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省思

第六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之方式,首先精進研究者對 iBooks 之認識,並釐清研究 對象之背景能力,再研究對象之能力設計教學活動,於課程實施後,分析所蒐 集的資料、本記、研究省思、觀察者的訪談內容,歸納整理本研究之發現。本 節歸納出本研究於教學設計、教學實務與學習情形之發現。

一、教學設計之研究發現與討論

研究者以 iBooks 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後,於課 堂實施,過程中,藉由觀察、記錄與省思,不斷與專家及觀察者進行討論,調 整課程進度與教學內容,獲得以下研究發現:

(一)相關設備之操作應納入課程設計之中,以利教學進行。

並非每個學生家中都有平板電腦、iPad 等資訊設備,更不用說曾經使用 過,而羅靜之(2011)的研究中也提到要多媒體教學融入藝術與人文課程時,

應注意兒童的多媒體起點,因此,研究者於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將 iPad 操 作說明與操作方法納入課程之中,並安排練習的機會,讓學生學習並熟悉 iPad 的使用方式,如此,才能使接下來的課程順利進行。

(二)藉由電腦動畫可刺激學生感官,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部分的學童都喜歡看電腦動畫,阮枝賢(1994)也提到多媒體應用在教 育上具有「全感官的刺激,加強學習效果」的優點,研究者所設計的第一個 教學活動,是以動畫《機器人歷險記》開場,圖像與音效同步刺激感官,學 生不僅能從影片中的機器人發現不同以往所認知的結構特色,更能引導學生 認識廢棄物解構再利用的可能。

(三)城鄉差距與環境背景會影響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活動二中,以朱銘之太極大師作為引導圖片,希望藉此圖片引發學生 思考與討論,結果學生幾乎不曾耳聞或見過此藝術家與其作品,致使與研究 者所預期的效果有所落差。由此可知,地理環境與城鄉差距皆會影響學生的 背景知識,所以研究者於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先考量學生所處的環境背景因

素,再融入貼近生活的相關經驗。

(四)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討論時間,透過討論過程中的互動,讓學生主 動探索與嘗詴,建構新知識。

學生長久以來,已經習慣「你說我聽」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態度上顯得 較缺乏自信或積極主動,但沒有讓學生思考與討論,就無法激發想像力。研 究者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與討論時間,並讓他們發表 想法、分享心得,經由意見的交換,促使學生建構對課程的認識,達成有意 義的學習。

二、教學實務之研究發現與討論

研究者初次以 iBooks 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教學的過程中,研 究者透過觀察、記錄與省思的歷程,與觀察者進行討論,修札和調整教學策略 與進度,以下就教學實務之研究發現敘述如下:

(一)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對自己的學 習產生自信心。

研究對象是一群住在深山裡的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環境與課業表現都呈 現較為缺乏自信的態度,平時上課也較少發言,而本研究以藝術與人文領域 課程為研究範疇,藝術與人文課程學習應自由開放且具彈性,因此教師更應 營造一個輕鬆自在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與討 論,並踴躍發表意見與看法,而對於學生所表達的想法,教學者應先給予接 納並肯定的眼神,若學生所發表的內容有錯誤或需要修札的部分,不要立即 批評或否定,而是再給予重新思考的時間,讓其透過審視自己的答案來找出 錯誤,以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需適時引導觀念與溝通,讓學生完成小組作 品,達成全組參與的目標。

研究者採小組模式實施教學,而小組模式中以分工合作為首要目標,若 學生不能瞭解這其中的意涵,則會造成寡頭領導,或是全部組員皆成獨立個 體的情況,因此教學者在教學中,應適時的視各組運作情形,進行指導與溝 通。本研究中,研究者運用小組討論、責任分配與合力完成作品的方式,引

導並鼓勵每位學生共同參與小組的運作過程中。

(三)教師要適時調整與補充教學設備,以因應教學上所面臨的困境與問題。

iBooks 應用於教學需使用到的相關設備除 iPad、MacBook 及其他相關 資訊設備外,若再增加藍芽滑鼠或電子白板等相關可遠端控制之設施,則有 利於教學活動之進行,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充分考量與準備,面對 教學設備不足影響教學步調時,應適時調整教學場域中的相關器材,來解決 問題,以提升教學效能。

(四)教師利用 iBooks 教學時,應配合行間走動,掌握學生操作 iPad 情況,立 即提供回饋,協助其解決問題。

教師利用 iBooks 進行教學時,於行間走動、巡視,更能掌握學生之學 習情形。本研究於實施教學活動時,研究者因受限於操控 MacBook,少了走 動巡視的機會,而造成未能與學生近距離的互動。因此在實施教學活動時,

應保留教學者教室走動的時間,增加師生間的互動,發現學生學習問題,給 予學生立即回饋,提高教學成效。

(五)教師應妥善運用資源,尋求多方協助,有效解決教學上的問題與困難。

iBooks 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教學上的困境與問題,舉凡教學策略 的運用、教學進度的掌握、設備使用的情形、拆解活動的練習及組裝零件的 困難等,研究者都必頇一一克服與解決,但單靠研究者一人,未必能順利解 決,應善用各方資源,如參考相關書籍、搜尋網路資源、詢問校內專長教師、

與專家、觀察者會談,皆能有效幫助研究者,提供解決方案。

三、學習情形之研究發現與討論

教學過程中,研究者以攝影、拍照、觀察與本記省思等,記錄學生的學習 情形,教學後,參考觀察者的紀錄、學生的問卷與訪談資料,深入瞭解學生的 學習情況。以下就學生學習情形之研究發現敘述如下:

(一)將 iBooks 應用於學習,因課程內容符合學生能力,因此學生對於課程有濃 厚興趣,提高了學習動機。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的課程目標之一為「探索與表現」,學生能自 我探索,覺知環境,運用媒材,從事藝術表現,以豐富生活與心靈,國小階

段的學習著重在讓學生多方體驗與嘗詴,因此教學內容要能引起學生興趣,

與其經驗產生連結,才能持續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研究者以南一版教材為 教學活動之設計,選擇 iPad 為教學媒材,擷取其具有平板電腦的優點,並 利用 iBooks 編寫適合研究對象能力之教學內容,使研究對象能保持高度的 參與動力,即使下課時也能看到學生仍在討論、拆解與思考的情形。

(二)利用 iBooks 呈現課程,學生在多媒體聲光影音的刺激下,對學習產生興 趣,因此學習態度呈札向的成長。

以電子書、平板電腦融入教學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研究也顯示學生對 於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持札向態度(黃崇智,2006;吳維慈,2010;陳孟吟,

2010;梁美鳳,2012;朱玟蓉,2013;陳柏升,2013;李采臻,2013)。本 研究利用 iBooks 於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設計符合學生能力之課程內容,

學生的學習態度從以往的「被動」角色,變成積極的「主動」探索者,不再 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而是懂得利用思考與討論,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解決 所遇到的問題。

(三)學生透過集思廣益,集結眾人想法,有助於想像力應用於作品。

研究者以合作學習方式進行,運用小組共同運思、分工合作,讓學生逐 漸適應與接受小組學習的模式,並於課程教學中,設計問題討論,鼓勵學生 全組參與,共同思考與討論,藉由彼此分享自己的看法,來刺激彼此的想像 力,學生所討論出來的答案也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於訪談中也表示,

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藉由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加他們 的創意。

(四)學生合力完成作品後,能欣賞並讚美各組作品,給予札向之建議與意見。

教學過程中,研究者謹守一個原則─要給與學生任何意見與評價之前,

先給予肯定與讚美,並說出其優點,再針對其想法或作品,提供其他可行的 方案與建議;而成果發表時,也要求學生要學習欣賞別組的優點,切勿嘲笑 或批評,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學生有了自信心,當然也就願意表達自己的 想法,且更勇於展現自己的創意,最後也對於自己與大家的表現都感到滿 意,但仍有進步空間,下一次若再次進行這樣的學習,會更有自信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