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依據國內外的研究,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意象細分為知覺與態度,知覺的部份 是指個人如何感受社會工作人員,並且其中會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態度的部分則 是個人認為社會工作人員是怎樣的一群人,對他們抱持的看法。影響的因素頗多,

除了社會人口因素之外,還包括了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接觸程度,或是否為社會工 作背景出身,本研究的架構如下圖︰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根據文獻探討所提到的內容,如下所示:

(一) 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自身條件(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等), 而產生出自己對於某個事物的意象。當然,需要有初步的刺激,經過認 知的過程才會形成。

(二) 意象的產生也與個人的經驗有關,例如自己實際的經歷,或是來自他人 的口耳相傳。以本研究為例,指的就是有沒有認識的社會工作人員,以 及與他們相處的經驗,或是從他們身上有沒有得到關於社會工作或社會 工作人員的資訊。個人的經驗,和前項提到的個人自身的條件,合起來 稱為社會人口變項,為本研究的自變項。人們因為自身條件的不同,本

社會工作人員的意象:

 對社會工作人員的知覺

 性別

 年齡

 教育程度/學歷

 婚姻狀況

 是否為社會工作 背景出身

 與社會工作人員 的接觸經驗

社會工作人員的意象:

 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態度

42

身就會產生刺激而產生初步的意象。

(三) 社會工作的意象,依照文獻所示,意象包含的內容通常有︰對社會工作 人員的知覺,即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感受,認為哪些特質對他們來說是重 要的,還有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態度,為本研究中的依變項。

二、操作型定義

自變項包括:社會人口變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以及與 社會工作人員的接觸經驗︰

(一) 性別:生理性別,分為男性及女性。

(二) 年齡:根據過往以社會大眾作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如 Cramer(2015)、 Spear(2016),及 Kagan(2016)的文獻,都是以當地成年人作為研究 對象。故在此將收集的樣本設定為年滿 20 歲的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地區 居民。從未滿 20 歲開始,再從 20-29 歲開始逐次以 10 歲為區間作區分,

直到 60 歲為止。選項總共有六個,未滿 20 歲、20-29 歲、30-39 歲、

40-49 歲、50-59 歲,以及 60 歲以上。其中,設置第一個選項為再次確 認,確認樣本是否有達到年滿 20 歲的要件。

(三) 教育程度::基於目前的國民基本教育是國中,所以第一個選項由「國 中或以下」開始設計,然後依序由「高中(職)」、「大學/專科」、「研 究所以上」逐級設計。

(四) 婚姻狀況:分為未婚、已婚、離婚、喪偶(配偶去世)等情形。如果有 再婚的情形,仍算已婚。

(五) 是否為社會工作背景出身:社會工作的背景定義為是否受訪者為社會工 作系所的學生、畢業生,或從事社會工作人員。

(六) 與社會工作人員接觸的經驗:可以區分為下列 5 個細項。

1. 接觸經驗的有無:受訪者是否曾經接觸過社會工作人員。

2. 與接觸對象的關係:與最常接觸的社會工作人員是以什麼樣的關係?

43

例如和社會工作人員之間為家人、親戚、朋友…等等。

3. 接觸頻率:受訪者大約多久的時間會與最常接觸的社會工作人員以 任何形式接觸一次。

4. 社會關係:受訪者和最常接觸的社會工作人員是什麼關係?是以上 對下的形式、對等的形式,還是以下對上的形式?

5. 是否提到工作狀況:此部分為研究者新增,問題的內容是詢問受訪 者是否會在接觸社會工作人員的時候,談論其工作狀況。雖然,該 題(變項)並沒有在過往的文獻中被討論到,但是與社會工作人員 接觸,是否瞭解其工作內容與性質,工作狀況的談論是必須的。

依變項的部分,該部分主要會有兩個類型的題組︰

(一) 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知覺,知覺牽涉到社會大眾如何感知社會工作人員,

以及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標準或期待。有鑑於對於臺灣的社會工作,受到 美國全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SW)的影響頗深遠,NASW 曾經提出 過社會工作的六個核心價值:服務、社會正義、尊嚴、人際關係、廉正 /信任,以及能力。因此本研究在此部分,選擇這六個核心價值,作為 探討知覺的分類,即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

(二) 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態度,依據 Kagan(2016),該部分主要是針對社會工 作人員,給社會大眾的印象進行調查。內容主要是針對社會大眾容易有 的刻板印象進行調查,即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

儘管,依照研究架構,知覺與態度之間可能會有關聯性存在,但由於本研究 為初探性的研究,因此仍將重點放在探討社會人口變項及與社會工作人員的接觸 經驗,對社會工作人員意象(知覺與態度,本研究稱為角色知覺與公眾態度)的 關聯性。根據自變項和依變項,提出了研究假設。

44

三、研究假設

(一) 角色知覺部分:

H1:性別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2:教育程度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3:年齡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4:婚姻狀況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5:是否為社會工作背景出身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6:社會工作人員的接觸經驗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6-1:接觸的有無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6-2:接觸的形式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6-3:接觸頻率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6-4:社會關係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H6-5:是否提到工作狀況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

(二) 公眾態度部分:

H7:性別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8:教育程度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9:年齡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10:婚姻狀況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11:是否為社會工作背景出身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12:社會工作人員的接觸經驗會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12-1:接觸的有無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12-2:接觸的形式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12-3:接觸頻率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12-4:社會關係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H12-5:是否提到工作狀況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45

由於上述的內容尚無法從文獻中得知各項之間的相關趨勢,故在統計部分採 用雙尾檢定,採用的信心水準為 9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