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主要以 BBL 為取向的策略來進行長時間的體育教學,

並瞭解其成效。教學成效包含學生對教材內容間的聯結性、整合性以及參與活動的主動 性,其中「主動性」代表學生學習動機的反應情形,使用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參酌劉政 宏、黃博聖、蘇嘉玲、陳學志、吳有城(2010)「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所自編的「國 中體育課學生學習動機量表」;「聯結性」係指學生對課程概念間的理解程度,透過研究 參與教師藉由概念構圖教學指導學生繪製個別概念圖,並以此來瞭解學生對教學主題的 理解程度,以及不同概念間的關聯性與迷思概念(misconcept);「整合性」則是學生對於 問題情境或知識理解的完整程度,本研究係研究者參考並修改周建智、林錚、林信宏與

石國棟(2006)的「籃球問題解決能力測驗」,以符合本研究參與者的認知結構與生活 經驗,此外亦使用「學生上課心得寫作」以及「開放式問卷」來瞭解學生在學習動機與 問題解決方面的表現。另外,有關教師實務知識的部分,主要是依據 Caine 與 Caine(1994) 所提出的「放鬆的警覺」、「和諧的沉浸」、「主動的參與」為架構,編擬訪談大綱,並輔 以 Elbaz(1983)所提出實務知識的結構:意象、實務原則與實施規則,透過訪談、觀察與 文件分析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以釐清教師實務知識的轉變情形。研究架構圖如圖 3-1-1。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設計

為了調適研究設計使其更像真實的世界,並盡可能控制對內在效度的許多威脅,本 研究採凖時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的不等控制組設計(nonwquivalent control group),而此設計是為了能符合實際的狀況,遷就既有的事實,應用現有的班級來作為 實驗分組。實驗組與控制組因為不是隨機分派,所以研究者須針對研究參與者的概念構 圖、問題解決能力與學習動機等三方面的前測成績進行均質性考驗,若有差異,則進行 共變數分析(ANCOVA)。

以 BBL 為取向 的體育教學

意象 實務 原則

實務 規則 教師實務知識

聯結

性 整合

主動 性 學生學習成效

三、研究參與者的選取

研究參與者將透過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高雄市某國民中學 1 名體育教師及其授課 班級 2 班八年級的學生(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控制組),藉由 BBL 取向體育教學 方法進行 16 節籃球課以瞭解其教學成效,並深入探討教師實務知識轉變的情形。選取 該名教師的原因有三:1.秀秀(化名)老師乃體育相關科系畢業,通過教師專業能力檢 定取得體育合格教師證書,對於體育課程與教學的理論基礎亦有一定程度的認識;2.對 於體育課程規劃與教學策略有濃厚的興趣與探究的精神;3.截至目前為止服務年資共 5 年,對於體育課程與教學的實踐已有概括性的經驗與感受。有關於教師實務知識的建 構,可透過研究者與研究參與教師的共敘或教學實踐的歷程,彰顯其教師專業能力的發 展與成長,對於日後的教學亦有所助益。

四、研究流程

研究者先大量閱讀以腦為基礎學習的相關文獻與書籍之後,從文獻中分析與腦相容 的課程架構與教學策略,以這些架構與策略為基礎,研究者先依據理論知識的基礎,尋 求並確認符合且有利於大腦學習特徵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模式,然後蒐集運動教育模式相 關文獻,進行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並從分析與歸納結果中獲得直接證據來作為 BBL 取向體育教學的基礎,之後再配合與腦相容的教學策略以及大腦的學習特徵進行體 育教學整體的初步構想與設計,再據此與秀秀老師進行討論,在教學實驗前完成體育教 學計畫的制定與教學策略的研擬,並在教學實驗的過程中隨時根據實際需要或學生學習 的反應修改課程計畫與教學策略。研究流程如圖 3-1-2 所示。

圖 3-1-2 研究流程圖

其在主動性、聯結性、整合性等三方面的學習表現,其中主動性是透過「國中體育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