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旅人世代的產生及困境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研究發現

流動能力與身份選擇的關聯:經營跨國社會場域的考量

「跨國社會場域」(transnational social field)概念,是指這種跨國場域是由 不斷增長的、過著雙重生活的人組成:他們說著兩種語言,同時在兩個國家建立 家園,通過經常性的跨國聯繫而謀生(Basch, Schiller & Blanc, 1994: 27-30)。但 此概念缺乏更深入的理論定義,也無法對全球化中快速流動的白領移民行動邏輯 做出更具系統性的解釋,本研究嘗試利用流動能力的相關要素來更深入充實此一 概念。

承接前述第三章跟第四章的討論,本研究認為跨國社會場域之所以能存在,

必須要有能持續性的跨界流動能力,所以本研究嘗試由個人能力、跨界障礙、跨 國網絡、全球觀四個要素來解釋跨國社會場域的形成與維繫(參圖十二)。

圖十二 流動能力所形成的跨國社會場域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全球觀

(跨國社會場域 的角度)

跨界障礙

個人能力

移出國

跨國網絡節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個人能力強弱顯示了跨國移民能夠移動到多遠的距離,這有兩方面的重要功 能:穿透跨界障礙與維持流動的動能。當移民從移出國開始往外遷移時,首先必 須要考慮如何去克服跨界障礙,而個人所擁有的資源強弱,就會先決定跨國遷移 行動能否順利啟動。所以個人能力實際上是突破跨界障礙的主要動力,並且個人 所能負擔的機票與住宿費用也決定了可以遷移到多遠的國家或區域旅遊,並且決 定居住該地的時間長短。

跨國移民所擁有的「全球觀」標示出跨國移民的流動方向,代表著跨國社會 場域的「廣度」(或「角度」),而跨國網絡的分佈,即表示跨國社會場域能夠延 展的潛在節點。如同扇子的開闔一般,將移出國視為圓心,個人能力為扇骨,全 球觀就顯示出扇子開闔的角度,而這個角度也決定了跨國社會領域的寬窄,換句 話說,跨國移民的全球觀會限制住跨國移民所能利用的跨國網絡潛在節點數量。

如果跨國移民擁有開闊的全球觀,樂於在不同的經濟發展與文明程度的國家間穿 梭流動,同時跨國移民所參與的跨國網絡規模愈廣大,那他所能形成的跨國社會 場域範圍也會是最廣的。反之,若跨國移民的全球觀僅限於經濟發展或文明程 度,那他所能利用的跨國網絡節點也受到限制,將縮小了他所擁有的跨國社會場 域的面積。

王愛華 (Aiwa Ong)提出的華商跨國行動邏輯是彈性利用不同的公民身份 來獲取最佳的生存利益,本研究認為這種彈性公民身份的生存策略要運用得宜的 話,跨國移民必須要先維繫住自身的跨國社會場域,才能夠在這個場域內安排與 經營他們的跨國生活,以追求他們所認為的最佳生存利益。而換句話說,若跨國 移民能善加利用不同的公民身份,也有助於擴大他們能經營的跨國社會場域的範 圍。所以移民的流動能力、移民的身份選擇以及跨國社會場域的維繫這三者之間 形成一種彼此連動、相輔相成的三角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本研究認為原本前述的流動能力與身份選擇的研究架構在加入跨國社 會場域的考量後,可被修正成以下的圖示:

所以綜合圖十二、圖十三觀之,上海市台商的身份選擇考量,著重於選擇這 個身份能否有助於去深化經營跨國社會場域。而從構成跨國社會領域的三個流動 能力指標去觀察「在不放棄台灣護照的前提下,願意考慮拿中國大陸的身份證」

的受訪者的選擇邏輯,都是為了要強化其現有的跨國社會場域的經營。他們個人 所擁有的資源較不足,也就是本身的職位以及薪資(又加上養家的負擔),使他 們較缺乏經濟上的優勢,加上他們缺乏多國的跨國網絡,只限於兩岸往返,這使 他們是傾向重在中國大陸找尋經濟發展機會的全球觀,希望能夠深入經營這個未

圖十三 流動能力、身份選擇、跨國社會場域的交互影響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製)

跨國社會場域

身份選擇 移民流動能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來的市場,這也是圖十一所示的路徑A 全球觀之變遷。路徑 A 所形成的跨國社 會領域也會是五種全球觀變遷路徑形成的跨國社會領域面積中最小的。

而從路徑C→路徑 D 的全球觀變遷路徑,則是跨國社會場域最廣的,屬於 此類型的上海市台商較多屬於自營企業主或者是高階台幹,有較強的經濟優勢,

這之中的少數則擁有多重或雙重國籍,這些都使此類型的上海市台商擁有較強的 個人能力。與此同時,他們也擁有多國的跨國網絡,能夠使他們能夠擁有能前往 世界各地發展的機會以及人脈資源。屬於全球菁英類型的台商,他們不會太特意 尋求特定的公民身份深化其跨國社會領域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