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以自閉症幼兒為研究對象實施音樂活動,主要目的是藉由音樂活動的介入,探討 自閉症幼兒問題行為之成效。依研究目的,執行音樂活動後,再根據教學過程錄影帶,以「連 續時間記錄表」(附錄五)加以評定,最後將觀察結果與音樂活動過程的記錄做分析討論。

其研究步驟如圖 3-4,內容討論如下:

一、準備階段

(一)文獻蒐集與探討

先廣泛收集、閱讀國內外有關音樂教學活動及自閉症幼兒情緒行為之相關文獻,並進行 分類整理,進而擬定本研究的主題和架構。

(二)決定研究對象

經由學前特幼班導師了解個案情緒行為的狀況,並填寫個案基本資料和音樂評量表(附 錄二),再經受試家長同意後,方得參加實驗進行。

(三)編擬音樂活動設計 1.音樂教學前置作業

研究者先了解個案在音樂行為的表現,並以「個案基本資料和音樂評量表」(附錄二)

作為音樂教學目標設計之參考。

2.編製音樂活動內容

研究者根據特殊幼兒的特徵及研究對象的身心特質,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教案(附錄 六),每次活動約 30 分鐘,於早上(上午 10:30 至 11:00)進行每週三次活動。

二、實驗階段

(一)進行前測

進入任何治療以前,都要先經過評估,而評估重點不是只有看個案「缺乏」什麼,而是 要看個案「擁有」什麼能力尚未被發現(鄭乃文,2004)。因此,實施音樂活動之前需包括 治療前的評估,以了解兒童本身的肢體能力、口語能力、社會互動、認知能力、情感表達、

聽覺相關能力、音樂能力、音樂行為,以了解學生發展階段。

(二)試教

主要是在正式進入實驗教學前,先對受試對象進行試教,以檢視教案設計、實驗時間、

評量方式以及實驗教學活動過程是否符合教學目標,評量的結果是否和觀察者有一致性的產 生。本研究對象為某國小學前特幼班大班的幼兒為試教對象,試教期間同時以錄影方式進行 教學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適應攝影器材。

(三)修正實驗教學方式

在進行試教時,發現教材教具的展示容易延誤教學活動,時間上較難掌控。因而依據試 教結果,修改部分教學內容。試教可以提供研究者事前加以練習、準備的機會,進而從中發 現教學過程的缺失,對於實驗之執行有實質的幫助。

(四)進行實驗研究

實驗教學之進行階段包括基準現階段(觀察階段)、實驗處理階段(教學階段實驗教學)、 保留階段、類化階段,時間為一百零一年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活動時間如圖 3-3 所示。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二/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五/1 2

3

4 5

圖 3-3 實驗教學時間表

註:加黑之日期為活動日期。2/21、2/23、2/24、2/29 日為基準期,3/1 至 4/5 進行 16 次的實 驗處理期,4/6、4/10、4/12、4/13、4/17、4/19 為保留期,4/24、4/26、5/1、5/3 為類化期。

實驗步驟如下:

(一)基準線階段:

活動進行時提供做觀察記錄,暫不介入特別的處理策略,以瞭解個案參與音樂活動時的 表現。當基準線資料向穩定時,則介入音樂活動課程。

(二)實驗處理階段:

本階段在觀察個案經介入音樂活動課程後,對其無視線接觸、無法輪流、干擾上課秩序 行為的次數的變化。

介入之音樂活動課程,老師進行音樂活動的主題。本階段實驗目的在藉由結構化的音樂 教學活動模式裡,配合行為改變技術以降低個案問題行為的次數,並以錄影機拍攝個案之行 為表現,之後再觀看影帶並加以觀察記錄。實際實驗次數為第五次至第二十次。

(三)保留階段:

在實驗處理結束後,進行六次追踨觀察。此階段不進行音樂教學活動課程,亦不提供增 強,以觀察個案呈現狀態。實際執行次數為第二十一次至第二十六次。。

(四)類化階段

在保留階段結束後,進行四次類化觀察。此階段為入班繼續觀察記錄個案在課堂上吟唱 兒歌童謠等之情形,實際執行次數為第二十七次至第三十次,以追蹤實驗效果的類化成效。

(五)資料分析與處理

研究者根據實驗教學中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包括量的方面,針對「連續時間記錄表」

(如附錄五)的研究資料,用曲線圖呈現目標行為實驗前後結果,再配合視覺分析法詳細的 數據來描述行為(杜正治,1994),以了解實驗介入後,在問題行為方面所達到的處理效果;

質的方面將實驗處理前後,班導師及家長對受試者學習與行為變化的觀察,「音樂活動回饋 問卷」(如附錄四)採用質的描述,針對個案逐一整理說明,期深入瞭解介入期間相關行為 之表現。

文獻蒐集與探討

決定研究對象

編擬音樂活動設計

試 教

修正實驗教學方式

進行實驗研究

資料分析與處理 進 行 前 測

1. 蒐集個案相關資料 2. 取家長同意書,並填寫

個案基本資料

進行「修訂中華適應行為量表-幼兒園版」了解個案概況

進 行 三 次 試 教

根據試教結果,修改部分 音樂教學活動的進行方式 1. 了解研究對象特徵 2. 編擬音樂活動設計

觀察者信度、視覺 分析、及質的分析 正式進行實驗教學,研 究者並於教學後做記錄

圖 3-4 研究步驟

撰寫研究報告

收集資料、建立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