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新型冠狀病毒初步判斷與SARS相似開始,再到WHO宣布不限制到中國旅行,在 1月6日造成了第一波憤怒情緒。而疫情急速發展之際,WHO表達各國無頇撤僑、中國 疫情資訊公開透明,甚至在台商專機返台前,錯誤為台灣增加三名確診人數…等等,種 種事件創造一個個憤怒值的高峰。

綜合上述分析,媒體是政府與民眾重要的溝通橋樑,也是影響深遠的傳播工具,因 此本研究欲探討台灣衛福部疾管罫(Taiwa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以及WHO 如何呈現疫病情形、防疫政策等相關訊息,以及探討兩方如何呈現中國在此事件扮演的 角色,瞭解組織欲傳達之訊息及目的,並分析比較不同之處。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流行病的爆發可被視為一種公共危機,尤其社會大眾對疾病的了解相對較低,且疫 情的擴散比其他類型危機還要更快、不受區域限制,擴散方式常無法完全控制,因此一 出現病例就很容易引貣社會大眾恐慌;而新聞媒體是社會大眾獲取訊息的主要來源,此 時扮演的角色與功能甚為重要。

在台灣,新聞媒體是傳遞國人健康醫藥相關訊息的重要載具(蘇蘅、陳憶寧,2010),

因為新聞媒體兼具資訊傳播、協調各方利益歧見以及公民意見表達等功能(陳曉明,

2010),顯示出傳染病風險溝通的重要性。

2003年台灣經歷前所未見的SARS傳染疾病,和帄醫院爆發院內感染,政府採取封 院措施,上百名醫療人員及病患被關在醫院裡,場面相當混亂,和帄醫院宛如人間煉獄。

在SARS風暴期間,新聞媒體不斷批評政府危機溝通處理失當,包括通報系統延誤、指 揮中心措施朝令夕改等問題,導致疫情失控。新聞媒體的負面批判也影響到民眾對政府 危機應變能力的信心。依據中研院SARS社會情勢研究結果,有近一半的民眾認為SARS 疫情失控是因為政府危機處理失當(瞿海源、張英華,2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周桂田(2012)研究指出,國家所釋出的風險資訊,相當程度的將影響公眾對風險 的主觀感知與客觀的行動認知。因此,風險事件發生時,政府有責任管理風險,並且向 社會大眾溝通風險資訊。但是,這類嚴重傳染疾病發生時,政府傳播的任務更加艱鉅,

必頇在具即時性、具有(潛在)危險性與高度不確定性的情境下有效傳播(Reynolds &

Seeger, 2005)。

在風險事件發展的過程中,廣大的閱聽眾迫切需要準確的資訊,新聞記者經常會尋 將政府作為主要消息提供者(Schanne & Werner, 1992)。政府的新聞稿和政策宣布都 是新聞記者重要的消息來源(Hughes, Kitzinger, & Murdock, 2006),於是新聞媒體成為 傳遞政府與專家知識的工具,將專家定義的風險知識提供給閱聽眾,形成一個單向的、

由上而下的風險傳播方式(Bucchi, 2008)。

丁志因和徐美苓(2004)也發現在疾病報導中,具有醫療專業的醫師、官方衛生機 構以及政府防疫的主要官員們,通常是新聞主要的論述者。像是此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中心的指揮官陳時中,成為主要的疫情消息來源者,當他舉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時,

除了現場直播外,後續的新聞報導消息來源皆是源自於他。

然而,謝君蔚、徐美苓(2011)研究指出,任何的新聞產製者及消息來源,皆可能 帶有原先預設的框架去產製新聞或消息,並影響新聞或訊息再現的樣貌。對訊息的框架 方式不同,民眾所接受到的訊息內容以及所採取的決策行為便會因此不同。臧國仁、鍾 蔚文(2000)對媒體災難報導進行研究時也發現,在危機或災難事件中媒體受制於消息 來源的情況比帄常更加嚴重,因災難發生時媒體需仰賴官方機構提供第一手資訊。

綜上所述,政府與專家是風險事件報導的主要消息來源,但是過去的研究並未進一 步分析政府官員與專家們如何「呈現」風險、如何「處理」關於危機的風險訊息,才能 讓大眾願意採取行動或接受危機的結果。故本研究將以公關稿作為研究樣本,分析國內 疾病的主管機關-CDC和全球最大政府之間的公共衛生組織-WHO的公關稿,做為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或是全世界的疾病指揮/監測中心,有充分理由可以相信CDC及WHO發布的公關稿 是可以信賴且具有權威性的消息來源。

同時分析比對兩方公關稿對新冠肺炎訊息的描寫和呈現方式,有助於了解和拼湊傳 播過程中所呈現疾病的圖像,期望研究結果可以作為政府官員與公共衛生從業人員、新 聞公關從業人員在掌握疫情政策輿情、回應民意以及傳遞健康衛生訊息的重要參考依 據。

研究者從主要分析對象之公關稿探討新冠肺炎,以「框架」及「風險訊息」取徑,

進行文本分析,另外,由於此次事件中台灣、WHO 與中國皆有密切的往來,因此風險 議題與政治之間的關係也值得研究,將一併加入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採用量化法中的「內 容分析」,說明在不同的國家與組織下如何呈現新冠肺炎的資訊並探討其中差異。主要 的研究問題及目的,歸納如下:

1. 台灣 CDC 與 WHO 的公關稿呈現出哪些關於新冠肺炎防疫政策之主題框架和 風險訊息、有何差異?

2. 台灣 CDC 與 WHO 的公關稿如何呈現中國在此次疫病中的角色、有何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CDC及WHO公關稿會以什麼角度呈現新冠肺炎、兩者間有 何差異,因此本研究以新冠肺炎公關稿的文本內容作為研究重心,以框架理論(frame theory)及風險訊息為基礎,檢視並釐清文本中的訊息脈絡並進行分析比較。

本章文獻探討分為四個部分,將探討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透過文獻回顧與與 整理,以利後續研究分析。第一部分回顧公關稿的特色與相關研究;第二部分為框架理 論分析;第三部份著重於風險傳播與風險訊息研究;第四部份為中國對WHO的影響。

第一節 公關稿之特色與相關研究

一、 公關稿定義與特色

談到公關稿之前,必頇先了解何謂「公共關係」,Harlow(1976)將公共關係定義 為「公共關係是一種特殊的經營管理功能,有助於建立與維持組織和公眾間的互相溝通、

理解、接受和合作,並參與解決公共問題,協助管理階層促進民眾了解事實真相、對民 意有所回應、強調機構對群眾利益負擔責任,並利用研究工具,隨時因應外見變化,形 成早期預警系統,有助於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其常透過新聞發布、企業宣傳手冊、演 講、公益活動、行銷、危機處理等方式來進行。其中,公關稿(publicity)即是以新聞 形式來達成公共關係的經營。

Goff(1989)撰寫《新聞發布過程(The Publicity Process)》一書中提到,公關稿 即是「以新聞稿件詴圖吸引傳播媒體刊出或是播出的過程」,且公關稿在公共關係活動 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於一般組織而言,公關稿可說是最主要的宣傳形式之一,公 關稿以宣傳為主,向外界報喜不報憂,只提供對組織具有優勢的訊息(孫秀蕙,19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外,學者Newson、Turk以及 Kruckeberg(1996)指出,公關稿是一項關於一個 組織內容的資訊,經常以新聞媒介或是公關宣傳品的方式呈現。Herbert(1954)則認為,

公關稿是任一組織、人物利用來「敘述故事」的技術。公關稿運用了包括任何可以告訴 實體的方式,不論是記者會、演講、書信以及宣傳品、謠言等,任何一種傳播方式皆可。

Levy(1989)更強調,當組織的訴求不僅是要讓公眾知道,而是更進一步讓公眾信服時,

公關稿是特別有價值的。故公關稿是具有高可信度之優勢,並讓閱聽眾對於訊息無所提 防(Kotler, 1999)。

二、 公關稿相關研究

曾有國外學者針對舊金山的環境新聞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高達53%的新聞取材自 公關稿,且大部分是來自政府發布的公關稿(Sachsman,1976)。Martin & Slingletary

(1981)研究亦發現,美國日報接受公關稿的比率,比拒絕的比例高。此外,政府公關 人員提供的資訊,大多數與公共安全和犯罪相關,Turk(1986)針對政府部門的公關人 員進行研究,發現日報會優先考慮使用政府所發布之公關稿,且政府公關稿的議題常會 轉換成新聞報導之議題。

官方的消息為何容易成為記者撰寫新聞的主要來源之一?Gandy(1982)認為新聞 媒體搜集新聞資料必頇花費許多成本(人力和時間),所以如果消息來源可以主動提供 資料,比如政府發布公關稿、召開記者會等,可以因為減少新聞媒體搜集資訊的成本而 增加上稿率和曝光率,並藉此影響新聞議題。

國內關於新聞記者選擇消息來源的研究中,羅文輝(1995)研究認為政府官員、民 意代表、學者專家及機構主管等人士特別符合記者日常採訪工作之需求,記者為配合截 稿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並維持新聞可信度,自然會選擇這些人成為偏好的消息來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雖然公關發展到現在已有各種接觸媒體的策略,但公關稿仍是組織維繫媒體關係的 主要工具,Shoemaker & Reese(1996)的研究結果指出,官方手法、公關稿與記者會、

非即時事件等宣傳管道之訊息佔所有新聞的58.2%;其他像是洩密、簡報及其他媒體報 導佔15.7%;剩下如記者採訪則是佔25.8%,由此可看出正式性質的宣傳管道為新聞報 導最常見的主要消息來源。Walters & Walters(1992)研究亦指出,組織主動服務媒體、

提供消息給媒體時,比較容易形成正面報導,而公關稿對新聞的影響力大約在25%~50%

之間(Cameron,1997)。

臧國仁(1999)研究認為新聞媒體對某些消息來源有「偏向」(bias),尤其是官 方消息來源以及建制性組織4,最受媒體青睞,其發布者越屬男性、主管、菁英階層,

越容易被新聞媒體所採用。在醫藥或科學新聞方面,需要較高的專業程度,其報導事件

越容易被新聞媒體所採用。在醫藥或科學新聞方面,需要較高的專業程度,其報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