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二節 研究步驟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為理論與實務兩部分,分別採用文獻探討與行動研究進行。在理 論部分,針對視力保健教學、自我導向學習理論、台東縣成功國小視力保健實 務現況以及預防近視相關研究等做文獻探討;實務部分,採用行動研究為課程 實施之步驟。在蒐集教學現場的資料方面,採用觀察與晤談;在分析資料方面,

採內容分析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檔案與教師的研究日誌,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 與本研究之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並以晤談、觀察、照片、錄影(音)、學生學習單 等做交互校正之檢核。

以下針對本研究之實務部分所採用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做介紹。研 究者茲針對行動研究之意義與目的、類型、教師的角色與學校相關研究領域分 述之,以說明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之原因,如下

一、行動研究的意義與目的

行動研究係指實務工作者結合學者專家的力量針對實務問題進行研究,以 謀求解決實際所遭遇的問題(吳清山、林天佑,2003;潘福來,2005)。

行動研究是由實務工作者在實際工作情境當中,根據自己實務活動上所遭 遇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研擬解決問題的途徑策略方法,並透過實際行動付諸

34

實施執行力進行加以評鑑、反省、回饋、修正,以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它也是一種具有程序步驟的研究歷程,其過程包括關注問題焦點、規 劃行動方案、尋求合作夥伴、實施行動方案、進行反省評鑑,是一個不斷反省 的循環(蔡清田,2000)。

「行動研究的特色是以教師為研究者,以教學的相關活動為研究題材,並將 日常的教學情境作為研究情境,更是以教學活動的改進為研究目的」(吳明清,

1991)。

潘世尊(2005)認為以教育的角度來歸納學者間對行動研究的目的,大抵 包含以下四個層面:

(一)改善與研究參與者自身有關的教育實際現場,包括改善參與者自身的 教學實務及實務所構成的教育情境,或是解決所面對的教學問題。

(二)增進研究參與者自身的能力。包含增進研究參與者本身問題解決的能 力或是增進其實踐智慧。要增進問題解決的能力,希望有能力解決未來可能面 對的教育問題;要增進實踐智慧,則是期待在未來複雜的教育情境中,能選擇 適當的教育價值及目的然後據以實踐。

(三)發展研究參與者自身的知識包含改善研究參與者自身對教學實務的理 解、生產與教學有關的實踐知識或發展實踐理論等。

(四)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教育理論與教育實際脫節是長久以來所面臨的問 題。行動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決這種問題。

行動研究的目的可說是揭露及解決問題以求改善,當以揭露及解決自身想 法和行動中的問題所在作為核心及實質追求的目的時,解決問題、改善實務、

發展知識或提升能力等意圖自會達成。

行動研究可協助教師遭遇問題時結合教學行動與研究,進行問題的解決。

行動研究在於卽時的應用,經過多次的解決問題活動,教師的研究技巧,思維 習慣,人際互動,專業精神也會因此獲得改進和提升。

本研究旨在設計自我導向學習的視力保健教學課程,將透過生活化的教學 活動融入課程中,以提升自我學童視力保健的自我管理能力,經由揭露及解決

35

問題以求改善學童視力不良問題,以及透過觀察、討論、評估與不斷地反省,

藉由知、行、思不斷循環辯證的過程,以進行統整課程之設計,進而達成教師 專業成長的目的,可知本研究與行動研究之意義與目的相符合。

二、行動研究的類型

Grundy 將教育行動研究分為三種模式(引自陳惠邦,1998):

(一)行動研究的技術模式(technical model of action research):

或稱工具性行動研究(instrumental action research)、操作研究(operational research),其最終目的在針對教學技能之精熟或評量技術、與態度改善,以及 某種「教育信念」的推廣應用。

(二)行動研究的實踐模式(practical model of action research):

強調協同行動研究中,藉由對教室內或學校中教育事實與現象的深度「了 解」促成對教育實際的改進。然而行動研究的實踐模式並未涉及教育變革與教 育行動之價值判斷問題,也尚未觸及對教育制度的結構、隱含的意義型態或社 會規範存在性等問題的挑戰。

(三)行動研究的解放模式(emancipation model of action research):

解放模式的行動研究強調反省思考與行動之間的轉換,鼓勵教師研究者成 為具有批判性(becoming critical)的行動研究者。

研究者認為本研究僅能屬於行動研究的技術模式,乃因本研究旨在探討教 師實施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課程設計之教學的成效,以及如何 應用策略、調整教學技巧,促進教學實務的專業成長。

三、行動研究教師角色與學校相關研究領域

教育行動研究並不是只能由個別教師單獨進行,事實上,研究成員可以包 括兩人以上而形成所謂的協同合作行動研究(collaborative actionresearch)(林素 卿,2001;蔡清田,2000;引自王金國,2002)。

參與教育行動研究的學校老師,可以教師身份作為教育行動研究的主要參 與者,以教師的身份作為一個親身體驗者,可以讓學校教育的相關人士瞭解你

36

進行教育行動研究的目的、作法、行為,並進一步促使行動研究的歷程與結果 對外公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原因,在校內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研究(蔡清 田,2000)。

王文科(1995)建議想要改進教學或班級實務的教師,便可投入行動研究 的活動,而學校中適用於行動研究的領域如下:

(一)課程的研究發展:例如為特殊學生設計一套適合的教材。

(二)教學方法:如想以發現教學法替代傳統的學習法作嘗試。

(三)學習策略:如以科技整合的方式策略是否優於單一科目的教學。

(四)態度與價值的範圍:如矯正學生生活上的價值系統。

(五)教師個人的在職發展:如改進教學技巧、分析判斷能力等。

(六)管理與控制:如逐漸導入行為改變技術。

(七)行政:如提升學校行政效能的具體作法。

教育行動研究不只是一種研究方法,它亦是教師追求專業成長的活動、教 師進修模式,也是教師重新獲得尊嚴與快樂的憑藉,更是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徑 (陳惠邦,1998;引自王金國,2002)。

行動研究對於教育工作者對於處理實際教學活動上所遭遇之問題,以及將 理論運用於實際上,相當有助益,本研究期望以行動研究之協同合作行動方式 發展出符合本校視力保健之活動與教學,培養並矯正學生之行為與觀念。

第二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研究步驟分為七個,依序為確認焦點領域、擬定行動計畫、資料 收集與文獻探討、實施教學活動、分析結果與評鑑、提出研究成果、研究流程,

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確認焦點領域

教育行動研究的研究領域是教育範疇中各個部分,研究領域中的焦點則是 教學情境中的事情。界定自己研究課題的問題領域與問題焦點為何,並討論研 究問題的主要目的是進行行動研究的重要課題。從以上兩個問題中,初步查詢

37

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相關理論和文獻的成果分析探討,了解自我導向學習理論、

視力保健的內涵,進行視力保健教學的課程設計,在歸納前人的研究成果後,

擬定研究問題的方向並評估行動方案的可行性。經過評估,研究者認為將自我 導向學習理論運用於視力保健教學具體可行並有研究價值,主要研究目的界定 在「推動自我學習導向之視力保健課程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建立視力自主管 理之行為」。

二、擬定行動計畫

根據研究問題的焦點與目的,研究者為解決學生視力不良的問題,擬採用 具實務性的「行動研究」方案來達成,並據此研擬行動計畫。本研究分為三個 行動階段:

(一)行動準備期

研究者根據實務上的經驗、觀察教育現況與蒐集相關文獻,發現問題,以 形成研究主題。主題確定後,從文獻探討中,確定研究目的、問題,規劃研究 方法及研究架構、流程等研究設計。

(二)行動設計期

研究者與協同教學研究者以蒐集來的文獻為基礎,進行小組討論,擬定學 習目標、教學策略、教學主軸、教學評鑑方式。

(三)行動執行期

研究者以五週共五節課的時間進行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教 學課程,除此之外,同時對於學校整體環境進行視力保健策略的介入:

1.介入策略

(1)學校方面

a.定期召開學校健康視力促進會議。

b.健體領域教師與衛生組長負責策劃學校健康視力促進活動。

c.總務處於學期初檢修所有教室之硬體及照明設備。

d.教師發現教室燈光不足或學童不適應課桌椅現象時要立即呈報。

(2)導師方面

38

a.導師作為計畫的執行及推動人員。

b.發放視力知識問卷及學習單。

c.記錄學童平日用眼行為。

d.提醒學童使用正確姿勢寫字及用眼距離。

(3)學童方面

a.學童進行自我監督,養成正確的護眼習慣。

b.保持正確寫字姿勢。

c.看電視或玩電腦時間以 30 分鐘為限,並休息 10 分鐘。

d.下課時間確實做到戶外活動,一天要達到 120 分鐘。

e.確實回答老師發放的問卷及學習單。

(4)家長方面

a.家長做為學童護眼行動的監督者。

b.配合校方記錄學童在家的用眼情形。

c.參與學校及社區所舉辦的視力保健講座提升知能。

d.注意不可讓學童注視電視、電腦螢幕時間過長。

2.目標訂定

(1)經視力篩檢結果不良者,接受複檢、矯正率達 85%。

(1)經視力篩檢結果不良者,接受複檢、矯正率達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