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是要落實學前教育的功能及加強學生基本知能之獲得。美國一九九四年三 月三十一日,柯林頓總統的「公元二千年目標:美國教育法案」(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ct)中也強調美國的教育目標中應包括「家長參 與」,認為學校、社區、家長三者應密切結合,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表現。

身心障礙學生家長適當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除了確保學生的學習權益,

更提升學生帶給他人的社會觀感。

經過了十餘年的艱辛育兒歲月,是什麼因素、是什麼力量?讓這些父 母親得以衝破重重困頓的藩籬,堅強自己,茁壯孩子,在重重的壓力下,

如何陪伴孩子成長,在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如何成就障礙子女的教養之 路?由於社會的變遷,地區性發展差異大,以偏遠的鄉鎮社區環境而言:

人口外流嚴重、職業穩定性差、文化刺激少、離婚率高,父母教育子女的 態度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不同背景變項及環境變項的家長,影響他們無法 參加班級或學校活動的因素是否有差異?該如何將這些影響因素降到最 低,讓家長樂於參與班級或學校活動?因此,希望透過此研究,進一步暸 解特殊學校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狀況,針對家長的個別差異,教師可以設 計符合家長需求的參與方案,提昇家長對家長參與重要性的瞭解,讓親師 間的合作更加愉快。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在接受承認孩子的障礙,是經過一段心理的歷程,

在孩子要邁入下一個所謂的教育階段,又是另一個歷程。因此,研究者認 為老師要增加與障礙學生家長有良性的溝通,並善用溝通技巧營造愉悅合 作氣氛,讓家長對老師感到信任,符合家長的期待與需求。障礙學生家長 對學校支援服務滿意度並不一致,且顯示出尚有改進的空間,例如像是環

境設備、諮詢服務管道、特教知能研習等。因此,研究者認為若是能針對 家長學校支援方面的需求再加以改善,將可使家長更為滿意學校教育。

過去數十年間,由於父母團體對父母參與權的倡導,讓大眾正視父母 角色的重要,不論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皆極重視父母在子女教育的參與,

父母參與算是二十一世紀特殊教育的重要趨勢之一(Horrock,1994 ; Lynn,1994)。父母對子女究竟擔任著何種角色?他們的功能為何?如何 養育子女?他們對子女產生哪些影響?無論古今中外,父母與子女間的關 係,早已成為人類最普遍討論的課題。家長和家庭成員能夠提供有關符合 學生能力和興趣且滿足學生的策略,促進子女在家庭情境中的類化,也因 如此,許多學者認為教師應該將家長或其他照顧者,視為重要的團隊成員 之一,邀請其共同參與教育課程設計與決定的過程。

在身心障礙或早期療育實務中,親職教育的功能更顯重要,如何因應 特殊兒所帶來的家庭衝突、學習照顧特殊兒技能、了解教養態度對親子溝 通的影響等等,這些都是障礙兒家庭所面臨的課題。照顧身心障礙兒童是 長期費心力的過程,不僅只花時間、花體力,更得花上比一般家庭平均的 經濟負擔,整個家庭互動的動力、照顧的品質、所面臨外來的壓力,都會 有加重的影響,因此,若有其他家共同來參與,一起分擔照顧的壓力,互 相給予親情的支持,對於子女的身心與社會發展更為重要。

基於上述的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

一、了解特殊學校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現況。

二、探究不同的個人背景變相因素對身心障礙學生父母參與子女是否有 影響。

三、探究影響身心障礙兒童父母參與的可能因素。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推展是不分性別及年齡的,但是家長參與教育事 務,尤其是學校教育部分,必須考慮到許多客觀條件與環境特性,例如,

學校地理位置、社區文化、學校屬性、學校規模、學校階段、家長社經背

景或家庭結構等等。因為家長參子女教育活動,常會受到這些客觀條件因 素的影響而有所差異。

家長參與子女學校教育活動的阻礙,主要來自於家長實質和心理上的 因素;除了家長缺乏知識和技巧、缺乏學校行政方面的支持,還有學校人 員缺乏適當的訓練、學校的辦學績效不佳、子女的學業成績表現不佳,以 及學校人員的負面態度等等。由此可見,未來在家長參與教育事務之課題 中,除了家長本身之知能與素養的提升之外,學校教師、學校行政人員,

甚至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人員,對家長參與教育的觀念、態度與知能,亦具 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不容忽視。

為了能有效落實,在循序漸進的情況下,才能達到家長參與的目的。

希望達到培養家長及家長團體正向參與的教育理念,促進與學校的良性互 動關係;確認家長參與教育之間的定位;擴大參與層面,暢通對話機制,

進而建立對話窗口與溝通平台;增進家長參與教育的知能,並宣導家長參 與教育事務的正向理念。

家長在參與教育活動當中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教育者。有時候家長的參 與,雖然可能是被強迫性的,但是如果將重點是放在改善親子溝通,讓親 子互動時間增加,本來被動的心情,在幾次寓教於樂的經驗之後,也會讓 孩子們覺得有趣,家長們也得到親情交流之機會。如此一來,家長教育期 望、參與學校教育活動與學校效能三者之間就會呈現正相關的圓滿效果。

家長參與不但需要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個人互動的習慣,在 對話中聆聽彼此的差異,透過對教育理念的討論去尋求團體的共識與願 景,在包容差異間追尋願景之上建立社群感,建立互相的信任。因此,促 進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合作參與,以及提升家長對教育本質理念的認知,強 化對教育公共事務的關切和參與,才能引導家長在參與中學習並經由成長 而深化其參與。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特殊學校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現況為何?

1-1 身心障礙家長會參與「與孩子有關」的哪些教育活動?

1-2 身心障礙家長會「積極主動」參加哪些活動?

1-3 身心障礙家長會善用哪些「社區資源」?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子女)特殊學校家長對家長參與是否有差異?

2-1 孩子的性別與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活動是否有差異?

2-2 孩子的家中排行與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活動是否有差異?

2-3 孩子的障礙程度與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活動是否有差異?

2-4 孩子的就讀年齡與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活動是否有差異?

2-5 不同主要照顧者度與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活動是否有差異?

2-6 父母親教育程度與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活動是否有差異?

三、影響家長參與子女學校教育因素為何?

3-1 不同主要照顧者對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活動是否有影響?

3-2 家長參加家長團體對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活動是否有影響?

3-3 父母親教育程度與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活動影響是否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