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研究的品質

質性研究經常被質疑的主要是,研究者容易流於主觀,不易讓讀者信服,因 此,研究者採Lincoln和Guba(1985)所提出的確保研究品質的方法:研究的信賴 度,以及注重研究倫理,以下詳述之:

一、研究的信賴度

信度與效度是量化研究的判定標準,而關於質性研究如何獲得讀者的信賴,

Lincoln和Guba(1985)提出四個指標:可信性(credibility)、可轉換性

(transfer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驗證性(confirmability)。研究者採 取了受訪者查證、三角檢核、厚實描述等三個策略以增加資料與解釋之間的相關 性,進而確保本研究的可信賴程度。

(一)受訪者查證

每一次的訪談之後,研究者與該受訪教師將持續進行逐字稿與觀念的澄清,

最後,邀請他們分別針對訪談內容提供回饋與補充,以確保研究者能夠充分掌握 每一位受訪教師所提供的經驗與想法。

(二)三角檢核

三角檢核是為了避免單一方法、單一對象以及單一觀點所造成的資料偏差,

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與客觀性。在研究中,為了將教師的看法以不同的角度呈現,

藉由不同的角度對議題的回應而產生較為深入的瞭解,進一步更可核對多方資料 的確實性。以下說明本研究的詳細做法:

訪談過程中,研究者會以另一個角度重複詢問或陳述受訪教教師的觀點,並 與之討論,以釐清彼此在觀念上是否有所出入;訪談資料與研究者的編碼、結果 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並徵詢其意見,以檢視資料編碼的適切性;同時,研究者 在研究過程中亦不斷進行省思與修正,以達到充分的客觀性。

(三)豐富的描述

Lincoln和Guba(1985)指出須詳盡地敘述立意取樣的方法,以及對研究場域 和研究結果做豐富詳實的描述,讓讀者評估本研究與讀者欲類推的情境,兩個情 境之間的相似程度,以決定是否具遷移性(引自李宜學,2005)。厚實描述是指 將經驗加以脈絡化,且涵蓋了深度解釋所具備的條件,它捕捉了參與研究者在互 動中的聲音、感受、行動、動機、意義與情境脈絡,進一步加以描繪出來。因此,

厚實描述創造了一個逼真性與替代的經驗,如同研究者代替讀者將其經驗描寫出 來(鈕文英,2006)。本研究的厚實描述是藉由深度訪談之後,將受訪教師所陳 述的經驗與感受,轉換成文字加以忠實陳述。

二、注重研究倫理

Stake(1995)指出,避免對個人的傷害,比研究價值更應受到重視。質化研 究者只是世界中私人空間的訪客,研究者應該有禮貌而且恪守研究倫理(引自江 淑美等,2000)。然而,質性研究者隨時隨地皆有可能觸及無法預期的倫理情境,

因此,研究者有必要清楚瞭解關於研究倫理的基本原則,才能在當下做出正確的 決定或反應,以下將以「自願與公開原則」、「保密原則」、「公平回報原則」

等三個原則分述之。

(一)自願與公開原則

研究者會把研究的目的、進行方式、需配合的事項加以說明,亦讓受訪教師 清楚在參與研究的過程中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繼續接受訪談,徵詢受訪教師同意接 受訪談,並簽立參與研究同意函(一式二份)之後,並留一份參與研究同意函給 受訪教師。

(二)保密原則

適當。

(三)公平回報原則

在質性研究的過程中,被研究者通常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經歷與研究者交談 或參嘉一些其他活動,他們為研究者提供需要的資訊,甚至涉及到自己的隱私,

因此研究者對被研究者所提供的幫助應該表示感謝,不應該讓對方產生「被剝奪 感」(陳向明,2004)。因此,在訪談的過程中會考量參與研究的受訪教師當時 的感受、情緒、反應,並隨時顧及本研究對其可能造成的影響,這一方面是因為 研究者與學前融合班教師是同事的關係,一方面亦希望將學前融合班教師當作

「研究參與者」,而非視其為收集資料的工具,不能剝削參與研究訪談的教師,

以及對其可能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