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節說明本研究的設計,包括研究方法的選取與研究的過程,以下分別敘述 之。

一、研究方法的選取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其理由如下:

(一)研究主題的特性

有鑒於我國的融合教育雖源自於美國,但由於風土民情的差異,在法令與實 施上亦有其差異,同樣的,各縣市的特殊教育資源也有因地制宜之不同。然而以 融合班級教師為焦點探討有關融合教育的國內研究,多以量化的研究方式進行,

如:林恆嘉(2002)、蔡昆瀛與陳婉逸(2002)、吳芊宜(2005)、柳健玫(2005)、

黃曉嵐(2008)、龔盈涵(2008)等,量化研究雖然能獲致大量的資料與普遍的 結論,但全面的融合教育實施現況並無法藉由拼湊的方式獲得較為深入的瞭解,

例如,我們瞭解融合班教師在實施融合教育時,通常會有相關專業的服務需求,

但這些需求在不同時空背景條件下會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即使在相同背景條件之 下,亦會因為教師內在的性格、特殊需求幼兒內在的特質等因素彼此牽動之下而 有所變化。質性研究的目的在於協助將問題多層次化,並可協助還原許多量化數 據背後的現象和真實,因此,深入教師的融合教育脈絡中,瞭解教師對於融合教 育的主觀感受與認知其背後所蘊含實質的意涵為何,故不採用事先設計好的問卷

(二)質性研究的特性

質性研究之優點主要在於它的歸納性取向,屬於描述性的資料研究,著眼於 獨特的情境或人事物,在研究方法中描述人們語言和行為的現場工作,而且其資 料強調以文字的形式而非數字呈現。質性研究注重人類行為的主觀意義、當事者 的內在觀點、自然情境的脈絡、以及理解人們解釋其經驗世界的過程(黃瑞琴,

2000)。由此可知,採取質性的研究最能探知學前融合斑級教師實施融合教育的 各種真實樣貌。

(三)研究方法的特性

訪談法是以研究者本身為研究工具,以求能深入理解融合班教師如何思考、

如何發展自己的觀點。本研究中教師在融合班級中實施融合教育的情況往往限於 已發生的事件及經驗,無法以觀察法蒐集資料,但透過訪談的方式可以瞭解當事 者的內心狀態,如態度、感受或者是過去所累積的事件等(黃政傑,1996)。藉 由訪談可以喚起人性的心靈與洞察力,而可以更瞭解較完整的情境脈絡

(Seidman,1991)。因此,為了深入了解學前融合班教師實施融合教育的情形,本研 究將採取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

二、研究過程

依據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與目的,設計研究流程,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圖3-1 所示,以下將分別敘述之。

圖3-1 研究流程圖

(一)擬定研究計畫

閱讀相關文獻確定研究主題,並研擬研究計畫,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 方法與設計。

(二)蒐集並閱讀相關文獻

確定研究範圍後,立即著手蒐集、整理及閱讀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

(三)訂定訪談大綱

擬定研究計畫

撰寫研究報告

閱讀與整理文獻 訂定訪談大綱

資料匯整與分析

進行深度訪談

提出結論與建議

參閱 IEP 等書面文件

刪部分題目後,再編製為正式的訪談大綱。

之後,研究者採用立意取樣的方式挑選出合適的研究對象,由於時值學期末 與寒假之交,教師們正忙於期末整理與度假,為了不致與研究對象失聯,研究者 與研究對象約訪的日期安排得較為密集,並紀錄下與研究對象的聯絡管道。聯絡 方式為研究者先以電話聯繫,說明本研究將從教師的親身工作經驗探究融合教育 在學前班級實施的情形,當研究對象同意參與本研究後,便與其約定訪談的時 間、地點。為了讓受訪教師了解研究者欲蒐集的資料為何,研究者在進行訪談前,

會在第一次訪談的前一週內將訪談大綱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寄給受訪教師,藉由訪 談問題喚起受訪教師的回憶,以便訪談時能夠順利提供更豐富的資料。

(四)進行深度訪談

研究者在訪談進行前,先與受訪教師建立關係,說明研究目的、訪談內容與 研究倫理的保密措施,所有錄音內容僅供學術研究之用,絕不對外公開,為求慎 重,在獲得受訪教師瞭解並同意後,請其在參與研究同意函上簽名(參照附錄一)。

其次,在一至一個半小時的訪談過程中,詳細說明研究目的以及解釋訪談大 綱的題意,研究者為了使受訪教師能夠以平常心情訴說其經驗,採用非正式與彈 性引導的形式進行,依照受訪教師的回應調整訪談大綱的順序,藉以激發受訪教 師能有意義地回答本研究關注的議題,也能夠對受訪教師的整體感受有更深入的 瞭解,若研究者訪談過程中有疑義,會適時地提問釐清。另外,在訪談的過程中,

在徵得教師同意,透過參閱IEP等相關書面文件,以增加訪談的話題與有意義的 內容。

由於下學期評鑑在即,在不打擾受訪教師的前提下,沒有安排再次訪談的日 期,研究者在訪談之後的檢核資料分析時若遇有疑慮,經常以電話、研習見面的 機會或電子郵件的方式補充及澄清想法,直到研究者認為訪談內容飽和,足以回 答研究問題為止。為了防止間隔太久而遺忘、模糊,趁印象尚鮮明時,馬上將受

訪教師種種的非語言訊息等做紙筆的摘要記錄。

(五)資料匯整與分析

本研究在訪談資料蒐集的同時,立即著手進行資料分析作業,將訪談資料轉 譯成逐字稿,結合現場筆記在適當之處加註受訪者的非語言訊息,並送交受訪教 師過目、補充。之後,再針對其修改之處進行調整。如此的訪談、資料分析與文 獻探討反覆地進行,直至資料訊息飽和為止。

(六)撰寫研究報告

根據上述所得之資料加以探討、分析,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初步撰擬本研究 論文之初稿,再根據指導教授之建議,據以修正後定稿。

(七)提出結論與建議

最後階段再進行研究結論與建議之寫作。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學前融合班教 師實施融合教育的情形及所做的省思,並提出具體建議,供作他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