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步驟和流程

確定研究主題與選定研究對象

我在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底隨從「學前教育機構於發展遲緩幼 兒融合教育過程之生態分析與研究」計劃主持人進行該研究近尾 聲時,開始反覆思索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之下,這群發展遲緩的孩 子在學前教育機構畢業之後即將進到國小,他們除了個人受限於 身心發展的條件,另有生活適應及學習適應的問題;當孩子、家 庭與學校面臨了這些問題所帶來的挑戰時,他們是如何因應?這 是引導我選定「一位發展遲緩兒童在融合教育情境中學校與家庭 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對策」為研究主題的契機。

在樣本的選定上,為了蒐集資料上的便利著想,目標鎖定在 台中市附近的國小,於是以電話洽詢了幾所國小,但是正值暑假 期間,有的學校負責相關業務老師不在學校;有的學校行政主管 開學前將有異動;有的學校尚未確定特殊學生的名單。在這些變 數下我轉向選擇參與「學前教育機構於發展遲緩幼兒融合教育過 程之生態分析與研究」研究時,所接觸到的其中一位發展遲緩孩 子為研究對象。在選定樣本的過程中,我與小魚兒的父母、普通 班及資源班的老師說明研究目的,並帶著向學校系辦申請的公文 到三三國小與輔導主任見面,取得學校同意。這是我進入現場前 的暖身運動。

釐定研究步驟與流程

本研究程序以三個階段的方式進行。

第一階段:共計六次的探索研究(89.09.26~89.11.07),除了 先前對該研究對象的了解,繼續在研究場域尋找研究問題做探

究。我每個禮拜以一至二次,在小魚兒的班上和資源班做觀察,

觀察的重點在不同情境的老師在課室中對孩子的態度與教育信 念;在訪談方面;我是以非正式的訪談,以證實我的觀察。每次 的觀察紀錄或是訪談的錄音,都整理成逐字稿,經歷紀錄、分析 的過程,不斷的自我反省與自我訓練,廣泛的閱讀相關文獻,利 用過去質化研究訓練的基礎,逐漸的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與技 巧,思考「一位發展遲緩兒童在融合教育情境中學校與家庭所面 臨的挑戰與因應策略」應掌握哪些重點。除了與指導教授報告研 究進度、心得與所遭遇的困難以外,不斷的與同儕、研究對象針 對研究過程中各項問題進行討論。

第二階段:本研究在八十九年十一月底通過研究計劃發表,

透過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的指正,即正式的進場做資料的蒐集與 資料的分析。有了第一階段的探索研究的經驗與技巧,利用一學 年的時間進場蒐集資料,每個禮拜安排一至二個半天的時間到學 校現場情境做觀察,觀察的重點仍以不同情境的老師在課室中對 孩子的態度信念、師生互動、解決問題的策略等做探討;並安排 恰當的時段對情境中的關係人做訪談,其中包括學校的校長、輔 導主任、老師、資源班的老師、主要照顧者(爸爸、媽媽)等做 深度的訪談並徵詢全程錄音,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不同情境 不同角色的受訪者,客觀豐富的將蒐集的資料擴增與聚焦。每一 次的觀察或訪談後,隨即進行資料的逐字紀錄與分析,分析的當 時為檢核該資料來源的可信性,並配合反省札記與重覆閱讀資料 的方式採集所歸納出資料之間的關連。研究者在普通班與資源班 二個不同的情境中穿梭,如此不斷的重覆循環呈螺旋的方式進

行,直到資料充分蒐集後才暫告一段落。

第三階段:原來資料蒐集的時間預計到五月中旬,但是研究 中,最曲折的是小魚兒家長遲遲未做出繼續留在融合教育環境或 是轉到特教班的抉擇。因此,在資料未呈現飽和的情況,仍是繼 續彙整蒐集及分析過的資料,將類別加以歸納整理,定期與指導 教授報告討論不斷的修正,或補充蒐集相關資料,並進行資料的 來源及蒐集資料方法的三角檢測,來檢核資料的真實性,並提高 研究的可信性,並以豐富的文字詮釋文獻探討與整個研究報告結 果。最後,撰寫論文九月份完成。本研究以一年又三個月的時間 完成並發表。

在質的研究方法中,研究步驟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循環的 過程,在循序漸進中不斷的回溯與重疊(黃瑞琴,民 80)依此原 則,本研究的研究流程與時間如圖一。

八十九年六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