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中可分為量化與質性研究兩種,量化研究目的在預測、解釋、描述,

是屬於結果導向的研究方式,能對研究主題做廣泛性的了解,並將研究結果作寬 廣的推論,但無法對研究問題做深入的了解,也無法對某個現象的發生和過程進 行探究(鈕文英,2009b)。質性研究目的則是在探索、描述、解釋,是一種過程 和發現導向的研究,適合探索現象背後的意義、情境、脈絡與過程做豐富多元且 深入的了解,但較無法描述大範圍的現況與廣泛性的推論(Wiersma,2004)。

每個在家教育學童家庭的背景、生活經歷各有所不同具有獨特性,如此的獨 特性是量化研究無法呈現。Neuman(1997)指出,質性研究不同於量化用數字呈現 結果,而是一種詮釋真實社會現象的研究方式,深度訪談為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方

39

法。深度訪談可藉由觀察、聆聽和接觸,研究者可以透過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與 情感交流,在深度訪談過程中雙向互動進一步了解受訪者對問題或事件的認知、

感受、看法與意見(潘淑滿,2006)。

本研究需要深入而具體的探討家長對特殊需求學童在家教育的看法,基於其 研究對象的獨特性與研究目的需要深入具體的呈現,因此研究者採取質性研究中 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來回應研究議題的需求,並透過訪談所得的資料作分析、

歸納,描述出本研究所欲呈現的研究目的。

40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本研究步驟包含準備、正式研究與完成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包含文獻蒐集與 整理、確定研究主題、擬定訪談大綱,正式研究階段包含研究對象的選取、進行 正式研究,完成階段包含撰寫研究報告、提出研究報告等步驟。在研究過程中反 覆閱讀、回顧相關文獻不斷釐清研究方向與研究內容,本研究步驟分為下述三個 階段說明之:

壹、準備階段

一、文獻蒐集與整理

廣泛閱讀研究者有興趣之議題並與研究者本身經歷相關文獻資料後,與指導 教授進行討論,決定研究方向為以家長為觀點的探討在家教育服務現況與所面臨 的困難進行研究,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在研究過程中持續蒐集、整理相關文獻 資料,隨時增加相關文獻,並在指導教授的指導下確定研究方向。

二、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蒐集、閱讀與整理相關文獻,與指導教授研議後決定將研究主題訂為

「由主要照顧者觀點探究在家教育實施現況與感受」。

三、訪談大綱

本研究主要是採用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s),

是質性研究中經常採用的資料蒐集方法之一,Marilyn Licheman(2010)研究者與

41

受訪者共同分享他們所知道與所學習到的事情,並且還能為研究者增加整體情況 的理解與不同面向的了解,這部分是問卷或高度結構化訪談所無法達到的。

Crabtree 與 Miller(1992)將此研究方法視為一種「對話之旅」,透過訪談 者與受訪者間口語或非口語的溝通和情感交流的互動過程,發現、分析受訪者對 問題事件的信念、態度、感受、意見與看法等,達到研究資料的蒐集。

深度訪談分為無結構式、結構式與半結構式三種,本研究是採半結構式的訪 談方式,其特點是:根據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大綱,但提問時不需根據訪談 大綱的順序進行訪問,可依實際情況對訪談問題作調整,雖然具有彈性與隨時可 以延伸追問,但是仍有一個焦點,並非漫無目的的對話,以半開放式詢問受訪者 對於問題的感受、認知與內在想法(潘淑滿,2006;畢恆達,2010)。

本研究訪談大綱是閱讀與研究相關文獻及結合研究者實際經驗,依據研究目 的與問題,與指導教授討論後逐步形成訪談問題,確定後再進一步思考訪談順序、

內容、句型,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編擬訪談大綱的問題。

貳、正式研究階段 一、正式訪談

(一)研究對象的選取

質性研究適合對小樣本進行深入研究,在自然情境下從當事人的角度發現其 對生活事件問題的看法與觀點(陳向明,2013)。本研究為能深入了解「桃園縣家

42

長對特殊需求學童在家教育的觀點」服務現況與實施困難,故採用質性研究的深 度訪談法,依據研究目的與特性採立意取樣(purposeful sampling),立意取樣 是選擇能夠為研究問題提供豐富資訊的人、時間、地點、事物等,收集深入且多 元的資料來回答研究問題(Lincoln & Guba,1985)。故本研究根據研究範圍選擇 符合研究條件的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選取標準為願意接受訪談的桃園縣多重障 礙在家教育學童之家長,在確定選取對象後的標準後,研究者商請桃園縣的在家 教育班老師協助推薦符合研究標準並願意接受訪談的研究對象,研究者再以電話 聯繫研究對象說明訪談之目的與研究之重要性,並依訪談同意書內容徵詢其受訪 意願。

研究者在確定有六位研究對象後,卻因其中一位研究對象面臨失業造成心情 不好而退出研究,因此,研究者另外商請天使心家族幫忙推薦符合本研究標準,

並願意接受訪談之家長,天使心找到了二位符合的家庭,一位因為家長重度憂鬱 不願意與人交談,另一位因為罕病孩子去當天使心情傷痛無法協助研究。因此,

研究者繼續請在家教育老師,以及研究者本身孩子的復健師繼續尋找適合的研究 對象,或進入訪談時請受訪的在家教育家長介紹適合的研究對象。

(二)研究對象的樣本數

質性研究重視研究對象的個別經驗的特殊性,以小樣本來研究比較容易進行 深入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結論也具有學術上的價值和意義(潘淑滿,2006;葉重

43

新,2007)。本研究在研究樣本數少及研究對象受訪意願等考量下,總共蒐集了 五位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

(三)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本研究對象有五位受訪者二位為父親,三位為母親,帄均年齡 38.6 歲,其 中二位為 40 以下,其餘研究對象年齡均在 40 至 45 歲之間。教育程度一位為研 究所,二位為高中職,二位為國中學歷;職業方面,二位為家管,一位為勞工,

一位為老師,一位為商。婚姻狀況五位皆為正常;經濟方面,一位清寒,一位小 康,三位普通;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三位以母親主要照顧者,二位為父、母親為 主要照顧者,其中三個家庭有外傭協助。

受訪者子女方面,性別為三位男生,二位女生,帄均年齡為 10.6 歲;家中 排行有一位排行老大,三位排行老二,一位排行老六;障礙類別及程度,五位皆 為多重障礙,二位為重度,三位為極重度;障礙項目一位為智障及肢障,一位為 呼吸重大傷病,二位為肢障及聲語障,一位為先天水腦症。有關研究對象、家庭 基本資料及受訪者子女基本資料整理成如表 3-1、表 3-2:

44 表 3-1 研究對象及家庭基本資料

表 3-2 研究對象子女基本資料

二、訪談過程 (一)訪談步驟

選取好研究對象後,研究者透過電話連繫家長,親自說明本次訪談的目的與 主題,並說明過程中錄音與紀錄筆記的必要性,確定受訪者參與的意願後,約定 受訪時間,並事先連絡告知訪談大綱,使受訪者對於訪談內容有初步的準備。

45

訪談步驟如下:

(1)表明研究者的身分,說明研究的主題及目的,建立融洽關係並關心其生活近 況,說明訪談的重要性,保證訪談結果的用途與絕對保密原則。

(2)說明訪談大綱與受訪同意書,確認受訪者了解題目內容,徵詢受訪者的同意 並填寫受訪同意書。

(3)本研究訪談時間帄均約為一個半小時。

(4)避免引導性問題或引發情緒性敏感話題,保持客觀尊重的談話方式。

(5)保持中立態度、專注、傾聽,避免附和或回應主觀性的問題答案。

(6)訪談過程中,尌疑問處隨時記錄與詢問,以釐清受訪者的原意。

(7)訪談結束後,感謝受訪者的配合,附送小禮物與感謝卡。

(二)訪談次數:本研究受訪者編號 C 與 D 訪談次數為二次,其餘受訪者受訪一次。

(三)訪談日期與地點:以尊重研究對象的選擇為訪談日期,本研究訪談地點皆在 研究受訪者家中。

三、資料分析階段

本研究是採取深度訪談法,訪談時的錄音內容為本研究最重要的資料來源,

並且繁多又複雜,在完成訪談後,最短的時間內將訪談錄音內容譯成逐字稿,並 配合訪談筆記中的重點紀錄資料,以確保資料的完整與正確性,接著進行編碼、

分析、歸納整理與結果討論。

46

參、完成階段

此階段包括撰寫研究報告與提出研究報告。研究資料必頇厚實與有組織地描 述人、事、時、地、物等細節,讓閱讀者有真實在其中的感受(Denzin,1989;Guba

& Lincoln,1989)。葉重新(2007)撰寫研究報告的六項原則,研究報告前後要連 貫、文獻引用要具邏輯性、用字遣詞需簡明扼要、引用文獻時採客觀立場、據實 記載研究結果、各章節體例應力求統一,以及潘淑滿(2006) 撰寫研究報告的三 項原則,厚實描述研究現象的整體動態過程、研究者要覺察並反思放下個人主觀、

與讀者進行對話達到共鳴重視閱聽人,研究者將根據上述多項原則撰寫研究報告 並撰寫符合論文格式之研究論文。

本研究流程以圖 3-1 說明: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