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導致忽略各變項間可能相互影響,而造成研究產生偏誤。因此,當研究資料本身具有 階層(Level)特性時,如僅用傳統回歸分析或許會遺漏許多重要資訊,而採階層線性模 式(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技術,除可分析「個體層次」(micro level)自變 項對結果變項之影響,亦可探究「總體層次」(macro level)變項間的關係,進而瞭解 跨層級交互作用效果(吳明隆,2013)。林鉦棽(2005)也提到,系絡層次因素(contextual level factors)影響著組織公民行為,如群體凝聚力、群體規範、組織氣候等,研究者 應正視跨層次(cross-level)分析的重要。本研究係探討新北市區公所公務人員對組織的 依附關係,以及組織文化對渠等承諾行為影響程度,爰分成公務人員組織承諾(個體 層次)與區公所組織文化(總體層次)等 2 種變項因素,並藉由 HLM 分析方法驗證兩者 間跨層級作用之影響效果是否具關聯性?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區公所除負責區政業務及市府上級交辦事項外,亦扮演著反映民情輿論之角色,

是為民眾與政府間主要溝通橋樑。研究者感於基層公務人員工作態度和服務品質往往 影響民眾對政府的觀感,而渠等行為表現又與組織目標、價值及信念認知程度有關。

是以,為瞭解新北市區公所組織文化與公務人員組織承諾的關係,爰利用階層線性模 式(HLM)探討兩者間之跨層級效果。本研究主要目的可歸納為下列 2 點:

一、探討區公所組織文化對公務人員組織承諾之跨層級直接效果。

二、探討區公所組織文化對公務人員組織承諾之跨層級調節效果。

以上所稱「跨層級直接效果」係指區公所組織文化對公務人員努力意願與留職傾 向之直接影響效果;「跨層級調節效果」則是指區公所組織文化調節公務人員組織認 同對其努力意願與留職傾向增強或弱化之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壹、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係指組織為解決外在適應與內部整合等問題,而發明、發現或發展出的 一套基本假定,並衍生為成員所共同持有的價值及信念,不僅影響組織對成員之意義,

亦提供成員行為的準則及型態(丁虹、司徒達賢、吳靜吉,1988)。本研究意在探討區 公所不同組織文化對公務人員組織承諾的影響情形,故依 Wallach (1983)分類方式,

將組織文化型態界定為:

一、科層型文化

權力導向之層級式組織,業務權責劃分明確,工作流程多已標準化,成員行事作 風較為謹慎、有規範,系統結構成熟且穩定。

二、創新型文化

組織環境較為複雜、刺激、多變,充滿挑戰性,鼓勵成員具有企業家冒險精神,

重視創新能力及結果。

三、支持型文化

組織環境開放、和諧,如同溫馨的大家庭,對成員具高度支持與信任,相當重視 人際關係及相互合作之精神。

貳、組織承諾

組織承諾是指個人與組織間之連結關係,不只影響個人對組織投入強度,同時代 表個人對組織認同態度或傾向;經由瞭解組織承諾,可找出留住員工及增加工作績效 的方法(蘇慧玲、陳穎峰、趙必孝、凌雅慧,2003)。本研究為瞭解區公所公務人員對 組織認同、投入傾向及留任意願之態度,爰採 Mowday et al. (1982)的觀點,將組織承 諾分成以下構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組織認同

成員對組織文化、價值觀及目標之認同接受程度。

二、努力意願

成員衡量本身工作意願,以及對組織的情感後,所付出心力之傾向。

三、留職傾向

個人為維持組織成員身分,表現出強烈留任慾望的程度。

參、公務人員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規定,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關組織法規中,定有 職稱、官等及職等之人員。是以,本研究將公務人員釋義為新北市各區公所組織規程 暨編制表中列有職稱、官職等,並經銓敘審定之正式職員。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係以新北市區公所組織文化與公務人員組織承諾為探討主軸,從相關文獻 資料中,歸納整理出研究架構與假設問題,並參考過去學者使用之量表,設計適當問 卷內容,再針對母群體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最後,就所獲得的數據資料利用 SPSS 統計軟體及階層線性模式(HLM)技術予以分析,進而提出結論與建議;其研究步驟見 圖 1-1 所示。

圖 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繪

確立研究主題及範圍

相關文獻探討

問卷設計與調查

資料整理及結果分析

提出結論與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組織承諾

最早提出「承諾」概念的學者 Becker (1960)認為,承諾一詞已受到社會學家廣泛 使用,除作為描述個人和團體間之行為特徵外,亦可用來分析各種社會現象,諸如權 力、宗教信仰、職業招聘、官僚及政治行為等,並能解釋當組織成員行動與態度不一 致時,所產生的合理化反應,以界定成員和組織間之關係(白崇亮,1986;姜定宇、

鄭伯壎,2007)。而自「組織承諾」概念出現後,學者們開始重視個人與組織間內在 歷程的研究,從心理學上看來,組織承諾是一種個體對組織之依附關係,Mowday et al.

(1978, 1982)認為至少包含 3 個因子:一、對組織目標與價值的認同;二、願為組織 付出心力的程度;三、保有組織成員身分的慾望,此觀點與 Porter, Steers, Mowday&

Boulian (1974)相同。另 Meyer&Allen (1991)、林鉦棽(2003)亦將組織承諾依附因素分 成:一、因情感等心理因素所產生之依附;二、因利益成本認知所產生之依附;三、

因義務規範等道德因素所產生之依附。

就過去的文獻資料得知,組織承諾理論大致可歸納為因果關係模式及角色知覺模 式 2 種,提出前項模式之學者(Steers, 1977;Mowday et al., 1982;Mathieu&Zajac, 1990;

Levy, 2013)認為內部成員會基於個人特質、工作特性及經驗、組織結構特徵與社會互 動關係(前因),對組織產生各種承諾表現,例如工作績效、服務意願、去留傾向、出 缺勤狀況等(後果);後者則是一種功利交換概念,指組織成員會透過角色知覺,評估 其付出成本及獲益結果後,表現出相對應之角色行為或態度,並對去留意願造成影響 (Stevens, Beyer&Trice, 1978)。根據上述理論基礎,學者們依其研究領域,提出不同 的組織承諾態樣,如 Kanter (1968)將組織承諾區分成 3 種機制:持續承諾機制、凝聚 承諾機制及控制承諾機制。而 Mowday et al. (1982)認為組織承諾是指成員對組織認同 及參與之相對強度,包含組織認同、努力意願、留職傾向。Reichers (1985)則以交換 性觀點(Side-bets)、歸因性觀點(Attributions)與個人/組織目標一致性觀點

(Individual/Organizational goal congruence)來解釋組織承諾。另從個人心理狀態角度觀 之,Meyer&Allen (1991)把組織承諾分作 3 個部分:情感性承諾(Affective commitm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范熾文(2007)綜整國內外學者對組織承諾的分類,將其歸納為 2 大類型:一為態度性 承諾,係指成員認同組織目標,願替組織奉獻心力,並希望能繼續在組織中服務的內 在動機;二為交換性承諾,成員會從成本效益觀點出發,經考量付出成本與報酬收益 之關係後,再決定是否為組織做出奉獻,屬於外在的動機。

由此可知,縱使組織承諾有不同形態之分,大致能解釋成一種成員對組織依附之 心理狀態,包含對組織目標價值的認同及在組織情感上的表現,為組織付出努力的意 願與離開組織的成本效益,保持組織成員身分的慾望和留在組織中的義務,並形成個 體與組織間的 3 種連結關係:一、「利害關係」之持續承諾;二、「情感關係」之凝 聚承諾;三、「制度關係」之規範承諾。其中,情感關係又涉及成員對組織的認同、

付出及留下意願。因公務人員本屬常任文官,其待遇福利和人事制度均有一定規範,

相對於私人企業所得到的物質誘因機會較小;是以,本研究乃從個人心理情感層面,

採以 Mowday et al. (1982)觀點,將公務人員對區公所之組織認同程度、投入心力意願 與留職傾向作為衡量指標。

組織承諾為個人對組織的態度或方向,也代表著組織與個人身分之連結關係 (Sheldon, 1971),當個人與組織關係越良好,越能理解其在組織中所處之角色(Steers, 1977),並深信及接受組織目標和價值,進而為組織投入高度努力,以維持既有的組 織成員身分(丁虹等人,1988)。因此,組織承諾可視為一種心理狀態,這對於成員是 否會繼續選擇留在組織裡有相當的影響性(Allen&Grisaffe, 2001),並和員工工作滿意 度、組織績效、曠職及人員流動率有相當程度之關係(Chen, Tsui&Farh, 2002),也是 一種成員對組織認同與投入的力量(陳春希、高瑞新,2010)。

Robbins (1992)認為成員對組織之承諾程度,會影響其工作生產力及想繼續留在 組織中的慾望。吳萬益、林志成、傅貞夙(2006)亦表示,成員愈對組織目標與價值觀 產生認同,愈願為組織利益付出努力,並強烈渴望繼續成為組織一份子。而葉穎蓉 (2004)在「由心理契約檢視員工工作身份對工作態度與行為的影響:以公部門的約聘 人員為例」文中提及,個人在情感上對於組織價值與目標的認同,會願意繼續留在組 織中。另張火燦、紀乃文(2006)以中部地區 30 間參與醫療評鑑醫院之護理人員為研 究對象發現,情感性組織承諾對護理人員離職傾向有顯著負向影響。茲綜整前述文獻 內容,可知個人對組織的認同程度會正向影響其努力意願與留職傾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組織文化

從社會科學角度來看,組織是一群人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在特定結構中彼此相互 合作所形成的團體,諸如國家、政府、企業、家庭、學校等均屬之。而組織如同個人 一般,各自具有獨特個性,以表現不同的態度與行為,此種特性是為組織文化(林欽 榮,2010)。不同的組織文化,在組織與組織間會產生界限;因此,成員會藉由其文 化特質來區分組織內或組織外之人,也顯示出成員的行為準則受到組織文化控制與影 響(房美玉,2002)。換言之,組織文化代表每個組織的個性、特質及風格,不只顯示 其組織類型與價值觀,也具有穩定組織發展、完成組織目標,以及解決外在適應和內

從社會科學角度來看,組織是一群人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在特定結構中彼此相互 合作所形成的團體,諸如國家、政府、企業、家庭、學校等均屬之。而組織如同個人 一般,各自具有獨特個性,以表現不同的態度與行為,此種特性是為組織文化(林欽 榮,2010)。不同的組織文化,在組織與組織間會產生界限;因此,成員會藉由其文 化特質來區分組織內或組織外之人,也顯示出成員的行為準則受到組織文化控制與影 響(房美玉,2002)。換言之,組織文化代表每個組織的個性、特質及風格,不只顯示 其組織類型與價值觀,也具有穩定組織發展、完成組織目標,以及解決外在適應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