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舞蹈教室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舞蹈教室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探究"

Copied!
1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舜文 博士. 舞蹈教室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探究. 研究生:夏光如 撰. 中 華 民 國 一○八 年 一 月.

(2) 謝 誌 終於,要寫謝誌了。在這不長也不算短的三年半裡,我犧牲了與家人在一起 的時間,告訴自己要好好地將所有想要學習的知識和課程,利用這珍貴的機會義 無反顧、竭盡所能地去學習並完成學業。從學校畢業後都在從事舞蹈教學、教案 設計及師資培訓等相關領域的工作,念研究所一直以來是我的夢想,萬萬沒有想 到會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班完成了我的研究論文。感謝 能在師大進修我最熱衷的教育與創造力發展之相關知識,開啟了自己許多的視 野,並從各個領域的專家身上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 在此,真的要感謝很多人。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吳舜文老師,當我 在工作、生活、家庭、學業上遇到無法平衡時,老師總是包容並給我空間,真的 很感謝老師對我的指導。另外兩位是師大表藝所副教授吳義芳老師及北藝大藝術 與人文所所長容淑華老師,非常感謝兩位老師在論文中給我許多指導與建議,讓 我的論文能有更好的呈現。 接著要感謝的是我的研究對象-容容老師,毫不保留讓我無條件的訪問與打 擾,提供所有我想要的答案,無數次聚在一起討論彼此對教育的理念及現今舞蹈 教育的看法,讓我可以順利的將論文完成並得到很珍貴的結論! 最後,我要感謝的是我的先生,很幸運能得到他的支持與鼓勵,特別是在念 書的過程中,每當我遇到撞牆期及低潮困難時,他總是包容我,替我承擔了所有 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和照顧年幼的孩子元元,真的非常感謝。 人生就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學習之路,我仍然會繼續努力並將所長貢獻給我深 愛的舞蹈教育! 光如. 謹誌. 中華民國一零八年一月六日 I.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職前教師未進入舞蹈教室前所持有的教學信念,及其參與職 前培訓課程後持有的教學信念,透過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師角色、 師生關係和學生差異與學習等六個層面的分析,瞭解職前教師教學信念轉變之歷 程。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以推廣身體與舞蹈教育為宗旨而設立之知名舞蹈教 室為個案研究場域,並邀請一位新進教師為研究對象,此對象在未參與職前培訓 課程前,已修畢中等教育學程並取得教師資格,在學校有教授表演藝術課程的經 驗。研究者透過深度訪談資料、培訓課程上課日誌、教學觀摩日誌、試教影片及 研究者觀察紀錄,來進行資料的搜集,並將資料加以歸納分析,獲致研究結論。 研究結果發現,職前教師在未參與職前培訓課程前,即已建立自己的教學信 念系統,信念呈現出單一方面課堂意向、專業知能不足,在教學信念的六個層面 未達一致性且教學觀點未曾適切,尚未具備有足夠的能力來勝任教職;參與職前 培訓課程後,其教師角色、師生關係之教學信念大致仍延續培訓前觀點,在教學 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學生差異與學習之教學信念得以調整、改變。舞蹈 教室職前培訓課程對於職前教師教學信念的影響包含:(1)職前教師藉由課程中的 不斷反省思考來思辨自己本身的信念是否合宜,並藉由試教、教學觀摩機會來體 悟其理論與實務的差異與衝突,驗證信念是否適切,進而調整、改變自己的教學 信念,培訓課程具有檢視反省、調整改變教學信念的功能;(2)經由系統化職前培 訓課程調整與改變不同層面的教學信念,重塑建立教學信念及教學脈絡。 由於舞蹈教室是企業化經營而非一般學校教育,對合格老師所評鑑的標準更 嚴格且必須符合教學系統要求的教學品質。根據研究結果可以得知,有系統化的 引領新進教師參與職前培訓計畫,對新進舞蹈老師在教學上,確實會有明顯的影 響與改變。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師資培育單位與職前教師提出相關具體建 議,以提供職前教師、學校、舞蹈教室、師資培育機構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職前教師、教學信念、師資培育 II.

(4)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teaching beliefs of a pre-service teacher before and after joining the pre-employment training program by a dance studio, and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change in a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through analyzing the six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methods, contents, teacher’s rol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student differences and learning.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 pre-service teacher is chosen in the study, and the case study site is a famous dance studio with the goal of promoting dance education. The teacher has completed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for secondary schools and obtained the qualification before joining the pre-employment training. The teacher also has the experience in teaching performing arts at school. Data is collect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learning diary for the training program, teaching observation report, video of a teaching demonst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record. The conclusion is derived from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before the pre-employment training, the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eaching show single-intention; the teacher ha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 six aspects of teaching beliefs are not consistent and the view of teaching is not appropriate, and the teacher has not yet had sufficient capability to perform well. After the pre-employment training, the teaching beliefs of teacher’s role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tay the same while the belief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methods, contents and student differences and learning are adjusted and changed. The effects of the pre-employment training on teaching beliefs of the pre-service teacher include that: (1) with the constant reflection during the training program, the pre-service teacher can think whether her beliefs are appropriate, and by teaching demonstration and observation, she realizes the difference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III.

(5) teacher can also prove whether her beliefs are appropriate so as to adjust or change her teaching beliefs; the training program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teacher to review, examine, adjust and change teaching beliefs; and (2) the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and way of teaching are reshaped through systematic pre-employment training. Dance studio is a business, not a school, so the standard for assessing teachers is stricter,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tudy, a systematic pre-employment training program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and change a new dance teacher in terms of teaching. Finally,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teacher education centers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serve as reference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schools, dance studios,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Pre-service teacher, Teaching belief, Teacher education. IV.

(6) 目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8 第三節 名詞釋義....................................................................................................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教學信念相關理論與實徵研究............................................................13 第二節 舞蹈教育相關理論與舞蹈補習班發展概況探析..............................31.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質性的個案研究....................................................................56 第三節 研究流程...................................................................................................59 第四節 研究對象...................................................................................................6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3 第六節 研究資料之可信賴性..............................................................................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9 第一節 職前教師之早期教學信念......................................................................69. V.

(7) 第二節 職前教師參與舞蹈教室職前培訓課程後所持有的教學信念...........82 第三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9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8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1. 參考文獻.........................................................................................................................127 一、中文部份......................................................................................................... 127 二、外文部份.........................................................................................................133. 附錄一「舞蹈教室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探究」訪談大綱.......................................137 附錄二 職前培訓上課日誌............................................................................................139 附錄三 教學觀摩紀錄表................................................................................................140 附錄四 參與研究同意書................................................................................................141. VI.

(8) 表目錄. 表 2-1 職前教師教學信念的實徵研究..........................................................................22 表 2-2 幼兒與兒童舞蹈補習班主要課程名稱、授課年齡、教學內容與目標.....40 表 3-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與介紹..................................................................................62 表 3-2 建立初步代碼示例說明......................................................................................64 表 3-3 個案教師訪談編碼表示例說明..........................................................................65 表 4-1 職前教師參與職前培訓課程前後其持有之教學信念對照表.......................98. VII.

(9) 圖目錄. 圖 2-1 Clark & Peterson 的教師思考與行動模式........................................................17 圖 2-2 教學信念改變歷程..............................................................................................27 圖 2-3 全國補習班最近十五年成長統計圖表............................................................36 圖 2-4 全國技藝類最近十五年成長統計圖表.............................................................37 圖 2-5 全國音樂、舞蹈類補習班總數統計表統計圖表............................................38 圖 2-6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培訓課程架構.............................................................45 圖 3-1 研究架構圖...........................................................................................................55 圖 3-2 研究流程圖...........................................................................................................60 圖 3-3 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63 圖 3-4 研究期程甘特圖...................................................................................................66 圖 4-1 教學信念與時間軸之細目圖.............................................................................110.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旨是以一位個案教師進行探究其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教師之教 學信念及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生活律動」師資培訓課程對職前教師教學信念 之改變與影響。本章緒論分為四小節,第一節闡述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第二節 說明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緣起 舞蹈不是特定人的專利,舞蹈是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利 器,是每個人都該享有的寶貴學習經驗(張中煖,2004)。與生俱來的身體韻律,是 每個人最獨特而寶貴的資產。 1973年,林懷民先生以「雲門」為名,創辦「雲門舞集」,這是台灣第一個職 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現代舞團。1998年當舞團成立25週年時,雲門 舞集舞蹈教室正式成立,雲門舞集舞蹈教室集結身體,教育,音樂,舞蹈,戲劇, 美術,身心靈等學有專才的教案委員,秉持為各年齡層的身心發展所需要,研發 適齡教案,開創出「生活律動」教學系統,協助每個人從肢體的舞動中認識自己, 為孩子建立一個寬廣的生命基礎,透過引導和探索,建立身心的均感狀態,也學 習用寬闊的眼光來探索生活,去碰觸生命中最真的本質。 透過生活律動課程,喚醒我們身體裡的智慧,希望大家能透過對身體的了解, 跟自己的身體做朋友,來找到身心的平衡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2008)。 「生活律動」 課程導入文化及生活的元素,結合肢體、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多元藝術, 引導孩子們除了提升身體能力之外,也進而發現自己、了解自己,開發自己無限. 1.

(11) 的可能。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更是期盼孩子能在一次次透過教案上課學習的過程 中,以身體來探索,不停的將舊經驗累積成新經驗,跳脫既定的模式,開發孩子 的潛能,讓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相結合,並擁有不受限制的感受力與創造力。 肢體活動教育是一個以幼兒為中心,沒有同儕競爭,鼓勵幼兒發掘不同方法 運用在舞蹈、遊戲、運動、體操和生活中的一項教學方法( Rae Pica , 2000 ) 。雲門 舞集舞蹈教室「生活律動」課程就是以全人教育、創造性舞蹈教學為基礎並結合 多元藝術的肢體活動教育,透過身體從遊戲中學習與體驗,開啟身體的各種能力。 因此,在面對具有多元面向的「生活律動」課程,教師除了舞蹈專業外,亦需具 備各領域(如舞蹈、音樂、戲劇、美術、文學 等)的基本能力,其次在課堂中對 於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運用,面對不同班級與個性資質能力不同孩子,應該發展出 適合的上課氛圍,視教學現場狀況規劃適當的教學活動,充分了解與執行教案能 力,適切傳遞教案設計的理念及精神,另外對於班級經營能力、師生關係與親師 溝通,甚至對於幼兒與兒童身心發展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認知,能勝任雲門舞集舞 蹈教室教師的角色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工作。 因此,師資培訓課程規劃設計便成為發展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生活律動」課 程系統重要的環節,透過師資培訓課程的平台,希望能傳遞教案設計的精神與理 念,同時培養並確保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成效及教學品質,更期待教學教師能 跳脫既定的模式,開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相結合,成為激發孩子 思考的引導者 研究者自幼學習舞蹈,舞蹈科系畢業後加入劉紹爐老師的光環舞集當一名專 業的舞者,在表演中自我探索與挑戰,兩年後參加了蔡麗華老師的台北民族舞團。 隨著舞者生涯的轉換,我也開始獨立或與不同的藝術家合作編創舞作,以日常的 生活靈感為基調,以身體動作為媒介,在創作中表達情感和想法,也藉由作品與 觀賞者們連接與互動。之後自 1999 年進入雲門舞集舞蹈教室,開始接觸以創造性 舞蹈教學為基礎的「生活律動」課程。創造性舞蹈是一種經由教師引導、啟發,. 2.

(12) 讓學生自動自發地以肢體表現其想法與情感的舞蹈方式與創造行為(張中煖, 2007)。創造性舞蹈教學,簡而言之就是利用生活裡的各種媒介發展成類別豐富的 主題,再進一步以動作表達想法和情意。在設定的主題下,和學員們一起共同運 用創造力發想,這發想的過程是創造性舞蹈教學裡最有趣的地方。 除了教學,研究者亦擔任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教學輔導老師、教案委員,自2007 年參與師資培訓課程,2014年擔任教研中心培訓組組長,多年接觸職前與教學老 師,深感培育適切的老師才能了解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多元的教學元素、核心理念, 目前教學老師將近130位,雲門舞集舞蹈教室透過新進教師的招募及甄選,及職前 師資培訓課程以提供穩定的新進教師來源,新進教師必須參與職前培訓課程,總 時數超過300小時,各梯次教師每年亦須參與超過150小時的在職進修課程安排,職 前師資培訓系統運作近20年,未曾針對職前教師的教學信念進行探究,Clark and Peterson (1986) 指出教師在教室中所做的決定,是根基於教師的教學信念並呈現在 教學的過程中,例如教材教法的活用、教學歷程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等,總 是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這些也都顯示出信念對於教師的教學有其不可動搖之地 位。黃儒傑(2002)研究指出,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教師將課程轉化為實際教 學行為的歷程中,將涉及教師思考的中介歷程。在這個歷程中,教師的教學信念 具有重要的核心價值,不僅影響教師的思考與決定,同時亦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行 為。方正一(2003)認為教師的教學信念之所以備受重視,是因為教學信念也代表著 教師所採取之教學策略背後的心境、情緒、思考與價值觀,而這正是教學信念值 得研究之處。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歷年來透過職前師資培訓課程培育教師達200名以上,因 此,透過個案教師瞭解職前教師未進入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前的早期教學信念及其 經歷職前師資培訓課程後之教學信念,其樣貌及其差異性,研究者認為是有其探 討與研究的必要性。. 3.

(13) 二、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學(teaching)指的是教師傳導知識、技能、態度或信念給學生的活動及過程(教 育大辭書,2001)。教學是一種複雜的概念或活動歷程,不同的教學內容與目的必 須輔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技巧,教學更是一個講求分享與感動的藝術,教學藝術 深具情感性,因此教學除了以經驗為基礎外,更應結合科學性與藝術性。王恭志 (2000)認為,教學是教育活動的核心,是師生間一種相互回饋的互動歷程,所以教 學是一種科學,同時也是一種藝術。Gage (1978) 指出,教學活動的最高境界是達 到藝術之境,但必須以堅實的科學為基礎,而真正想瞭解教學的意義或成功地從 事教學者必須以堅實的科學為基礎。由此可知,優良的教學行為必須融合藝術與 科學,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 湯仁燕(1993)指出,師培生在開始師資培育課程之前,對於教師工作已有很長 一段的見習時間,自幼做學生起,師培生就在觀察老師的一舉一動,更會把觀察 得知的教師教學模式內化,可謂是教室中「觀察的學徒」。職前教師對於教學的 信念早已形成,典型地反映出職前教師自己的傳統教育經驗,也就是職前教師的 教學信念在學生時期就開始被授課老師所影響,且完整而穩定(Nespor, 1987 ; Rigisich , 2004 ; Stuart & Thurlow, 2000 )。部份研究指出,大部份職前教師具 有不現實的樂觀態度,著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及有效的溝通,往往不會馬上參 考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及策略,對於教學課程設計與學生互動等等都有自己既定的 想法,強調情感和人際關係,對未來教學保有樂觀的態度。另外,在個人自我感 覺與教育環境的發展都會影響他們在訓練期間其所形朔的角色認同(楊秀珠, 2008;Pajares, 1992 ;Weinstein, C.﹐1990 )。因此,職前教師對於教學的樂觀態度, 似乎輕忽教學的複雜性,教學信念、教學態度與認知和教學行為著重的方向與優 良教師的特質有部份的落差,研究者在新進教師甄選面試、職前師資培訓及輔導 職前教師的過程中亦感受到職前教師對教學樂觀的態度,對於教學態度及師生關. 4.

(14) 係與溝通等等有自己想法的現象,對於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所期待的教師特質仍有 一段差距。 黃儒傑(2002)認為教師的教學信念在教師的思考與行為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不 僅會影響教師在教學計畫及教學互動上的思考與決定,同時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 行動與教學效果。Richardson (1996)指出,態度和信念是理解教師思想過程,課堂 實踐,變革和學習教學的重要概念,信仰被認為在學習教學方面有兩個功能:第 一是信念將影響教師的教學和教學方式; 第二個認為信念是教育過程中變革的焦 點。教學本身屬於有意向的的活動,教師的教學信念不但影響教師對教學理論及 經驗的詮釋,同時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計畫與教學實踐,教師信念與教師的行為和 教學實踐密切相關(李麗君,2006;陳立楀,2015;黃子耘,2014; Stuart & Sturlow , 2000;Schreiter , & Ammon , 1989)。因此,透過分析瞭解教學教師信念能理解教 學教師在教學上的思考與決定,教學信念影響教學計畫與教學實踐的成效。 除了必須瞭解職前教師教學信念的重要性外,研究者亦關心雲門舞集舞蹈教 室職前師資培訓課程對於職前教師的影響。從事教師教育工作者應該關心傳統信 念教師所具有的傳統信念,如果它們過時,錯誤或者基於虛假的假設,他們可以 被挑戰和修改( Stuart & Thurlow , 2000)。反思被認為是有能力教師的條件繼續引 導自己的專業發展( Korthagen , 2001)。一般來說,反思被視為一種方式系統地思考 經驗,經常與教育行動相結合,並由經歷的問題引起( Hatton & Smith ﹐1995)。師 培生在進入師資培育歷程前,就已經開始建立其教學信念,然而當師培生開始接 受師資培育課程後,則正式進入建立與改變教學信念的歷程(湯仁燕,1993)。以上 研究可見,透過培訓課程與教師自我反思,職前教師進入建立與改變教學信念的 歷程,研究者身為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師資培育的負責人、教師教育工作者,在師 資培訓過程中,應非常重視教師的教學信念改變的歷程,並了解教師的教學信念 對於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實踐非常的重要。 Stuart and Thurlow (2000) 亦指出,職前教師透過對於自我本身信念的知覺及. 5.

(15) 透過觀察其他教師的教學,了解到教學信念對於教學教師在做教學決定上的關鍵 角色,因此願意去檢驗與反省自己的信念對於教學與學生的影響,進而去改變教 學信念以促進教學的最大效能。實習中的師培生有機會將教學信念落實於教學行 為之中,並藉由教學歷程反省原先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當師培生主觀認定是 教學行為不妥而非教學信念遭受挑戰時,師培生僅會調整教學行為,教學信念不 會有所轉變;當師培生認為原先的教學信念不被教學現場所接受時,原先的教學 信念才會轉變(黃儒傑,2002)。 研究者在從事職前培訓的這幾年中,深深瞭解對一位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社 會人或是未接觸兒童舞蹈的教師而言,職前培訓有著無比的需要和重要性,一來 是將公司的文化藉由培訓中的課程傳遞給需要的人,二來『教學』是一個技能, 就算在學校主修舞蹈教學的老師也無法在一畢業就能直接上線教學,每一個肢體 學派都有屬於自己的核心及理念,所以即便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也需要重新學 習的一套新的邏輯和教學法。 在面對每一屆參與培訓之後的老師身上,觀察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慣性與 特色,並且從上線教學一陣子之後觀察延伸出來的教學狀態,例如:創意教學、玩、 自覺力、師生互動、親師溝通、教學媒介、解讀教案、面對催化者角色等等,再 一次次回來修正與檢討培訓內容,嘗試著改變培訓方向確實有逐漸撥雲見日的看 到一線曙光,但研究者心中仍然懸掛著許多疑問,就算看到的問題好像一一被解 決當中,仔細將問題歸納出來讓研究者驚覺所有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是信念的 問題!於是激起想要一探究竟並深入瞭解其中隱藏問題的可能性。 研究者在進行解決線上老師精進教學及品質轉化老師成為我心中『好』老師 樣態時,確實會利用職前培訓進行嚴格的改造,透過培訓課程與教師自我反思, 建立與改變職前教師的教學信念,這是翻轉老師對自己已知的專業知識進行破壞 的經歷,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一個過程,因此,研究者想藉由個案研究來瞭 解教師的教學信念改變的歷程。. 6.

(16) 職前教師的教學信念非固定不變且至為重要,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每年必須培 訓一定人數的新進教師,以提供教室系統教學的需求,優秀的老師是教室珍貴的 資產,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必須確保能不斷養成優秀老師。培育的成效對於教師教 學品質、教室的營運管理影響深遠,因此研究職前教師未進入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前所持有的早期教學信念及其經歷職前師資培訓課程後之教學信念有其必要性。 並冀希依據研究成果能提供相關具體建議,能提供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師資培育 機構、同業或實習教師與師資培育者等相關人員,作為職前培訓課程與制度改善 之參考。. 7.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欲剖析與瞭解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教師未進入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前 所持有的教學信念,及職前教師透過參與職前培訓課程後持有的教學信念,並觀 察其教學信念是否因職前培訓修課過程而有所轉變。基於上述研究目的,因而提 出下列主要問題如下: 一. 舞蹈教室職前教師所持有的教學信念為何? 二. 職前教師經過修習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生活律動」師資培訓課程後,其教 學信念是否轉變?轉變的歷程為何? 三.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生活律動」師資培訓課程對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影響 為何?. 8.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舞蹈教室 本研究所指舞蹈教室為民國 87 年雲門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推 廣 身 體 與 舞 蹈 教 育 為 宗 旨 而 設立之「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舞蹈短期補習班,初期雲 門 舞 集 舞 蹈 教 室 即 推 出 「生活律動」教學系統,課程架構以學員年齡劃分從專門為 三歲孩子設計的親子課程,到四足歲以上孩子的 1~16 期課程,「從生活中覺察, 透過身體來學習」是這套教案的教學目的。「生活律動」是「從生活出發,將舞蹈 藝術落實到生活中的身體韻律活動」 ;是以音樂、舞蹈及其他藝術、人文的精華元 素為教學媒介,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做為身心感知的出發點(雲門舞集舞蹈教 室,2007 a)。「生活律動」的教學不是要教給孩子專業性的技巧動作,而是要教導 孩子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雲門舞集舞蹈教室,2007b)。之後陸續開設少年律動、 成年律動、熟年律動、專業舞蹈、少年武術等相關課程。. 二、 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是有關教學的信念,是以教學歷程中的相關因素為範圍,而且具有 「信以為真的心理傾向」之信念的性質,所以教學信念就是教師所持有關教師本 身、學生、教學互動及教材之信以為真的心理傾向(黃儒傑,2002)。教學信念是教 師個人特質、成長經驗與現今所處環境交互作用後對某種事物或命題產生一種完 全接納與認同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有時是可察覺,有時是隱藏在潛意識中(李錦雯, 2010)。本研究之教學信念是指職前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對於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課 程教學相關問題的基本想法,包含了教師對於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教師角色、師生關係、學生差異與學習等六方面所持的信念與和教學有關的各種 觀點、態度與理念,而這些觀點將引導職前教師決定個人對於舞蹈教室教學的看 法。. 9.

(19) 三、 職前教師 教師經過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的招募及甄試合格後,必須參與至少300小時職前 師資培訓課程訓練,並接受指定時數幼稚園實習試教與教學觀摩,經評鑑合格後, 才能取得受聘資格,成為正式教師。本研究所指的職前教師係指通過甄試合格但 未取得受聘資格之教師。.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佐以 研究者參與觀察的質性研究,研究呈現職前教師所持有的教學信念與經過職前培 訓課程其教學信念轉變歷程,因此研究結果不宜做任何過度的推論。. (二) 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以研究對象於民國 106 年 6 月〜9 月參與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培 訓課程期間,研究者所蒐集研究對象之培訓課程上課日誌、教學觀摩日誌、試教 影片、研究者觀察紀錄及訪談資料為主要的研究範圍,研究場域以雲門舞集舞蹈 教室職前培訓教室及幼稚園實習試教場所為主。. 10.

(20) 二、 研究限制 (一) 研究者本身 研究者目前擔任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教學輔導老師、教案委員及教研中心培訓 組組長,除了負責師資培訓工作外,同時擔任舞蹈教室教學教師的工作,本身與 個案研究對象處同一工作埸域,因此在進行研究時要注意自已的角色,不可加入 個人情感或自我解讀,而影響研究資料的客觀性。 (二) 研究結果 職前培訓課程內容含概動作、藝術、生活、教育理論與實務、課程架構、教 案解析與演練等領域,限於人力及有限的時間,無法針對職前教師教學信念就各 別課程的影響予以分析探究,倘若未來有機會,可以從各別課程對於職前教師教 學信念的影響進行更細部的研究。. 11.

(21) 12.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學信念相關理論與實徵研究 一、 教學信念 (一) 信念之概念探析 1. 信念的定義 根據國立編譯館出版之「教育大辭書」對於信念(belief)一詞的解釋,信念通常 包括幾個意義:(1)指同意或接受在某些命題(propositions)、陳述(statements)或事實 (facts)之中的「真理」(truth),或是指默認某物之存在;(2)在宗教方面,信念或信 仰指接受某個命題為真,但此命題未必完全能為理性(reason)證明;(3)信念指相信 的對象與事物。 另外根據「牛津英文辭典」對於信念(belief)的解釋有以下的意義: (1)信念是一種心理的作用、條件或習慣,是對人或事物的一種信任、依賴、確信、 信仰與誠信。 (2)信念是指在心理上對於某一命題、陳述或事實,確定其為真,無論是基於權威 或證據。信念是指對某項敘述之事實或者是完全肯定或接納,不必再作觀察與驗 證。 (3)信念就是指我們所相信的事物,是我們視其為真的命題或一系列的命題。早先, 信念一詞多半指的是宗教上的種種教條或信條,近年來信念卻僅是一種意見、主 張或信仰。 (4)信念是對我們所相信之教條或規約的一種正式的陳述。簡言之,信念就是信條。 (5)信念是一種完全相信或接納的預想、希望或期望。 信念一詞被用於不同領域研究中,國內從事教育方面的學者對於信念的詮釋 多認為信念是內隱且完全接納的心理傾向,並引領著個人的思考和決定。林清材. 13.

(23) (1990)認為信念是意義的認知單位、確信的看法、意見和知覺。湯仁燕(1993)指出 信念乃是個人所持有且信以為真的觀點,是一種視之為真、完全贊同與接納的心 理傾向。高強華(1993)指出「信念」是一種對事物或命題確信不疑或完全接納的 心理傾向或狀態,是對某種事物或對象表示接納、贊成或肯定的態度。 Sigel (1985) 指出,信念乃是個人對於環境方面的有所知覺,是認知性的一種 持久組織。Bryan, L. A. (2003) 綜合許多學者的研究,歸納認為信念乃是顯示心理 上的結構,提出四點涵義: (1)信念包括理解,假設,圖像或被認為是真實的命題。 (2)信念推動一個人的行動,支持決定和判斷。 (3)信念與個人,情景和情感體驗有很大變化和不確定的聯繫。 (4)信念儘管不可否認地與知識有關,但信念與知識不同,不需要真理條件。. 2. 信念的特性 Pajares(1992)認為從任何心理結構的複雜性中釐清信念是不容易的,但研究人 員對一些研究結果表示了信心,可以合理地確定一些推論和概括,作為在開展教 師教學信念研究時可能合理地做出的基本假設。Pajaries綜合許多學者的研究,歸 納信念的特性提出以下的綜論: (1)信念早期即已成形,縱使跟某種原因,時間,學校或經驗引起的矛盾,仍傾向 於自我維持不變。 (2)個人信念系統的發展是經由文化傳遞過程獲得。 (3)信仰系統具有適應性的功能,可以幫助個人界定和理解世界和信念。 (4)知識和信念是不可分割且交織難分的,但信念的情感影響力,評價和偶發性質 使他們成為過濾器,將現象過濾衍生新的解釋。 (5)思想過程可能是信念的前身和創造者,但信念結構的過濾效應最終仍篩選,重. 14.

(24) 新定義,扭曲或重塑後續的思維和訊息處理。 (6)知識信念在知識解讀和認知監測中發揮關鍵作用。 (7)信念是根據與其他認知和情感結構的聯繫或關係來確定的。表面上不一致,可 以拓展信念的功能聯結和中心思想來解釋。 (8)信念結構系統中,如教育信念,而不僅僅是要了解彼此之間的關係,,也要了 解跟其他事物的關係,在一個系統中,也許信念是較為核心的。 (9)就信念的本質和起源,有些信念較無可爭議與明確。 (10)早期的信念通常會融入合併成一信念結構,改變的難度大,新獲得的信念是最 容易改變的 (11)在成人期,信念變化是一個相對罕見的現象。 (12)信念用於解釋,規劃和決策的認知工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它們在定義 行為和組織知識和信息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13)信念強烈地影響知覺,但它們可能對真實本質有不確實的引導 (14)個人的信念強烈影響他們的行為 (15)信念必須推論,推論必須考慮到個人信念的一致性。表現的行為要跟思考中 的信念相關聯 (16)從當學生到上大學,對教學的信念已經確立了. (二) 教學信念 1. 教學信念的意涵 近年來教師信念對教師教學實務的影響普遍受到學者的重視。李麗君(2006) 指出教師的教學信念是長時間累積而成,包括教師職前的養成教育,甚至更早之 前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經驗等,都是教學信念的源頭。在教師教學信念 的形塑歷程中,除卻社會化歷程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及教師個人因素之外,無可. 15.

(25) 避免地具有各殊化的情形存在,每位教師的信念形塑歷史自然具有專屬於其生命 故事的重要意義與獨特性(劉欣茹,2003)。Richardson (1996) 研究指出,教師的信 念來源於個人教育生涯不同階段的三種形式的經歷,包括個人經歷、上學和教學 經驗與正規的知識經驗。因此就教學信念來源而言,不同的生活與學習經歷都會 建構形成教學信念,甚至包含家庭教育與個人生活經驗在內。 教學信念是教師因其個人經驗、專業背景而形成之教學觀點,包括在教學歷 程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概念、課程發展、教材教法、教學理論、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學習活動等方面的信念(林進材,1999)。王恭志(2000)認為教學信念是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教學、學生、教師自己角色、學校環境、以及評量等 等的因素所持的一種內心的思想。 方正一(2003)指出信念代表著教師所採取之教學策略背後的心境、思考與價 值觀。由上述學者對教學信念的看法顯示教學信念是教學歷程中的心理傾向,其 所持有信以為真的想法或概念。信念可能早在學生受教階段就已經形成,並且受 家庭教育、生活經驗、文化環境等影響。教學信念所探討的層面涵蓋了教育目標、 課程內容、教學策略或方法、學習評量、教師角色或任務、學生角色或學習方式 以及師生關係等方面。 2. 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探析 70年代前,教育界著重在研究教師的行為與學生學業成績的關係,是一個「過 程—成果」(process-product)的形式,之後,學者開始放棄以行為訓練為主的模式 (competency-based model),開始針對教師的心智歷程及思維對教學行為的分析,其 中包括知覺、語言、理解、決策、推理、思考、問題解決及學習等的範圍。 Calderhead(1996)指出,教師的信念對教師最終的教學行為有重要的影響,以 致影響兒童學習效果。教學本身屬於有意向的活動,教師所持有的教學信念不但 影響教師對自身經驗及教學理論的詮釋,亦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計畫與教學實踐,. 16.

(26) 教師信念與教師的行為和教學實踐之間密切相關(李麗君,2006;陳立楀,2015; 黃子耘,2014)。 影響思維與決定其中一項因素是教師的信念,必須要瞭解教師思維上的複雜 性及教師信念的作用,這也就是必須探討教學信念與教師外顯行為的關係,因此 研究者就Clark and Peterson (1986) 所提出的「教師思考與行動的模式」,以進一 步瞭解信念、決定與行為的關係。 Clark與Peterson (1986) 所發展出「教師思考與行動的模式」(如圖2-1),這套 模式包括「教師思考歷程」與「教師行動及可觀察結果」兩大範疇,兩者皆涉及 教學的過程。以此模式說明教師思維過程、教師的行動及可觀察結果的互動關係。. 圖 2-1 Clark & Peterson的教師思考與行動模式(Clark & Peterson, 1986: 257). 此模式顯示,教師在教室的行為、學生在教室的行為與學生成就,共同產生 教師的行動及可觀察結果的影響。教師的行為會影響學生,反之,學生的行為也 會影響教師;同理,學生的學業成績與成就會影響學生的行為,也會影響教師的 行為。三者相互影響。而教師的理論與信念、教學前與教學後的思考與教師行動 中思維與決定共同產生教師思維過程。教師思維過程與教師的行動及可觀察結果. 17.

(27) 非獨自形成,它們受到外在的限制與機會因素所影響,這些限制與機會包括課程、 學校的組織氣氛、校長、社區、教師自主性、社會文化等。 另外模式顯示思維與行動的關係。教師的教學思維過程受行動及其可觀察結 果範疇的影響,而教師之行動及其可觀察的結果也會倒過來影響教師的思考歷 程,故此思維與行動兩者是相關的、互為影響的。Clark and Peterson (1986) 認為, 唯有檢視教師的思考與行動間的交互關係,才能了解整個教學的歷程。因此由Clark 與Peterson的「教師思考與行動的模式」可明白看出,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二者間 的關係密切,教學信念是影響教師決定的因素之一。 許多學者透過不同的研究方法,並且從教學信念中各別不同層面,來瞭解教 師教學信念對於教學行為的影響,大多數的研究證實顯示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具 有正向或一致性的關聯與連結(Stuart & Thurlow, 2000;湯仁燕,1993;張佩瑛、蔣 治邦,2000;張雅築,2005;蘇怡珍,2007)。 但有些研究亦指出,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間有不一致的現象(吳瓊鳳,2002; 楊安琪,2003;蘇鳳珠,2002)。關於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間有不一致的現象,Grouws and Koehler (1992) 認為原因在於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間並非簡單的因果關係, 中間還有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一些限制、機會、父母親友的期望、對課程 的適應等。方吉正(1997)指出其他可能的原因還包括學生本身的興趣與投入、壓力 (包括行政人員、時間、評鑑方式等)、課程與教材安排,以及學校文化等。 Thompson (1992) 綜合一些實徵研究指出,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不一致 的現象,是由於信念與行為並非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一種複雜的關係,有不同 的因素影響教學工作,其中一種是社會脈絡,此脈絡包括價值、信念,對學生、 家長、其他教師、行政人員的期望、所採用的課程及評核機制等等。. 18.

(28) 二、 職前教師教學信念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對象是職前教師,此特就影響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因素、 職前教師教學信念與國內學者對於職前教師教學信念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一) 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影響因素 湯仁燕(1993)指出,師培生在開始師資培育課程之前,對於教師工作已有很長 一段的見習時間,自幼做學生起,師培生就在觀察老師的一舉一動,更會把觀察 得知的教師教學模式內化,可謂是教室中「觀察的學徒」。因此,自幼在當學生 起,已經開始透過觀察學習的受教經驗將教師的教學模式內化成自己的教學信 念。Richardson (1996) 亦指出,有三類經驗被描述為影響職前教師教學信念和知識 的發展,它們是個人經歷、學習和教學經驗、以及具有正式知識的經驗。個人經 歷指民族和社會經濟背景、性別、地理位置、宗教信仰和生活經驗決定都可能影 響個人的信念。學習和教學經驗指進入師資培育課程之前的學徒經驗(apprenticeship of experience)之受教經驗,以及師資培育的正式課程,亦指個人在學校的受教經驗。 正式知識的經驗指專業科目或相關的教學經驗。而對於師資生來說,這些在正式 任教前的重要軼事及經驗對於未來的教學影響甚大(Richardson, 1996 )。Richardson 甚至認為職前教師在進入師資培育之前的受教經驗所形成的信念是遠超過師資培 育課程所能產生的影響。 方正吉(1998)歸納學者研究後指出,影響教學信念的因素包括: (1)先備因素:即教師的性別、人格特質與學生時代的學習經驗 (2)教師養成教育因素:即教師的教育學程經驗、學科知識背景、實習經驗與學歷 (3)與任職因素:即教師的任職地區、學校層級、教學年級、教學科目等。 李麗君(2004)研究指出師資生的教學信念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學歷(大學或研究所)、培育管道(師範院校、一般大學教育 學程、學士後教育學分班、代理代課教育學分班)、修讀原因等。 (2)學習經驗:過去所接觸的老師他們的做法。. 19.

(29) (3)專業課程:包括教育基礎課程(如教育心理學)、教育方法學課程(如教學原理)、教 育專業課程(如分科教材教法)。 (4)授課教師:包括教師的教育專業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活動安排、班 級經營、評量方式、與學生互動關係等。 (5)實習經驗:包括實習學校(的組織文化、校長領導風格、教學環境、行政運作)、 實習輔導老師(教育專業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活動安排、班級經營、 評量方式、與學生互動關係)、實習學校學生(行為表現、學習態度、學習成就、學 生與自己的互動)。 就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教師的組成而言,絕大多數屬於剛畢業舞蹈科系學 生,少數屬於熱愛舞蹈且有一定教學能力基礎的非舞蹈科系學生或社會人士,因 此研究者基於研究目的,特別關注影響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個人因素及早期經 驗,綜合以上學者關於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影響因素,除了個人在學校的受教經 驗外,就個人因素而言,亦包括性別、人格特質、學歷等,皆是影響教學信念之 重要因素。 (二) 職前教師的教學信念 多數職前教師為「樂觀主義者」,他們相信自己所持有的教學信念能夠有效 的影響教育政策(Austin & Reinhardt , 1999 )。黃儒傑(2002)以問卷調查及訪談方 式,以台北市初任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 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研究顯示,初任教師的教學信念觀點因層面不同而具有差 異,初任教師大多積極投入教學工作,教學信念因教師教學環境及特質的不同而 稍有差異,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表現具相關性,教學信念在能力可塑性、學生差 異、效能三個層面具有較高的教學信念特徵及正向的教育觀點。 莊威冠(1998)採用「國小職前實習教師教學信念量表」,與 Kelly 方格之半結 構性訪談,針對臺南師範學院和屏東師範學院之大四、師資班、研究所三種培育. 20.

(30) 背景的實習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瞭解國小職前實習教師(簡稱實習教師)的教 學信念現況與內涵;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與不同性別變項之實習教師,其教學信 念有無顯著差異。研究結果發現,職前實習教師重視學生特性與喜好、師生雙方 互動程度、實習教師角色,以及比較容易受其他老師影響。實習教師會因為學生 的特性和需求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想法,以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職前實習教 師皆具有正向的教學信念。 洪淑如(2009)透過問卷調查與訪談方式,以臺灣中部地區幼教實習生為主要 對象,探討幼稚園實習教師教學信念、成就動機與教學承諾的現況及其關係。研 究發現,幼稚園實習教師的教學信念因層面不同而具有差異,實習教師多具有積 極的成就動機,並多認同工作全心投入教學,幼稚園實習教師的教學信念會因教 師特質及教學環境的不同而有差異。 朱苑瑜與葉玉珠(2003)綜合學者研究指出,大部分的職前教師具有不現實的 樂觀;自私偏見,認為自己會成功地教學;其他教師在教室中遇到的問題不會被 自己遇到,且會比同儕表現地更好;視教學為傳輸知識的過程;看重情感變項, 忽視認知變項(朱苑瑜、葉玉珠,2003)。 由以上研究可知,職前教師都具有積極的成就動機並積極投入教學工作,教 學信念會因教師特質及環境的不同而有差異,職前實習教師都具有正向的教學信 念,大部分的職前教師對於教學、師生關係、教學策略等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具 有不切實際的樂觀傾向。 (三) 職前教師教學信念的實徵研究 國內學者對於職前教師教學信念多有研究,此列舉部分學者之研究主題、研 究方法、研究對象及研究結果(如表 2-1):. 21.

(31) 表 2-1 職前教師教學信念的實徵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職前中學數學教 師的信念和知識 的調查研究. 黃興豐、李士錡、 李業平(2012).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研究對象 八所師範或綜合性 大學的 438 名職前 中學數學教師. 研究結果 (1)儘管還有不少職前教師對課程標準的內容設置瞭解 甚少,但是他們已經基本接受了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教學理 念;(2)雖然職前教師已經學習了許多高等數學課程,但是似 乎並沒有加深他們對中學數學內容的理解;(3)職前教師普遍 缺乏學科教學知識。 研究主題 學前階段職前教 師數學教學信念 之探究.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鄭立婷(101). 研究對象 台灣十六所師資培 育之大學幼教系及 幼教學程一、二年級 學生共 604 人. 研究結果 學前階段職前教師數學教學信念多數傾向積極、建構 觀。學前階段職前教師之數學本質信念與數學學習態度(行 為)、數學教學信念、數學學習信念之間具顯著正相關。 研究主題 國中實習教師之 教學信念改變與 其影響因素之關 係.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朱苑瑜(2001). 研究對象 公立國中實習教師 及實習輔導教師共 326 名. 研究結果 實習教師各層面教師信念皆驅向開放取向,只是開放取向程 度不同。男性與女性實習教師在實習期間之整體教師信念上 並無差異。實習輔導教師信念對實習教師之整體教師信念改 變有所效果。專業成長動機與實習任教環境能正向解釋實習 期間之實習教師信念。. 江美姿(2014).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職前教師在教育 心理學課程之學 習對其教學信念 之影響。. 質性及量化並重. 22. 研究對象 幼兒體能教師.

(32) 研究結果 職前教師的現有信念傾向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並非以教 師為中心的信念。改變職前教師的學習信念需要一些外在的 催化力量,然而,此門課程的授課教師並未提供。職前教師 的現有信念在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持續加強,因為教師於 此門課程中並未提供對於建構主義理論的質疑或批判論點, 亦無提供其他理論的優點。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職前教師在教學. 質性及量化並重. 實習課程中教學 信念與教學反省 行為之探究。. 研究對象 修習中山大學教育 學程教學實習課程 之學生共 34 位. 研究結果 蔡鳳芝(2005). 一.職前教師在多變時代的驅動下,教學信念已從單一走向多 元,進步取代傳統,但在經過教學實習一連串課程後,受到 相關因素影響下,致使教學信念無法落實於教學行為中,原 因主要有三項因素: 一. 內在因素:教學經驗尚淺、專業知能不足,無法將所持教 學信念於教學中呈現出來,造成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不一 致現象。 二.外在因素:升學主義壓力下,教師以提昇學生成績為前提, 造成教學仍以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傳統教學型態。 三.教學觀摩:以輔導老師教學方式為依歸,回歸傳統教學。 研究主題 職前物理教師教 學先前概念之研 究. 施玫君、陳錦章 (2000). 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 研究對象 二位大二職前教師.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職前教師對教學仍缺乏足夠知識,他們呈 現出片段、互相矛盾的教學想法,此表示尚未形成一致的教 學觀點。並且他們對教學都抱持著過度樂觀的自信相信他們 具有足夠的能力或熱忱來勝任教職,而忽略教學應具備的豐 富科學知識及教學策略。. 23.

(33) 有關職前教師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內外學者常因其研究方向及領域不 同,所採取的觀點也多有不同,但無論是利用質性探究、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所 取得的教學信念相關資料,其大多數主要的研究重點在教師的教學思考方面及其 對教學所產生的影響。綜觀以上國內學者相關研究,其職前教師教師信念皆驅向 開放、樂觀與自信,多具備有基本的教學理念,但對教材內容缺乏足夠知識,忽 略教學應具備的知識及教學策略,且因較少的教學經驗以致教學經驗無法落實在 教學行為與效能上,然而教師的教學信念對於一個教師教學行為而言是非常重要 的指標,職前教師的信念甚至影響未來的教學品質,改變職前教師的學習信念仍 需要一些外在的力量,研究者將進一步針對教學信念的轉變進行探究。 三、 教學信念轉變之探究. 教學信念是長期累積來的一種價值觀,許多過去經驗都有可能是教師教學信 念的源頭(李麗君,2005a,2005b;陳健生,2000)。教學信念是影響教學計畫、教 師決策、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的主要因素。Richardson (1996) 指出研究人員普遍 認為教師信念與教學實踐是相關的,教師的信念與行動是互動的。職前教師在進 入師資培育之前的受教經驗所形成的信念是遠超過師資培育課程所能產生的影 響。因此對於教師教學信念的研究,不但應提前至師資培育階段,更需要瞭解這 些師資生在進師資培育之前已形成的教學信念。因此,有一些學者主張需要帶職 前教師一起參加教師教育計劃以參與和改變教學信念(Calderhead , 1996; Richardson , 1996 )。 但也有研究表示,教師的信仰是不可改變的(Morrell﹐2003 )。因為信念本身 是一種完全相信或接納的預想、希望或期望,是個人主觀認知的事物所構成,它 的動態性、發展或適應性較有限;換言之,信念系統是較靜態的、堅定不移的(高 強華,1993)。. 24.

(34) 雖然如此,仍有一些研究也確實發現師資生的教學信念在師資培育的歷程中 產生改變(Graber﹐1996;Nettle﹐ 1998;李麗君,2002;朱苑瑜、葉玉珠,2003)。 Raths (2001) 指出教學信念儘管改變困難,但透過課程設計,信念仍是可以改變 的。或是透過教育、媒體與重要他人的互動過程,都可以改變信念(王恭志,2000)。 本節將討論探究教師教學信念之轉變、轉變之歷程與師資培訓課程對職前教 師教學信念之影響。 (一) 教學信念之轉變與轉變之歷程 1. 教學信念之轉變 Etchberger and Shaw(1992)綜合幾位學者研究認為, 「信念動搖」是信念改變的 第一要素,雖然許多研究顯示信念是被個體所堅持的,想要讓它產生動搖並不容 易。以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建構主義主張引發概念衝突以及藉著反省的過程皆 有助於新想法的建構,也提供了信念改變的理論架構(李暉、郭重吉、段曉林, 1994)。當教師在教學過程裡,若遇到情境產生遽變、震撼,即遭遇衝擊,其教學 信念可能產生改變,因此「衝擊」可說是信念發生轉變的首要關鍵,而「意願」 則是引發信念轉變的行動力(吳珮瓏,2004)。教師信念改變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使 隱含的信念系統顯而易見,從而形成思考自己的學習實踐的思考習慣,質疑有助 於學習情境的矛盾信念,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專業成長(江美姿,2012)。 換言之,當教師因角色的改變、環境或現實教學的壓力、信念與觀點的矛盾, 藉由外在衝突的發生,教學信念可能產生改變。透過自我反省,也就是教師能察 覺問題之所在並正視問題發生的原因和嚴重性,反思其困惑、內省其解決之道, 並且有意願去調整與改變,教學信念確實有轉變的機會。. 25.

(35) 2. 教學信念轉變之歷程 關於教師信念的改變,Etchberger and Shaw (1992) 的研究指出,教師的教學 信念的改變會經歷下列五個漸進的歷程:(1)信念動搖(perturbation):對現實感到不 滿。 (2)瞭解到需要改變(awareness of need tochange):感受到需要改善或對改變的需 求。(3).決定要改變(commitment to change):教師做出堅決的決定。(4)預想未來 (vision):預設情境,擬定計劃。(5)進行改變(projection into vision):實施計劃。 Feldman(2000)研究發現,教師信念的改變會經歷類似概念改變的歷程,包括:不滿 (discontent)、能理解的(sensible)、有用的(beneficial)與啟發(enlightening)等四個階段。 顏弘志與段曉林(2005)探究一位擁有四年教學經驗的國小自然科教師,其原有 的教師信念與教學實務與經歷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後,其教師信念與教學實務的改 變歷程。此研究以建構主義取向教學的信念的觀點而言,個案教師教學實務是明 顯以教科書知識為中心,普遍忽略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研究者透過知識論為基礎 的專業成長活動,將可能有助於個案教師建構建構主義的相關知識背景,使研究 者與個案教師更容易溝通,並可協助個案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研究者協助個案教 師瞭解建構教學是一種對學生學習觀點的轉變,必須下決心改變,教師必須抉擇 是否要貫徹這樣的信念,去挑戰過去經驗的信念,當教師決定挑戰並獲得學生的 回饋之後,此有助於個案教師採取更多的嘗試,個案教師從知識提供者的信念, 轉變為「教師是情境的提供者」和「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建構教學信念。 王心永(1998)研究述個案教師在實際教室情境中教學的轉變歷程,並探討促 使其教學轉變的因素,以及教學轉變中評估及反省的歷程。此研究以詮釋研究法 並透過教室觀、察談、學生問卷收集資料,研究結果發現教師的教學信念、相關 的教育資源和教師的個人背景特質是促進教師教學轉變的因素,教學轉變是一個 持續、動態的歷程,教學轉變行動前常有相關新知或訊息的刺激;教學行動之後 教師評估的依據是該教學轉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而教師教學轉變的歷程中反省. 26.

(36) 與行動促進教師教學知識的成長。 吳珮瓏(2004)綜合研究指出,教師的教學信念會在教學過程中及外在影響的 限制與機會因素作用之下,產生衝擊(或動搖、察覺有差異),即教學信念被刺激, 當教師意識到這衝擊時,若試圖改變信念,其間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辨證, 即釐清信念,當中新舊信念之間也許會產生對話或不確定感,但在釐清信念後, 教學信念則有了改變,進而改變教學行為,直到再遇到下一次的動搖。此歷程是 動態循環的過程,如圖 2-2. 信念受 到衝擊. 試圖改變信念. 教學行為改變. 信念轉變. 釐清改變. 圖 2-2 教學信念改變歷程 引自吳珮瓏(2004)。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及其轉 變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P34。. (二) 師資培訓課程對職前教師教學信念之影響與建議 1. 師資培訓課程改變或修正職前教師教學信念的重要性 Britzman (1986) 指出職前教師長期以學生的立場來看待教師工作,對於教學 所建立起的意象往往是片面、甚至是不正確的認知。教師信念與教師的行為和教. 27.

(37) 學實踐密切相關,教學信念是來自於過去的生活經驗、教學的先備概念和現實經 驗所累積而成,教師的教學實務普遍受到過去的長期的受教經驗所影響,如果是 片段或不正確的認知甚至會影響教學成效。因此,如果在師資培育的階段中,沒 有人對這些未來教師原本的信念加以檢視,以及對於偏差的信念做進一步正確的 督導與改進,這些準教師將會依其原先的信念行事,使得原先的偏差更加惡化 (Kagan , 1992 )。 江美姿(2012)指出為了促進信仰改變,教師教育者需要通過學徒訓練,並通 過促進他們在模擬情境或生活環境中的學習,給予教師機會來承認他們的信仰。 那麼,需要並透過培訓老師才能使他們的預先存在的個人信仰顯而易見,並挑戰 這些信仰的充分性。 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來檢查,闡述和將新信息整合到現有 的信仰系統中。Feiman-Nemser and Floden (1986) 因此主張在師資養成階段或在職 進修階段,必須要對師資生及在職老師的現有教學信念加以規畫,甚至導正或重 建其觀點。希望可以透過師資培育對師資生信念的再塑造進而影響其教學方式與 行為,以培育出適合未來環境需要的教師(方吉正,1998)。 當師培生開始接受師資培育課程後,則正式進入建立與改變教學信念的歷程 (湯仁燕,1993)。誠如上述學者之研究,師資培育課程使職前教師進入建立與改變 教學信念的歷程,為使原先教學信念的偏差予以導正並防止惡化,必須對教師原 本的信念加以檢視並正確的督導與改進,甚至導正或重建其教學信念之觀點,師 資培訓對於職前教師教學信念應具有檢視與修正的功能,師資培訓課程改變或修 正職前教師教學信念有其重要性。 2. 師資培訓與教學信念相關研究與建議 李麗君(2005)對修讀教育學程教育心理學與教學原理的師培生進行問卷調 查,結果發現修讀教育心理學的師培生,師生關係層面的教學信念在修課前、後 達到顯著差異;而修讀教學原理的師培生,則是修課前、後,在師生關係、學習. 28.

(38) 方式與中心主體等層面的教學信念,達到顯著差異。研究結果亦顯示,師培生認 為兩門教育學程的課程內容,與授課教師所採用的評量方式,對師培生的教學信 念最具影響。 黃綉萍(2015)透過課堂參與以及訪談,觀察七位公民與社會科師培生實習前與 實習後教學信念發展過程,就師資培訓課程階段而言,因科系專業訓練過程不同, 對於師資培訓課程有不同的見解與釋義,故對於課程所給予的刺激有不一致的反 應,而使師資培訓課程對公民與社會科師培生教學信念的影響降低。 林掌華(2009)以調查問卷方式探究暸解師範大學中等學程音樂師培生在教學 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量與教室管理等五個層面之教學信念,並就 性別、就讀學校、就讀年級,以及具有不同學校一般音樂課學習經驗之師範大學 中等學程音樂師培生,研究其在教學信念上的差異情形。並依據研究結果對師資 培育機構建議可提早教學實習課程實施時間,增加師培生觀摩機會以透過理論與 實務之間的衝突與調和,引導師培生發展自我之教學信念;另外須正視師資培育 機構對師培生教學信念的影響力,及早瞭解師培生的教學信念,並透過師資培育 課程協助建立完善、建全的教學信念;其次建議增加音樂相關教學課程,以協助 師培生養成專業知能以將教學信念轉化為實際的教學行動;最後建議師資培育者 應協助師培生發展反省思考的能力,以期未來進入教育現場能對自我教學信念不 段進行省思。 詹寶菁(2016)在探討國小師資生在社會領域進行多元教學方法的信念及其影 響因素時指出,實習階段是師資生實踐、反思與修正所學的階段,若能讓師資生 面對真實的學生,透過學生的真實反應與挑戰,更強力地促使師資生必須從學生 的學習來思考和設計教學方法,對教學信念的發展影響更為深遠;此外師培教育 機構與人員,在安排實習輔導老師,應與學校實習輔導老師充分溝通,讓師資生 /師培生有機會發展和實踐其教學設計信念,有助於多元教學的實踐;在師培階 段,除了讓師資生嫻熟各種成套的社會領域教學法之外,尚需要提供多元複雜的. 29.

(39) 情境,讓師資生有機會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策略,評估適合小學生的教學分量 和難度,甚至發展具特色的社會領域教學設計。 2001年 Raths 則提出六個有助於改變師資生教學信念的具體建議: (1)將學生的信念視為進入師資培育的基本篩選標準:與其讓一些有不當信念的學 生進入師資培育,之後再去挑戰他們的信念,不如在一開始時就先將學生對教學 的信念視為入學的基本篩選標準。 (2)引發師資生的認知失衡:根據認知失衡理論,當一個人原有的基模不能同化環 境中的新知識時,會趨使個體進行改變。因此如果師資培育課程如能提供讓師資 生對自己的信念產生失衡的活動,應該就可能促使這些師資生改變其原先的信念。 (3)提供見習經驗:師資生需要許多經驗的累積,才能從生手變成專家。 因此如果 師資培育能夠給予師資生見習的機會與經驗,將較易讓師資生領會到師資培育者 所希望他們建立的信念。 (4)促進專業發展:當師資生的信念展現出來的是他們依個人經驗所累積產生的教 學觀時,同時也表示這些個人的信念是有發展性的,因此師資培育者如果能提供 師資生多樣的知識與方法,將可提昇師資生的想法至更高的層次。 (5)價值澄清:透過價值澄清的方式有助師資生對於自我的信念更加清楚與瞭解。 (6)提供案例教學:從案例中,讓學生分別從自己的信念、建構主義、直接教學等 不同的方式與角度來討論,將可有助於信念的發展 (Raths , 2001;引自李麗君, 2004) 。 師資培育的課程對於教師的養成以及偏差教學信念的導正,整體的規劃與考 量的細節是複雜且繁瑣的,師資培育機構如何透過課程的設計與架構引導協助職 前教師發展自我之教學信念,進一步協助建立完善、建全的教學信念,以培育更 優秀的教師,是培育機構應正視的問題。. 30.

(40) 第二節 舞蹈教育相關理論與舞蹈補習班發展概況探析. 本節文獻探討將就舞蹈教育之內涵與理論基礎、舞蹈補習班發展概況、幼 兒、兒童舞蹈教室之類別與課程內容、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職前培訓課程架構予以 說明。 一、舞蹈教育之內涵與理論基礎 (一) 舞蹈教育之內涵 舞蹈是一門讓身體跟著感覺走的藝術(李立亨,2000)。舞蹈的主旨在於培養 兒童樂觀、進取、合群、恆心毅力、敏捷、獨力思考與肯定自我的生活態度(江 映碧,1986)。舞蹈是集合了音樂、美術、、戲劇等元素的綜合藝術,它源自於 生活,與環境連結,舞蹈活動反應了人們的想法、精神、情感。 舞蹈是以人體為媒介,透過肢體動作傳遞訊息,以及營造視覺美感。它的學 習過程不是只在「動身體」,不是所謂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反而需要靈 活運用頭腦,善於記憶身體動作、創造動作語彙、進而達到動作協調與身心和諧, 可謂在一般教學目標所揭示的認知、技能、情意三方面都發揮了功效(張中煖, 2001)。透過舞蹈教育的學習過程,可提升心智活動並增進知識潛能,豐富文化 藝術情感。 教育部於民國 97 年公佈「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 ,規劃「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包含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透過「藝術與人文」 課程除了培養藝術技能外,更鼓勵學生能自我探索,感受個人與環境社會的關 係、提高藝術欣賞能力,並多參與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將藝術融入生活,進而 完善全人教育並豐富生活與心靈。另外,近年教育部亦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 之第一期五年計畫(103 至 107 年),除推動幼兒園美感及藝術教育扎根計畫,培 養美感能力和經驗,亦透過學校各式教育、藝術教育、家庭及社會教育,強化藝. 31.

(41) 術與美感課程與教學,提升美感知能與學術研究,創造美感、藝文環境,以期達 到美感播種、美感立基與普及的目標。舞蹈教育是統整音樂、美術、戲劇等元素 的綜合藝術,舞蹈藝術教育是實施人文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人文精神的具 體表現,舞蹈教育兼具身體教育與藝術教育的功能,其創造性、生活化之精神內 涵,無論是九年一貫課程之藝術與人文領域目標或美感教育的推動,舞蹈教育扮 演著重要功能與地位。 (二) 舞蹈教育之理論基礎 舞蹈的學習是舞蹈技巧肢體動作與認知的循環作用,進而運用動作展現情意 的過程。張中煖(2001)就舞蹈與統整,提出四點看法: (1)舞蹈的學習包含身體、心 靈與智能層面;(2)舞蹈的學習牽涉多重感官經驗;(3)舞蹈的學習強化多元智能; (4)舞蹈呈現的是綜合藝術。 江映碧(2012)指出,舞蹈教育之目的、目標、課程設計大致依據以下四種不 同的意識型態所影響: (1)經驗主義取向: 經驗主義強調「學生是教育活動的重心」 、 「學習是學生個人知 覺改變的過程」 、 「以及以學生自我發展為行為的動機」 ;學生在習舞時吸收教師、 前輩、同儕的經驗,可是學生自我的生理、心理、情感與美學經驗也是舞蹈表演、 欣賞與創作不能缺少的生活經驗。 (2)專業主義取向: 專業主義強調「課程是一套有關教學程序的理論說明」 、它「有 待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加以實驗與證明」、「其教材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教科 書、多媒體、實務呈現…」。 (3)精粹主義取向:舞蹈教育除仍重視專業技巧的訓練外,更重要的目標在培養具 人文學科涵養的舞者和科技與舞蹈整合應用之人才。 (4)社會行為主義取向:強調社會學習的重要性以社會服務為課程設計的目標之 一。 另外,「學科取向藝術教育」(DE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簡稱. 32.

(42) DBAE)也提供舞蹈教育很好的想法,二十世紀末美國藝術教育認為藝術是一門學 科,具有學科之特質,學者對於藝術教育主張內容統合四個藝術領域,包括藝術 創作、藝術批評、藝術史、美學,有系統且連續的課程所組成,主張教學須由簡 而繁、呈循序漸進關係,以達成預期目標,透過嚴謹、具體課程之系統化教學, 課程之效度和學生之成就可以透過適當的評鑑方式得到證實。此種藝術教育取向 包括目標、內容、活動和評鑑,具有一般教育之特質。Greer 在 1984 年將此種 教育取向特質之藝術教育名為「學科取向藝術教育」(DE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簡稱 DBAE)。DBAE 是藝術學習的一種全面性的方法。DBAE 的 目的在幫助學生創造、了解並欣賞藝術、藝術家、藝術創作過程以及藝術在文化 和社會所扮演的角色(Dobbs, 2004 )。 張中煖(2016)認為 DBAE 之觀念和做法,使我們更貼近藝術的多元面貌,是 兼具廣度和深度,且同時融入技能、認知與情意的藝術教育;DBAE 的思維與思 維與操作應足以讓我們進一步思考舞蹈的術科與學科的界線分野,以及如何尋求 彼此間平衡之問題。. (三) 兒童舞蹈教育之探析 舞蹈是兒童尚未發展出完整語言之前就已經形成,它是與生俱來的表達情緒 與思想的能力(劉美珠(2005)。遊戲、舞蹈、肢體運動和自我嘗試探索活動是所有 小孩生活的一部份,舉凡跑跳、舞蹈、翻滾甚至孩子間的打鬥衝突都是成長過程 中不可或缺的學習經驗。就舞蹈的學習而言,在兒童發展的早期便開始成形,他 們經由各種肢體活動探索世界的過程已成為早期舞蹈動作的基礎。而且正因為孩 童沒有制式標準動作,如此也支持他們獨一無二的舞蹈動作發展。 Rae Pica (2000) 指出,肢體動作教育的重要性在於它能提供頻繁的機會讓幼 兒在運動中經驗成就感;一個適性發展的動作課程能給予幼兒必要的示範和練 習,以增進動作技巧並擴展其動作語彙。David L.Gallahue (1997) 指出舞蹈是延. 33.

(43) 展韻律性運動成為創造、表現、詮釋,使孩童們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律動經驗是很 重要的。因此,透過舞蹈能幫助孩子增加肢體動作的可能性,並且表現自我的能 力也能提升。 生活環境對兒童的生理與心理而言是個多變化且不安定的局面,各項藝術的 學習,均能為兒童的生活環境建立秩序,但其中只有舞蹈是直接使用身體來表達 的,這對兒童的自我價值及自信心的建立與提升有極大的助益(黃靖琄,2009)。 舞蹈可視為整體觀,對於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有所幫助,藉由舞蹈教育的學習過 程,培養孩子肢體基礎能力,並且逐步學習運用身體動作及語言來表達出自我肯 定、感受力與創造力。.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Re-run) 2 30 3 hr 2 Workshop on the Language Arts Modules: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Popular Culture (Re-run) 2 30

During early childhood, developing proficiency in the mother-tongue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Cantonese is most Hong Kong children’s mother-tongue and should also be the medium

After teaching the use and importance of rhyme and rhythm in chants, an English teacher designs a choice board for students to create a new verse about transport based on the chant

With regards to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spects, we employed those made up by ourselves "The Questionnaire of trigonometry study present situation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

Akira Hirakawa, A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Śākyamuni to Early Mahāyāna, translated by Paul Grone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Dhivan Jones, “The Five

 Warrants are an instrument which gives investors the right – but not the obligation – to buy or sell the underlying assets at a pre- set price on or before a specified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