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圖是根據研究目的:『探討高中生關於「向量內積」

的概念心像』並配合各研究問題,所發展的研究架構,其研究架構圖如下:

圖3-1-1. 研究架構圖 題目

刺激 反應

外在 輸出

喚起

向量定義

內積特徵 內積相關概念之

概念心像

回植

內積操作 內積定義

向量長度

解題歷程

關於圖 3-1-1 的研究架構圖說明如下:

學生在解題時,首先會接受到題目的刺激,然後去腦中搜索相關的概 念以進行解題,於是某些概念心像就會被喚起。被喚起的心像會回植到腦 中思考工作區作為解題的參考,然後學生思考後做出反應,得到形式化的 外在輸出。而被喚起的概念心像,會因為題目的不同、刺激的不同甚至時 間點的不同,每次都可能是不同樣貌的概念心像,而且概念心像是存在於 主體的,理所當然地每個人的概念心像也會有所不一樣。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討學生關於「向量內積」的概念心像。學生腦 中概念心像的發展必定與學習過程有著緊密的關連性。而學生學習向量內 積的過程,主要就是學習老師所教的(或是教材上的)「內積的概念定義」。

換句話說,對於「向量內積」的學習,其實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既定目標希 望學生能夠達到,希望學生面對題目時,能夠使用內積的概念定義去解 題,也就是我們希望學生的概念心像能夠發展的越接近概念定義越好。

因而本研究規劃了五個類別的相關概念:向量定義、向量長度(絕對 值)、內積特徵、內積操作與內積定義,藉由探討學生腦中對這些與內積 相關之概念的具備情形,以及學生對這些概念的心像模樣為何,來探討學 生關於「向量內積」的概念心像。

這五個類別的規劃想法說明如後:探討內積概念,勢必要先探討更基 礎的「向量」概念,如果一個學生連內積的先備概念-「向量」是什麼都 不曉得,那遑論他對「內積」的瞭解會有多正確。而「向量」概念本身也 相當的複雜,為使本研究能夠聚焦在「內積」上,故在向量部分,本研究 選取了最基礎的「向量定義」(能區分出向量與純量是不同的)以及內積會 用到的「向量長度(絕對值)」。再回到「內積」概念上來討論,一般談論

到某概念時,其名稱與概念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外顯的表徵,而談 論表徵就不應該不提到符號,研究者將內積名稱、內積符號歸到「內積特 徵」這一類別,而內積有一個很特別的特徵就是「內積結果為純量」也將 在這一類別作探討。討論完了內積的特徵之後,接下來我們回到「到底內 積是什麼?」這個根本的問題上來,於是我們將探討「內積定義」。最後,

我們將切到另一個角度來談論「內積」。內積是兩向量之間的「運算」,在 這裡我採取另一種比較貼近學生的說法:「把兩向量拿來〝作〞內積」,也 就是內積是一種「操作」,我們在「內積操作」這個部分將討論哪些向量 可以做這個操作?操作的順序有沒有差?

另外要注意的是,並非除了這五個類別的相關概念外,內積就沒有其 他的相關概念了,只是本研究規劃了這五個類別作為對『學生關於「向量 內積」的概念心像』的初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