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一、研究限制

本研究從由於題目及研究設計的方式,在研究過程及撰寫上有著相當的限制,

因此仍待後續研究持續支持,本研究的限制如下:

(一) 過去相關文獻不多,針對此研究的支持略為不足:

現代的社會工作雖然已有百年歷史,但仍為新興專業,國內的專業化也僅約 二十年的時光。關於社會工作,或社會工作人員相關的文獻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並且擴及各種領域,並且以臺灣的狀況來說,社會上對於社會工作以及社會工作 的需求度越來越高,但是文獻大多數針對的是特定族群,如兒童與親少年、身心 障礙者、婦女、或是少數族群…等,或針對某些社會現象進行探討,如親密暴力、

長期照護…等。較少對於社會工作人員或是社會工作的意象或形象進行探討,不 光是國內的文獻,國際的文獻也付之闕如,因此在過去相關研究的文獻探討上,

有著不小的困難度,也較少可用的實證研究、理論,或研究工具可供參考。

(二) 研究工具的編纂不易:

研究工具的部分,國內外的研究在針對社會工作意象或公眾態度的相關研究 也並不多,大部分也僅是在調查小群民眾,如學生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看法,調 查學生對於社會工作的知識,或是在實習經驗之後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看法(劉 庭歡,2013;Dennison et al, 2007)。或針對近幾年針對社會工作或社會工作人員 的新聞報導進行分析的研究(李沐蓁,2010)。上述研究雖然能夠為本研究提供 些許文獻上的支持,但其實對於研究工具的產出並沒有非常直接的幫助。大多數 的研究僅能協助研究者釐清國內外社會大眾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些許特徵,並將 之整理出來,如表格2-3-1 所示。少數的文獻,例如 Cramer(2015)、Kagan(2016),

才對社會工作的意象與公眾態度切合主題。其中,對於本研究幫助相當大的為 Kagan(2016)研究中的公眾態度量表,經研究者與原作者聯繫之後,得到同意

113

並修改程式和臺灣使用的內容。

除公眾態度量表之外,尚缺其他種類的研究量表。本研究探討的假設,與社 會大眾與社會工作人員的接觸經驗有關,因此需要接觸經驗的相關研究,潘淑滿

(2016)的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裡面包含了接觸經驗的題型,徵求使用同意之 後,將之修正為適用於社會大眾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接觸量表。最後,為社會工 作人員角色知覺相關的量表,前段提到研究者經過整理文獻所得的表2-3-1,這 代表在文獻當中所得到的,社會大眾或特定族群,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看法,或 是認為社會工作人員應該做什麼。這部分與郭丁熒(2016)的角色知覺的概念相 吻合。然而該研究使用的量表,是用來調查大學生的角色知覺,與社會工作人員 基本上無關,因此本研究要使用的量表,變成研究者需重新設計量表內的題目。

最後參考了美國全國社會工作人員協會(NASW)(2017)於 1996 年所公布的社 會工作六個核心價值。雖然,依照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2006 年大會通過(2008 內政部同意核備)的社會工作倫理守則,倫理原則總共有七 項:尊重、關懷、正義、堅毅、廉潔、守法、專業,但其實不脫NASW 在 1996 年的六個核心價值,核心價值似乎比較能夠切合角色知覺的概念,即社會工作人 員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藉此重新設計題目。最後,角色知覺量表雖然經過專家 效度,以及預試的過程,最後擬定出正式量表的內容。但其一,考量到問卷長度 以及受試者的答題意願,以及答題者心目中可能會有的「正確答案」(社會期待)。 例如廉正(integrity)這個核心價值,按照 NASW 的解釋,為社會工作人員要以 值得信賴的方式行事(social workers behave in a trustworthy manner)。此部分就 相當難以設計題目,最後不免略微改變原意,讓這部分的題目,轉變為「社會大 眾是否覺得社會工作人員是值得信賴的」。

一般來說,量表題目不宜過多,避免受試者因覺得麻煩而放棄填答。依照吳 明隆(2011)所提到的原則:設計問卷題目進行預試時,分量表需要約 4-6 題作 為預試題目,以備刪減之用,經過專家效度和預試之後,最終宜剩下3-5 題作為

114

正式施測的題目。其實3-5 題,嚴格說起來,並不足代表一個核心價值的內容,

因此,量表的題目雖然有經過專家效度和預試的流程,但對於但一個核心價值的 確定,還需要再進行後續研究。

(三) 透過網路的方式發送問卷,迅速但有其侷限性:

不可否認地,現在是網路和3C 產品的時代,在幾乎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 的年代,以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來說,可以代替電腦使用。只要是智慧型手機的用 戶,特別是使用Google Android 作業系統的手機,幾乎都有 Google 帳號,因此 這也是當初透過Google 表單的方式發送問卷的原因。特別是在樣本母體數很大 的情況下。以本研究為例,以統計施測時的時間點來計算,2017 年十月的臺灣 成年人(年滿20 歲)的人口數為 19,091,360。母群體人口數極大的情況下,透 過統計軟體得到的需求樣本數也會相對較大,在需要的樣本較多的情況下,發送 問卷採用網路問卷的方式就是一個較佳的方法,至少方便、快速、而且可近性高

(願意填答者,只要手機拿起來就可以進行了)。文獻提到,網路問卷的可靠性 與紙本問卷相差無幾。(游森期、余民寧,2006)問題在於發送問卷的管道,儘 管研究者希望盡可能擴展樣本數,一方面使用自己的人際網絡(透過滾雪球的方 式發送問卷給朋友填答,再請他們協助轉發出去)﹔另一方面,研究者透過台灣 最大的社群網站-批踢踢實業坊(PTT)來進行問卷發送的工作。

上述兩種方式為網路問卷主要發送的途徑,卻又出現下列問題:

1. 透過人際網絡發送問卷,較可以掌握問卷的填答者,也可以讓友人再透 過自己的人際網絡發送問卷(滾雪球抽樣),理論上較容易擴及到比較 大的範圍,讓樣本較接近人口的分布情形。由於研究者為社會工作系所 的學生,加上工作場所的關係,周遭的人即使不是社會工作的從業者,

對於社會工作通常也有基本理解。只能委由這些友人,盡可能多散發給 多一點的友人(特別是非社會工作背景的人)。雖然回收的樣本填答率 較高,且可靠度較高。缺點是,這種方式可能會造成人情壓力,可能導

115

致對方的填答及轉發意願降低,也可能造成問卷作答上有社會期待的效 果。

2. 使用社群網站發送問卷,需要遵守網路禮儀。大家常用的Facebook 和 Instagram,不過這些涉及較多個人機敏資訊的媒介,若沒有透過粉絲團 的話不容易跟自己現實生活以外的人群互動,網路論壇則不同。臺灣人 常用的網路論壇其實並不僅止於PTT,還有很多的論壇,如 Dcard、巴 哈姆特、Mobile01 等大大小小的網路論壇。然而大多數的網路論壇,

並不歡迎張貼這類問卷連結的行為,甚至使用規章也嚴禁此類行為。不 然就是使用的人口群過於特定集中,例如巴哈姆特和Dcard,目標對象 集中於年輕族群(大多為大專院校以下的人口群,甚至是國中國小的學 生)。因此PTT 成為最佳選擇。PTT 有各種主題的看板,其中有些看版 有很高的人氣,但這些看版通常性質都不適合(例如討論電玩遊戲、運 動競賽、甚至是成人話題的看板),就是看版的版規限制(如果違反看 版的版規,除了容易招致網友反感,更可能因為違規而被管理者處分)。

只能公然的張貼在Q_ary,也就是問卷看版中,在此處張貼連結,網友 的填答意願較高,前提是須提供充足的誘因。例如正式問卷的最後,有 額外設計了詢問個人資料:PTT ID 和 E-mail 信箱的題目,以供想要的 得到小禮物的受試者填答。研究者在預試階段並沒有提供禮物,在沒有 提供禮物的情況下,網友回答意願顯然下降許多。採用網路問卷的方式,

不知道連結頁面的人無法找到,還是有其侷限性。

3. 得到的樣本都會傾向有接近的樣態,經由張貼問卷連結在PTT 得到的 樣本,年齡的部分相似性較高,以20-30 歲居多,因為 Q_ary 主要的使 用人群以年輕族群或研究生居多。即使是從研究者的人際網絡當中進行 滾雪球抽樣,也是物以類聚,例如委託給40 歲以上的朋友幫忙,也大 多回收40 歲以上的樣本,或是其家人。

116

(四) 母體相當龐大,抽樣方法不易符合常態分配:

前段提到了母體的數據相當的大,以及施測當時的臺灣人口,然而基於 Google 的隱私權政策,其實並無從得知有多少的臺灣成年人有 Google 帳號(姑 且不論重複註冊這類情況),研究者使用了統計軟體G*Power 進行需要樣本數的 計算,還有盡可提發送問卷連結,最後回收的資料數量還是不符合實際的人口分 布狀況,(社會人口變項的四個項目:性別、教育程度、年齡,及婚姻狀態。研 究者原先參照的標準為性別比例)。但樣本的收集方式(便利抽樣及滾雪球),本 身就不是以符合常態分配的原則去收集,由於有效樣本當中,男女都有相當的數 量(男性137 位,女性 193 位),因此還是嘗試進行了 t 檢定與 ANOVA。但樣本 數和抽樣偏誤,仍不免在統計分析上造成偏誤,例如在本研究迴歸分析的部分,

自變項對依變項解釋力不佳,接觸經驗有無可能和依變項有虛假關係存在,這部 分有待後續的研究改進與克服。

二、研究建議

二、研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