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組織承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組織承諾

最早提出「承諾」概念的學者 Becker (1960)認為,承諾一詞已受到社會學家廣泛 使用,除作為描述個人和團體間之行為特徵外,亦可用來分析各種社會現象,諸如權 力、宗教信仰、職業招聘、官僚及政治行為等,並能解釋當組織成員行動與態度不一 致時,所產生的合理化反應,以界定成員和組織間之關係(白崇亮,1986;姜定宇、

鄭伯壎,2007)。而自「組織承諾」概念出現後,學者們開始重視個人與組織間內在 歷程的研究,從心理學上看來,組織承諾是一種個體對組織之依附關係,Mowday et al.

(1978, 1982)認為至少包含 3 個因子:一、對組織目標與價值的認同;二、願為組織 付出心力的程度;三、保有組織成員身分的慾望,此觀點與 Porter, Steers, Mowday&

Boulian (1974)相同。另 Meyer&Allen (1991)、林鉦棽(2003)亦將組織承諾依附因素分 成:一、因情感等心理因素所產生之依附;二、因利益成本認知所產生之依附;三、

因義務規範等道德因素所產生之依附。

就過去的文獻資料得知,組織承諾理論大致可歸納為因果關係模式及角色知覺模 式 2 種,提出前項模式之學者(Steers, 1977;Mowday et al., 1982;Mathieu&Zajac, 1990;

Levy, 2013)認為內部成員會基於個人特質、工作特性及經驗、組織結構特徵與社會互 動關係(前因),對組織產生各種承諾表現,例如工作績效、服務意願、去留傾向、出 缺勤狀況等(後果);後者則是一種功利交換概念,指組織成員會透過角色知覺,評估 其付出成本及獲益結果後,表現出相對應之角色行為或態度,並對去留意願造成影響 (Stevens, Beyer&Trice, 1978)。根據上述理論基礎,學者們依其研究領域,提出不同 的組織承諾態樣,如 Kanter (1968)將組織承諾區分成 3 種機制:持續承諾機制、凝聚 承諾機制及控制承諾機制。而 Mowday et al. (1982)認為組織承諾是指成員對組織認同 及參與之相對強度,包含組織認同、努力意願、留職傾向。Reichers (1985)則以交換 性觀點(Side-bets)、歸因性觀點(Attributions)與個人/組織目標一致性觀點

(Individual/Organizational goal congruence)來解釋組織承諾。另從個人心理狀態角度觀 之,Meyer&Allen (1991)把組織承諾分作 3 個部分:情感性承諾(Affective commitm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范熾文(2007)綜整國內外學者對組織承諾的分類,將其歸納為 2 大類型:一為態度性 承諾,係指成員認同組織目標,願替組織奉獻心力,並希望能繼續在組織中服務的內 在動機;二為交換性承諾,成員會從成本效益觀點出發,經考量付出成本與報酬收益 之關係後,再決定是否為組織做出奉獻,屬於外在的動機。

由此可知,縱使組織承諾有不同形態之分,大致能解釋成一種成員對組織依附之 心理狀態,包含對組織目標價值的認同及在組織情感上的表現,為組織付出努力的意 願與離開組織的成本效益,保持組織成員身分的慾望和留在組織中的義務,並形成個 體與組織間的 3 種連結關係:一、「利害關係」之持續承諾;二、「情感關係」之凝 聚承諾;三、「制度關係」之規範承諾。其中,情感關係又涉及成員對組織的認同、

付出及留下意願。因公務人員本屬常任文官,其待遇福利和人事制度均有一定規範,

相對於私人企業所得到的物質誘因機會較小;是以,本研究乃從個人心理情感層面,

採以 Mowday et al. (1982)觀點,將公務人員對區公所之組織認同程度、投入心力意願 與留職傾向作為衡量指標。

組織承諾為個人對組織的態度或方向,也代表著組織與個人身分之連結關係 (Sheldon, 1971),當個人與組織關係越良好,越能理解其在組織中所處之角色(Steers, 1977),並深信及接受組織目標和價值,進而為組織投入高度努力,以維持既有的組 織成員身分(丁虹等人,1988)。因此,組織承諾可視為一種心理狀態,這對於成員是 否會繼續選擇留在組織裡有相當的影響性(Allen&Grisaffe, 2001),並和員工工作滿意 度、組織績效、曠職及人員流動率有相當程度之關係(Chen, Tsui&Farh, 2002),也是 一種成員對組織認同與投入的力量(陳春希、高瑞新,2010)。

Robbins (1992)認為成員對組織之承諾程度,會影響其工作生產力及想繼續留在 組織中的慾望。吳萬益、林志成、傅貞夙(2006)亦表示,成員愈對組織目標與價值觀 產生認同,愈願為組織利益付出努力,並強烈渴望繼續成為組織一份子。而葉穎蓉 (2004)在「由心理契約檢視員工工作身份對工作態度與行為的影響:以公部門的約聘 人員為例」文中提及,個人在情感上對於組織價值與目標的認同,會願意繼續留在組 織中。另張火燦、紀乃文(2006)以中部地區 30 間參與醫療評鑑醫院之護理人員為研 究對象發現,情感性組織承諾對護理人員離職傾向有顯著負向影響。茲綜整前述文獻 內容,可知個人對組織的認同程度會正向影響其努力意願與留職傾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組織文化

從社會科學角度來看,組織是一群人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在特定結構中彼此相互 合作所形成的團體,諸如國家、政府、企業、家庭、學校等均屬之。而組織如同個人 一般,各自具有獨特個性,以表現不同的態度與行為,此種特性是為組織文化(林欽 榮,2010)。不同的組織文化,在組織與組織間會產生界限;因此,成員會藉由其文 化特質來區分組織內或組織外之人,也顯示出成員的行為準則受到組織文化控制與影 響(房美玉,2002)。換言之,組織文化代表每個組織的個性、特質及風格,不只顯示 其組織類型與價值觀,也具有穩定組織發展、完成組織目標,以及解決外在適應和內 部整合問題的功能(丁虹等人,1988;Schein, 1990)。

簡單說來,Robbins&Judge 認為組織文化意指組織成員共同抱持之意義體系,使 得組織不同於其他組織,並由下列 7 種基本特質搭配而成:一、創新與冒險。二、要 求精細。三、注重結果。四、人員感受。五、強調團隊。六、積極進取。七、強調穩 定(黃家齊、李雅婷、趙慕芬 譯,2014)。另 Luthans (2005)也將組織文化歸納成:行 為表現(Observed behavioral regularities)、行為規範(Norms)、主要價值(Dominant values)、

組織理念(Philosophy)、規則引導(Rules)及組織氣候(Organizational climate)等 6 項主要 特性。經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組織文化係具有重視成員感受、律定行為準則、追求 目標價值及穩固組織運作等內涵。

基於組織文化具有抽象、複雜的特性,學者們在其分類研究上,多有不同見解 (Wallach, 1983;Sethia&Glinow, 1985;Denison&Spreitzer, 1991;洪春吉、王秋葳,

2011),經整理國內外文獻資料後,本研究認為組織文化是一種成員對組織所認知的 共同價值,不僅影響成員行為表現,也指引著組織朝目標前進;它是組織的調和劑,

對外能順應環境變化,對內則整合組織運作。在文官體制下,區公所除了「依法行政」

外,亦須力求「績效表現」,並適時以「人本主義」關懷內部成員,爰本研究依照 Wallach (1983)對組織文化的分類方式,歸類成科層型文化、創新型文化及支持型文 化等 3 種型態。

而組織文化如同網絡一般,將組織的價值觀、信念、象徵意義及行為規範,持續 不斷地傳達至每一個成員心中,使之形成一種共同意識(Wilson, 2010),它所引導的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化為代表一個組織的個性,影響著內部成員對組織認知價值,諸如團隊合作、風險 容忍、相互支持等,而無論是正面或是負面知覺,都會造成其工作效能及組織發展方 向的改變;對此,探討區公所組織文化對公務人員組織承諾之影響情形,是為瞭解區 公所人事管理方向之所在。

第三節 組織文化對組織承諾的直接效果

組織文化係指組織中之價值與規範,將引導內部成員表現出應有的行為準則,並 使其瞭解組織運作方式(Wallach, 1983),亦教導新人如何去感受、思考組織所傳達的 信念(Schein, 1990);而成員對組織所抱持的價值理念體系,包含群體意識、價值判斷、

態度取向、迷思符號等(許南雄,2006),將直接或間接影響成員的行為態度(廖述賢、

吳啓絹、胡大謙、樂薏嵐,2008)。當個人與組織接觸時,可藉由外部故事和程序規 範,以瞭解內部成員行為模式、任務目標、薪酬制度及術語等,進而表現出對組織之 感受、信念與價值觀(Martin, 1992),同時也約束個人在組織裡的行為習慣(林妙雀,

2005)。

就本章前兩節之論述,可知組織文化是一種代表組織價值理念,規範成員行為準 則,引導組織未來發展,並維持內外部穩定的機制;而組織承諾則為成員與組織間心 理連結關係,包含對組織價值認同、為組織付出心力及在組織留任意願等因素。當成 員與組織信念、價值及目標愈趨一致時,成員對組織愈能認同,並願為組織付出,以 使組織保有獨特的競爭性地位。爰此,本研究推論組織文化對成員在組織裡的行為表 現與態度具有相當影響性,並按所分類之組織文化型態,逐一說明其對努力意願與留 職傾向的關係。

壹、科層型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

根據 Wallach (1983)對科層型文化的論點,一種以權力為導向之層級式組織,業 務權責劃分明確,工作多已程序化及標準化,成員行事作風較為謹慎、有規範,組織 系統結構成熟且穩定;惟過度的官僚主義,難以吸引與留住富有創造力或極具野心之 人才。在強調組織內部的穩定性下,科層型文化之目的往往是執行法規,亦即依法行 政;領導者多採保守謹慎態度,並密切關注於技術性問題(Denison&Spreitzer, 199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倘若特權又多集中在無能的領導者身上,將導致組織常處於士氣低落狀態(Sethia&

Glinow, 1985)。

一般說來,科層型文化中的領導者善用整合與協調,掌控成員及工作,並藉由結 構化的既定流程來執行任務(洪春吉、王秋葳,2011),而過於重視細節及技術上的完 美,加上個人報酬風險低,對其工作績效之反饋作用少,以致內部成員多抱持得過且 過心態,在處理事務上,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Mullins, 2010)。許文聰(2007) 在探討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組織文化對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下發現,金融服務業員 工工作滿足會受到科層型文化與內控人格特質交互作用,呈現顯著負相關。對此,本 研究認為科層型文化會對組織成員的行為態度有負向影響,因而提出假設一。

一般說來,科層型文化中的領導者善用整合與協調,掌控成員及工作,並藉由結 構化的既定流程來執行任務(洪春吉、王秋葳,2011),而過於重視細節及技術上的完 美,加上個人報酬風險低,對其工作績效之反饋作用少,以致內部成員多抱持得過且 過心態,在處理事務上,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Mullins, 2010)。許文聰(2007) 在探討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組織文化對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下發現,金融服務業員 工工作滿足會受到科層型文化與內控人格特質交互作用,呈現顯著負相關。對此,本 研究認為科層型文化會對組織成員的行為態度有負向影響,因而提出假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