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人口變項、接觸經驗,與角色知覺、公眾態度的關聯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二節 社會人口變項、接觸經驗,與角色知覺、公眾態度的關聯

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與公眾態度所造成的影響。使用的統計方法,若自變項 為兩組,使用獨立樣本 t 檢定;自變項為三組以上,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信賴區間皆為 95%,採雙尾檢定。如果 ANOVA 有達到顯 著,會進行事後比較的部分,採用雪費法(Scheffe)。在本節,也會一併討論討

註:*p<0.5 **p<0.1 ***p<0.001

87

(二)教育程度、年齡,對角色知覺與公眾態度

教育程度與年齡的自變項都有三組以上,因此使用 one-way ANOVA 進行檢 定。前面提到在詢問受訪者教育程度,預設選項「國中或以下」及「高中(職)」 因為樣本數量過少,所以將之合併為新的選項:「高中(職)以下」。根據表 4-2-2 顯示,教育程度在公眾態度上的部分達到非常顯著的程度(F=11.91,p<0.001),

顯示了教育程度對公眾態度有著相當的影響,因此透過雪費法來進行事後比較。

表 4-2-3 顯示了高中(職)以下和大學/專科有非常顯著的差距(p<0.001),高 中(職)以下也和研究所以上有非常顯著的差距(p<0.001)。從平均差異來看,

高中(職)以下的受訪者,在公眾態度的得分上,小於大學/專科,以及研究所 以上的受訪者,而大學/專科的得分,又略小於研究所以上的受訪者(儘管未達 統計上的顯著),因此可以推測,教育程度越高,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 也就越好。根據上述部分,假設 H8:教育程度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 關,是被接受的;但假設 H2:教育程度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則 是被拒絕。

年齡的部分,研究者刪除了未滿 20 歲的選項(非本研究的樣本),因為 40 歲以上的樣本數過少,因此研究者將 40-49 歲、50-59 歲,還有 60 歲以上的樣本 進行合併,合併為新的組別:40 歲以上,再進行 one-way ANOVA,得到表 4-2-2 的結果。年齡的部分,在尊嚴(F=3.22,p<0.05)、能力(F=3.55,p<0.05),及 公眾態度(F=6.25,p<0.01)的題組達到顯著。對這三個題組進行事後比較,如 表 4-2-4,尊嚴的部分,雖然在 ANOVA 中有達到顯著,但事後比較卻沒有任何 一組組內達到顯著,僅有 20-29 歲與 30-39 歲這兩組受訪者之間有接近顯著的程 度。能力部分,20-29 歲與 40 歲以上這兩組受訪者之間有達到顯著(p<0.05),

20-29 歲的受訪者得分相較於 40 歲以上的受訪者,在能力的得分上分數較低,代 表能力的部分,40 歲以上的受訪者相較於 20-29 歲的受訪者,更認為能力是社會 工作人員重要的核心價值。儘管未達顯著,但 30-39 歲的受訪者在得分上也高於

88

20-29 歲的受訪者,卻低於 40 歲以上的受訪者,因此可以推測,年齡越大,也就 越同意能力這個核心價值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重要性。

關於受訪者年齡各組在公眾態度之間的差異性,根據表 4-2-4,可以發現到 20-29 歲的受訪者和 30-39 歲的受訪者之間有達到顯著(p<0.05),20-29 歲和 40 歲以上的受訪者之間的差距則接近顯著。從平均差異的部分可以發現,20-29 歲 的受訪者得分高於 30-39 歲的受訪者,代表相較於 30-39 歲的受訪者,20-29 歲 的受訪者有較高的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20-29 歲的受訪者得分也高於 40 歲以上的受訪者,且 30-39 歲的受訪者得分亦高於 40 歲以上的受訪者,因此可 以推測,年齡越小,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就越好。根據上述部分,H3:

年齡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是被接受的;H9:年齡與對社會工作 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也是被接受的。

表 4-2-2 教育程度、年齡對角色知覺與公眾態度-ANOVA(N=330)

題組

教育程度 年齡

F 值 顯著性 F 值 顯著性

1. 服務 0.72 .490 0.92 .400

2. 社會正義 0.40 .668 0.30 .740

3. 尊嚴 2.83 .060 3.22 .041*

4. 人際關係 1.96 .143 0.02 .985

5. 廉正 1.14 .321 1.85 .159

6. 能力 0.77 .464 3.55 .030*

7. 公眾態度 11.91 .000*** 6.25 .002**

註:*p<0.5 **p<0.1 ***p<0.001

89

表 4-2-3 教育程度-ANOVA 顯著部分的事後比較(雪費法)

達到顯著的題組 教育程度

平均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選擇組 對照組

7. 公眾態度 高中(職)以下 大學/專科 -0.32 0.07 .000*

研究所以上 -0.33 0.07 .000*

大學/專科 研究所以上 -0.01 0.04 .989 註:*p<0.5 **p<0.1 ***p<0.001

表 4-2-4 年齡-ANOVA 顯著部分的事後比較(雪費法)

達到顯著的題組 年齡

平均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選擇組 對照組

3. 尊嚴 20-29歲 30-39歲 0.10 0.04 .056

40歲以上 0.08 0.06 .428 30-39歲 40歲以上 -0.02 0.07 .946

6. 能力 20-29歲 30-39歲 -0.05 0.06 .668

40歲以上 -0.21 0.08 .032*

30-39歲 40歲以上 -0.16 0.09 .176

7. 公眾態度 20-29歲 30-39歲 0.13 0.04 .011*

40歲以上 0.15 0.06 .051 30-39歲 40歲以上 0.02 0.06 .946 註:*p<0.5 **p<0.1 ***p<0.001

90

註:*p<0.5 **p<0.1 ***p<0.001

91

註:*p<0.5 **p<0.1 ***p<0.001

92

本研究因為收集到不少社會工作背景的樣本,此處特別將角色知覺和公眾態 度量表呈現顯著的細項內容進行呈現,並更深入探討。如表 4-2-7 所示,在角色 知覺部分,非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較認為社會工作人員應該對自己工作展現 熱忱(t=-2.15,p<0.05)、並且要有溫暖愛心的特質(t=-2.55,p<0.05)、要有正 義感和使命感(t=-2.33,p<0.05)、並且要能同情及憐憫弱勢(t=-4.26,p<0.001)。

雖然大致上仍認為社會工作人員可以表現自己情緒(t=-2.09,p<0.05),但相較 於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非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仍較認為社會工作人員在與 人相處時表現情緒。在信賴社會工作人員(t=2.32,p<0.05),以及不將責任歸咎 於社會工作人員(t=4.42,p<0.001),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有較高的分數。證 照部分(-t=4.43,p<0.001),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偏向不認為這是專業能力的 證明,但非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認為證照可以作為專業能力的證明。 註:*p<0.5 **p<0.1 ***p<0.001

93

p<0.05),但非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傾向不同意。

表 4-2-8 社會工作背景對公眾態度-t 檢定顯著題目(N=330) 註:*p<0.5 **p<0.1 ***p<0.001

儘管單一題目的逐題分析不像整合的題目那樣具有代表性,也不適合直接用 來迴歸分析,卻也能夠看到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與非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 的相異之處,進而釐清社會工作人員與社會大眾觀念或認知上的落差之處。

94

根據表 4-2-7, 接觸經驗的有無在廉正達到了非常顯著(t=5.13,p<0.001),

在公眾態度也達到顯著(t=2.01,p<0.05)。廉正部分,不論受訪者有無接觸社會 工作人員的經驗,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得分都相當高,也就是說,都願意信賴社

註:*p<0.5 **p<0.1 ***p<0.001

95

(二)接觸形式、接觸頻率、社會關係與角色知覺(N=181)

接觸形式原本分為 8 個項目,由於各組的樣本數量分布不均,且某些組別過 少而可能導致統計的不精確,因此在接觸形式的選項,最後整併為四項:家人或 親人、常接觸的人(朋友/同事/鄰居)、接受過服務者,非上述但有接觸經驗。

合併為四個組別之後進行 one-way ANOVA,如表 4-2-8 所示。然而,接觸形式不 論在角色知覺的各個題組,還是在公眾態度的題組,皆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故 假設 H6-2:接觸的形式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還有 H12-2:接觸 的形式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這兩個假設皆被拒絕。

接觸頻率部分,如表 4-2-8 所示,在公眾態度的部分達到顯著(F=2.59,p<0.05)。

針對公眾態度的部分進行事後比較,如表 4-2-9 的內容,沒有任何組別間的比較 達到顯著,因此認定為不顯著。根據上述,假設 H6-3:接觸頻率與對社會工作 人員的角色知覺有關,還有 H12-3:接觸頻率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

這兩個假設皆被拒絕。

社會關係部分,如表 4-2-8,在人際關係的題組達到顯著(F=3.08,p<0.05)。

進行事後比較,如表 4-2-10 所示,平等、對等關係與下對上之間的關係有達到 顯著(p<0.05)。檢視平均值差異的部分,發現平等、對等關係得分較下對上(受 訪者地位較社會工作人員低)來的低,代表地位較社會工作人員低的受訪者,相 較於地位與社會工作人員平等的受訪者,更注重人際關係這個核心價值對於社會 工作人員的重要性。就假設上來說,H6-4:社會關係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知 覺有關,似乎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為在公眾態度的題目上未達顯著,因此 H12-4:

接觸頻率與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公眾態度有關,是被拒絕的。然而,因為樣本分布 不均,且為難以合併的情況(上對下 8 名、平等/對等 136 名、下對上 37 名),

故此部分有待後續研究驗證。

96

表 4-2-10 接觸形式、接觸頻率、社會關係對角色知覺與公眾態度-ANOVA(N=181)

題組 接觸形式 接觸頻率 社會關係

F 值 顯著性 F 值 顯著性 F 值 顯著性

1. 服務 0.73 .538 0.93 .447 0.69 .504

2. 社會正義 0.82 .483 2.29 .062 0.33 .717

3. 尊嚴 1.24 .297 0.59 .670 0.75 .473

4. 人際關係 0.65 .584 0.19 .943 3.08 .048*

5. 廉正 2.01 .114 0.62 .653 0.19 .827

6. 能力 1.51 .215 1.17 .324 2.94 .055

7. 公眾態度 0.62 .600 2.59 .038* 1.77 .173

註:*p<0.5 **p<0.1 ***p<0.001

表 4-2-11 接觸頻率-ANOVA 顯著部份的事後比較(雪費法)

題組 接觸頻率

平均差異 標準誤 顯著性

選擇組 對照組

7. 公眾態度

每天接觸

一週至少接觸一次 -0.05 0.08 .985 一個月至少接觸一次 0.19 0.08 .274 每年至少接觸一次 -0.04 0.07 .992 一年以上接觸一次 0.03 0.08 .996 一週至少接觸一次

一個月至少接觸一次 0.24 0.09 .121 每年至少接觸一次 0.01 0.08 1.000 一年以上接觸一次 0.08 0.08 .899 一個月至少接觸一

每年至少接觸一次 -0.23 0.08 .086 一年以上接觸一次 -0.16 0.08 .439 每年至少接觸一次 一年以上接觸一次 0.07 0.07 .908 註:*p<0.5 **p<0.1 ***p<0.001

97

註:*p<0.5 **p<0.1 ***p<0.001

(三)是否提到工作狀況對角色知覺與公眾態度(N=181)

是否提到工作狀況,根據表 4-2-11,在廉正的部分有達到顯著(t=2.55,

p<0.05)。從平均值來看,與最常接觸的社會工作人員相處時,不論受訪者是否 會提到對方的工作狀況,大致上均非常信賴社會工作人員。會提到工作狀況的受

註:*p<0.5 **p<0.1 ***p<0.001

98

第三節 迴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