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發現概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章所提言說結構及敘事理論各相關面向之分析,另引進窗口概念,統合諸多項 目以資示文本的時間、空間轉換及各素材間之扣連關係。第四節以此進行前 測,可知分析工具大致符應所需,除檢視研究問題外,再於其後列出七項工具 本身須另加整理修訂之處,確立後續進行分析之具體方式。第四章即依修改後 的新聞言說結構與窗口兩種方式,分析選定之人民日報四篇及聯合報七篇文 本,以分析所得初步整理出回應研究問題所需之各部份資料。

下節將依第四章分析所得及前三章探討之概念回應研究問題,作出研究結 論。

第二節;研究發現概述

第四章已對選定文本進行分析並從中整理所得,此處再加以回顧並進一步 回答三個研究問題。

一、研究問題一:「新聞文本中的歷史故事/現在故事的時間元素是哪些?」

此問題經過第二章文獻探討及第三章研究方法的討論之後,實際分析時是 以新聞中的過去素材及現在素材視之。按第三章文本選擇標準來說,過去素材 便是其中操作定義的「歷史事件」,現在素材自然便是問題中的「現在故 事」,以下亦以第三章所擬方法由能夠顯示文本素材及架構的新聞言說結構分 析回答(分析請參見第四章,圖4-2~4-11,表4-3~4-13)。

兩報文本素材都以過去為多,現在素材較少,但與聯合報相比,人民日報 文本的過去素材更明顯多於現在素材。在內容上,人民日報多數的過去素材都 是戰史,材料是戰場上作戰的情形,如R1和R4的過去素材及R3的一部份素材皆 是。聯合報過去與現在素材的份量比較接近,內容也多元一些,除了戰史外(如 U5),還有外國人士(U1, U7)及台灣人士(U2)與抗戰的故事,而於當年參戰者的 相關報導另出機杼(U4),並未著重表現戰史。在人民日報上,參觀紀念館的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動新聞(R2)在聯合報上則換成了紀錄片首映的場合(U3),取材在在顯示出兩報 報導「抗戰史事」時所持的角度與「想像」有所差異。

合而論之,兩報的現在素材有以下幾類:

1.訪問參戰者(R1,R4)。

2.訪問戰時與抗戰相關的人(U1)。

3.紀念活動訪問(R2, U6)。

4.紀錄片、紀錄書問世(U3, U7)。

5.訪問參戰者家屬(U4)。

過去的素材則是:

1.戰史(R1, R3, U1, U5, U7)。

2.戰時回憶(未必參戰)(U2, U4事件1)。

3.戰後回憶(與戰時人物有關)(U4事件2, U6)。

4.將戰事紀錄下來的過程(U3)。

(除有必要,以上列舉時不再詳列事件,因大部份報導內的現在及過去事件各自 都屬同一類型)

這些素材可以下圖加以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5-1:過去與現在素材關係圖。

上圖中,越接近核心者,表示其與抗戰關係越為直接;中央粗橫線上方寫 的是現在素材,下方寫的是過去素材。如最裡面的方塊,上面寫的現在素材即 是與抗戰關係最直接的參戰者(訪問參戰者),下面寫的過去素材則是戰史。由 文本取材或說由新聞寫作的過程來看,可謂「訪問參戰者於是得到戰史」,不 過外在的時間順序其實是「先有戰史才有訪問可言」。不論怎麼看,此圖都表 現出兩報所有文本中過去與現在素材的對應關係,亦即有訪問參戰者就有戰 史,有訪問戰時相關者就有戰時回憶,唯一的例外是紀念活動訪問(見圖5-1最 外圍上方),考諸報導原文可知,紀念活動上的發言常不牽涉事件而是評論或個 人感想,在敘事角度的素材分析上也就暫時略而不計了。

由此圖示可以發現,新聞敘事中的歷史事件與歷史敘事有相通之處。第二 章曾論道:「就歷史意義來說,過去是現在的基礎,但過去是否被表現出來、

紀念活動訪問

紀錄片、紀錄書問世

將戰事紀錄下來的過程 訪問參戰者家屬

戰後回憶

訪問戰時與抗戰相關之人

戰時回憶

訪問參戰者 戰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何表現出來,則取決於現在。同樣的,現在事件的意義不在當下,而在於未 來對現在的評價,如歷史學家便常在已經知道結果的情況下研究,從結果追尋 事件的原因。」(參見本研究第二章,頁 35)在分析過的新聞文本中也是一樣,

歷史事件(過去素材)並不以「純粹」方式單薄地出現在新聞中,其取材與現在 素材有一定聯繫,且這種關係在報導中明顯呈現,這很可能是新聞帶起歷史感 的關鍵之處。

接下來要進一步總體分析兩報的新聞言說結構圖,以及素材的其他時間面 向,也就是時長(轉折點/展開)與時序(中斷/平行)。

人民日報在新聞結構上是一層層向下延伸,如圖4-1 所示 R1 之結構,事件 3 的後續是整個情節 2,更明顯的是圖 4-3,其事件之間的連接關係比較簡單,

甚至沒有背景、後續等連接關係,各事件分屬不同的情節或故事。

在時序上,人民日報大部份素材是中斷的,但有少數(R1, 事件 5, 6;R2, 事件1, 2, 3;R3, 事件 6)為平行。R1 及 R2 的情況是不同事件間有相互平行的 關係,尤其R2 內所有事件皆為互相平行,屬同個故事中三個不同的現在事 件。R3 情況不同,其事件 6 中有多事平行發展,並未標明諸事明確順序,呼應 了第二章所論平行素材之多條線索交叉造成之「無序性」。

在時長上,人民日報多數素材都屬轉折點,展開的素材有 R1, 事件 1, 2, 3;R4, 事件 1, 4,這種素材有為後面事件起頭或總述的功用。而 R4, 事件 4 是個特例,其為報導最末的素材,卻有「展開」的時長,時間從戰末一直跨越 到訪問不久前,特別能串起此報導之諸多戰時故事與「現在」,且能總結全 文,故展開除能「由一連串事件建立意義」,亦能在這「一連串」所包含的時 間上發揮承先及總結的功能,並溝通過去與現在。而屬轉折點的諸素材與展開 相比,則是一點一點的湊出故事或情節的內容,彼此之間沒有那麼緊密清楚的 關係。

同樣由言說結構觀之,聯合報文本裡各事件的關係比人民日報來得複雜緊 湊,少有事件與其它事件彼此間沒有其它連繫而只是同屬於一個情節或故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與人民日報不同,聯合報的文本結構之各事件甚至互有「套疊」,由圖中的線 條連結可以看到除了最簡單的「下一事件為上一事件之後續」或「上一事件為 下一事件之背景」,還有相反的(如 U1,事件 2 反而是事件 1 的背景)或更複雜 的關係如U2 及 U3 其事件間的連接跨越事件順序,而非依序進行。由於進行分 析時事件編號是依其出現在報導文本的順序而定,由此亦可略知聯合報的素材 接下來組成故事時其時序變化更為多樣。

聯合報的素材時序與人民日報相仿,多屬中斷,少數平行者為 U5, 事件 1, 3 和 U6, 事件 1。U6 事件的平行和人民日報 R2 相似,U5 則是模糊的平行(推 斷大致都在抗戰時)。由兩報文本可看出,素材比較清楚也比較容易出現的平行 關係是同在某種「現在的場合」。典型的例子是R2,其受訪者都在同一個參觀 紀念館的場合中,此類平行明顯而易於標示。但如為過去素材,其平行多半模 糊,只能大致推定出來。

借用Bal(1997,參見本研究第二章頁 28)之言,型式本身便可能對素材結 構有些意義,本研究認為相較於大多數中斷的素材,文本中的平行素材突顯出 緊湊的氣氛,如R1 及 R3 中平行的諸事件可表現出當時事務之多、時間之緊,

另尚可顯示「數量」的意義,如在R2、U5、U6 的素材中都可看出「同一時間 內有好幾人在進行同類的事」。

最後講到時長,兩報相反,聯合報展開的素材比轉折點多,由結構圖示也可 略見端倪。如上所言,聯合報各素材間關係較「複雜」,許多素材之展開是由 數個屬於同情節或同故事的事件開展而成,如U2 的事件 1 和事件 3;亦有在一 事件之內的展開(U3, 事件 2, 3, 4, 5),可見聯合報文本較常以連串事件展現故 事,與較多轉折點的人民日報相比,敘事上更緊密連貫一些。

二、研究問題二:「這些元素如何構連起一篇或是一系列的報導文本?」

上一章在言說結構分析後曾再以窗口概面逐篇分析文本。窗口可分為橫向 及嵌入兩類,前者指一個窗口關閉時,文章可轉向情節中任何其它節點,但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法預見下個窗口的內容;後者在閱讀時則可察知窗口關閉後敘事將返回之場景 與時間(參見本研究第三章,頁 61)。本研究關心敘事時間的變化,研究問題二 所問正為由素材進入故事層次,旨在理解敘事如何連結。按以上兩類窗口定義 可知,可以預測內容的嵌入窗口其連綴成文並無困難,時間的跳躍變化必然出 現在橫向窗口。

橫向窗口有因時間、空間變動而轉向其它節點者,還有因內容主題改變而 致者。以下先從敘事時間著手,由次序、節奏、頻率變化處(即非順敘、概要、

單次)觀察文本時間變化的狀況,分析它們出現的時機與意涵;次而論及非時間 變化的橫向窗口;再用前文所提之資訊狀態與指示語概念,討論如何在變化的 敘事時間中串起完整的文本,以期全面回應研究問題。

(一)敘事時間變化 A.次序

1.倒敘

倒敘非一般的時間安排,其出現通常展示某種特別需要表明的邏輯關聯,

而關連又可分為:

(1)表明因果關係。

在第二章討論歷史敘事時曾經提到,歷史著作以倒敘解釋因果,在新聞報 導中也有此類情況,可見諸:

報導 R4 窗口 16,由「「彭嘉衡在芷江出生入死時」引起補充倒敘,解釋 彭妻與抗戰的關係,闡明她支持彭捐出獎章的遠因。

U2 窗口 2,雖未標明時間,但可推知由「掏錢刊登廣告」引起了部份內倒 敘(掏錢和心疼的時候必在廣告刊出之前),加強說明刊登廣告的原因。

U2 窗口 3 及窗口 4-1 分別以外倒敘與補充倒敘解釋日本軍歌可惡,且在頻 率上以反覆強調之。

U3 窗口 3-1 完整內倒敘,持續的錯時部份解釋了紀錄片的由來(製作過 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U4 窗口 2 補充倒敘,點狀錯時回頭解釋上段「抗戰勝利紀念日」的歷史淵 源。

(2)聯繫前後內容、不同素材間的關係。

除了因果關聯,還有許多倒敘合理聯繫了原本看來不連貫的內容或素材間

除了因果關聯,還有許多倒敘合理聯繫了原本看來不連貫的內容或素材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