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流程與步驟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壹、準備階段前期(七月~八月)

一、發現問題

研究者自臺師大教育系課程管理與教學領導在職專班修課期間,經常於課堂 上討論教學現場的問題。有些問題可以藉由與教授互動、同儕分享中找到解決辦 法,有些則需要透過更進一步的教學嘗試才知道哪一條路可行。從我的教學實務 中發現,文法一直是學生認為不好學的部分,因為語法使用與母語不同,有許多 規則要背,同時又是考試最容易考的部分,學生即使同樣的文法觀念學了好多次 也不見得完全理解,隨著年級越來越高,學生卻覺得學習英語越來越難,進而產 生學習挫折。因此我想藉由這次的行動研究,來想辦法解決學生學習文法的困難,

希望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法的大概念。

二、擬定策略

研究者於修課期間,在課程教學新興議題一堂課中認識了重理解課程設計,

這套課程設計強調逆向設計,也就是在設計一堂課以前,要先能設定好教學的大 概念,再來擬訂評量規準,最後再設計學習活動。我回想過去我所熟悉的文法教 學,大部分是把文法規則拆解成細部公式,要求學生記憶背誦,例如看到動詞加 ed,就是過去簡單式;看到形容詞加 er 就是比較級,這種看關鍵字找答案而不真 正理解其用法的,也是為了應付考試所衍伸出來的應對方式。然而,若套用重理 解課程設計的想法,教師應該先設定好該教學單元的大概念,據此概念設計核心 問題,再來設想用怎麼樣的評量方式可以評估學生理解程度,最後才是規劃課堂

23

上實施的學習活動,以達成讓學生思考核心問題的目標。因此,在此行動研究中,

我採用重理解課程設計的模式來解決學生學習英語文法的問題。

貳、準備階段後期(九月)

一、課程設計

本研究採 UbD 逆向課程設計模式,首先訂定核心問題,擬定最終評量方式,

再來設計學習活動。為了要讓學生能有個不一樣的文法學習經驗,並藉由課程設 計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大概念,以 UbD 的課程設計模式來規畫為期五周的課程。參 考由美國 Jay McTighe 和 Grant Wiggins 所撰寫的《重理解課程設計》一書,以及 研究者於研究所修課期間所接受到的重理解課程設計概念,來規劃 UbD 整體課程

(如附錄一),以及每周學習活動排序(如附錄二)。

本研究著重之焦點在於文法教學,所設定的大概念有二:第一,為生活上有 許多意外,如何避免意外保護自己,同時也搭配課文主題,希望學生不僅僅記誦 課文的單字句型,更要對於主題有所感受。第二,為讓學生理解英語時態變化來 自於動詞的改變,與中文不同,而選定教授的時態為過去簡單式及現在完成式。

此核心問題的訂定是有感於過去自己的文法教學,似乎過於著重規則講解及記誦 動詞變化,擔心學生無法應付學校的英語大小考,而較常反覆地讓學生練習文法 題目,認為學生經過多次相同題型的施測後,應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練習並非 全然無效,但這過程帶給學生的訊息是,寫題目和考試成為習得英語文法的唯一 途徑,而無法透過紙筆練習學會文法概念的同學,相對更沒有機會有其他情境來 協助其理解。因此本研究以大概念作為教學目標,以讓學生理解文法時態的變化 與動詞變化有關,讓孩子去發現英語和中文不同之處,從比較的過程中感受語言 的差異,進而引發其學習興趣,而不用條列式的文法規則來框住孩子的學習經驗。

除了擬定學習的大概念之外,評量也是 UbD 著重之處。UbD 的評量不同於一 般常見的紙筆測驗,視定期評量分數為孩子的學習總成果,而是強調在教學過程 提供多元評量,讓孩子在不同情境下應用所學,展現學習理解,並要能先設定最

24

終的真實評量,作為學習階段的成果指標,檢視學生是否理解核心問題。本研究 的實作評量是以 GRASPS 模式檢核學生學習表現,給予學生真實情境,讓學生擔 任校園記者,訪問同儕在學校內是否遇到、聽到或見到校園意外來撰寫新聞稿,

新聞稿要能正確使用過去簡單式和現在完成式的時態句子,分辨事件發生的時間 和狀態,從寫作中觀察學生使用動詞的正確性及時態掌握是否得宜。確定了學習 的核心問題及評量,UbD 設計的第三步驟才開始設計課程活動。研究者規劃每節 課四十五分鐘,以五周時間進行學習活動,前兩周為行動研究的第一階段,後三 周為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本研究透過 UbD 之大概念,引導學生認識時態,結 合文法教學策略、連結學生生活經驗、小組合作學習等面向,來逐步建立孩子的 文法時態學習概念。

二、建立時態觀念

經過兩周第一階段的課程實施,主要在於建立學生時態觀念,在教學的過程 中,融入以下幾點作法,為第二階段的課程做準備:

(一)文法教學策略

這階段的文法教學,採取聽力注意練習的方式,讓學生注意課文中的 四段對話,分別發生在什麼時間點。第一周以 Ellis(2002)建議之具體文 法教學策略,於課堂上進行文法聽力理解練習,讓學生聽一段涵蓋文法重 點的聽力,主要著重在理解大意。第二周課程,著重在學生能否解釋自己 所學習到的內容。延續上一周文法教學策略,採聽力注意練習、發現文法 規則、改錯等。聽力注意練習,即學生要能夠反覆重聽同一個段落的情況 下,有意識地去聽特定的文法結構;發現文法規則是透過互動學習單,讓 學生能夠分別找出過去簡單式和現在完成式的句子,並能標記動詞,解釋 自己判斷的準則。改錯則是讓學生能夠閱讀一個句子,該句子有兩處畫底 線,學生必須選擇其中一處來改成正確答案,並要能夠說出更改的原因。

除了聽力注意練習,同時也進行文法時態介紹,搭配筆記學習單,讓

25

學生能在聽講時記錄重點,但筆記內容並非以文法規則為主,而是從中文 如何描述時間,來引導學生思考英語如何描述時間?是什麼因素造成了英 語時態的改變?一步步帶學生思考,為何英語會有各種不同時態,接著再 帶到本課所關注的過去簡單式和現在完成式的介紹。由於學生先前有學習 過去簡單式的經驗,在此階段介紹文法時,主要針對現在完成式,透過繪 製時間軸、看圖造句、時態句子配對等活動,讓學生熟悉現在完成式用法。

(二)新聞時事

為了讓學生對於自己的生活周遭有所感覺,在教學上也以實際發生的 新聞時事作為舉例。例如用 2018 年暑假發生的泰國足球隊受困於山區洞穴 的新聞,來讓學生感受這些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學生,遇到意外發生時,

可能有的感受。另外時事的導入也為最終的實作評量做準備,讓學生發現 每天身處的校園其實也是危險常發生的地點,自己有沒有發生過或聽過任 何校園意外,又可以如何預防,透過訪問同學撰寫新聞稿,來宣導如何避 免意外,保護自己。

三、小組合作

在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相信透過同儕對話,能夠激發更多學習的契機,光 是靠教師一個人在台上苦苦解釋,效果可能不及學生互相討論來的好,加上小學 生的注意力較短,雖然為六年級學生,但能夠安靜坐在位置上的時間也是有限,

因此在課堂上,設計較多讓學生討論文法規則、解釋判斷時態原因的活動。雖然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免會聊天,或是音量無法控制導致教室鬧哄哄,但觀察學生 的討論的情況,以及收回的學習單成品,其實多數的學生還是能從與同儕互動的 活動過程中學習。學生在最後的問卷回饋也表示,透過小組學習討論,能夠和同 學一起想答案,透過同儕的語言更能了解文法概念,上起課來較不枯燥乏味。

總而言之,第一階段主要在於評估孩子的文法程度,並建立對於過去簡單式 和現在完成式的觀念。第一周課程,在 UbD 課程架構方案剛介入時,評估學生目

26

前的文法概念,對於文法中的時態認識多少,並熟悉個人完成任務及兩兩一組完 成任務的課堂模式。為了讓學生有不一樣的文法學習經驗,研究者不以條列規則 開始教學,而是從學生熟悉的中文來帶出英語文法中動詞如何影響時態,同時也 用簡單的句子輔以圖片,讓學生能夠了解同一個句子若動詞改變也將改變句子的 意思及表達之時間。每個學習活動的教學目標、蒐集之研究資料、對應到 UbD 的 WHERETO 教學活動內涵,如下表 3-1 所示,10/2 到 10/11 為第一階段,10/16 到 11/1 為第二階段:

27

28

29

30

31

32

33

四、研究參與者招募

為了實施研究,除了研究者自身為研究參與者之外,我以目前任教的六年級 班級作為我的研究對象。在開始研究前,撰寫簽呈通知我所服務的學校,獲得學 校同意後,再發下教學影音記錄同意書(如附錄三)給學生。由於六年級的學生 年紀尚小,因此教學影音記錄同意書必須經過家長同意。我回收同意書的同時,

若有家長存有疑慮或不同意,皆尊重其最後是否同意參與研究的意願。

參、實施階段

研究從十月份開始,進行為期五周的教學。前兩周分別為醞釀期及發展期,

屬第一階段,後三周分別為實作期、應用期及驗收期,屬第二階段。由於行動研

屬第一階段,後三周分別為實作期、應用期及驗收期,屬第二階段。由於行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