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本研究架構為求有效進行創造思考教學的實驗可分為三類 變項,自變項為教學策略,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分別進行創造思考教學及一般教學;控 制變項為學生基本特質及教師教學經驗與專業背景;依變項主要探討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生 進行實驗教學後,對學生在創造力及生活科技課程上的學習成就、學習態度等,是否有顯 著性的改變。以下分別敘述之:

圖3-1.1 研究架構圖

主要內容意義及學習的重點,學生能傾聽、熟記及理解敎師講解的課程內容。

3.分組討論(5 分鐘):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的方向及重點並行間巡視,鼓勵組員皆能參 與討論。並由各組組長彙整歸納組員的討論結果。

4.分組發表(10 分鐘):各小組代表輪流上台發表與同學分享,敎師鼓勵學生勇於發表,

並學習傾聽與回饋他人的想法。

5.教師總結(5 分鐘):教師從各組提出的答案中做綜合講評並給予同學正面鼓勵。讓 學生學會觀摩與修正學習的內容。

6.融入創造思考教學策略(45 分鐘):敎師針對各單元的學習內容,融入創造思考教 學策略的技法設計教學教案,並依教案的活動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思考教學,培養學生 獨立、豐富的擴散性思考能力及學習運用創造思考的技法來解決問題。

(二)控制組

:(講解-討論-示範與操作)

1.引起動機(5 分鐘):教師演示各單元課前準備的電路教材,並說明電路動作的基本 概念及原理來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學生觀察電器的變化情形並思考原因。

2.教師教學(20 分鐘):教師依照教師手冊中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各單元 主要內容意義及學習的重點,學生能傾聽、熟記及理解敎師講解的課程內容。

3.分組討論(5 分鐘):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的方向及重點並行間巡視,鼓勵組員皆能參 與討論。並由各組組長彙整歸納組員的討論結果。

4.分組發表(10 分鐘):各小組代表輪流上台發表與同學分享,敎師鼓勵學生勇於發表,

並學習傾聽與回饋他人的想法。

5.教師總結(5 分鐘):教師從各組提出的答案中做綜合講評並給予同學正面鼓勵。讓 學生學會觀摩與修正學習的內容。

6.示範與操作(45 分鐘):教師依上課教案中講解的基本電路及所準備的材料,示範連 接完整電路後並請學生自行操作,然後再比較理論與實際電路之關係。

二、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乃是為了進行實驗處理時,避免影響實驗結果而須加以控制的變項。

(一)學生基本特質

本研究的樣本為台東縣立東海國中一年級學生,學生乃是以九十四學年度一年級進入

東海國中時,入學智力測驗成績為編班依據,並以S 型方式進行編班,全年級共編十五個 班,此為常態分班模式,兩班學生並無特殊個別差異。因此研究對象具有相同的學習基礎,

不影響其對本研究教學內容的學習。

(二)教師教學經驗與專業背景

意指任課教師之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專業知識等。本研究以研究者親自擔任實驗組 與控制組的教學,藉此排除教師個人因素影響實驗的異差性。

三、依變項

主要探討實驗組與控制組經由不同的教學法後,學生在以下三項的表現:

(一)創造力

創造力的表現:包含「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中的流暢力、開放性、變通力、獨創 力、精密力及標題等方面所測驗結果的分數;與「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中的冒險性、

好奇性、想像力、挑戰性及總分等方面所測驗結果的分數。

(二)學習成就

指經由實驗教學後,學生於生活科技課程中的「學科知識評量」與「驗電筆創作」之 成績優劣表現為依據。

(三)學習態度

實驗組學生實施創造思考教學後,進行學習態度調查問卷,瞭解學生對生活科技課程 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看法及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