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臺灣的社會工作還在專業化的過程當中,但已逐漸被認同為一門專業。不過,

社會大眾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認知,還有社會工作人員的意象是怎麼樣呢?這是 頗值得討論的。

不乏有研究者提出社會工作到底是不是專業、對於專業的反思、如何增進專 業、專業關係、角色定位,或是專業建構的過程的研究。針對社會工作人員意象 的研究較為稀少,社會工作人員意象是社會大眾,給予社會工作及社會工作人員 的評價與態度。身為一門專業,除了本身的要不斷精進之外,還需要的是,他人 廣泛地承認並基本上理解這個領域,給予這個專業以及從業人員肯定。因此,對 於社會工作人員意象的研究,將有助於了解到目前社會普遍對於社會工作及社會 工作人員的看法,作為精進之參考。

劉庭歡(2013)曾探討社會工作學系學生如何看待社會工作人員,研究對象 為「已經參與實習和修習專業課程的高年級社會工作學系學生」,研究結果將社 會工作人員意象歸納為「多元發展型」、「溫柔婉約型」、「社會倡議型」三種類型,

其他零星如「積功德型」、「廉價勞工型」、「沮喪疲憊型」,透過這六種意象觀看 社工。無論何種意象,包含社工的適應/成功、耗竭(Burn out)、或行動取向、

影響社會工作學系學生對於未來就業抉擇意願,劉庭歡的研究雖非以社會大眾為 研究主體,但提供社會工作意象的初步架構,讓本研究能更進一步探討社會大眾 對於社會工作意象的探討。

通常社會大眾最常接收關於社會工作與社會工作人員資訊的管道是透過媒 體,不論是電子或平面媒體。李沐蓁(2010)以平面媒體(聯合報系)作為研究 對象,探討報紙對於社會工作的報導。雖然媒體對於社會大眾的認知與態度有一 定影響力,但畢竟透過媒體報導認識社會工作,是一種間接的方式。李沐蓁分析 2000-2009 年十年間的報導發現,報紙對於社會工作報導,偏向於和弱勢族群連 結,且對於社會工作服務內容的描述五花八門,刊登於不同版面。換句話說,報

10

紙傳遞社會工作人員是處理社會邊緣人事物的工作者;讓社會工作人員擔任專家 角色,解釋某些社會問題的成因;如︰網路成癮,家庭暴力等;或讓社會工作人 員描述案主的狀況。近年來,社會工作人員透過讀者投書或社論專欄,讓社會大 眾看到不同觀點與意見。以社會工作為例,投書者可能是社會工作的相關人士(如 社會工作人員、學者、社會工作系所學生),專家名嘴,或是一般民眾。儘管報 社可能會進行修飾或選擇不登載。這些社論的篇幅可以讓讀者以不同的角度來抒 發對於某件事的觀感,可以讓某些群體有發聲的管道。社會工作人員本身的投書,

不外乎是要傳達觀念的讀者,讓廣大閱聽人更理解社會工作的內涵及問題所在。

例如︰汪家慶(2014)的社論,對之前別的讀者在社論中抨擊社福機構和社會局 未盡職責一事做出回應,作者除了陳述社會工作這行業的甘苦談之外,也表達了 對社會大眾對於社會工作以及體制認識不足的無奈。許少平(2015)則提到了社 會工作雖然是盡力維持社會上的公平正義,但是自身也遭遇到很多不公不義,還 對為臺灣的社會工作奉獻的所有人鼓勵打氣。也有些專欄作家,如律師呂秋遠

(2016),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將社會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以及可能遭遇到的 情況,傳達給社會大眾。雖然從社論篇幅上可以看到部分社會大眾關於社會工作 及社會工作人員的看法與指教,但是會主動投書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是在新聞 報導中,有社會工作相關議題後,才會有多一些的投書,本質仍是依附在新聞媒 體。因此需要直接調查的方式,來釐清社會大眾的社會工作意象。讀者投書的部 分難免眾說紛紜,也可能經過修飾,卻也能夠看到某些人對於社會工作的想法或 觀感,儘管取得發聲權的人可能是少數,但也是人們對社會工作意象的表達。

臺灣社會工作的發展約有六十年歷史,如果從社會工作師法開始施行(1997 年)的年度算起,正式專業化的歷史約二十年。雖然體制、證照化,及專業認同 問題逐漸解決,但社會大眾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意象仍然是有待調查的部分。回 顧過去相關文獻,雖然有探討社會工作系所學生心目中,及媒體報導中呈現出的 社會工作人員意象,卻鮮少在國內發現探討社會大眾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理解與

11

認識的相關文獻。因此,本研究選擇以社會大眾為研究對象,透過網路問卷的方 式收集資料,希望瞭解在臺灣社會大眾的認知中,社會工作人員所呈現的意象究 竟是什麼。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

(一) 瞭解社會工作人員在社會大眾心中的意象,包括:社會大眾認為社會工 作人員的應有特質(角色知覺)及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態度。

(二) 瞭解那些社會人口變項或接觸經驗能影響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人員的 意象。

針對上述進行分析及提出建議,希冀可以對提升社會工作人員能見度、專業 度做出貢獻,以及討論臺灣社會工作人員未來的方向,並做出建議。

本研究要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 受訪的社會大眾的社會人口變項,例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對社會 工作人員意象的相關性為何?

(二) 受訪的社會大眾與社會工作人員的接觸經驗,例如有沒有親友或本身為 社會工作人員、接觸的經驗的有無,與社會工作人員意象的相關性為 何?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