,1998:240)

「在一般的情況下,信度值多半介於0到1之間,並且是愈接近於1,表示信度愈大,

而愈接近於0,表示信度愈小。一般而言,一份優良的教育測驗至少應該具有.80以上的 信度值,才具有使用的價值(Carmines & Zeller, 1979;引自余民寧,1997:244)」。

「揆諸內容分析的意義,雖然強調客觀的與系統的方法,但是內容分析者分析時,

建構的類別以及決定的記錄單位、脈絡單位以及計數系統,難免涉及主觀的決定,也因 如此,使得內容分析者無法建立標準的類別;是以留意文獻,應把重點置於評估分析者 信度,而不是文獻間信度(interdocument reliability)的評估。」(王文科、王智弘,2014:

468)

「評分結果難免受到評分者的主觀判斷與意見的影響,而導致有評分者誤差的存 在,此時,採用評分者信度以估計數位評分者間評分結果的一致性,以供測驗使用者參 考,才是一種比較公正的作法。」(余民寧,1997:254)

關於本研究類目的分析部分,採用的信度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為評分者信度,二是 研究者信度。所謂「評分者信度」,即不同的評分者是否能將內容歸入相同的類目中,

其間所得結果之一致程度,稱為評分者信度。「研究者信度」是指研究者在不同的時間 進行分析類目工作,將同一內容歸類至同一類目的程度(楊孝濚,1989:809-831)。

因此至少要有兩個評分員,以獨立自主的立場,共同分析資料。不同評分員一致性愈高,

內容分析的信度也愈高,可提升內容分析之評分者信度。

本研究先由研究者本身先進行地理教科書中教材內容的分類工作,再邀請兩位評分 員(連同研究者三位)進行信度檢定。本研究信度檢定過程如下:

1.約請評分員:本研究之信度檢定,邀請兩位評分員,均為國中地理教師(在兩所 不同國中任教,其教學經驗分別滿 9 年、17 年),且對於國中地理教材皆十分熟悉;連 同研究者共三人,進行相互同意度的檢定。

2.信度分析工作之步驟

(1)抽樣:首先為抽取檢定用的樣本,在七至九年級的地理教材中做隨機抽樣;先將 與研究相關的地理教材中四個版本所有單元列出,以選取等值教材、隨機取樣的方式進

21

行,每個版本均抽取一個小單元。

(2)說明:研究者對兩位評分員說明類目的定義、分析單位、歸納原則與方法、與類 目分析表的劃記方式等。

(3)歸類:評分員就上述抽取課文,分別獨立進行類目分析表的歸類。

(4)計算:利用公式,並根據歸類的結果進行信度的計算。(歐用生,1991:241-242):

a.評分者信度

(a)相互同意度

M 為完全同意之數目。N1 為第一評分員應有的同意之數目。N2 為第二評分員應有的同意之數目

(b)平均相互同意度

(相互同意度總和)÷

n 為評分員人數

(c)信度

b.研究者信度

在實際進行內容分析時,因通常由研究者一人擔任所有的分析工作,故可再考驗研

在實際進行內容分析時,因通常由研究者一人擔任所有的分析工作,故可再考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