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的範圍將以收錄戈丁70至90年代攝影的三本作品集,包括1986年《性依賴 的抒情曲(The Ballad of Sexual Dependency)》,1993年《空頁(VAKAT)》,

與1996年《我將是你的鏡子(I’ll be your mirror)》為研究範圍。

1986年出版的《性依賴的抒情曲》,集結戈丁自70年代初期至1986年間的攝影作 品。以拍攝其自身、與同處社會邊緣的朋友間的影像日記,展現其對「關係」、

「性」等主題的關切。1993年《空頁》(VAKAT,拉丁文,意為書頁中的空白 頁),是戈丁與德國詩人兼作家賽多利斯(Joachim Sartorius)合作的作品。收錄 主題為無人房間照片,包括旅館的房間、未使用過的房間、經人使用過的房間

7 Goldin, 1986: p.9

等。房間成為戈丁表現內省的場域。1996年《我將是你的鏡子》,原為電影作 品,後集結為攝影集,除收錄一部份上列兩本作品集作品外,又加入90年代初期 的作品,記錄多位朋友從抗爭AIDS到死亡的過程。

此三本攝影集中,《性依賴的抒情曲》、《我將是你的鏡子》所收錄之拍攝對象 多為同一團體且長期相處的朋友。而《空頁》中攝影拍攝的地點則多與上述兩冊 雷同,但作者卻擷取不同當下的片段放置此三本攝影集中,以致在瀏覽時雖為片 段的經驗,但由於具有敘事性的特質,而使得意義上具有連貫的性質。此外,本 文著重於戈丁透過攝影實踐進行創傷,與其呼應的70至90年代的歷史。這是本研 究選擇《性依賴的抒情曲》、《空頁》,與《我將是你的鏡子》為研究範圍的理 由。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南‧戈丁背景探討

南‧戈丁出生於1953年美國華盛頓D.C的中產猶太家庭,是家中四個小孩最小的 一位。十一歲時,與其相當要好的姐姐芭芭拉(Babara)臥軌自殺,家人為了維 持無污點的家族史,選擇否認該事件。這樣的決定讓戈丁相當失望。並且芭芭拉 的心理醫師在從未見過戈丁的狀況下,也斷言她將與她姊姊一樣自殺。8她曾回憶 道:「在姊姊自殺後,我開始反叛所有加諸在我姊姊身上的傳統觀念。於是我開 始計畫逃走,我想我當時認為這是可以讓我繼續生存的方式。」9 接著戈丁因為 抽大麻而被寄宿學校踢出校門,在14歲的時候選擇離家出走並被多個家庭領養,

接著進入一間嬉皮學校,開始找尋屬於她的家與家人的旅程。對她而言,唯有離 開才能讓她在保有自我下轉變。10

1969至1972年,戈丁進入一所同時設置在林肯(Lincoln)和麻塞諸塞

(Massachusettw)兩地具交流性質與實驗教學的沙亞學校(The Satya Community School)往返學習。不同於一般傳統學校,這是所認為學習的最好方式是重建與 檢視經驗。此外,該所學校的創立者,多是英格蘭夏山學校(Summerhill School)的學生或是家長,該校服膺於「自我管理」訓誡,不強迫學生出席上 課。在此自由學風下,課程安排也多是詩學、存在主義、創意寫作等,這對戈丁 的攝影無疑有相當大的影響。此外,寶萊麗(Polaroid)公司捐贈攝影機以及影片 提供該校學生使用,這些創作媒材,開啟了戈丁攝影探索之路。12在她15、16歲 時,她已成為學校的攝影師。13

在沙亞學校的學習時,戈丁結識了大衛‧阿姆斯壯(David Armstrong)。他們常在 一塊看電影,一起發展攝影的興趣,並在休學後一同前往波士頓。透過阿姆斯壯

8 Sussman, 1996: p.27

9 The Observer: http://www.guardian.co.uk/theobserver/2002/jan/06/features.magazine27

10 Goldin, 1986: p.9

12 Romeo, 2005: p.7

13 Westfall, 1991:37/Fall

的同志身分以及對扮裝的喜愛,戈丁得以認識波士頓地區的同志文化中的扮妝皇 伯丁(Guy Bourdin)、赫姆‧紐頓(Helmet Newton),更將目標設定為以扮裝皇 后的照片作為《時尚》(Vogue)的封面。初期的戈丁攝影完後,是將底片拿到 藥局去沖洗,但在決定認真看待攝影後,她決定修習攝影相關課程。戈丁的藝術 就學經驗從Image Works開始。在70年代這是間集結許多攝影名師的地方,其中 李 賽 特‧瑪朵(Lisette Modell)成為戈丁的老師,另外還有蓋瑞.威諾葛藍

(Garry Winogrand)及羅柏特.海尼根(Robert Heinekein)等老師,但可惜 Image Works最後破產了。接著戈丁在1974年進入波士頓美術館附設學校(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學習攝影,同時期還有阿姆斯壯、迪科夏(Philip-Lorca diCorcia)與莫里斯(Mark Morrisroe)等。第一次上課她便發現她不會使 用攝影器具,便開始就讀夜間的新英格蘭攝影學校(New England School of Photography),向攝影師亨利.侯潤思坦(Henry Horenstein)學習。當亨利第一 次看到戈丁的作品時,便問她有沒有看過賴瑞‧克拉克(Larry Clark )的攝影集

14 Goldin, 1995: p.5

15 Sussman, 1996: p.29

16 Sussman, E., Goldin, N., Armstrong, D., Holzwarth, H. W (Eds.), 1996: p.135

17 Westfall, 1991:37/Fall

19 Ibid.

《土爾沙》(Tulsa)。19書中將個人的私人經驗視為藝術的舉動震撼了戈丁。20 在 學 習 攝 影 期 間 , 她 也 接 觸 了 黛 安 娜 . 阿 勃 思 (Diane Arbus ) 、 維 吉

(Weegee)、桑德(August Sander)的攝影。21戈丁開始使用Pentax相機,在學 校中學習如何使用廣角鏡頭與閃光燈。而更重要的是她於1973年開始拍攝彩色的 紐約,並住在當時經濟蕭條的下東區(Lower East Side)內,包厘街(Bowery)

的公寓中。該區房租便宜,集結許多地下酒吧,也使得戈丁有機會接觸地下文 化、音樂等。24

屬於70年代末期美國的嬉皮族森特(Luc Sante),於1979年認識戈丁,並曾經提 供所作樂曲予戈丁配合播放幻燈片,他回憶:「戈丁是個令人振奮的人,她介紹 朋友們相互認識,只需幾個月的時間便將所有人都見過了。她獨特的個人特質,

散發的是一種自我創造的力量;她釋放著同理心,似乎在挑戰著:我們就是我們 自己的信念。」25

森特曾以「All Yesterday Parties」為題撰文回憶那個逝去的年代,收錄於戈丁 1996年《我將是你的鏡子》一書中。在70年代末期的紐約下東區,含東村(East Village)、包厘街(Bowery)、小義大利(Little Italy)等區,集結了許多放棄就

20Interviewed by Adam Mazur and Paulina Skirgajllo-Krajewska, http://fototapeta.art.pl/2003/ngie.php, 2010/5/31

21 Westfall, 1991:37/Fall

22 Sussman, 1996: p.30

23 Interviewed by Adam Mazur and Paulina Skirgajllo-Krajewska, http://fototapeta.art.pl/2003/ngie.php, 2010/5/31

24 The Observer: http://www.guardian.co.uk/theobserver/2002/jan/06/features.magazine27

25 Sante, 1996: p.97

讀大學、出生中上等家庭的青年,以嬉皮之姿出沒該區。下東區由於70年代初期 毒蟲的聚集,房屋破舊等,使得該區房屋租金便宜,因此也聚集更多逃家的青 年。當時的他們是懷著抵抗權威,在此以建立自己家族為方式,宣示自己的存 在。森特回憶道,他們幾乎可以認得彼此,因為生活範圍就集中在該區的幾家商 店中;可能早上還在一塊吃早餐的,晚上又會出現在同一酒吧中。各式酒吧讓他 們觀賞電影或跳整夜的舞。26

回到公寓住處,到處都是派對。森特甚至描述,若是不知道要參與哪間,就跟著 震耳欲聾的音樂、喧囂的跳舞聲就對了。人們喜愛在冬天舉辦派對,相互取暖的 身體好讓他們繼續面對接下來的日子。接著越來越多來自美國各州的人移入這 區。這是個極為困惑的年代,隨處都在販售毒品,有人吸食是為了有趣,但大多 數人都是為了在糜爛的生活中認清自己、找出生命的意義,並視毒品為解放靈 丹。在幻覺的誘導下,他們可以是任何人,不起眼的書呆子也可以成為超級明 星,透過毒品的內化改造,他們可以建構自己的個性。27

戈丁居住的紐約公寓,常是遮住窗戶並保持門戶大開,天天都在開派對。所有 人,包含藝術家、可能成為藝術家的人、男妓、害羞的鄉下女孩、大城市的孩 子、龐克以及新浪潮者等,所有想要逃離單調、無趣的美國鄉間的人,全都擠進 了戈丁的公寓。在酒精與毒品的痲痺下,暫時讓人忘卻所有煩惱,甚或是記憶。

戈丁為想保持夜夜狂歡後逝去的記憶,她以拍照製作影像日記好讓自己事後回 憶。透過這些照片,戈丁想讓朋友了解他們自己。28

70年代末期雖然攝影市場有些起色,但依舊很少藝廊會展出攝影。1979年戈丁的 作品受到藝廊經理人赫佛曼(Marvin Heiferman)的賞識,他大膽展示當時試圖 突破攝影邊界的幾位年輕攝影師,包括普林思(Richard Prince)、梅哲(Frank Majore)、李文(Sherrie Levine)以及雪曼(Cindy Sherman)等。29雖然作品售

26 Sante, 1996: p.98

27 Ibid., p.100

28 Schaefer, 1999: p.46

29 Sussman, 1996: p.32

出讓戈丁小有進帳,但她依舊無法藉著藝術生活,因此她開始在酒吧工作。30雖 然如此,戈丁開始了解自己對敘事的重視,因此決定使用幻燈片秀來展示。其實 早在波士頓藝術學校就讀時,戈丁常因沒有暗房或是沒有資金,已用幻燈片來展 示自己的作品。1978年則開始在私人場所播放作品的幻燈片秀。接著在酒吧如百 老匯的OP Screening Room與Mudd Club開始展出,但並沒有配樂。直到1980年,

酒吧的駐唱歌手意外的替幻燈片秀配上音樂,也啟發戈丁剪輯各種音樂配上影像 敘事。當時的時代廣場是毒品與嫖妓的中心,吸引許多藝術家前往。許多人都在 Tin Pan Alley一面擔任調酒員,一面展示他們的作品。31戈丁曾經受到The Times Square Show節目邀請,播放幻燈片秀。這僅一回的表演,剛好讓她在紐約時代廣 場工作的酒吧Tin Pan Alley老闆史密斯(Maggie Smith)看到。她找出其中的政治 脈絡,緊繃的性別角色政策與選擇、關係的力量、與婦女的普遍性。其中也包括 伴侶的困難,自主與依賴間的掙扎,性成癮等。32在1981年,這些面向逐漸成為 戈丁的代表作《性依賴的敘事曲》,編排700至800張圖片,為時45分鐘的幻燈片 作品。漸漸地她的作品規模、名氣越來越大,所搭配的音樂包含當時地下搖滾樂 團「地下絲絨(Velvet Underground)」、瑪利雅.卡拉斯(Maria Callas)等歌手 的歌曲與影片一同播放,音樂輔助影像主題的形成,也加強了敘事的內涵。33

30 The Observer: http://www.guardian.co.uk/theobserver/2002/jan/06/features.magazine27

31 Sussman, 1996: p.33

32 ArtForum: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0268/is_7_41/ai_98918665/

33 Schaefer, 1999: p.46

34 Heiferman, 1996: p.279

35 Sussman, 1996: p.37

關係衍生的暴力。當時她與男友布萊恩(Brain)在德國。布萊恩在飯店中狠狠毆 丁返回紐約的同年,她便在Artists Space舉辦名為《見證者:對抗我們的消逝

(Witnesses: Against Our Vanishing)》展覽,邀請支持AIDS的藝術家參與。在當 時保守的政治風氣影響下,藝術也相當政治化。而戈丁的展覽變得相當醒目,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