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運用於 國民小學視力保健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運用於 國民小學視力保健之行動研究"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梁忠銘 博士

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運用於 國民小學視力保健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 許家彰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二 年 八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運用於 國民小學視力保健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 許家彰 撰 指導教授: 梁忠銘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二 年 八 月

(4)
(5)
(6)

謝 誌

首先誠摯的感謝指導梁忠銘教授的教誨,在過程中不厭其煩的給予 我寶貴的意見,使我的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有深刻的體會與收穫。老師 對學問的嚴謹是我輩學習的典範,在這段時間自己因忙於行政工作,沒 有能把握難得的學習機會,但仍堅持到最後把論文完成在此由衷地感謝 您的細心指導與寬容;感謝口試委員梁金盛教授以及何俊青教授細心的 審閱與懇切的指導, 在論文上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指引我遵循改進 的方向。

本論文的完成另外亦得感謝師大鄭惠美教授的提點以及王懋雯教授 的協助,因為有您的幫助,使得本論文能夠順利完成。

在這三年裡的日子,有各位同學一同在學業上彼此討論、學習,感 謝眾位同學的共同砥礪,感謝大家陪我一起奮鬥、成長,有您們的參與,

更增添了我人生中的美好回憶。

陳老師(我的研究夥伴) ,謝謝您!讓我在您的班上進行研究,讓這 次視力保健的課程能順利進行,並給予我許多意見,讓我改進我的缺失。

這本論文對我而言意義不凡,不擅於寫作的我,能在繁忙的行政工 作中堅持下去將這本著作完成,它不僅是我的人生的第一本「著作」 ,更 因為它代表這三年所付出的時間與努力以及與難以忘懷的同窗情誼。

感謝最愛的家人給我的體諒與包容,因為你們在背後的默默支持,

讓我可以堅持下去完成自己的著作,謝謝你們的加油與鼓勵!我愛你們。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摯愛的家人。

許家彰 謹 誌

(7)

i

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運用於 國民小學視力保健之行動研究

作者:許家彰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以教育部二代健康促進學校之實證精神,以行動研

究的方式,推動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之視力保健課程實施教學引 導學生建立視力自主管理之行為,提升其對視力保健之知識、態度、行 為,最終達到改善學童視力問題之目標,也作為學校對健康促進視力保 健議題往後實施之參考,具體目的如下:

一、了解學童視力保健之現況。

二、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課程設計。

三、實施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課程學童之改變。

四、研究者於教學中的省思成長。

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童對於視力保健教學課程表現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透過自我導向學習學生可診斷自己在實施視力保健上的困難。

三、小組合作學習可加深學習效果。

四、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課程能提升學生視力保健的知識、態度、行 為。

五、自我導向學習能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維護視力能力。

關鍵詞:小團體學習、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

(8)

ii

Small group learning style used in self-directed learning elementary school vision care action research

Xu Jiazhang Abstract

Purpose of this study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mpirical generation health promoting school spirit, action research, and promote small-group learning style self-directed learning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vision care teaching students to develop a vision to guide 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 and improve their vision care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problem of vision problems, but also as a school vision care for health promotion issue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ture reference, specific objectives are as follows:

First,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school vision care.

Seco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vision care curriculum design.

Third, stud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vision care programs changes.

Fourth, researchers in teaching reflection gro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 Student performance in vision care curriculum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

Second, through self-directed learning students can diagnose themselves in difficulti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sion care.

Third,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Fourth, self-directed learning programs can enhance students' vision care eye car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Fifth, self-directed learn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self-manage and maintain vision.

Keywords: small-group learning, self-directed learning, vision care

(9)

iii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視力保健教學及其相關研究 ... 9

第二節 自我導向學習的理論及其應用於視力保健教學之可行性 ... 12

第三節 台東縣成功國民小學視力保健實施現況 ... 19

第四節 預防近視相關研究之探討 ...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33

第二節 研究步驟 ... 36

第三節 研究場域及對象 ... 41

第四節 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 42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發現 ... 47

第一節 學童視力保健之現況 ... 47

第二節 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課程設計 ... 50

第三節 實施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課程後學童之改變 ... 70

第四節 研究者於教學中的省思成長 ...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3

第一節 結論 ... 83

第二節 建議 ... 85

參考書目 ... 87

一、中文部分 ... 87

(10)

iv

二、英文部分 ... 93

附 錄 ... 95

附錄一 學生訪談大綱第一次訪談 ... 95

附錄二 學生訪談大綱 第二次訪談... 96

附錄三 視力保健教學教案 ... 97

附錄四 眼鏡公主繪本學習單 ... 102

附錄五 視力保健學習單 ... 103

附錄六 護眼生活週記 ... 106

附錄七 研究使用之各類表格 ... 107

(11)

v

表 次

表 2-1 自我導向學習改善健康行為研究彙整表 ... 18

表 2-2 成功國小 91-100 學年度學童視力不良統計表 ... 19

表 2-3 成功國小學童 96-100 學年度就診率統計表 ... 20

表 3-1 研究小組組織表 ... 42

表 3-2 協助本研究專家內容效度之專家學者名單 ... 45

表 4-1 視力保健知識各題回答分布情形(n=22)... 48

表 4-2 視力保健行為各題回答分布情形(n=22)... 50

(12)

vi

圖 次

圖 1-1 自我導向學習的歷程 ... 6

圖 2-1 成功國小 91-100 學年度學童視力不良統計圖 ... 20

圖 2-2 成功國小 96-100 學年度視力不良就診率 ... 20

圖 3-1 研究流程圖 ... 40

(13)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本研究目的旨在透過行動研究,以推動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學習 導向之視力保健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建立視力自主管理之行為。緒論部分共分四 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陳述研究目的,第三節闡明重要名 詞,第四節敘明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1 世紀是資訊發達、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電視、電腦、電視遊樂器、

手機、平板電腦、網際網路等發明,使得生活十分便利,人人都享受著科技所 帶來的樂趣,但也同時承受著它所帶來的傷害,尤其是對於視力所造成的傷害,

從幼兒到老年人都深受其害,更凸顯視力保健的重要性。

一、研究背景

(一)視力健康是健康身體的基礎

視力就是眼睛看清楚的能力,也就是可以分辨物體大小、形態及細微構造 的能力。眼睛是靈魂之窗,人類透過精準的辨識功能來觀察生活周遭的環境,

具備良好視力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它也是個體接收外在環境各種 訊息的最重要感覺之一,具有將視覺情報傳達到腦的功能,衡量是否能夠清楚 分辦事物形狀的標準,更是最直接有效的學習事物與探索環境的最佳利器。

眼睛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色彩的辨識,與視網膜的錐狀細胞有關,透過不 同的錐狀細胞,能感受各種色光的刺激,由各種色光產生相混或相補的作用,

從而形成顏色感覺。而對正常顏色判斷有缺陷者,會造成色盲或色弱等色覺異 常。人的感官之中,視覺約佔生理知覺的 80%,具有分辨物體形象的型態、辨 識色彩的色感、測知明暗的光覺等,三種重要的感覺,也是我們身體構造中最 纖細的器官之一。

正常視力是健康身體的表徵,視力不良會直接影響學童整體的學習表現,

也間接影響學校教育品質。近視盛行率為國民健康重要指標,近視的造成的影

(14)

2

響十分廣泛,對於國家的社會、國防、科技、經濟等發展方面皆會帶來嚴重的 損失,若不及早預防更將成為影響國民健康重要殺手。

(二)近視是台灣學童普遍的視力問題

近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眼睛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把它列為失明及視力障 礙的主因。北美洲、歐洲、澳洲及印度地區學童近視的盛行率多維持在 30%以 下。唯有亞洲地區青少年近視盛行率超過 60%以上。日本於 1996 年調查 17 歲 學童的近視率為 65.6%,新加坡於 2001 年調查高中生近視率為 73.9%(施永豐,

2004)。

台灣地區 2000 年調查高中生近視率已經高達 84%,青少年視力不良的情 形,不僅為亞洲之冠,也是全球之冠。

根據 1983 年起至 2000 年臺灣大學醫學院眼科針對全國中小學生近視狀況 的五次調查結果,學生近視的盛行率從國小一年級為 3﹪上升至 20.4﹪,大約增 加了將近 7 倍,而六年級則由 27.5﹪增為 60.7﹪,大約增加了快 3 倍,增加的幅 度之快令人擔憂(林隆光、施永豐、陳建仁、蕭朱杏、李隆安、張景薇、蔡忠 斌、郭耀文、林桂美、黃玲瓏,2000)。

在影響台灣地區學童健康的因素中,近視已成為學童時期的主要視力問 題,最主要的危機在於近視一旦發生即不可回復,近視發生年齡越來越早,長 大以後的近視度數也就越來越深,所以年紀越小罹患近視越容易形成高度近視

(600 度以上),而高度近視會因視網膜及其神經病變而造成低視力、視覺缺損,

甚至失明,然而高度近視者,大部份在小學低、中年級就是近視患者,所以小 學階段在近視防治上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期(林隆光,2000)。

臺灣地區近視發生之年齡有兩個尖峰時段,一個是在 7 至 8 歲,另一是在 13 至 14 歲。自生下第一天至 7 歲之間正是小孩視覺能否正常發育最具關鍵性的 黃金時期(顧進榮,2005)。

在臨床及動物實驗的觀察下,發現近視一旦產生,大多數會以一定的速度 增加。平均小學一至四年級每年約增加 100 至 125 度,小四至國三每年約增加 75 至 100 度,高中逐漸趨緩,每年約增加 50 至 75 度,大學以後每年只增加 25

(15)

3

度(魏以宣,2012)。

教育部【101 學年度學幼童視力保健執行計畫】- 專家輔導團隊共識會議手 冊(2012)中指出在國外近視發生的臨界點為 15 歲,從 1983 年行政院衛生署委託 台大醫院眼科每 5 年對全國青少年所做的視力狀況調查資料所做之縱系列追蹤 研究發現,1983 年全國平均屈光度在 12 歲時才變成近視,到了 1995 年降為 9 歲, 2010 年更降至 7-8 歲;國小一年級的近視率自 1983 年 3-4%,提高到 2010 年 21.5%,增加了 5-7 倍之多,可見國內學童近視幾乎在幼稚園及國小一年級就 已經形成了,接著國小六年期間就成了近視度數惡化最快的階段。

近視是台灣地區學生一項嚴重的健康問題,不只罹患人數眾多,也由於近 視發生的年齡有年幼化的現象,所以高度近視的比率亦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

根據最近的調查顯示:國小一年級學生每 5 個人就有一個近視;國小畢業 前五分之三以上的學生都已經近視;到了大學幾乎是「十生九茫」的地步;更 嚴重的是高三以上的學生,每 5 個人就有一個是高度近視(600 度以上)。

高度近視易導致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出血等病變,嚴重時會造成失明,所 以國內這種近視年幼化的現象不趕緊加以遏阻,將來國人「十人九盲」可能不 是危言聳聽。可見攸關國民健康的視力狀況,已不僅是青少年學童的健康問題,

更顯然成為國病,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三)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運用於視力保健教學

研究者任教的學校 96 年起擔任台東縣健康促進視力保健議題中心學校,100 年度教育部開始推動二代健康促進學校,擔任中心議題學校必需著手進行行動 研究。

現今教師的角色已由知識提供者轉為促進者,而學習者的角色則從被動轉為 主動,這些學習動機與表現的理論解釋,已十分強調學生是訊息尋找者、創始 者與處理者的主動角色,增進了學生自動自發勤奮進取的人格,最後願意終身 學習,如今在提倡終身學習的風潮下,培養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已成為學校主要 教育目標之一(胡小萍,2006)。

教育部進行視力保健計畫之擬定及執行建議(教育部,1999),其中強調

(16)

4

視力保健行為的實踐,雖然影響視力保健的因素非常複雜,但主要因素皆與不 良視覺環境下之不當用眼行為有關,故視力保健需強調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1.「知」的部份,是指對眼睛的生理結構、病理機轉、光學理論、影響 視覺發育的有利及不利因素、視力不良矯治等系統性知識有充分了解。

2.「行」的部份,則要在生活中任何用眼的機會中加以力行。

研究者嘗試以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理論運用於視力保健教學進行行 動研究,期能提升學生的在視力保健的知識、情意、技能外,能夠提升自我管 理維護視力的能力。

二、研究動機

(一)個人近視經驗

研究者回憶起是在小學三年級時開始近視,當時電視頻道只有三台播出,

節目播放的時間大約是從早上 5 點 30 分到晚上 12 點,有一次爺爺從日本旅遊 回來,特地送我一台當時在日本最流行的遊樂器 Family Computer,維基百科寫 到它是日本任天堂開發的一種第三代家用遊戲主機,屬於體積較小的日本版,

由於機身以紅色和白色為主,在華人圈中又有「紅白機」的俗稱。

從此一放學後就開始玩電視遊樂器,沒想到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就 罹患假性近視,成了眼鏡一族,雖然經過醫師的治療,但因為無法養成保健視 力的習慣,從此眼鏡就成為我生活中的必需品。

(二)工作職務經驗

研究者在校擔任學務主任負責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的工作,從工作職務經驗 的角度來看,本校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上,鎮上的國小共有七所,由於地理位置 位在成功鎮的中心,除了本校班級數為 15 班和鄰近三民國小為 10 班外皆為 6 班的小校,本校多為漢人家長,對於學生課業要求較高,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大,

許多的學生在放學後必須到補習班加強課業。

長久以來,國人仍一昧追求「智育」、「文憑」及「不要輸在起跑點」的 觀念已深植於國小,甚至幼稚園、托兒所幼童的家長們已有要求學校,偏重資 訊教育及靜態學習,讓幼童仍被要求提早習字、學電腦、學才藝等需要近距離

(17)

5

用眼的作業。

除了學校作業外,學生在課後、假日、寒暑假期間,安排密集的補習學習 課程,還有安親班作業及各項功課須完成,加上才藝班的學習,所以習寫作業 的時間相對延長。

加上全球資訊化的時代來臨,家中電腦網路普及,形成學生以上網作為休 閒娛樂選項日益提高,使用電腦時間逐漸增加,另外由於資訊融入教學已成為 現今教學的常態,現在班班都配備有單槍、電腦、電子白板等資訊設備,在長 時間使用單槍進行教學的情況下,教室燈光經常處於昏暗的狀況下,對於學童 的視力有很大的影響。

依據本校自 98 學年度至 100 學年度視力檢查結果,98 學年為 25.3%,99 學 年為 25.1%,100 學年為 22.6%,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顯示兒童視力保健教育,

已經是刻不容緩。

近視好發階段正值學齡期階段,學童在校學習的時間很長,時常需要用眼 閱讀觀察,而學童年紀小,沒有自主管理的能力,須完全仰賴父母師長的督促 和照護。

教育部【101 學年度學幼童視力保健執行計畫】- 專家輔導團隊共識會議手 冊(2012)中指出最近澳洲及新加坡研究發現,少做近距離用眼活動、且維持戶外 活動每週 14 小時以上的學生較少發生近視。

這些研究結果證實過去我國推動視力保健的策略方向正確,但近視率仍居 高不下,及至 2011 年國內一到六年級之國小學童平均視力不良率仍高達 50.1

%(教育部統計處,2011),使視力不良一直是校園最普及的學習障礙。

因此學童必須了解近視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具備正確用眼的的觀念和習 慣,才能改善學生視力惡化的情形。

老師是學童視力保健工作最重要的人員之一,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具備視 力保健的知能。透過教師在學校的教學與糾正,讓學童的視力保健得以在學校 進行視力篩檢,並提供孩童健康的概念,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視力保健習慣。

(18)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本研究目的旨在透過行動研究,以推動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 學習之視力保健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建立視力自主管理之行為,具體目的如下:

一、了解學童視力保健之現況。

二、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課程設計。

三、實施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課程學童之改變。

四、研究者於教學中的省思成長。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

鄭惠美(1994) 以自我導向學習歷程(圖 1-1),以『學習者間互動高低』及

『學習內容彈性的高低』為二個面向,將自我導向學習分為四個類型,第一、

二類型 是學習者個人單獨學習,和別人互動較少的學習,對學習內容有較高選 擇權限者是『獨立學習』,對學習內容較無選擇自由者為『個人,學習』。第 三、 四類型是和別人一起學習的自我導向學習,和別人、互動較大的學習,其 學習的內容,個體有較大的抉擇空間者是『小團體學習』。

圖 1-1 自我導向學習的歷程 資料來源: 鄭惠美(1997)

Knowles (1975 )發展出小團體學習式的自我導向學習,認為自我導向學習 的主要步驟包括: (1)建立良好氣氛; (2)診斷學習需求; (3)將需求轉化成學習目標;

(4)擬定學習計畫,設立學習契約; (5)進行小組學習: (6)成果呈現、評估(引自鄭惠

(19)

7

美,2003)。

本研究中「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小團體的成員為 21 人,根據 學習者需求分為 4 個學習小組,再針對不同需求,進行個別小組討論。由授課 教師與學生,共同訂定學習計畫,小組間同儕互相鼓勵、扶持與監測,配合課 程進度,小組訂定每週進度,並將完成之進度與過程記錄於學習日誌。

依學習者過去經驗中,歸納整理出學習者最難以克服之學習困境與可行之 解決方法,編寫成初步學習契約書,以供學習者做抉擇之依據,並討論出學者 需求與可尋求之學習資源,配合課程進度,訂定個別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進度,

循序漸進從事學習活動,最後依學習目標評鑑學習結果(胡綾真、張怡娟、黃 嫦芳、羅靜婷、楊文琪,2005)。

二、視力保健教學活動

教育部(2005)指出就學校教育而言,視力保健教學與活動,泛指學校透 過有計畫、有組織、有系統的學習歷程,指導學童有關視力保健之知識、技能 和行為,進而達到視力保健四要的理想。視力保健的四要為「一要有系統性的 知識」、「二要將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三要將知識內化成為行為準則」、

「四要養成視力保健的良好習慣」。

本研究之視力保健,是指針對本校五年智班學生進行視力保健相關課程介 入包含視力保健教學與活動,課程以「了解近視的危害」、「習得正確保健視 力的方法」、「自我管理維護視力能力」等主要概念進行教學,並配合校園推 動「天天戶外遠眺 120」、「規律用眼 3010」等活動。教學活動呈現方式以講 述、問答、實際操作示範及搭配數位教材來進行。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結果之解釋與推論,由於以下之因素,而由所限制:

一、選取樣本的限制

本研究所設計之課程與活動,係以本校五年智班學童為研究對象,基於時

(20)

8

間與人力的限制,並沒有涵括所有的學童。但行動研究的焦點,在於即時的應 用,不在理論的發展,也不在於普遍的應用;只強調切近情境中的問題。

二、研究面向的限制

本研究所獲得的結果,具有學童個別行為表現的獨特性,並不適合予以推 論,教師僅需要辨識身處的教學情況,收集證據,從教學中反思,探討對策,

改善教與學。但其行動研究方法、過程、步驟,可以提供其他學校做參考。

(21)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目的旨在探討,透過臺東縣立成功國小推動自我導向學習之視 力保健課程設計與實施,了解學生在知識、行為與態度於視力保健的學習情形,

因此本章將探討、整理與本研究有關的相關理論與國內外學者所做過的相關研 究,共分為四節來敘述:第一節為視力保健教學及其相關研究,第二節為自我 導向學習的理論及其應用於視力保健教學之可行性,第三節為台東縣成功國民 小學視力保健實施現況,第四節為預防近視相關研究之探討。

第一節 視力保健教學及其相關研究

一、視力保健教學的內涵

視力保健教學是提供視力保健系統性知識的重要步驟。所謂「視力保健系 統性知識」包括:眼睛的結構與生理功能、眼球屈光與光學原理、影響視覺發 育的因素、正確的坐姿與執筆對視力的傷害、合適照明的選擇對視力的益處、

正確的眼睛休息與矯治知識等。其中眼睛的結構與生理功能、眼球屈光與光學 原理偏重於認知學習,其餘則兼具認知學習與行為實踐的範疇。學校皆應依據 學童年齡層的差異,運用教學策略,指導學童具備視力保健的系統性知識(教 育部,1999)。

根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揭櫫之教育理念,學校教學應從課 程架構與計畫開始,融入各階段之學習領域課程規劃,再選擇合適的教科用書、

發展或編撰教材、教學計畫或教學設計、整合資源、安排協同教學並進行教學 評量、課程評鑑及學習成果發表等(鄭淵全,2005),學校發展視力保健教學 也應如此。

教育部(1999)進行視力保健計畫之擬定及執行建議,其中強調視力保健 行為的實踐,雖然影響視力保健的因素非常複雜,但主要因素皆與不良視覺環 境下之不當用眼行為有關,故視力保健需強調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1.「知」的部份,是指對眼睛的生理結構、病理機轉、光學理論、影響 視覺發育的有利及不利因素、視力不良矯治等系統性知識有充分了解。

(22)

10

2.「行」的部份,則要在生活中任何用眼的機會中加以力行。

因此推動此項工作時要秉持「四要」原則:「要有正確的視力保健知識」、

「要將這些視力保健知識轉化成為護眼態度」、「要能將視力保健的知識與態 度表現在實際的生活當中」、「要讓視力保健行為成為健康習慣」(教育部,

2005)

從以上資料可得知視力保健教學,須從三方面著手,系統化視力保健的知 識、視力保健的態度以及視力保健的生活技能,著重在從生活中身體力行培養 出正確用眼的習慣。

二、國內視力保健政策

視力保健政策關乎全民健康與國家發展脈動,教育部根據視力保健的政策 擬定視力保健的計畫,實施後不斷的進行檢討與修正,教育部歷年視力保健重 要政策及計畫如下:

民國 69 年行政院指示教育部擬定「加強學生視力保健重要措施」,規定各 級學校每學期應進行視力篩檢工作,開始全面推動視力保健工作,將視力保健 工作正式列入學生健康檢查基本項目之中,並由衛生署編列經費資助五大醫院 成立「學生視力保健中心」,協助學校初步視力篩檢後的後續追蹤、診治、諮 詢、訓練、研究、交流合作等。

民國 75 年行政院研考會會同教育部、衛生署等修訂計畫內容,更名為「加 強學生視力保健重點措施」,從預防與矯治兩方面著手。並進行學生視力保健 實驗研究三年期計畫,發現學生兩眼視力惡化的主因,雖因年紀不同,然其中

「暑期是否參與課外輔導」、「學業成績」、「檯燈類型」、「是否看清黑板」

等因素與屈光度增加有關。

行政院衛生署進行「台灣地區 6-18 歲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由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接受委託承辦,並於民 72、75、79、84、89 及 95 年,繼續 每五年進行一次調查研究。民 95 年全國調查研究初步結果與前幾次調查結果比 較,國小近視盛行率以往逐年增加的趨勢已顯著減緩。(民 79、84、89、95 年國 小一年級增加率依序為 116.6%、96.9%、59.3%、-3.9%,國小六年級增加率依

(23)

11

序為 28%、58.5%、8.6%、1.9%),但高度近視的比例卻仍偏高。

民 88 年行政院副院長召集教育部、行政院衛生署、內政部等相關機關,指 示加強學童視力保健,並核定跨部會之「加強學童視力保健五年計畫」(民國 88 年 8 月-民國 93 年 12 月),實施項目有強化學童視力保健教育、生活及環境、保 健服務、研究與發展、建立績優獎勵制度、成立有關組織、舒緩學生升學壓力 等,實施期間完成編撰學幼童愛眼護照、國小及幼生視力保健教師手冊、攝製 DVD 短片等教材、辦理視力保健種子醫師培訓共約 350 位眼科醫師、實際到校 訪評學校視力保健執行狀況並獎勵績效優異者,此計畫達到預定目標之項目包 括降低學童近視比率、提高學童斜弱視篩檢率為 100%、視力不良矯治率達 80

%、斜弱視矯治率達 95%。

行政院衛生署自 88 學年度開始全面輔導國民小學配合健康檢查實施一年級 新生斜視、弱視的篩檢工作,以提早掌握學生視力發育狀況,期能有效掌握最 後篩檢機會,在視覺神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完成之前就進行矯正治療(教育部,

2008)。

民國 93 年起教育部自因應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健康促進概念,與行政 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開始試辦健康促進學校,為進行資源整合,將學校相關健 康議題納入健康促進學校計畫辦理,視力保健為自選議題之一(教育部,2007)。

從以上得知,教育部在推動視力保健的政策的重點,民國 69 年著重於視力 篩檢工作,民國 75 年則從預防與矯治兩方面著手並定期調查學童屈光率與近視 間的關係,民國 88 年開始多方面進行從強化學童視力保健教育、生活及環境、

保健服務、研究與發展、建立績優獎勵制度、成立有關組織、舒緩學生升學壓 力等著手並研發各項有關視力保健的手冊作為視力保健教學的依據,民國 93 年 則導入健康促進學校概念,視力保健為自選議題,鼓勵學校進行實證的行動研 究以改善學童視力。

三、實施視力保健教學的原則及步驟

根據教育部體育司於 2005 年研發視力保健實務工作手冊中提供教師實施視 力保健教學的原則如下:

(24)

12

(一)須遵循視力保健系統性知識的邏輯結構。

(二)須依學童年齡層的差異劃分學習階段。

(三)須有統整性和連貫性的課程設計。

(四)須活用「避免長時間、近距離、不當用眼」的教學方法。

(五)須將視力保健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六)須將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情境緊密結合。

此外同樣根據視力保健實務工作手冊中提到教師實施視力保健教學的步驟 如下:

(一)透過課程發展委員會,建立視力保健課程架構。

(二)課程架構列出教學目標、能力指標、學習重點。

(三)教師依據分段能力指標,設計教學活動內容,並選用教材。

(四)教師實施教學,安排學童參與學習活動,並與其他領域教學進行統整 與連貫。

(五)進行視力保健教學之學習評量。

因此,教師在進行視力保健教學時,應要參考視力保健教學的原則及步驟 來規劃設計視力保健課程,以求學童正確習得視力保健知識、行為及態度。

第二節 自我導向學習的理論及其應用於視力保健教學之可行性

自我導向學習的研究多侷限於成人教育的範疇上,並無應用於國小視力保 健的研究,本研究將以自我導向學習理論與其內涵,並以國內外相關研究來探 討自我導向學習對於國小視力保健教學之可行性。

一、自我導向學習的定義

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 是成人重要的學習方式,國外 1960 年 代起自我導向學習的研究如雨後春筍 (Brockett&Hiemstra,1991),不論是在質的 研究、量的研究,對不同對象、不同領域的自我導向學習均有深入的探討,獲 致可觀的成果(鄭惠美,1997)。

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簡稱「SDL」,是由 Tough 於 1966 年

(25)

13

首先提出,與「自我導向學習」相似的名詞有獨立的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

自我計畫的學習(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教導(self-instruction)、自主學習

(autonomous learning)、自我教學(self teaching)、及自我研究(self study)等(黃富 順,1989;引自賴明珠)。

Tough 認為自我導向學習應該由學習者負起計畫和引導學習活動進行的自 我教學,以學習計畫衡量自我導向學習,將學習計畫定義為:一系列有關的活 動,時間總數至少七小時,每一次的活動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動機是為得到或保 留某些相當明確的知識或產生某些持久性的行為改變(引自黃富順,2002)。

自我導向學習是指學習者自行選擇學習方式與有效率地將周遭人、事、物 等學習資源,持續性地進行學習活動,使其成為可用資源,進而發揮最大學習 效果(鄧運林,2000)。

成人自我導向學習即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個體同時是學習的計劃者、執行 者、評鑑者更是學習的受益者。個體的自我導向學習對自身成長與發展有重要 的影響,對於組織發展間的連結同樣也是密不可分(紀詩瑩,2002)。

Knowles (1975 )指出自我導向學習是指學習者不論在有沒有他人協助下,以 個人責任為出發點,主動診斷自己的學習需求,形成學習目標,應用人、物資 源,選 擇、安排、執行適合自己的學習計畫,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達成自我 實現目標的學習方式;並且發展出小團體式的自我導向學習,認為自我導向學習 的主要步驟包括: 建立良好氣氛; 診斷學習需求;需求轉化成學習目標;擬定學習 計畫,設立學習契約;進行小組學習:成果呈現、評估(引自鄭惠美、照屋博行、

佐茂夫與山本千惠,2003)。

自我導向學習應該須要具備自願、主動、責任與決心等關鍵要素,透過有 效控制各項資源的能力,經由分析自我需求,擬定學習計畫,進而達到學習目 標以及評鑑自我學習成果(賴明珠,2008)。

關於自我導向學習的定義,多位學者有不同看法,以下總結四種觀點:

(一)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歷程

「自我導向學習」常被定義為一種學習歷程,最常被廣泛採用的是 Knowles

(26)

14

(1975 ) 提出的定義:「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 是個人在沒有或是有 他人的協助下,主動地診斷學習需求,規劃學習目標,尋求對於在學習上所需 的人力或與物質資源,並執行適當的學習策略,進而評量學習結果之過程(引 自黃富順,2002)。

Penland(1979)提到個體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並有能力自己解決學習的步 調、風格、彈性與結構者,即為自我導向學習(引自郭麗玲,1990)。

(二)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人格特質

Fellen(1985)認為自我導向學習是隨心理的成熟而發展,它和內在導向、

內控性和自主性等因素有關係(引自丁慕玉,2007)。

Boyd et al.(1980)定義,自我導向是一種具有主動性、責任感且能下定決 心,去做決定的一種人格特質(引自陳旭耀,2006)。

(三)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能力

Guglielmino(1977)則認為自我導向學習者能自行引發學習、具有自我訓練 的能力,有強烈的學習慾望與信心。

陳茂祥(2001)的研究認為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能力,而此種能力〈學習 的自主性〉的發展方式之主張,目前有三種類型:一是天生的氣質(innate disposition),二是獲得的特質(acquired quality),三是習得的特性(learned characteristics)。此處所探討的是傾向第三類習得的特質,亦即相信自我導向學 習是一種可以透過學習而得到的能力。

(四)自我導向學習為個人的一種學習方式或學習型態

Bonham(1989)認為學習型態係指在學習情境中行動和思考的方式,此種 方式讓學習者感到舒適,並且有能力運用它(引自郭麗玲,1990)。

雖然對於自我導向學習的定義,從不同的觀點便有不同的詮釋,但都強調 學習者內在的自我導向學習要能與外在的學習情境因素相配合,以提高學習的 滿意度,甚至學習成就。

經由各家學者的研究慢慢發展出更具學習效果的自我導向學習模式,將個 人轉變為小團體式的自我導向學習,其主要步驟,包括:

(27)

15

(一)建立一種有益的學習氣氛 (二)診斷學習需求

(三)將需求轉化成學習目標

(四)確認人力、物力學習資源-小組學習 (五)選擇與執行適合的學習策略

(六)成果呈現與評估。

二、自我導向學習的優點

廖德文(2003)指出自我導向學習能讓學習者承擔學習的責任、願意和有 能力拓展學習,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曾經被廣泛推廣在成人教育方案 之中,未來也應該實施在國小校園中,面對瞬息萬變資訊社會。具體而言,自 我導向學習的優點有三點:

(一)讓學習者承擔學習責任

在 SDL 的文獻中,主張自我導向學習者比較能夠在他們的學習中,理解到 學習者讓自己的學習有意義和監督自己學習的責任(Garrison,1997)。

(二)讓學習歷程充滿驚奇

Lyman(1997)認為學生都是充滿好奇心和樂意去嘗試新的事物;Taylor(1995) 則視困境為挑戰、期望變革和享受學習並發現自導式學習者是被引起學習動機 和持續學習、獨立自主(independent)、自我規範(self-disciplined)、有自信

(selfconfident)和目標導向的(goal-oriented)。

(三)自我導向學習成就學習者成為更有學習效果和社會互動的能力 Guthrie 等人(1996)表示自我導向學習者在一個「概念導向的閱讀教學法

(Concept-Oriented Reading Instruction(CORI)」實驗中,可以應用不同的策略去完 成目標和用不同的形式去回應想法(畫圖和寫作)。

Morrow (1993)等人也認為用妥適的計畫和履行,自我導向學習能夠鼓勵學 生發展他們自己的規範和領導模式。

(28)

16

三、自我導向學習中教師的角色

教師的角色是提供支持鷹架,協助學生獲得基礎技能,進而提升學生對自 己的學習負責任,並學會終身學習的能力(陳茂祥,2001)。

賴明珠(2008)認為教師在自我導向學習的過程中,應扮演一位促進者 (facilitator )的角色,以激發學習者主動追求學習的潛力,讓每位學習者都能達到 終身學習。教師協助學習者作自我導向學習的具體作法包括:

(一)提供多種可能與教材內容有關的資源 (二)安排與管理多元化資源,以完成學習目標

(三)使用多樣的學習技術與設備,以維持學習者興趣 (四)促進討論與自問自答的技巧

(五)提供評鑑學習者的服務並刺激學習者自我評鑑 (六)鼓勵學習者發展正向的學習態度與獨立學習的感覺 (七)呈現新的資訊以引導學習者的需求

在教學過程中敎師的角色十分重要,一位良好的教師可以將學習者的潛能 激發出來,透過各種教學方式與資源來設計教案將教材活化,激發學習者的潛 能,由被動的學習轉成主動的學習,讓學習者能夠達到終身學習。

四、自我導向學習改善健康行為的研究

Keith(1990)特別為了使人們採取有利於自身健康的行為,發展出自我增 強模式,自我增強模式的基本精神在增強個人的各種生活能力,提升自尊、增 進自信、強化自我效能、拓展社會技能。(引自陳一明,2006)。

Keith(1990)認為只藉著提供訊息、澄清價值和選擇演練,並無法達到所 想推廣的各項教育效果,必須先強化個人的能力,而後所做的健康行為抉擇才 有意義(引自陳靜怡,2003)。

民眾在抉擇和執行適當的健康行為時,可以抵抗壓力,成功面對挑戰,面 對困境克服困難,達成自我實現的目標。

Knowles(1975) 所發展的自我導向學習模式,即屬此類型;對學習內容較無選 擇空間的是『集體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若是採參與團體和別人共同

(29)

17

進行學習的方式,學習者除了學習到想學的內容外,並可藉此過程引發、培養 個人自我學習能力,將有助於終身學習的施行(鄭惠美,1997)。

鄭惠美(1994)在針對鄉村中老年人高血壓防治之自我導向學習衛生教育 策略的研究結果中發效果優於教師導向教學的策略。

鄭惠美(1997)於「小團體學習式」與「集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高血 壓防治知識效果的比較中發現在立即效果、短期效果上,沒有差異,但是在長 期效果就有顯著差異出現,可發現小團體學習式的自我導向學習組顯著優於集 體學習式的自我導向學習組。

胡小萍(2006)自我導向學習急救教育介入的評價方面,有高達七、八成 的學童表示喜歡教學內容,且認為自我導向學習方式對自己有幫助;對課程的 整體感覺認為是好的,且認為非常符合自己的需要。

楊惠文(2006)增進身體活動自我導向學習策略介入後,研究對象之「身 體活動認知」、「自覺身體活動利益」、「身體活動自我效能」、「身體組成

(體重、身體質量指數、腰圍、臀圍、腰臀圍比值)」、「工作日身體活動量」

皆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顯示教學介入具有顯著立即效果。

吳鳳玉(2008)的研究發現應用自我導向學習策略於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 中,有七、八成的學習者對教學課程內容、符合需求、喜歡程度、成果發表上 感到滿意,有六成表示會繼續執行,藉由自我導向學習策略的方式有助於提升 學生健康行為與健康體適能之學習效果,因此將其發展於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 是有其可行性與必要性。

胡小萍(2006)研究發現自我導向學習急救教育策略介入,能有效 提昇學 童之自我導向學習的相關能力,無論是急救知能、對進行急救的把 握程度之自 我效能上,都有顯著提昇的功效,顯示此自我導向學習方式有達到教育國小學 童的效果。

許多研究皆發現教學上運用自我導向學習方式皆能優於未介入、傳統教學 法等不同形式之教學方式,並且在營養、高血壓知能的提升、飲食行為改變、

急救知識、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等的立即、短期效果上均達良好成效(胡小萍,

(30)

18

2006;鄭惠美、古息珠,2001;鄭惠美,1996;鄭惠美、謝雨生,1994;吳鳳玉,

2008)

表 2-1 自我導向學習改善健康行為研究彙整表

研究主題 作者 年代

中老年人的高血壓防治

鄭惠美、謝雨生 1994

呂槃 1994

陳明珍 1996 楊雪華、鄭惠美、呂槃 1997

鄭惠美 1994、1997 乳癌病患的衛生教育調查 Rager 2004

學童母親醫護常識 鄭惠美 1998a、1998b、

急救教育 鄭惠美

胡小萍

1999 2006 學童家長營養知能及慢性病防

鄭惠美、古息珠 2001 Roberson 等 2004 衛生教育的學習 鄭琇芬、鄭惠美 1997

鄭惠美 1993、1996

糖尿病 徐一萍 2006

體重控制 段蓓明 1997

楊惠文 2006

早產兒照護 陳慶如 2011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吳鳳玉 2008

資料來源:本表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表 2-1 可得知自我導向運用在健康行為研究已有不少學者進行相關的研 究,研究的結果皆發現自我導向學習在改善健康行為上,有顯著的效果,因此 研究者以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運用於國民小學視力保健教學。

由於自我導向教學策略在成人教育成效良好,近幾年將其運用於國小階段 之文獻研究,急救教育、課室學習、焦慮輔導、資訊教育、語文能力、自然與 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等等也漸成效(胡小萍,2006;徐世諭,2003;廖德文,2003;

林佳惠,1999;賴明珠,2008;吳佳儒,2009;張凱皓,2012)

因此本研究嘗試以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學習導向衛生策略融入健康與體育學

(31)

19

習領域,利用單元學習探求自我學習導向策略對學習者健康行為之表現,其是 否能藉由自我導向學習來提升國小學童視力保健學習的能力與效果,此乃本研 究欲進ㄧ步探討的重點。

第三節 台東縣成功國民小學視力保健實施現況

本校家長之工作以農、漁業及經商為主,社經背景大多屬於中下,外籍、

單親及隔代教養家庭不少,家長每日早出晚歸,孩童一般都托付於祖父母輩,

只能照顧其基本日常生活所需,無法兼顧其他健康問題,因而任由孩童養成看 電視、打電動、打電腦…等等長時間不良用眼之習慣,造成學童視力不良情形 更加嚴重。

依據表 2-2 成功國小 91-100 學年度學童視力不良統計表及圖 2-2 成功國小 96-100 學年度視力不良就診率了解目前視力保健實施現況,發現問題後請專家 教授指導並尋求協同校內合作夥伴。透過視力保健相關研究文獻收集、訪談等 方式所收集的資料,選定視力保健教學主題,依據視力保健教學設計原則規劃 視力保健教學課程進行行動研究。

一、成功國小校園推動視力保健議題健康促進之困境 (ㄧ)面臨的問題

本校 96-99 學年為視力保健的中心議題學校檢視這幾年的推動情形,發現我 們可能面臨的問題如下:

本校 91 學年度學童視力檢查結果,視力不良學生人數占 14%;95 學年度學 童視力檢查結果,視力不良學生人數卻占 19.8%;97 學年度學童視力不良比例 更升高至 26.4%。

表 2 -2 成功國小 91-100 學年度學童視力不良統計表

學年度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視力不

良率 14% 15.1% 17% 16.4% 19.8% 25.2% 26.4% 25.3% 25.1% 22.6%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32)

20

由表 2-2 成功國小 91-100 學度年學童視力不良統計表整理後繪製成圖 2-1 成功國小 91-100 學年度學童視力不良統計圖來做分析。

圖 2-1 成功國小 91-100 學年度學童視力不良統計圖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圖 2-1,可看出本校視力不良學童比率仍偏高(接近約四分之ㄧ),從 92 學年度持續惡化,但自 97 學年度起,開始積極推動視力保健活動,如下課遠 眺、教導護眼操、辦理視力保健語文競賽、週三教師進修時間邀請專家學者講 授視力保健知能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班親會家長參觀日向家長宣導視力不良的 危害、針對視力不良學生進行視力保健專題演講等活動,使得學童視力不良率 緩步下降,整體情形惡化趨勢平緩。

表 2 -3 成功國小學童 96-100 學年度就診率統計表

學年度 96 97 98 99 100 就診率率 58.1% 48.6% 39.3% 25.1% 22.6%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圖 2-2 成功國小 96-100 學年度視力不良就診率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33)

21

由表 2-3 整理成圖 2-2,可看出本校視力不良學童就診率持續下降,顯示家 長對孩子們的視力不甚重視。

家長因工作忙碌及對學童各類健康問題較無正確觀念,導致就診率偏低。

從 100 學年視力不良回條回收統計結果發現:一年級視力不良人數轉介 7 人,

只有 2 人就醫;就醫人數中 2 人有近視情形,可見現在的學生在接受正統國民 教育之前,約有三成以上的小朋友已罹患近視。

(二)視力保健推動困境

1.家長認為學生不需就診複檢。

大部分家長認為學生視力未達 0.8 並不需就診複檢,由於家長對於學童視力 問題存有錯誤觀念,就診後為了迅速解決學童近視問題,大多請醫師為學童配 眼鏡,配鏡後未能改變學童錯誤用眼習慣,直到學童近視加深才再就診,對於 學童視力已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

2.離開學校後的學習環境難以掌握。

學生離開學校後,家裡及安親班的照明亮度、書寫及閱讀環境,無法掌握 合乎視力保健的標準,造成學童持續視力不良的因素。

3.學生不良的飲食習慣。

視力保健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均衡的飲食,而學生往往在家庭中,常因 家長工作忙碌,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4.學童學習課業繁重,不僅用眼過度,無法有適量的睡眠及休息。

除了學校的課業之外,課外可能還有安親班、才藝班等課業,影響孩子的 睡眠及休息時間。

5.學童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平板及觀看電視

由於家長未能監督學童使用手機、電視、電腦及平板等資訊設備的時間,

造成長時間疲勞用眼,視力迅速惡化。

目前本校在推動學童視力保健上所遭遇的困難由以上五點可知,為此研究 者產生了教學的問題:

(一)運用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於視力保健是否能提升學童視力保健

(34)

22

行為?

(二)小團體學習式自我導向學習視力保健教學是否能改善學童的近視惡化 的情形?

第四節 預防近視相關研究之探討

本節分別從近視的定義、近視的分類、近視的成因、近視的治療、近視的 危害以及近視的預防來進行探討。

一、近視的定義

什麼叫做近視?它的定義是指由無窮遠來的平行光線進入放鬆的眼睛,會 被折射同時在眼球內的視網膜的前方聚焦成像。如果光線聚焦成像的位置不在 視網膜上,就會造成看不清楚的現象(賴昱宏,2004)。

近視主要是眼球光學構造的不協調所造成的。眼球光學構造主要是角膜及 水晶體的屈光度和眼球的長度,正視眼是眼睛的光學構造使影像聚焦在網膜上 而得到清晰的影像。而近視眼則是由於角膜及水晶體的屈光度太強(屈光性近 視)或眼球太長(軸性近視)造成影像成像在網膜前。若成像在網膜後則就是 遠視。若成像不只一點的話就是所謂的散光(施永豐,2004)。

簡單的說,近視的定義是當我們看遠方景物時,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之前,

近視的人看遠方景物時會模糊不清,近處的事物則可以看清楚,而必須用凹透 鏡來矯正才看得清楚的眼睛就是近視。

在臨床及動物實驗的觀察下,發現近視一旦產生,大多數會以一定的速度 增加。平均小學一至四年級每年約增加 100 至 125 度,小四至國三每年約增加 75 至 100 度,高中逐漸趨緩,每年約增加 50 至 75 度,大學以後每年只增加 25 度(魏以宣,2012)。

無論近視的定義有多少,最主要的是近視會因度數不斷增加造成眼軸持續 增長。也由於眼軸增長所以會因而產生視網膜剝離、黃斑部萎縮退化、青光眼、

白內障等,所以近視絕不單單是配配眼鏡的屈光問題而已,應將它視為一種會 致盲的眼疾,而加以預防和治療(施永豐,2006)。

(35)

23

近視可說是一種不可回復的疾病,一旦發生近視,便容易持續不斷的惡化 下去,若是不改變用眼習慣,改善眼睛健康,更可能成為高度近視,嚴重時導 致眼盲,失去視力,嚴重性不可小覷。

二、近視的分類

施永豐(2001)近視的分類其實目前近視有許多新定義及分類,就光學角度而 言,可分為:

(一)屈光性近視:

角膜屈光度過大、球形水晶體、核性白內障。

(二)軸性近視:

一般學童性近視,眼軸每增長 0.37 毫米,近視增加-1.0D。(正常無屈光異 常成年人男性 23.5~24.0 毫米,女性 23.0~23.5 毫米) 。而在台灣近視大部分 是軸性近視,由於眼軸增長所以會產生許多併發症。

魏以宣(2012)認為就光學理論而言,近視可以分為「屈光性近視」和「軸性 近視」。所謂屈光性近視是指當角膜屈光度過大或水晶體形狀偏球型所造成的 近視,或是中老年人核性白內障產生,也會造成近視度數增加。而一般學童的 近視則屬於軸性近視,乃因眼軸增長造成,眼軸每增長 0.37 毫米,近視約會增 加 100 度。

近視就發生的時間早晚來區分,在國外一般都以十五歲前後來區分,但在 台灣我們曾以縱系列追蹤發現台灣產生近視的年齡有兩個高峰,一種是早發性 近視指發生時間在七至八歲的時候;另一種則是遲發性近視指發生時間是在十 三至十四歲的時候(施永豐,2006)。

在臨床及動物實驗的觀察下,發現近視一旦產生,大多數會以一定的速度 增加。平均小學一至四年級每年約增加 100 至 125 度,小四至國三每年約增加 75 至 100 度,高中逐漸趨緩,每年約增加 50 至 75 度,大學以後每年只增加 25 度(魏以宣,2012)。

(36)

24

三、近視的成因

眼球為一光學系統,其介質包括有角膜、前房、晶狀體、玻璃體等。而影 響眼屈光最主要者為:角膜屈折力(約 45 屈光度)、水晶體屈折力(約 20 屈 光度)和眼球軸長(前後徑長約 23 毫米)。理論上,若角膜屈折力太強(如圓 錐角膜)或水晶體屈折力太強(假性近視之學說),或眼軸太長,或以上因素 組合,可形成近視(教育部,2008)。

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和調查指出,近視除了少數為先天性的遺傳外,大多與 環境因素有關,如閱讀姿勢、視覺空間太窄及照明不良、讀物印刷字體太小或 模糊、用眼時間太久、營養不均衡等,而且各因素間還會相互影響,十分複雜

(教育部,2005)。

陳明琮(2000)指出台灣人正常眼球視力的發展,在唸小學前應該是輕微遠 視,小學時應為正視(即沒度數),到國中以後會因青春期與繁重的功課的影響而 慢慢地發生近視,一直大約要到高中畢業,即青春期結束,近視度數才趨於穩 定。

魏以宣(2012)在先天遺傳或後天環境因素的研究上,發現兩者對近視產 生皆有關係,大致而言是「三分天註定、七分是後天」,即後天環境因素還是 扮演較重要的角色,例如不良的用眼習慣或長時間近距離工作,是近視產生的 主要原因。

王惠珠(2000)指出近視的成因是多因素的,與遺傳、環境因素,例如長 期近距離使用眼睛、光線太強或太弱、藥物、營養失衡等都可能有關。在台灣 則以環境因素最為重要。

近視的成因主要以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為主,其他因素的影響較不明顯,

分別介紹如下:

(一)遺傳因素

侯育致(2001)指出近視形成的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明瞭,但是有一部份是 跟遺傳和種族有關連,例如父母親皆是高度近視的人,他們的小孩也比較會有 高度近視,目前已知在體染色體 18 和 12 各有一個未知的基因會導致高度近視,

(37)

25

還有中國人比西方人容易近視。

(二)環境因素

依國外動物實驗的結果顯示,早期視覺環境對網膜的適當刺激是預防眼軸 變長的不二法門。據研究人員在台灣山地鄉的實地觀察,經常與青山綠水為伴 的孩子,無論是山地學生或平地學生,大多有很好的視力(2.0 或以上),很少有 近視眼。反之,在平地鄉長大的山地及學生近視眼也很普遍,可見「後天」的 環境重於「先天」的遺傳(林隆光,1996)。

(三)其他因素

施永豐(2010)提到艱澀的中文字也可能是導致近視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尤 其國小二年級是開始學習較難、筆劃較多中文字的階段,所以平均 8 歲就出現 近視是有關聯性的。

魏以宣(2012)指出在臺灣地區,孩童太早開始練習書寫複雜的文字,或長時 間看書、繪畫、玩電腦、練習樂器…等,都是促使近視產生的原因。尤其近年 來智慧型手機的推出,小小的手機就可以上網、玩遊戲,若是孩童太早開始使 用,近視發生的年齡可能會更為提早。

從近視的成因來看,後天的環境因素顯然是造成預防近視的重要關鍵之 一,家長及老師若能提供學童良好的環境可大幅減低學童罹患近視的機會。

四、近視的治療

現代醫學進步在近視的治療方面,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施永豐(2010)指 出目前對於近視的治療主要是以防止近視度數繼續增加為主,包括配鏡治療、

藥物治療、角膜塑型術、角膜屈光手術等,分別介紹如下:

(一)配鏡治療

這是最普遍的矯正方式,通常以全矯正為主,不需看遠、看近各一付眼鏡。

建議在 100 度以內的近視患者可以不用戴眼鏡,100 度∼ 200 度者則需要時如上 課、看電視時戴,200 度以上就應該整天戴著。

(二)隱形眼鏡的矯正

曾有報告指出,硬式氣透式隱形眼鏡有助於抑制近視的進行,但由於其研

(38)

26

究的設計並不完美,因此仍有許多爭議。

(三)藥物治療

睫狀肌麻痺劑與降眼壓藥是最常被使用的藥物。目前最有效的抑制近視進 行治療方法是阿托平(Atropine)眼藥水加上漸進式多焦點眼鏡。但是阿托平有 引起畏光及調視能力障礙的副作用,外出時應該外加戴太陽眼鏡(施永豐,

2010)。

光是配戴漸進式多焦點或雙焦點鏡片,並不足以抑制近視進行,也就是說 看遠或看近不需要兩副眼鏡(施永豐,2009)。

(四)角膜塑型術(Orthokeratoplasty)

角膜塑型片的功能是利用硬質式隱形眼鏡加上物理性壓力重新塑造角膜弧 度的原理,降低屈折性近視的發生及惡化。由於其產品需要長時間夜晚配戴使 用、永久效果無法預期以及潛藏的副作用,此產品似乎至今仍無法達到醫界一 致認可(黃子倫,2007)。

王惠珠(2000)提到角膜塑形術正在流行,許多人躍躍欲試是因為短期效果似 乎不錯。但若醫師事先未與病人溝通好,使病人誤以為它可治好近視,則可預 見將來的糾紛不斷。糾紛的另一來源是配戴方式不合乎生理,角膜受損的情況 也時有所聞。

侯育致(2001)指出角膜塑形術只有暫時效果,幾個禮拜不戴,近視度數 又回來,避免角膜感染需要小心清潔隱形眼鏡,且家長和小朋友配合度要高。

因此它對於預防眼軸增長的效果仍存有疑義,目前沒有較為可靠的研究報告支 持這個概念。

由以上的研究可發現不論任何的治療方式都只能減緩近視的惡化,若是不 能做好視力保健的工作,視力仍有繼續惡化下去的可能。

五、近視的危害

近視一般是因為眼球的鞏膜拉長,眼軸變得較長所導致,近視度數加深,

還可能引起視網膜變薄、出血、破洞或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造成視力受損甚至 失明。所以如何早期治療近視和如何避免近視是很重要的,特別台灣近視的百

(39)

27

分比是全世界最高(侯育致,2001)。

近視的嚴重性造成個人的不便,更是社會經濟的一大負擔。一個人一生中 所需的眼鏡及隱形眼鏡的費用以及眼睛或視力檢查的費用就是一大負擔。在 1987 年美國有三千五百萬人來檢查(每人檢查費 50 美元)花費高達 16 億美元,

還不包括眼鏡費用就超過 16 億美元(National Advisory Eye Council,1987;引自 施永豐,2004)。

陳明琮(2000)指出有許多人以為近視反正就是看不清楚嘛!只要戴上眼鏡 就好了,歐美國家因為近視少又大多度數較輕,所以他們的專家也不把近視當 作一般的疾病看待。事實上,高度近視如四五百度以上,就常會發生一些嚴重 的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破洞、視網膜剝離、視網膜的黃斑部(俗稱的中心點)

裂孔、出血甚至因而導致失明。

目前國內外的臨床研究和動物實驗均指出:近視並非單純之眼屈光異常,

而是眼球前後徑軸長不正常地增長的結果。近視度數愈多,表示眼軸愈不正常 增長;眼軸過度增長,眼球壁就會變薄,眼球組織也會變得較弱,因而容易引 起視網膜剝離、後極部退化、黃斑部出血、白內障、青光眼等併發症,導致失 明(林隆光,2003)。

近視對國民健康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它不僅是配戴眼鏡造成的社會成本 與個人金錢花費上的負擔而已,最主要的危機在於近視一旦發生即不可回復,

年紀越小罹患近視越容易形成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會因視網膜及其神經病變 而造成低視力、視覺缺損,甚至失明,使生活品質及生涯發展受到極大威脅(彭 秀英,2011)。

我國成人中途失明的原因之一是高度近視,中途失明者將歷經種種挑戰如 視力惡化、到處求醫,生計負擔與職業重建以及陷入模糊黑暗視界的身心煎熬 之中(萬明美,2000)。

近視的可怕在於其併發症,尤其 6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因眼球前後徑拉長 的結果,容易發生視網膜裂孔、剝離,黃斑部病變,視網膜變薄、退化,以及 白內障、青光眼等,這些併發症會影響視力,嚴重者甚至造成失明(魏以宣,

(40)

28

2012)。

因此近視這種疾病,一旦發生後,便無法回復,不只是造成個人的不便,

對於整個社會也帶來許多經濟和人才的損失,加上所併發的後遺症,嚴重時還 會導致失明,對於人一生的影響十分可怕,想想眼鏡戴上了眼鏡,就如同人被 上了手銬,而這付手銬還會跟著這個人一輩子,身為父母更要為子女的未來著 想,一同防範近視的發生。

六、近視的預防

在醫學上疾病的預防更勝於治療,陳明琮(2000)指出假使一個疾病的病因是 由單一因子所引起的,那麼在臨床處置上,通常是去除病因,治療效果應是可 預見的,例如細菌感染,但若是多重因子,包括飲食習性、生活習慣、長期的 生活空間、環境、種族文化與文明的影響,則治療上通常是以預防性為主,一 旦發生疾病,臨床上只能加以延緩進行,無法藥到病除,近視即是一個明顯例 子。

魏以宣(2012)指出近視的防治,有三個重要的原則:「避免近視產生」;

「避免近視持續進行」;「避免高度近視併發症產生」。

侯育致(2001)指出小朋友成長最快的時候是在小學,眼睛這時也跟著變 大,此時也就容易眼軸跟著變得太長而近視加深,所以小朋友不要連續看近的 東西超過一個小時,要多出去郊外踏青,童年過得快樂一點,對近視減緩或避 免近視會有幫助。

林彥君(2010)認為兒童視力保健的重點,在於確保視力能正常發展;除 了提供良好環境與視力發育的必須條件,定期篩檢更要積極,若發現任何問題,

才能及早矯正與治療。

教育部體育司所編印的視力保健實務工作手冊中提到國內外眼科醫學與流 行病學專家的建議,視力保健是務實執行避免「長時間」、「近距離」、「不 當用眼」的具體行動過程。

(一)「長時間」是指持續用眼時間超過四十分鐘以上。

(二)「近距離」是指用眼力的作業距離低於三十五公分。

(41)

29

(三)「不當用眼」是指不正確的用眼習慣。

使眼睛生理結構長期處在超過生理功能極限的狀態下,而導致視力傷害或 產生眼科其他併發症,例如強光刺激、光線不足、坐姿不良、視力異常、眼睛 不舒服、有眼科疾病徵兆的時候,仍未加處置而持續使用眼力。

視力保健工作應針對「預防與矯治」兩大方向,務實執行避免「長時間」、

「近距離」、「不當用眼」三個關鍵性致病因素的工作實務,視力保健計畫方 可奏效。

養成視力保健行為的方法:提醒近視戴眼鏡的不便、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機會教育等,家中不採購電腦、電動等設置,限制每日的電視時間。養成良好 的寫字姿勢、坐姿、手足的力量、利用制約行為養成學童視力保健行為等。恐 嚇與處罰不佳的行為(林綽娟,2003)。

每位家長應重視兒童近視的防治與治療,除了配合醫師的建議點藥或配 鏡、定期讓眼科醫師追蹤等,「預防勝於治療」更是其中的關鍵,從小給予孩 子充足的光線、寬廣的視界,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的視力工作,才是防治近視 的根本之道(魏以宣,2012)。

教育部【101 學年度學幼童視力保健執行計畫】- 視力保健校群操作參考資 料(2012)指出推動視力保健工作之策略有以下三點:

(一)除三近

近視防治策略之生活技能歸納為「除三近」策略,此三近乃指近距離用眼 情形有三種狀態:第一種為讀書寫字的近距離,用眼距離約為 35-40 公分;第二 種為螢幕注視的近距離,螢幕注視包含電視、電腦與電玩(含手機、觸控螢幕 ipad 或平板電腦),用眼距離約為看電視約 3 公尺內、打電腦約 80 公分內、玩 電玩約 30 公分內,加上現階段又有許多學校內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其用眼距離 約為 5 公尺內;第三種為長時間侷限於室內活動,用眼距離僅於數十坪空間大 小的牆壁之間,而使視野受到限制,無法紓緩眼肌壓力的近距離。

根據國內外文獻探討發現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會因眼球屈光度小時

(diopter-hrs)的持續存在,造成無法回復的眼球傷害,進而增加近視發生與惡

(42)

30

化機會,若不得已需處在這些近距離環境時,應有積極的保護措施。

(二)近距離用眼的保護措施

在「加強學童視力保健五年計畫」(民國 88 年 8 月至 93 年 12 月)期間,

對於近距離用眼環境的保護措施已經有所規範,如:讀書寫字姿勢、課桌椅對 號入座、教室照明、家庭作業(寫回家功課)時間、教科書與作業簿等印刷品 規格、學校作息時間、低年級不得使用電腦等。

各級學校本應根據這些規範加以落實,並推廣至家長,使學童居家環境的 近距離用眼環境得以改善。但面對資訊充斥、近距離生活型態普及、家長忙於 生計之下安親班成為學童放學後的中途之家,危害視力的多元因素不曾或減。

為使學童脫離眼球屈光度小時(diopter-hrs)的持續傷害,將推動策略重點 聚焦於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時間的規律性調節(規律用眼 3010;下課走出去 4010;

電子白板教學 2020),鼓勵學童中斷各種形式之近距離用眼而走到戶外,獲得 間歇性放鬆休息。

累積在自然光線下活動的時間,最好能達到天天戶外遠眺 120(分鐘)以上,

使眼球肌肉得以充分舒緩。

其中並將晚上 9 時前上床睡覺納為護眼生活技能之一,目的在於應用時間 剝奪概念使學童一方面因早一點睡覺而減少近距離用眼的傷害,另一方面也可 以使睫狀肌麻痺劑點眼學童的點眼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減緩不適。

(三)增加護眼有利因子的對策

預防近視要從生活實踐做起,生活中「除三近」,增加護眼有利因子的曝 露時數,可以相對減少有害因子的傷害。累積有利因子的對策方面,依「在校 生活」與「居家生活」設計不同的督導機制,以累積有利因子「規律用眼 3010」

與「天天戶外遠眺 120(分鐘)」的頻率與強度。

(四)累積護眼有利因子的頻率與強度

在日常生活習慣中護眼有利因子實施的頻率與強度,須累積足夠數量才能 發揮效果,可透過生活檢核記錄方式按老師與家長的角色分別督促護眼行為實 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就學與就業之職能 治療暨實習、職業 輔導評量學暨實 習、職業復健暨實 習、職能評估與職 業復健暨實習、職 業輔導評量專題研 究、職業輔導評量

學生的學習。近幾年也積極推動自主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 自評及互評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assessment as learn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