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一、研究方法與限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分析下列兩個標的:「客委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

機制,以及受到獎助之博、碩士論文。對於前者,擬以「歷史學研究法」分析 其機制之形成背景、規範作業機制、法規變遷以及歷年獎助之成果與成效。「歷

年6 月)頁 3-4。

22 楊國鑫,〈現階段客家學的定位:從方法論的角度探討〉,《思與言》,43(2) ,(臺 北:2015 年 6 月),頁 32。

23 蕭新煌,〈臺灣客家研究的典範移轉〉,頁 10。

史學研究法」是指有系統地收集及客觀的評鑑與過去發生事件有關的資料,以 考驗那些事件的因、果或趨勢,並提出準確地描述與解釋,進而有助於現況以 及預設未來的一種歷程。24為達前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將系統地收集「客委 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機制有關之法規、政府文件以及政府公開資 訊。法規部分包括《行政院客委會組織條例》、《客家基本法》、《客家知識體系 作業要點》、《客委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作業要點》等;除此之外尚 有政府預算書、客委會歷年施政目標、政策白皮書等,以解答本研究之問題意 識。

對於受到獎助之博、碩士論文,則以「內容分析法」,分析歷年受獎助之 學位論文使用了哪些學門的理論與方法以及變遷趨勢。「內容分析法」係指透 過定量的技巧與定性的分析,以客觀且系統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分析,

藉以推論該文件內容的環境背景及意義。25

本研究將受獎助論文的畢業系所依「教育部大學校院學科標準」分類,藉 由了解受獎助論文屬於何種學門、學類,以深究其使用之研究方法、理論與視 角,並勾勒出歷年各學門演變之趨勢、解釋變化之緣由。

本研究所分析之「客委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係經筆者從客 委會網站26、臺灣客家資料開放平臺27以及客委會綜合規劃處承辦人廖晨佐專 員提供之資料,28依序列民國 92 至 107 年度「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

之作者、學位別、論文題目、畢業學校、畢業系所、獎助金等資訊,整理成附

24 張紹勳,《研究方法(精華本二版)》(臺中:滄海書局,2007 年),頁 436。

25 簡茂發、黃光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1991 年)。

26 「客委會網站/政府資訊公開/研究報告/學術研究/博碩士論文」

(https://www.hakka.gov.tw/Block/Block?NodeID=627&LanguageType=CH&SubSite=0

&SubSiteName=Main)。

27 「臺灣客家資料開放平臺」(http://cloud.hakka.gov.tw/details?p=%206467)。

28 客委會綜合規劃處專員廖晨佐先生提供民國 97-107 年度之獎助論文列表,特此致 謝。

件一並作為本文分析之底本。其中,客委會網站上載有 819 篇論文,其中並不 包含放棄獎助資格者;臺灣客家資料開放平臺上共有 781 篇論文,缺少 105 年 度的獎助論文;廖晨佐先生的版本則有包含有獎助資格但放棄領取獎助之論 文,但僅有 97-107 年度的論文。筆者將三者交叉比對,若資料有缺漏則輔以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得出自 92 年自 107 年獎助客家研究優良 博碩士論文共 823 篇,其中包含入選但放棄領取獎助金者,惟計算每年獎助金 額時將之排除,以客委會實際支付予研究者的金額數量為準。

此外,本文常用的幾個名詞在此先做定義上的釐清。所謂「客家研究」,

分為廣義、狹義的解釋,廣義的「客家研究」係指長時段的,所有有關『客家』

的學術、民間研究,包含將「客家」族群作為研究對象,抑或是其問題意識、

研究動機是從「客家」出發,甚至只要是研究中帶有「客家」因素者,皆屬於 廣義的「客家研究」。

狹義的「客家研究」,則是指具有現代學術意義,運用多種社會人文學科 方法、以「客家」族群做為研究對象之綜合型學科,此「客家研究」概念與具 有獨立學科概念之「客家學」相對。

以下行文位區隔廣義、狹義的「客家研究」概念,若是指稱狹義之「客家 研究」,則特別以引號加註,若是取其廣義則不加以號,以示區隔。

(二)研究限制

本文旨在探討「客委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機制對於建構「客 家知識體系」之作用。其中「客家知識體系」以孫煒、韓保中定義為準,即:

「客家知識體系」係由「客家行動體系」、「客家經驗體系」二者所構成,並會 受到「客家理論體系」刺激而發展。「客家行動體系」為 1988 年以降的客家社 會運動潮流;「客家理論體系」為學術界的客家研究;「客家經驗體系」則為學

術圈以外的民間對於客家元素的保存與傳承29(其定義於本文第二章第一節「獎 助源起與背景」、第四章第二節「『客家研究』、『客家學』與『客家知識體系』」

有更詳盡之描述)。

按照如此的定義,「客委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屬於學位論文,

為「客家知識體系」中「客家理論體系」之一環,因此本文建構「客家知識體 系」以其中「客家理論體系」為主,對於「客家經驗體系」僅討論其與「客家 理論體系」呈現何種互動模式、建立了何種連帶關係,此外並無深入的探究。

另外,在「客家理論體系」的發展上,除了「客委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 碩士論文」之外,尚有學術界「客家研究」學者的研究成果、學術社群的組織 以及研究刊物的發行等有助於「客家理論體系」以及「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的 因素存在,惟其並非本文焦點,礙於篇幅,因此亦無較全面的統整與盤點。以 上為本文的研究限制,不足之處有待未來他文開展。

二、研究架構與章節說明

本文研究架構如圖 1-3-1 所示,並附有章節說明如下。本文第一章為「緒 論」,闡述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以及研究方法與架構。

接續其後,第二章「客委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機制探析」從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