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的蒐集與處理方式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與處理方式

壹、資料蒐集

本研究採取 UbD 課程設計,讓學生經過學習後,其學習理解的表現能獲得提 升,而學生學習表現的提升應該來自於課程設計的精緻及連貫性,因此學生在課 程實施過程的每個階段之學習表現情形,也是實施 UbD 格外重視的環節。除了要 觀察學生參與研究的前後表現是否不同,也要同時關注學習進程的表現,本研究 除藉由前後測的學習表現,來了解 UbD 課程之實施效益外,亦收集學生在學習過 程中的歷程性資料,藉以呈現課程介入後的細部效能。

37

一、 前後測試卷

本研究學習理解的表現情形,以學習理解前後測自製試題(附錄四)之成績 為主要依據,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在實施 UbD 課程以前,研究者先邀請教授同 年段同組別的一位英語老師協助本研究,提供研究者設計好的前後測驗題目與之 審評,試卷主要是讓學生辨別過去式和現在完成式,觀察學生能否從文章脈絡中 找到過去式和現在完成式的句子,並能根據不同時態進行歸類及改變動詞。審評 後讓該位老師所任教班級學生同步進行前後測。實驗組於研究第一階段的第一堂 課施行前測,並蒐集學生前測成績,經過兩階段的 UbD 課程之後,在研究第二階 段的最後一堂課,進行後測。對照組亦同步於研究第一階段的第一堂課施測,中 間以一般文法教學為主,並在研究第二階段的最後一堂課進行後測,藉此比較實 驗組學生參與 UbD 課程的前後差異。

二、 教學錄影檔

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以錄影的方式記錄學生學習過程。由於研究者本身即 為研究對象之教師,無法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較全面且完整的紀錄每一位學生 的學習狀況,因此透過攝影設備來記錄課堂狀況,包括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小 組活動等,皆作為呈現理解的學習證據。

三、 文法學習單

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學習單作為紙筆形成性評量,透過學生具體寫出的成果,

作為評估學生理解程度之證據之一。文法學習單的蒐集類別分作兩類,第一類的 資料同時作為質性和量化的資料蒐集來源,這類的文法學習單皆採相同規準評量 評分,如表 3-2 所示;第二類的文法學習單僅作為質性資料檢驗,不予計分。文法 學習單的順序按教學時間序編列(如表 3-1 所示),各類文法學習單資料說明如下:

(一)第一類文法學習單

1. 時態學習單(附錄五):簡介學生到六年級為止所認識的時態,包含現在 式、過去式、未來式,以及本單元會學習到的現在完成式。由於未來式不

38

在此研究中著重關注的時態,學習單以未來式為範例,讓學生參考寫出對 於其他時態的認識。在進行教學前後,分別讓學生兩兩一組,完成時態學 習單的內容,包括說出何時使用這個時態、該時態的動詞特色、以及能否 運用自己對該時態的認識造出兩個正確句子。此學習單之習寫結果分數作 為評估學生學習理解當中的解釋面向。

2. 互動式學習單(附錄十):為二十句過去簡單式及現在完成式句子黏貼學 習單,十句為過去簡單式,十句為現在完成式,學生要辨別時態,黏到正 確的時態位置上,並寫出判斷的原因。此學習單之習寫結果分數作為評估 學生學習理解當中的解釋面向。

3. 時態三格漫畫創作(附錄十二):學生自行設計情境,選定一主題,透過 改變動詞來寫出及畫出現在簡單式、過去簡單式及現在完成式之三格漫畫。

此學習單之習寫結果分數作為評估學生學習理解當中的應用面向。

4. 小組討論紀錄單(附錄十三):學生兩兩一組,透過同儕互評的互動回饋 歷程,觀察學生是否能夠運用自己已知的知識來判斷他人文法學習的成果 是否正確。此學習單之習寫結果分數作為評估學生學習理解當中的解釋面 向。

(二)第二類文法學習單

1. 影音學習單(附錄六):以新聞時事為主題,採問答題形式,針對影片中 的題目作答,包括詢問影片主旨、影片裡的人物感受及事件發生之簡易經 過,最後問學生的生活經驗等,共五題。

2. 聽力大意學習單(附錄七):採簡答題形式,包括聆聽對話主旨、對話中 事件發生的時間點、以及學生如何判斷時間點等。聽力共四段落,每段落 三小題,共計十二題。

3. 聽力細節學習單(附錄八):採填空題形式,主要聆聽對話中的動詞後填 入,藉以判斷對話中事件發生的時間點。聽力內容共四段落,共計二十格

39

填空題。

4. 時態筆記單(附錄九):利用定義、樹線圖及例句等筆記空格,讓學生認 識現在完成式及辨別過去式。

5. 動詞變化學習單(附錄十一):讓學生從各種不同的動詞變化規則中去歸 類,發現規則並寫下規則變化。

四、 GRASPS 實作評量

課程進行最後進行實作評量,根據 GRASPS 的設計原則來模擬情境。學生是 一位參加校園新聞社團的一名校園小記者,正要著手撰寫文章,來編輯新一期的 校園刊物。本期的重點為校園安全,學生的任務是在校園中採訪同學,問問他們 有沒有在學校發生過什麼意外,當時的情況為何、心情如何、誰介入協助,最後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防堵意外發生。

學生擔任記者進行訪談前,教師先設計三步驟學習單,引導學生逐步進行活 動。第一步驟的學習單,先寫出 GRASPS 設定的情境,讓學生了解任務,認識評 分規準,再來閱讀訪談問題並自行寫出答案,為他人來訪談自己時做準備。第二 步驟的學習單,教師提供訪談對話的範例,學生要兩兩互相訪談,分別寫下互訪 的答案,學生可以按照第一步驟所使用的學習單輔助自己的回答。第三步驟的學 習單為引導式寫作,學生能在關鍵處填上自己的答案,並能用自己的話描述所訪 問到的事件。寫作時,學生要能用過去簡單式時態描述這件意外發生的情況,並 用現在完成式來寫出訪問者的回答,例如這位訪問者在事件剛發生時,遇到了什 麼狀況。採訪完後撰寫一篇文長 80~100 字左右的新聞稿。實作評量皆根據評量規 準給分(如表 3-3 所示)。

五、 教師省思札記

教師每日課堂結束後,針對上課的狀況寫下省思札記,作為資料蒐集的證據 之一。

40

貳、資料處理方式

一、學習理解前後測量化分析

學習理解前後測為相同試卷內容,試卷共計 16 題,第一大題為找出文章中過 去簡單式和現在完成式的句子各兩句,一句 10 分,共計 40 分。第二大題填充題,

填入正確的過去簡單式和現在完成式動詞,一格 6 分,共計 60 分,合計 100 分。

所得結果,以前測成績作為共變數,調整實驗組和對照組之後測成績,再進行變 異數分析的統計考驗,藉此評估學生學習理解成效。

二、設定評量規準工具 (一)文法活動學習單:

透過目標一致的評量規準,紀錄學生學習歷程,並將規準數據量化,當 作資料比較的依據。資料皆依教學之初的評分規準進行評量,如看原始成績,

可以關照到每個學生在一樣的標準下,可以拿到幾分。此外,取得量化分數 後,會依學生表現進行分數的標準化,來逐一檢視每位學生分別在第一階段 和第二階段的學習進程,並比較學生在團體中之進步情形。評分規準如下表 3-2:

41

表 3-2

文法學習單評分規準

(二)GRASPS 實作評量:

視為整體學習活動的最終評量,針對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評量規準,作 為評分依據。評分依據如下表 3-3:

評分 能否表現出正確答案 能否解釋正確答案

4 分 能完整的回答正解 能正確解釋原因,寫出動詞為影 響句子時態的因素,並提出其他 相關輔佐證明

3 分 能部分的回答正解,即能點出動 詞,但時態變化錯誤/僅能點出部 分動詞變化(如現在完成式只能 說出 has/have 或過去分詞,並非 兩者同時,拼字亦不列入考慮)

能解釋原因,寫出時間或動詞為 影響句子時態的因素,但動詞不 完整(如現在完成式只能說出 has/have 或過去分詞,並非兩者 同時)

2 分 能部分的回答正解,即能點出動 詞,但用錯時態或無法透過動詞 判斷時態

能解釋原因,但並無提及動詞為 影響句子時態的因素,或已提到 動詞但判斷錯誤

1 分 無法答出正確答案 無法解釋原因

0 分 未作答 未作答

42 分析法,擷取其內容,進行資料詮釋與判斷(Krippendorf, 1980)。原始資料編碼 方式如下表 3-4 所示:

43

表 3-4 資料編碼表

編碼 說明

觀-20181001-S1 表示研究者在 2018 年 10 月 01 日對編號 1 號學生的課堂觀察

錄-20181001 表示研究者在 2018 年 10 月 01 日的課堂影片

札-20181001 表示研究者在 2018 年 10 月 01 日所記錄的教學省思札記

單 1-20181001-S1 表示編號 1 號學生於 2018 年 10 月 01 日做的第一張學習單

筆 1-20181001-S1 表示編號 1 號學生於 2018 年 10 月 01 日做的第一次課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