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討論

本節將依據研究過程中之教學活動及研究結果兩方面進行討論:

一、依教學活動而言

(一)自我學習表現的提昇

學生之學習表現會影響團體互動經驗,當同儕間有良好的學習反應時,受試者也會 受到鼓舞而表現出較好的學習行為。例如:當同學們想要第一位做音樂律動表演時,受 試者也會不甘示弱地想要成為第一位表演者,讓上課的氣氛變得更活絡。因此良性之間 的互動將有助於目標行為的達成。

(二)易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

因為上課採取團體方式教學,互動模式較符合自然情境,同學之間互動可以較為頻 繁,所以容易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氣氛。

(三)呈現適當教材

經過實驗觀察,本研究確實能增進中度自閉症幼兒問題行為的改善。在實驗教學中 發現,受試者對教學活動內容感興趣,且學習動機較強烈,就其主要原因在於教材內容 具重覆性、課程多樣化、提供學生自我表現機會,並適合學生學習的興趣(黃榮真,

2008)。此外,依據張乃文(2004)研究指出:學生對於老師的獎勵制度能增進投入活 動的頻率,對改進問題行為具有良好的成效,因此選擇適當教學活動有其必要。

(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行為表現上,自閉症幼兒因很難融入同儕團體活動中,也就是同儕接受度較低(黃 金源,2008)。經本實驗研究中發現,受試者在活動進行過程中,能相互協助與學習,

增加彼此接觸的機會,有助於未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相對的也能提昇同儕的接納程 度,並增加團體的認同感,因而與 Jinah, Tony 和 Christian (2008)發現「音樂治療在增 進個案的社交技巧」研究得到相同的結論。

由受試學生的觀察中可知,由於活動過程氣氛熱絡,並在實驗教學後,受試學生在 班上的問題行為改善之後,提昇學習意願,引起學習動機,願意主動參與活動,增進學 習的機會。

二、依研究結果而言

(一)連續時間行為記錄表

記錄表中內容主要評量受試學生在問題行為之表現,為顧及評量結果的客觀性,事 先進行參與實驗人員的訓練,研究結果以圖表顯示說明相符合(杜正治,1994;陳榮華,

1995)。

(二)問題行為的評量結果

從無視線接觸、無法輪法、干擾上課秩序行為得分曲線及視覺分析中可知,受試學 生在實驗處理期的得分皆呈現下降的趨勢,顯示具有處理的效果。

在無視線接觸行為方面,由連續時間記錄表得分降低,可知當音樂活動介入的確能

改善受試者的無視線接觸行為的次數,此研究結果與 Jinah, Tony 和 Christian (2008)的 研究結果一致,其中以音樂律動之介入效果較佳。探究原因,音樂律動可以肢體動作配 合上幼兒喜歡的音樂教學較不顯得枯燥乏味,讓幼兒無形中在愉悅的氣氛中練習,幫助 其增加注意力而跟隨老師的視線,提昇其學習興趣,此與張乃文(2004)指出「整個學 習過程可以經由肢體語言,情緒狀態的語言,或是情感視覺化的描述來改善問題行為的 狀態」相符。

無法輪流行為方面,當介入實驗處理後,連續時間記錄表得分降低,可知音樂活動 介入可以改善受試者無法輪流行為的次數,此研究結果與多位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張 希如,2008;Kostka, 1993 ; Jinah, Tony & Christian, 2008) 。探究原因,研究者發現該生 對樂器敲擊及說白節奏反應相當好,當聆聽節奏時,受試者會非常專注何時輪到自己表 演;如果手邊有樂器,會主動以節奏樂器隨同音樂的順序等待表演,如沒有樂器會以肢 體來代替,如用手拍方式等待。

在干擾上課秩序行為方面,當介入實驗處理後,連續時間記錄表得分降低,可知音 樂活動介入可以改善受試者干擾上課秩序的次數,此研究結果與多位學者的研究結果一 致(徐庭蘭、康恩昕,2006;張乃文,2004;黃榮真,2006)。但在類化期階段,受試 者的干擾上課秩序行為次數有逐漸上升的現象。探究原因,研究者發現該生在接受干擾 上課秩序行為的教學處理期最晚。當班上進行吟唱兒歌童謠的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碎碎 唸說老師太吵,而不願意安靜上課。此與 Christian, Tony 和 Cochavit(2006)的研究結

果「在行為問題方面,音樂治療的效果仍不確定」。

(三)其他行為之改變

本研究之目標行為在於改善問題行為的次數,實施音樂活動的過程中皆透過音樂活 動媒介,如節奏、律動、歌曲演唱等,無形中受試者之音樂能力皆有所提昇,其他行為 也有所改變,其結果分述如下:

1. 基本音樂能力:受試者在打響板時,可以清楚地將節奏中的拍子拍打正確,並依節 奏做反覆的動作,及能以正確的旋律與韻律唱出完整的曲子。

2. 口語表達能力:進入實驗教學後,參加音樂教學活動的個案,在口語互動行為逐漸 增加,可知音樂活動亦能發展口語互動行為。

3. 注意力與記憶力:受試者在音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注意力皆比較集中,且專心 時間加長;此研究結果與多位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李玲玉,2004;Kostka, 1993;

Jinah, Tony & Christian, 2008)

4. 知動功能:在實驗過程中,音樂活動可以直接或間接增進動作技巧,譬如:藉由演 奏或操作樂器可以誘發推、振、敲等精細動作,提高手眼協調性。受試者對音樂活 動中的音樂律動及樂器敲擊所做搭配的肢體動作產生極大的興趣,甚至在課堂上多 次表示「跳企鵝、兔子舞」,也因此受試者在知動能力方面有相當大的進步。此研究 與林淑芳(2008)所得結相同,特殊兒童藉由音樂活動,可以提升肢體協調方面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