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總結

透過整個行動研究的探討與學習,研究者本身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無疑獲 得很多的成長與改變:

一、化被動為主動:

「人」似乎習慣尋求安逸,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在進行行動研究之前,我 不得不承認:我有很多的「想法」卻沒有「做法」,態度上屬於被動。行動研究之 後,我發現有很多的成長與喜悅,是做了之後才會獲得的。因此,「行動研究」就 是給與教師主動出擊的力量,並在「行動研究」之後獲得教學上的專業成長。

二、自我勉勵與期許:

在進行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我閱讀許多相關的書籍、收集許多相關的資訊,

並在這些資訊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及自我期許的目標。在希望教室(蘇明進,2009)

一書中提及:蘇老師所倡導的「移動教室」,他認為:教室外的學習比課堂上的學 習更為重要,他帶領著學生自助旅行、體驗世界、認識自我。吾以為蘇老師的教 學理念正是我的學習典範。

三、「行動」就是「力量」

「行動研究」的最大魅力在於「化行動為力量」,它鼓勵教師擬定計畫、進行 教學、教學紀錄、教學省思,最後獲得教學成長。研究者認為:透過「行動研究」,

可以將「知識」用「行動」來貫徹,有了「行動」就有了「力量」,有了「力量」

就可以為這個世界盡一份心力。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一)圖 書

余安邦(2005)。社區有教室的批判性實踐-當學校課程與在地文化相遇。台北市:

遠流。

余安邦編著(2005)。當學校課程與在地文化相遇。台北市:遠流。

余安邦、鄭淑慧主編(2008)。社區有教室的在地轉化-打造有文化品味的課程與 教學。台北市:五南。

吳祥輝(2006)。芬蘭驚艷。台北市:遠流。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李聰明(2001)。融入新課程的環境教育。台南市:翰林。

李崑山(2005)。築一個戶外教學的夢:國小戶外教學的理念與實務。台北縣:創 意教材。

沈世宏發行(2009)。98 年版環境白皮書。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汪靜明(2001)。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 程設計,78-108。台北市:師大書苑。

周儒,王昭湄(2001)。當「環境教育」遇上「全語言」。載於張子超(主編),

環境教育課程設計,50-74。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瑞榮(1998)。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市:五南。

林振春(2007)。社區學習的意涵與作法----從空間概念來解析學習。載於王本壯 (主編),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75-104。台北市:師大 書苑。

金恆鑣(2000)。讓地球活下去。台北市:天培文化。

夏黎明(1995)。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函。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

鄉土教育,3-9。台北:漢文書店。

徐震(1998)。社區與社區發展(第二版)。台北:正中書局。

秦麗花(2001)。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

區紀復(2008)。愈少愈自由:鹽寮樂修二十年。台北市:心靈工坊。

張世忠(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台北市:五南。

郭雄軍、黃志鴻(2006)。到農場遊學。台北縣:稻田。

郭雄軍、黃志鴻(2006)。到漁光遊學。台北縣:稻田。

陳王琨(1997)。環境教育原理與實務。台北市:淑馨。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玉峰(2000)。自然印象與教育哲思。台北市:前衛。

陳玉峰(2004)。自然學習者的教育觀。台北市:前衛。

陳慕純(2008)。文明的危機與轉機。台北市:允晨文化。

黃政傑(1995)。國中小學鄉土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展望。載於多元社會課程取向,

43-79。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5)。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虛實探究。台北縣:冠學文化。

楊冠政(1997)。 環境教育。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楊冠政(2001)。邁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發展的環境倫理。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 教育課程設計,2-25。台北市:師大書苑。

廖中勳主編(2003)。鹿寮歲月 Part2。台東縣:台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廖中勳主編(2006)。鹿寮歲月 Part3。台東縣:台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廖中勳(2007)。鹿野鄉志—觀光篇。台東縣:台東縣鹿野鄉公所。

廖中勳主編(2007)。發現玉龍泉-玉龍泉生態步道解說手冊。台東縣:台東縣鹿 野鄉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劉力學(2004)。有機心生活。台北市:咖啡田。

劉克襄(2000)。綠色童年-親子戶外旅行。臺北市:玉山社。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環境教育課程設計,50-74。台北市:師大書苑。

韓韓、馬以工(1983)。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台北:九歌。

證嚴法師(2006)。與地球共生息:100 個疼惜地球的思考和行動。台北市:天下 遠見。

蘇明進(2009)。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 36 種能力。台北市:寶瓶。

Altrichter,Posch & Somekh (1997)。夏林清等譯。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

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

Andrew Beattie,Paul Ehrlich (2007)。吳書榆譯。為什麼不能把蚊子殺光?台 北市:貓頭鷹。

Charlotte Danielson,Leslye Abrutyn(2000)。鄭英耀、蔡佩玲譯。檔案教學。

台北市:心理。

Donald R. Hammerman,William M. Hammerman, Elizabeth L. Hammerman(1999)。 周儒、呂建政譯。 戶外教學。台北:五南。

Joseph Cornell(1994)。方潔玫譯。共享自然的喜悅。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Joseph Cornell(1994)。金恆鑣譯。傾聽自然。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Joseph Cornell(1994)。王家祥、張美惠譯。與孩子分享自然。台北:張老師。

Jean McNiff,Pamela Lomax,Jack Whitehead(2001)。吳美枝、何禮恩譯。行動研究:

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台北:揚智文化。

Joel Makower(2009)。曾沁音譯。綠經濟:提升獲利的綠色企業策略。台北市:

麥格羅希爾。

Linda Lloyd Nebbe(1998)。陳志雄、鍾慧元譯。大自然導師:自然在心理治療、

諮商和教育上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Rachel Carson(1996)。李文昭譯。寂靜的春天。台中市:晨星。

Ron Nielsen(2007)。蔡菁芳譯。為了我們的孩子而寫的求生手冊:七個決定。

台北市:天下遠見。

Susan M. Drake(2001)。黃光雄主譯。統整課程的設計-證實能增進學生學習的 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

植原彰(1999)。邵明宗譯。環境教育:就從老師開始吧!。台北縣:稻田。

池田大作、海瑟.亨德森(2005)。創價學會編譯。珍愛地球-邁向光輝的女性世 紀。台北市:正因文化。

尚‧紀沃諾(2005)。李毓昭譯。種樹的男人。台中市:晨星。

芭芭拉.泰勒文(2006)。周怡伶譯。地球急診室:寶貝地球的九堂課。台北市:

遠流。

阿部治‧野田研一(2008)。吳佩俞譯。不生病的地球-你的生活決定地球的健康。

台中市:晨星。

(二)期刊論文

王順美(1994)。解決環境問題教學模式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22,38-45。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145。

朱道力(1997)。地理課程中戶外教學之研究-以中師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社 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研究,2,1-36。

李麗日(1999)。論學校與社區的結合-以「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之角度觀 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研究,4,183-203。

吳文德(2003)。發展與應用校園學習棲地進行校園環境教育之探究-以台北市溪 山國小為例。環境教育研究,1,19-50。

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0。

吳清山(2006)。創意學校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踐。教師天地,142,9-15。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39。

林聖欽(2004)。九年一貫課程的鄉土空間界定方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40:21-43。

林聖欽(2004):九年一貫課程教師的鄉土資源調查方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41:

79-98。

林清達(2003)。教育改革時代的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花蓮師院學報,16,135-158。

邱碧虹(2006)。森林生態旅遊在國小戶外環境教學上之應用—以知本國家森林遊

樂區為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照明(2005)。國小運用社區資源進行鄉土環境教育戶外教學活動之研究-以「里

港河堤公園」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郝龍斌(2003)。參與式環境教育-社區環境改造計畫。環境教育學刊,2,1-8。

郭隆泉(2005)。苗栗三義火炎山惡地地形戶外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進修部數理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添球(2002)。國小鄉土教學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課程鋼要之內容分 析。花蓮師院學報,15,53-81。

陳添球(2004)。鄉土教學素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模式。花蓮師院學報,

18,159-190。

張德聰(2003)。體驗學習模式之一神奇的探索(歷奇)教育,教師天地,127,

27-33。

張勳誠(2003)。探索教育的核心價值。教師天地,127,57-63。

湯志民(2003)。高中職社區化及未來推展芻議。教育研究月刊,107,92。

黃方伯(2003)。中投地區教育人員對高中職社區化政策執行認知之研究。國立暨 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佳連(2004)。國小二年級環境教育主題統整課程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 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康正(2003)。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住宿型戶外教學活動之個案研究。國立臺 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世和(2005)。利用社區環境資源進行學校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 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研究,6,129-144。

蔡孟育(2000)。一所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發展、實施與評鑑之研究。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崇趁(2006)。我國國民教育政策的發展趨勢。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1-22。

鄧天德(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3(3),17-30。

賴雅芬(1996)。校園戶外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0 ,76-84。

錢富美(2000)。從九年一貫課程談鄉土教育課程統整之途徑。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研究,5,177-192。

薛雅惠(2001)。鄉土教育的理念與學習單的設計—以地理為出發點。國立台中師 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研究,6,129-144。

(三)網路資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07)。十大經典農漁村:蛻變中的山中傳奇-臺 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檢索日期:2010/06/13 13:00。

取自 http://rural.swcb.gov.tw/top10/top10.asp?top10_id=6

盧太城(2007)。想飛的季節開幕: 歡迎前往花東縱谷逍遙遊(大紀元 7 月 21 日 報導)。檢索日期:2010/02/27 12:30。

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7/7/21/n1779726.htm。

盧太城(2008)。想飛的季節向陸客招手:3 團 10 日遊鹿野高台(大紀元 7 月 5 日 報導)。檢索日期:2010/02/27 12:50。

取自 http://epochtimes.com/gb/8/7/5/n2180443.htm。

鄭朝陽(2007)。種樹的男人: 用遊歷彌補學歷(聯合新聞網:台灣人物)。檢索 日期:2010/04/18 12:20。

取自 http://mag.udn.com/mag/people/printpage.jsp?f_ART_ID=64006。

丁嘉琳(2008)。種樹的男人-盧銘世。天下雜誌,第 400 期。檢索日期:2010/04/18 12:20 取自 http://blog.xuite.net/tw319/blog/18149910 。

丁嘉琳(2008)。種樹的男人-盧銘世。天下雜誌,第 400 期。檢索日期:2010/04/18 12:20 取自 http://blog.xuite.net/tw319/blog/18149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