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如何處理一部包含了不同作者的眾多文章,一直都是經世文編這款類書 所必須面對的難題。由於這些作者不只是立場有所分歧,許多甚至連時代都 是錯落的,這便使得經世文編的意見極不一致,甚至看來是毫無意義的空集 合。在此,我們假設了編輯是有意識的行為,而呈現出來的內涵物,則是編 者意欲要表現的作品,正由於有編者的篩選揀擇,才使這些文章成為一個具 意義的集合體,經世文編於是意味著以編者為代表的個人/群體對於特定議 題的意見光譜。值得注意的是,與單一個人與其思想體系不同,經世文編所

37 見黃克武,〈經世文編與中國近代經世思想研究〉,頁95。

處理的思想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非靜態的信仰,這將使得它的內容帶有無 數的分歧與不協調,要加以分析便需要先了解他們所關心的議題(agenda),

然後觀察其回應,然後才可以了解他們的思想。38

文章的集合被編者預設是用來回答某些問題,而這些議題不會無中生 有,思想來自於生活,關心的問題勢必與當代的背景十分相關,是故第二章

「《最新經世文編》的出版背景」,即是透過釐清什麼動機引致《最新經世文 編》的出版,來帶出議題產生的社會背景。這部份可分為遠近兩因,首先清 中期開始逐漸產生的內憂外患,可說是從賀長齡本以降,經世文編傳統之所 以會一直連綿不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十九世紀末期,中日甲午戰爭的敗 戰給中國人帶來的強烈危機感,接續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庚子拳亂的社會動 盪,以及庚子新政的強力推行,在在刺激著人們的經世意圖趨於顯著。新政 推行與出版技術的進步則是在此時扮演重要角色的時代要素。首先關於新政 的推行,當中重視西法、用西學舉材,讓經世文編的改版有了立即性的需求,

更不用說它間接肯定了西學的正當性,成為西學傳布的重要推力。其二是此 時出版技術的發達,讓翻印速度更加迅速,出版更加快捷,資本化的經營模 式,讓出版品的數量遠超過以往,當思想傳播的速度與範圍都遠遠超過以

38 黃克武,〈「皇朝經世文編」學術、治體部份思想之分析〉,頁13-14。

往,制舉用書這類出版品也就成為頗有影響的思想乘載媒介。

雖然環境的變化和人們所關心的議題是彼此連動的,然而有一些關懷則 是跨時代的延續,而非當代的立即反映,是故在第三章「《最新經世文編》

的文本與架構」裡,我們將會觀察不同時期經世文編的架構變化,以了解哪 些又是當時人們共同的關懷所在,而這些經世議題又經歷了怎樣的變遷。然 而1900年代除了議題的變化之外,更重要的事莫過於新思想資源的傳入,因 為資源的改變會對議題的解答產生影響,所以我們還會進一步分析《最新經 世文編》的文本,透過考察其譯作者的背景,將可以大致了解新思想資源的 傳譯來源;至於透過考察文章出處,則可以描摩出思想在文化市場裡的傳布 途徑,並進一步了解新資源如何在文化市場當中流動,然後為人所閱讀、接 收。

新思想資源的傳入,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改變了人們解答問題的方式。

由於擁有不同的思想工具,使得貫穿該時代的議題能以另外一種思維被解 答。第四章「《最新經世文編》的思想內涵」便是藉由分析《最新經世文編》

的文本內容,來了解時人如何取用新的思想資源來解決當時諸種議題。這部 份我們將先分析西學資源在歷版經世文編當中所佔的比例狀態,藉此了解在 長達半世紀的時間內,西學是如何逐步從表層深入影響到中國人的價值觀念 層次,而非是十九世紀末突然襲捲而至。接著,本章將會選取幾個時人關懷

的重點以闡述《最新經世文編》編者的意見趨向,諸如政治體制的抉擇、如 何富國強兵,抑或是如何興辦教育等等,這將有助於我們了解1900年代的人 們是如何使用外來的新思想資源來構築他們的經世藍圖。

最後一章結論,則用以總結《最新經世文編》研究的所得與其意義,期 能以《最新經世文編》呈現出來的文編共通性與其特殊性,對經世文編研究 有些許貢獻,並且略記本論文中未竟之處,以期來者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