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質性的個案研究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第二節 研究方法-質性的個案研究

一、質性研究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為「非量化」分析,質性研究重視研究者在自然的情 境下,透過個案研究、深度訪談、田野觀察、歷史回溯等資料,進行完整且豐富 的資料收集,進而深入了解研究對象如何詮釋社會行為之意義,質性研究強調事 實與過程的整體性、非片面數據的片段分析。在質性研究發展過程中,受到許多 不同學科、哲學思潮、理論和方法的影響,具有多重面貌和多種策略的特性,而 這些策略又共同分享一些特質,包括關心的是過程和意義,研究者為主要工具,

在自然情境中,主要蒐集的是文字或圖片資料,並以歸納的方式分析資料,最後 詳實地描述研究結果(鈕文英,2014)。就職前教師教學信念而言,教學信念是內 隱的心理建構,透過質化方式進行研究,探究教師內心世界,瞭解職前教師因先 備經驗所持有的教學信念,並深入瞭解培訓過程其信念的改變歷程,對職前教師 之研究對象做深度、豐富而整體描述與詮釋。

質性研究的基本特性包括(潘淑滿,2003):

(一) 在研究過程所收集的資料,是屬於人、地,和會談等軟性資料,且這些資料 有豐富描述。

(二) 研究問題並不是根據操作定義的變項而發展,相反的是在複雜的情境中逐漸 形成概念架構。

(三) 整個研究的焦點可以在資料收集過程中逐漸清晰,而不是在研究開始就設定 等待研究者回答問題或等待研究結果驗證的假說。

(四) 任何對研究現象或行為的理解,必須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內在觀點,外在可 看見的因素往往只是次要的。

(五) 資料收集過程較偏重在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與被研究者做持久的接 觸與互動,從這些互動經驗中來收集全面式的資料。

二.、個案研究 (一)個案研究的意涵

本研究之質性研究策略採取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指運用多種的方法取得的

證據,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對當前的現象做縝密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它具備 特定、描述和啟發性三項特徵;而個案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界限的系統,它可以是 特定的個體,也可以是特定的群體(鈕文英,2014)。

個案研究採用許多方法,如訪談、觀察、調查、分析檔案資料等來協助蒐集 資料,且強調蒐集方法與來源的多樣性。研究者的興趣通常在於瞭解過程而非結 果,因而研究者會著重整體觀點,瞭解現象或事件的情境脈絡而不只是特殊的變 項(林佩璇,2000)。因此,透過個案研究能協助研究者了解事件的情境脈絡與 意義,洞察、發現和瞭解整體現象的內涵。

(二)個案研究的實施

個案研究的實施是一項工作計畫,透過計畫可以引導研究者進行蒐集、分析 及詮釋資料。研究者透過資料收集與分析的過程,逐漸彙整與發展出具體的結 論,並作為研究者回答研究研究問題的依據。步驟的進程如下:

1. 研究問題:研究者在進行研究前,應先釐清研究問題是屬於何種類型,要以何 種方式進行研究,進一步確認研究的個案與研究的目的,並瞭解個案研究的適用 性。

2. 界定與設計: 釐清研究的是「個案」本身,或是透過個案來瞭解某些現象或議 題,並且說明此個案值得研究的理由。

3. 個案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個案研究強調蒐集方法與來源的多樣性,如訪談、觀 察、調查等,之後執行分析檔案資料與個案研究。鈕文英(2014)認為,分析需要 長期的努力和深入的思考;如果分析的單位是整體的,則將此個案視為整體來分 析;如果分析的個案是嵌入的,則分析此個案的不同成分。

Yin (1994) 認為,呈現高品質的分析應注意下列四點:

(1). 重視個案分析中最有意義的部分。

(2). 分析時必須依照相關的證據。

(3). 詮釋的過程應說明擁有的證據。

(4). 事先對個案的相關議題有專業的瞭解更佳。

4. 撰寫個案研究報告: 撰寫個案研究報告,應先確定誰是讀者,撰寫方式應盡可 能符合讀者的需求。

(三)個案研究資料蒐集、整理

在資料搜集方面,本研究採取半結構式訪談法。質性訪談是社會科學研究中 最廣泛運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之一,主要著重於受訪者個人的感受、生活與經驗 的陳述,藉著與受訪者彼此的對話,研究者得以獲得、了解及解釋受訪者個人對 社會事實的認知(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訪談是一種有目的的、面對 面的對話過程,這當中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之間是平等的互動關係,研究者透過 對話的過程與保持開放和彈性的原則,以瞭解研究參與者對某個主題的經驗、感 受與觀點等(鈕文英,2014)。

此外,半結構式訪談是介於結構式與非結構式的訪談之間的一種資料收集方 式,研究者根據研究的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的大綱,作為訪談指引方針,但過 程中訪談者不必根據大綱進行訪問工作,可以依實際狀況,對訪談問題做彈性調 整,過程以半開放方式詢問問題。

因此,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儘可能讓受訪研究對象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意 見、經驗和觀點,並適時保持沈默以傾聽心聲,而且提供充裕的時間讓受訪者組 織他的想法,研究者亦會隨時適度調整訪談內容,針對研究參與者回答問題的內 容進行提問,不拘泥於訪談大綱的架構,希望透過此對話方式,發掘研究對象更 多內心的想法與感受,期能蒐集更多且完整全面的資料。訪談徵得受訪研究對象 的同意下錄音並事後進行轉譯與逐字稿分析,研究者事後撰寫訪談扎記,以為三 角校正之資料。

另外,文件有助於幫助研究者多瞭解個案教師教學信念改變的歷程與脈絡,

亦可補充和驗證深度訪談所收集資料,因此研究者針對個案教師參與的職前培訓 課程、幼稚園實習試教影片等活動內容進行觀察並加以記錄,輔以研究對象提供 的培訓日誌、教學觀摩日誌等文件資料,透過蒐集更多且完整全面的資料,從而 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洞見,透過參與觀察使研究者親身聽與看,藉此瞭解職前教師 在培訓階段的教學信念及發展的歷程,並輔以深度訪談觀察其信念是否改變?或 僅是修正其外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