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大鵬逍遙遊?受訪案例的流動能力之分析

第三節 變動中的全球觀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過當問及「您覺得台灣還是大陸比較像您的家(有「家」或「根」的感 覺)?」,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回答是「台灣」,那是「家鄉」、「根」。

還是台灣有家的感覺,還沒有想到退休的事情,現在是會希望留在這邊 發展,可是我最好的朋友是在台灣,我回台灣就是回到家鄉,這也可能 是 因 為 我 現 在 還 沒 有 成 家 , 對 這 邊 還 沒 有 家 的 感 覺 。( 訪 談 對 象 S090814-36)

因為現在全家都在這邊發展,兩邊都有家的感覺,不過台灣畢竟是根,

那邊比這邊更有家鄉的感覺。(訪談對象S090802-11)

而基於返鄉情感的因素,多數的受訪者都還是會每年固定時節回家探訪親 友,而其中有些受訪者表示計畫在退休後要返回台灣居住。

第三節 變動中的全球觀

就如第二章提到新馬學者對於跨國遷移的觀點,顯示移民的流動能力其實隱 含著「方向性」考量,而流動的方向考量又受到了核心跟邊陲的全球觀之牽引,

筆者將於此小節以台商社群為主要的研究案例,先剖析台商的認同內容,進一步 素描出構成部分「認同」的全球觀之面貌。

在作者的田調過程中,每當問及「願不願意拿中國大陸的身份證」的問題時,

大部分受訪者初次都會以「當然不會考慮拿」、「我是台灣人,沒有必要拿」類似 的理由,理所當然地回應,而其中極少數受訪者會明示或暗示「這是政治性議 題」、「這滿敏感的」來迴避這個問題。因而乍聽之下,上海市台商社群的公民身 份的選擇考量似乎與「台灣人認同」是息息相關,跟「流動能力」的考量連不上 任何關係。但是當筆者次之問及假設性的問題「假設不用放棄台灣的護照,同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也能夠拿中國大陸的身份證時,願不願意拿中國大陸的身份證?」就出現了「願 意考慮」的聲音,理由如前第三章所述,可歸類成三種,第一種是已決意未來就 是要在大陸長期深耕發展;第二種是看時勢的走向來考量要不要拿,第三種是將 來不一定會留在大陸,只是單純想要擁有中國大陸的國民待遇,方便在此久居的 生活。這就表示「台灣人認同」又似乎不是這麼首要的拒絕理由。

要更深入解釋上述看似矛盾的現象,本研究認為需要從在「台灣人認同」中 隱隱若現的「全球觀」加以解答。就如Lenski(1984: 36)所提示的研究方向,

不要只依個人或團體的陳述,而是要看其行為來推斷或歸納。Lenski 提出兩個理 由,第一為個人和團體常掩飾真正的利益而不說,第二為從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中 我們知道潛意識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但是當事者往往不自知。本研究認為對於「公 民身份的選擇考量」的研究不能只從受訪者所稱的「我是台灣人,沒有必要拿」

就推斷是「台灣人認同」影響選擇考量,而是要從受訪者的思惟與行為切入研究。

而台商認同成分中的「全球觀」是筆者認為值得深入探討的可能解答。如第 二章所說明之「全球觀」的外部與內部的因素的交互影響會形塑移民的流動方向 與心理評價,一開始本文將先結合汪宏倫對台灣的國族問題觀點與龔宜君對台商 認同的看法,在下文說明本研究對於台商社群的認同形塑的想法:台灣曖昧不明 的國格,如同一座漂浪流離的島嶼,使台商社群無法在國際制度上找到定位點,

只能透過在國際經濟體系的地位與資本流動方向的追尋來謀求一個歸屬的所 在。接著,將從台人認同中萃取出「全球觀」的要素,深入說明之。

壹、 台商社群的認同形塑與內涵:經濟發展榮耀與文化素質

汪宏倫(2008:73-91)從組織的制度同形論著手,說明台灣曖昧不明的國 家定位與國族問題是國際社會民族國家制度同形化導引出的需求,許多國族的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議,其實是制度運作上的問題。而1990 年代以後,這些問題隨著台灣涉入全球 化過程的加深而愈加惡化。很重要的原因為當全球社會的運作以民族國家為基本 的組成單位,但是台灣在國際社會中被剝奪的參與權,連帶也使得國族與公民身 份在國際社會中隱然無蹤(汪宏倫,2009:79)。

台灣由於缺乏一個被承認的國家位格(statehood),連帶使得其國族屬 性或地位(nationhood)被抹煞,也讓公民身份與國籍產生問題,個人 無法成為一個可以被定義的行為者。

雖然台灣地位不被國際承認,但台灣人還是拿著中華民國的護照遊走世界各 地,而旅外的台灣人最能夠感受到這種尷尬又矛盾的處境,以及所產生的複雜感 受。這種台灣的曖昧國格與被排除在國際組織的處境,除了凝聚了共同體的意識 外,也導致普遍瀰漫的怨恨心態。汪宏倫(2009:85)認為怨恨心態首先是缺乏 被國際承認,有平等地位的民族國家,隨後台灣由於經貿實力的大為提升,在國 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由邊陲向上流動到半邊陲,但此被譽為亞洲四小龍的「經濟 奇蹟」,擁有如此傲人成就的台灣卻仍無法改變之前的困境而進一步加深怨恨心 態。

上述的原因造成了台灣在面對全球化時,卻有一種別處難以見到的無所適 從、不知所終的焦慮與惶恐(汪宏倫,2009:87)。公民身份缺乏國際上的正式 承認,也影響到在國際上到處奔走尋找商機的台商的處境與感受,譬如說早年常 見到的說法,台商在國外像孤兒一樣,台灣政府根本幫不了什麼忙。當認同缺乏 了正當的國族身份為國際認可的外在象徵,於是台灣商人的國族認同很大部分就 轉向以經濟成就為重要的認同內容。

龔宜君(2009:141)從人群認同的基礎討論台商的認同內容,她指出國族 所擁有的人類成就是人群認同的基礎之一,而資本主義的制度更是台商所賴以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生的,於是「經濟成就」會成為台商的重要認同基礎。她對東南亞台商的觀察:

「經濟表現或成就,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成為台商自我認同與分類它者的重要依 據,強調進步、向上、向前的史觀,重視技術和生產力的多寡與優劣」。這種經 濟成就的認同也出現在中國大陸台商的思惟中:

像我小時候,那個時候台灣是四小龍啊,經濟成就那麼好,讓我感到很 驕傲。……我們這邊台灣人是五開頭的到六出頭的之間,可是六以後的 台灣人,我就不知道了。我們都會要求自己做完工作,責任、榮譽感很 強,這邊都會先問工作要求怎樣、薪水怎樣,不會想到另外的東西。(訪 談對象S090804-20)

更進一步說,「經濟奇蹟」是台灣主流媒體所稱頌的榮耀和傲人成就,在國 際政治的失落與不滿,無法以受到國際承認的國族身份作為認同基礎,台商遂轉 而朝向經濟成就的榮耀尋求慰藉。這可從我的訪談資料中得到佐證,當問到「對 於台灣政府的決策,您認為『發展經濟』還是『追求尊嚴』比較重要?」許多的 受訪者都將「尊嚴」跟「經濟」幾乎畫上等號:

尊嚴,沒有經濟,妳說什麼尊嚴,我是在商言商,有了錢就有尊嚴。(訪 談對象S090731-09)

你維護尊嚴,但你經濟不拉上來可以嗎?我們活在世界上都要現實一 點,像很多問題只要經濟解決了,很多問題就解決了。(訪談對象 S090819-38)

不過本研究認為龔宜君的觀點仍顯狹隘,她過於強調經濟成就面向,卻忽略 了資本主義邏輯中另一種「發展─文明」的評價。「發展─文明」的討論起於 Elias 的成名著作《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他在序文提到:

在社會長期朝著某一方向所發生的總體變化中,描寫這種變化的專業術 語是「發展」,人的行為和經驗,由外部的強制和自我強制來控制的個 人情感以及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的所有行為的構成也會朝著某個方向變

S090803-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 台商認同中的全球觀變遷:美國夢到中國熱

本研究將在此說明受訪的台商全球觀中的經濟發展面向已逐漸變遷,傾向追 求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機會,不過仍然保有對自身文化素質的優越感與自傲,跟 大陸人在文化程度的比較亦成為最主要的區別台灣人與大陸人的差異。最後本研 究將以圖表解釋台商認同變遷的路徑。

一、 經濟發展面向的變遷

前述所言的以西歐、北美為核心的全球觀確實也內化到本研究多數受訪者的 思維中:

我覺得願不願意當這邊的國民,並不是在生活水平的關係,而是整體國 家的實力。台灣的護照還是比較好用,就像我們會想要美國的護照一 樣。(訪談對象S090805-27)

台灣於七零年代所遭遇的經濟與外交的危機,使得前進美國(世界體系的核 心)成為主要的向上流動。「美國夢」化為當時知識份子朗朗上口的slogan:「來 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而在1990 年代以來,全球化已是相當顯著的 現象與全世界討論的議題,也成為台灣的政治、社會、文化所關心的焦點。「全 球化」、「國際化」的詞彙與討論大量出現在報章媒體與政治論述中,坊間也流行 起相關書籍,包括「台灣走出去」、「如何培養國際視野」、「擴展國際觀」等大量 出現的標語。一再重複鼓吹向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看齊的「國際視野」引導著絕大 部分台灣人努力進取的方向,前往核心國家尋求向上流動的機會。

但當中國也漸漸藉由世界工廠的地位從以往的邊陲走向半邊陲,沿海的繁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區域甚至快速躍身成區域的重心。中國大陸欣欣向榮的前景,強大的經濟實力及 成長潛力,吸引全球對中國的高度興趣,帶起了全球的「中國熱」(The China

區域甚至快速躍身成區域的重心。中國大陸欣欣向榮的前景,強大的經濟實力及 成長潛力,吸引全球對中國的高度興趣,帶起了全球的「中國熱」(Th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