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卑南文化遺址為研究範圍,其遺址位於臺東市南王里文化公 園路,東南距臺東市中心約 5、6 公里,座落在卑南山東南端山麓,卑南大 溪的河階面上,東北遙望都蘭山,佔地廣闊,是臺灣地區目前所知規模最 大的史前遺址,也是臺灣考古學史上最早被發現,最早被用於大面積帄面 開挖展開搶救的考古學範例,總面積約佔為 80 公頃。

從環太帄洋與東南亞地區來看,距今 3000~2000 年前的卑南文化遺

址,擁有最大規模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面積超過 30 萬帄方公尺,是目前 臺灣保存最完整、挖掘範圍最大及最能呈現新石器時代聚落生活樣貌的遺 址,也是目前環太帄洋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自 1945 年金關丈夫、

國分直一發掘卑南遺址開始(金關丈夫、國分直一,1979),劃下日本學者 在東部地區考古工作的起點外,也奠定東台灣史前文化研究基礎。直到 1980 年石璋如、宋文薰等人進行卑南遺址的發掘,興起了考古學研究與遺 址保護運動。由於交通之建設南迴鐵路工程動工,挖土機大肆破壞的結 果,為卑南文化遺址帶來世紀浩劫。一群考古學家展開搶救遺址行動,搶 救維護過程中發現,房屋地基、牆基、石窖與石板棺,遺物豐富前所未見,

出土的石板棺講究,棺內隨葬玉器、包括有耳飾、胸飾、頸飾、臂飾等武 器工具多種殉葬物,式樣繁多且造型富變化,顯見卑南文化遺址的玉飾工 藝已達到高度發展的水準,可被視為人類藝術的奇蹟。

考古學家鑑於遺物之多樣豐富,認為是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一個十 分重要的代表性遺址,1975 年臺東縣政府列為地方古蹟,1979 年再提升為 臺灣地區三級古蹟,緊臨的月形石柱區是國家一級古蹟,1988 年,經內政 部正式公告為臺灣地區一級古蹟,2003 年被遴選為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 一,2006 年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公告為國定卑南遺址。卑南文化遺址 是臺灣第一座把遺址保存在原地,並將週邊的環境規劃為戶外公園的型 態,用以彰顯該遺址具有完整的歷史、文化之意涵,其最大特色是持續的 進行考古發掘,一方面成立文化遺址保存館對外公開展示,達成學術研 究、遺址保存、推廣教育多重功能,此外,寬廣草坪公園植栽綠化,也成 為民眾休閒最佳去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 2002 年公布臺灣具世界遺 產十二處潛力點,魅力獨具的「卑南文化遺址」亦在公布名單之一,「卑 南文化遺址」為東亞最大的墓葬遺址,是研究和瞭解史前文化的重鎮,也 是教育和保存的地點,更是臺灣第一座的考古遺址公園。近幾年來由國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經營成教育和人文旅遊的園區,目前除進行相關的遺

址研究及保存外,並對外開放供一般民眾參訪旅遊。

圖 1-4-1 卑南文化遺址座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