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UbD 融入英語課程實施成效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UbD 融入英語課程實施成效

壹、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理解後測成績之共變數分析

原則上在教學介入前,大致可以視實驗組與對照組為兩個同質的樣本,而教 學結束後,兩組學生再次分別進行相同試卷之後測,並以共變數分析方式,將兩 組個別的前測成績作為共變數,進一步考驗後測成績的差異情形。

為能進行共變數分析,需先確認兩組後測成績迴歸斜率是否一致,本研究經 統計分析後發現(如表 5-1 所示),兩組組內迴歸係數未達顯著,F(1,56) = 0.41,p = .53,

表示研究數據的迴歸係數具有同質性,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前提假設,可接著進行 共變數分析。而在呈現共變數分析的結果前,必須先確定兩組後測成績是否同質,

從 Levene’s 檢定報表結果可知,兩組後測成績誤差變異數顯著性為 .75(如表 5-2 所示),表示後測成績原則上可被視為同質。以前測成績作為共變數,檢視兩組後 測成績的統計考驗結果可發現(如表 5-3 所示),F(1,57) = 4.77,p= .03,表示實驗組 與對照組後測成績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又調整後的實驗組平均數(41.54)明 顯優於對照組(33.33),因而可以推論本研究採用 UbD 課程設計進行英語文法教 學,相較於一般教學介入,能較好的提升學生學習理解的表現水準和效率。進一 步以 R2計算實驗介入的效果量為 0.08,屬於高效果量之介入結果(Cohen, 1988),

表示本研究實驗介入具有相當程度效果量。

66

表 5-1

學習理解迴歸係數同質性摘要表

變源 SS df MS F p 組間 87.72 1 87.72 .41 .53 組內 12016.67 56 214.58

總和 103196.00 60

*p < .05

表 5-2

學習理解Levene’s 同質性變異數檢定摘要表

變源 F df 1 df 2 p

後測 .10 1 58 .75

*p < .05

表 5-3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理解後測成績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源 SS df MS F p

組間 1012.28 1 1012.28 4.77 .03*

組內 12104.39 57 212.36 總和 19120.73 59

*p < .05

貳、 實驗組學習理解表現之描述統計

除了進行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後測比較外,本研究也針對實驗組內部的進步情 況進行分析,分別針對學生的學習理解的應用及解釋面向之表現情形,將學習單 所得的歷程性學習表現進行評分和統計呈現,所得結果如表 5-4 所示:

67

表 5-4

實驗組學習理解表現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測驗名稱 總分 平均數 標準差

學習理解(應用)前測 36 34.97 1.52 學習理解(應用)後測 36 27.50 7.82 學習理解(解釋)第一組測驗之前測 36 26.28 8.79 學習理解(解釋)第一組測驗之後測 36 30.40 5.79 學習理解(解釋)第二組測驗之前測 36 12.97 8.89 學習理解(解釋)第二組測驗之後測 36 29.47 5.85 一、 學習理解(應用)

若從實驗組學習者日常學習表現進行分析,針對學習理解的應用部分,本研 究設計了前後兩份學習單,分別於 10/16 及 10/24 施測,10/16 學生閱讀教師所設 計之情境,依提示造句;10/24 學生習寫之時態三格漫畫(附錄十二),主要為評 估學生能否自行設計情境寫出句子。測驗結果以表 3-2 的共同評分規準進行給分,

結果如表 5-4 所示。學生在進行第一份學習單時,可能因為教師使用強結構的提示,

學生同樣是要應用文法概念,但有教師的提示,因此完成之正確率較高(總分 36 分,平均數 34.97 分);而第二份學習單屬於開放式題目,學生要能應用自己對該 文法的理解和認識,自己設計時態情境,用正確時態來造句,回答較有挑戰(總 分 36 分,平均數 27.50 分),造成學生實際表現出的程度差異增大許多(標準差 7.82),因此推估學生在學習理解的應用層面仍可有進步空間。但若從學生個別的 學習狀況,仍可看出學生在自行創造情境的應用層面有所提升,例如以 S16 而言

(觀-20181025-S16),S16 的英語程度在班上並不出色,以成績而言甚至常常位居 倒數名次,從 S16 學習理解前測的分數來看,排名為班上最後一名,但在後測的 學習單作品中,S16 生卻能自己發想情境(如圖 5-1 所示),正確使用時態,描述 生活的情景,雖然用語簡單,但可觀察到學生逐步應用在不同情境中,應用動詞 時態變化影響時間的觀念,即本研究所著重的大概念。

68

圖 5-1. S16 課堂作品

二、 學習理解(解釋)第一組學習單

若從實驗組學習者日常學習表現進行分析,針對學習理解的解釋部分,本研 究設計了第一組前後兩份學習單,分別於 10/11 及 10/25 施測。10/11 學生習寫之 互動學習單(附錄十)主要為評估學生能否將過去式和現在完成式兩類的句子分 類並說明判斷原因;10/25 學生習寫之小組討論學習單(附錄十三),主要為評估 學生透過閱讀他人作品,判斷對方使用之時態是否正確。測驗結果以表 3-2 的共同 評分規準進行給分,結果如表 5-4 所示。學生在經過兩周的學習後,可以看到學生 間的程度差異減少,且作答的正確率提高,顯示學習者較能掌握學習理解的解釋 層面,應可從此表現情形推估學生針對文法學習的學習理解有所成長。

三、 學習理解(解釋)第二組學習單

若從實驗組學習者日常學習表現進行分析,針對學習理解的解釋部分,本研 究設計了第二組時態學習單(附錄五),此份時態學習單分別於 10/2 及 11/7 施測,

主要為評估學生對於時態之認識,能否解釋各種時態使用時機並加以造句。測驗 結果以表 3-2 的共同評分規準進行給分,結果如表 5-4 所示。學生在經過四周的學 習後,可以看出其學習理解的解釋層面有大幅度的成長,且相較於第一組學習單 成長的幅度更為明顯,推測可能是因為兩次檢測間隔較久,介入教學的時間較長,

學生的學習成果較為明顯,相較於第一組學習單更能展現出較顯著的學習成長。

69

參、 實驗組學生的想法與回饋

在實驗最後階段,發下問卷給實驗組學生作答,以了解學生在這兩個月來對 於 UbD 介入教學的感受。問卷主要針對學生對於大概念是否理解、學習動機是否 提升以及對於 UbD 教學設計的感受

一、 對於大概念的想法

在評估學生對於本單元所設定的大概念項目,請學生填寫「這一課的重點為」、

「我理解英語之所以會有時態,主要是因為」、「影響英語時態變化最重要的關鍵 為」等三個題目,以下將逐項分析之:

(一)本課重點

第一個是否能答出課程重點,主要是看學生是否能說出學習主題,即為 大概念,幾乎全班的學生都說明確說出時態相關的回答,寫出現在完成式、

過去分詞的學生有 26 位(87%),例如 S15 能具體說出本課重點,而就其課 堂表現,也能看 S15 能夠從原本不知道何謂現在完成式(單 1-20181002-S15),

一直到能說現在完成式的動詞特色(單 1-20181107-S15);僅回答過去簡單式 的學生有 2 位(6%),例如僅回答過去簡單式的 S6,觀察其學習歷程(單 10-20181024-S6、單 13-20181101-S6),其獲得之分數確實相較於其他同學來 的低;回答不知道者和作答無法辨識的學生各 1 位(6%),而回答不知道本 課重點的 S3,回顧學習過程,其實他可以點出同學寫的句子所使用的時態,

也能解釋為什麼知道(單 10-20181025-S3),回答不知道可能是不知如何具體 說出自己的理解,而非全然無知。就這題的統計結果,顯示幾乎全班可知這 一單元的大概念在於認識時態,特別能夠說出主要教授的時態,包括這一課 剛接觸的現在完成式。

(二)理解時態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學生是否能說出英語之所以會有時態的原因,回答跟 表達時間有關的學生佔 13 位(43%)例如 S16 表示時態是「為了分清楚時間

70

的變化」;能說出因為和中文不同的學生有 2 位(6%),例如 S7 表示英語「句 子不像中文直接把時間寫出來」;回答上課有教或聽老師講解,但沒有說出具 體原因有 7 位(23%);回答以前學過的同學有 2 位(6%);回答不理解有 1 位(3%);回答不理解的這位同學正是答不出本課重點的 S3;作答無法辨識 的學生有 5 位(17%)。整體來說,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能夠理解英語的時態是 為了呈現時間的不同,和中文不同。雖然有部分學生沒有寫出具體原因,解 釋自己為什麼知道英語中有時態,但因為上課有聽或聽老師講解,也算是呈 現積極的學習態度,屬於正向的回饋。

(三)影響時態變化之關鍵

第三個問題是關於學生是否能說出英語中時態變化的關鍵,同時回答動 詞與時間皆會影響時態的學生有 3 位(10%),其中一位 S18 的學習歷程,其 所得分數在班上皆為中上( 單 6-20181011-S18、單 10-20181024-S18、單 13-20181101-S18),後測成績也是全班最高;回答跟時間有關的學生佔 15 位

(50%),說出因為受動詞影響的有 4 位(13%),回答不知道者有或未作答 者有 4 位(13%),其中回答不知道者包括前兩題無法正確作答的 S3 及 S6。

整體來說,有近七成的學生能夠說出影響英語時態的關鍵是時間和動詞,顯 示學生能理解本單元的核心問題。

二、 對於 UbD 教學設計的感受

問卷中詢問學生對於這幾周課堂上進行活動的想法,有 15 位(50%)同學回 答最喜歡分組討論,因為能夠選擇自己信任的夥伴,說出彼此的想法,一起討論 想一些好玩的答案,也能教學相長,互相指導彼此不會的地方。有 9 位(30%)

對於課堂上做的學習單有幫助,包括時態學習單、時態三格漫畫學習單、分辨過 去簡單式和現在完成式的學習單等等,學生表示能夠透過學習單看到自己從不會 到的過程,也有學生說第一次自己寫報導印象深刻。對於課堂活動沒任何印象的 同學有 3 位(10%),也有 3 位(10%)表示有印象的活動,包括考試和看影片,

71

卻未曾在這段研究期間實施過。從結果來看,班上有一半的同學認為透過小組討 論,能夠幫助自己學習,在互動的過程中留下學習的軌跡,也提升了學習興趣,

例如 S7 表示「原本不會,但現在大部分都會!」,顯示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三、 其他想表達的意見

在問卷裡也詢問學生有沒有針對學習或課程有想說的話,班上有 17 人(57%)

在問卷裡也詢問學生有沒有針對學習或課程有想說的話,班上有 17 人(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