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BBL 取向體育教學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分析與討論

本節主要是要瞭解秀秀老師採取BBL取向體育教學對學生籃球問題解學能力的影 響,並且在教學實驗前後進行施測,以統計方法來瞭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教學後問 題解決能力是否有顯著的進步。據此,研究者參酌周建智、林錚、林信宏與石國棟(2006)

所編製之籃球問題解決能力測驗,並根據研究參與對象之認知基礎進行測驗內容的編 修,題數總共為25題,每題共包含3個選項,但只有1個為正確解答,以紙筆方式作答,

測驗時間共50分鐘(含測驗說明10分鐘),答對1題得1分,總共25分。得分越高者,表 示對於籃球問題解決能力越高,關於問題情境與知識理解的程度越完整。以下就問題解 決能力測驗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與比較,並綜合質性資料與相關研究結果進行討論。

一、BBL取向體育教學對學生籃球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前測結果之分析

關於BBL取向體育教學對學生籃球問題解決能力之分析,將分成幾個層面進行分 析,首先,瞭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前測成績方面是否為均質,並就測驗不同構面進行分 析與比較;其次,以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兩組之間後測成績是否有顯著差異;最後,則 是以相依樣本t考驗分析各組前後測成績是否有顯著差異,以下分別說明之。

研究中為瞭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籃球問題解決能力的表現是否一致,本研究先進行 均質性考驗。如表4-3-1所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前之籃球問題解決能力並無顯 著差異(p>.05)。也就是說,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之前,在籃球問 題解決能力上並沒有明顯的不同。換句話說,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實驗之前在問題解 決能力上具有一樣的能力。

表4-3-1 實驗組與控制組籃球問題解決能力前測成績均質性考驗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p值 Cohen’s d 實驗組 25 11.92 2.00

.00 1.00 .00 控制組 25 11.92 2.90

*p<.05

二、BBL取向體育教學對學生籃球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後測結果之分析

從表4-3-2得知,實驗組在教學後籃球問題解決能力有顯著的進步,本研究想要進一 步瞭解的是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介入之後,兩者在籃球問題解決能力的表現上是否也 達顯著差異。從表4-3-2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籃球問題解決能力後測成 績並沒有顯著差異(p>.05)。這代表著BBL取向體育教學方法與傳統體育教學方法對 於學生籃球問題解決能力並沒有顯著的不同。

表4-3-2 實驗組與控制組籃球問題解決能力後測之t考驗摘要表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p值 Cohen’s d 實驗組 25 13.16 2.62

1.54 .131 .43 控制組 25 11.92 3.07

*p<.05

從表 4-3-2 得知,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成績並無顯著差異。為了瞭解其原因,進 一步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各構面在教學後的差異性。從表 4-3-3 得知,實驗組除了在「解 釋推論」之外(p<.05, d=.59),在其他構面均未達顯著差異(p>.05)。換言之,

實驗組在 BBL 取向體育教學後在「解釋推論」的能力比起控制組有明顯的進步,但是 實驗組在其他構面的能力並未因為 BBL 取向體育教學而優於控制組。另外,從表 4-3-4 也顯示出,概念構圖與學習動機之間的相關係數為.45,表示彼此有中度相關,但是問題 解決與概念構圖、學習動機的相關係數分別為.12 與.22,表示彼此僅具低度相關。綜合 表 4-3-2、表 4-3-3 與表 4-3-4 可清楚知道,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問題解決後測未達顯著差 異,僅在測驗六個構面中的「解釋推論」有顯著差異,而且問題解決測驗的結果與概念 構圖及學習動機的關聯性不高。

綜合本章第一節與第二節的結果也支持上述的推論,即實驗組在概念構圖與學習動 機的後測成績皆優於控制組,但是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卻未達顯著差異。至於為什麼實 驗組在問題解決能力未能達顯著差異的原因,研究者認為主要是因為:1.秀秀老師雖然 在教學中盡可能回應所有的任何問題,但是整個教學還包含動作技能的操作、比賽策略 的擬定與賽後檢討、多元角色的扮演、團隊凝聚力的營造…等,所以學生可能尚未有足

夠時間來整合與應用不同問題的解決策略與方案;2.BBL 取向體育教學著重的是營造有

(一)實驗組問題解決能力後測各構面之分析

實驗組學生在整體學習動機與各構面所呈現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 4-3-5 所示,

各構面中以「原因猜測」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評鑑」,再來依序為「決定解決方 法」、「預防問題」、「解釋推論」,最後則是「逆向原因猜測」。這個結果代表著學生對於

「設想問題可能成因的能力」較佳。也就是學生對於在籃球比賽中解釋所遭遇各種問題 之形成因素的能力是比較好的,如:隊友總是可以突破對方防守且順利得分的因素有哪 些?或者是為什麼對方會採取積極的防守並採取故意犯規的戰術,最有可能的原因為 何?但是學生對於「猜測問題逆向原因的能力」相對較弱,也就是學生對於籃球比賽中 所遭遇問題的逆向解釋能力,如:當你要傳球給隊友的時候,甚麼狀況是「不好」的時 機?又如當執行擋切戰術時,可能「失敗」的因素有哪些?

(二)控制組問題解決能力後測各構面之分析

控制組學生在整體學習動機與各構面所呈現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 4-3-5 所示,

各構面中以「原因猜測」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決定解決方法」,再來依序為「評 鑑」、「預防問題」、「逆向原因猜測」,最後則是「解釋推論」。這意謂著控制組學生與實 驗組學生相同,在「設想問題可能成因的能力」較佳,在「選擇並決定解決方法的能力」

也有不錯的表現,也就是學生對於在籃球比賽中所遭遇各種問題的判斷與決定的能力是 比較好的,如:當你遭遇對方兩名球員包夾時,你應該要怎麼做才對?或者是當隊友搶 到籃板球時,你應該要如何配合比較好?不過學生對於「猜測問題逆向原因的能力」則 相對較弱。

綜合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各構面的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

「逆向原因猜測」與「解釋推論」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弱,進一步分析兩組學生在問題解 決能力測驗中「逆向原因猜測」的四道題目答題狀況,發現兩組學生在第九題「那一個 原因是進攻戰術運用失敗的最主要因素」答對人數最少,也就是學生較無法從隊友是否 站在有利位置、沒有投籃得分、沒有搶到籃板球中準確判斷戰術運用的失敗原因;在「解 釋推論」的三道題目中,則以第二題「能幫助球隊贏得比賽的主要因素有那些」答對人 數最少,表示學生對於投籃、罰球、搶籃板球等三項技能中,那一項技能最能協助隊伍

贏得勝利是不清楚的。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1.在 BBL 取向體育教學過程中,雖然秀

三、BBL取向體育教學對學生籃球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前後測結果之分析

要進一步瞭解的是,在經過16節課的體育教學之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問題解決能 力方面是否有顯著的進步?從表4-3-6得知,實驗組在經過實驗操作的介入之後,在問題 解決能力上有顯著的進步且具有中度效果量(p<.05, d=.52),但從標準差的數據來 看,整體的分散情形是比前測要來的大(2.67>2.00),也就是說,問題解決能力表現 較為優異與較為落後的同學,在教學結束後整體的能力落差更加明顯。在控制組方面,

很清楚的是在問題解決能力前後測的成績並無顯著差異,而且前測與後測的平均數皆為 11.92,顯示出控制組在問題解決能力上並未因為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而有所改善。簡言 之,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經過16節不同教學方法的介入之後,實驗組在問題解決能力方面 是有顯著的進步,控制組卻沒有進步。

表4-3-6 實驗組與控制組籃球問題解決能力前後測之t考驗摘要表

組別

前測 後測

t值 p值 Cohen’s d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實驗組 11.92 2.00 13.16 2.62 2.33* .029 .52 對照組 11.92 2.90 11.92 3.07 .00 1.00 .00

*p<.05

四、影響實驗組籃球問題解決能力之因素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之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共分成六個構面:解釋推論、原因猜測、逆向原因猜測、

決定解決方法、預防問題、評鑑。從構面的意涵可以知道,問題解決能力主要是聚焦在 學生對問題的瞭解與解決策略、形成問題可能的成因、猜測問題逆向的原因、選擇並決 定解決方法、防止問題再度發生。因此,學生如何意識到問題;如何定義問題的內容;

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如何想出解決策略;如何評估策略的可行性;如何預防問題的再發 生等,皆需要學生主動的求知,以及尋求解決問題的管道。在BBL取向體育教學的歷程 中,歸納學生經常遭遇的問題,主要是關於攻守戰術、裁判執法、動作修正、比賽表現

檢討等議題。以下就針對BBL取向體育教學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的條件進行分析,可分 為:新奇的教學策略吸引學生的專注力、搭配問題討論思考問題的形成與解決方案、團 隊小組的學習架構創造相互學習的機會、友善且支持性的學習氣氛降低威脅與壓力。

1.以真實且新奇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專注力與鑑賞力

Tileston(2000, 2005)曾提出以腦為基礎的教學策略,其中教師需創造一個易於學習 的環境、以多元教學策略滿足不同的學習型態,並協助學生將先前的學習與經驗聯結新 的跨學科學習。也就是說,以腦為基礎的教學是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來豐富化教學

Tileston(2000, 2005)曾提出以腦為基礎的教學策略,其中教師需創造一個易於學習 的環境、以多元教學策略滿足不同的學習型態,並協助學生將先前的學習與經驗聯結新 的跨學科學習。也就是說,以腦為基礎的教學是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來豐富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