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研究探討國小二年級教師如何運用社區資源進行戶外環境鄉土教學,採用 行動研究法,設計主題的活動進行教學,除了完整呈現教學活動的歷程之外,還 探討教學實施前後學生在環境教育目標及鄉土認知上的學習成效及教師專業能力 的成長,本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一)行動研究前期的課程設計:

於國小二年級翰林版第四冊語文課程中的第一單元我愛大地、第二單元生 活的趣味、第三單元有趣的故事及國小二年級翰林版第四冊生活課程中的第二單 元奇妙的植物中融入環境議題,將環境議題融入課程當中,讓孩子對於環境保育

概念有初步的認識。

主題

生活課程:

後測訪談、學生檔案評量等,於教學過程中輔以教學活動提醒單、教學活動回饋 單、教學活動學習單等方式,最後就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與結論,故採用質 的研究法來進行。本研究使用到的工具有半結構式的訪談(針對學生做前測、後測 訪談)、教學活動學習單以及研究者省思日誌等。

本研究的各項工作步驟及研究流程圖3-2-2詳述如下:

(一)擬定研究主題:

配合課程擬出研究主題,研擬解決問題的架構。

(二)文獻探討:

查詢有關戶外教育、環境教育、鄉土教育等的學術論文、期刊報告、書籍 做深入的探討,並對研究場域作深入的文獻探討。

(三)針對研究場域進行野外實察:

對研究場域進行實地野外探勘,藉以了解研究場域的生態資源及路線調 查,以利於進行戶外教學。研究者實際前往研究場域進行拍照、觀察、生態調查 等工作,並做戶外教學路線的規劃準備。

(四)與研究協同者晤談:

研究場域—玉龍泉生態步道及鹿野高台飛行傘場地多由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的志工協助維護及解說,因此永安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團對玉龍泉生態步道的生態 資源及及鹿野高台飛行傘活動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本研究研擬與研究協同者(永 安社區發展協會志工)晤談,對本研究之課程設計與課程活動設計有深入的影響。

(五)進行戶外教學活動設計:

研究者就現行國小二年級課程內容,進行課程統整,擬定教學目標,並撰寫 戶外教學活動設計,進行教學活動且不時就所獲得的資料,加以整理、修正,以 期使戶外教學活動設計更豐富、多元。

(六)實施前測訪談:

針對本班級學生,以學習總成績分高、中、低三種程度各取學生二位,共計

六位作為此次研究的訪談樣本。在訪談前,先徵求學生的同意進行錄音,採取半 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進行訪談,內容包含學生對研究場域之鄉土環境的認知以及對環 境保育的看法及態度,讓研究者明白學生的原有想法。

(七)拍攝研究場域進行戶外活動行前教學:

研究者針對研究場域進行拍照、觀察、生態調查等工作,於戶外教學活動進 行前,進行簡單的研究場域說明、戶外活動進行時應注意的事項說明,使學生對 於研究場域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及認識。

(八)實地進行戶外教學:

進行戶外活動行前教學的活動之後,則可實地進行戶外教學,透過「主題式 體驗課程」,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及生物多樣性,進而關愛這片土地。

(九)實施後測訪談:

針對已進行前測訪談的6位學生,進行後測訪談,經由對照前後測的結果,以 了解學生在教學前後對鄉土環境的認知以及對環境保育的看法及態度是否有所改 變及成長。

(十)學生檔案評量:

Charlotte Danielson.Leslye Abrutyn(2000);李坤崇、歐慧敏(2000)認為 學習檔案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本研究蒐集學生於教學過程中所完成之教學活動提 醒單、教學活動學習單,彙集成學生個人檔案,運用以下的幾點規準來加以評量﹕

(1)於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是否有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2)學生填寫學習單的過程是否用心。

(3)學生是否認真參與每一項活動。

(4)學習單的內容是否有個人的創意及呈現獨立思考的能力。

圖 3-2-2 研究流程圖 擬定研究主題

文獻探討

實施後測訪談 實地進行戶外教學

拍攝研究場域進行戶外活動行前教學 針對研究場域進行野外實察

與研究協同者晤談

進行戶外教學活動設計

實施前測訪談

學生檔案評量

結論與建議

撰寫論文

教師之專業成長與省思

拍照、觀察

主題式 體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