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文本之撰述背景與形式

《長老尼偈》9收錄於南傳經藏《小部》第九部經典,為印度佛教現存最早 和唯一的宗教女性傳記。經文的內容以「偈陀」方式呈現,「偈陀」是巴利語gatha        

9    [1]  《善見律毘婆沙》卷一、B.C. Law: A History of Pāli Literature,頁 3594:《長老尼偈》

Therī‐gāthā,音譯涕利伽陀。巴利小部經(Khuddaka‐nikāya)之一。內容係收集佛弟子中長老尼 之偈頌。頌數自一偈集之十八頌乃至大集之七十五頌,共有十六集(nipāta),五二二頌說偈之尼 為六十九人。本經雖與長老偈為姊妹作,然於形式上,本經無長老偈所附錄之序偈及攝頌;且就 所說之內容而論,長老偈著重信仰之層次,本經則以生活上之體驗居多。現有畢賽爾(Pischel, Karl  Richard)之巴利文本(P.T.S., 1883)及大衛斯夫人(Mrs. Rhys Davids)之英譯本(Psalms of the Sisters,  P.T.S. Transl. Series, 1909)。日譯本則有國譯大藏經第 12 卷、南傳大藏經第 25 卷。又五世紀頃之 註釋家達磨波羅(Dhammapāla)於所作真諦燈(Paramattha‐dīpanī)中包含本經之註釋,並有關 諸長老尼之傳歷等重要記事。 

    [2]  印順法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125:「《長老尼偈》,見於《雜阿含》,而不見於其他 的三部,這是佛滅後,尼眾受到上座的貶抑,不再像佛陀的時代了。二部的偈頌,部分與《法句》

相同。這可能為根據《雜》、《中》、《法句》的古傳偈頌,從不同的立場,采錄當時傳誦的偈頌,

而更為不同的組集。從名為《上座偈》、《上座尼偈》來說,分別說系(Vibhājy āv‐vādināh)與說 一切有系的共同傳誦來說,可推定為︰上座部獨立,而說一切有部與分別說部,還沒有再分化時 期(約西元前 300 頃)所集成的。《上座偈》中,有些是誤傳的,如 256、257 偈,是阿浮多長老。

阿浮多是尸棄(Sikhi)佛弟子,這二偈是阿浮多在梵天說的,而今作為釋迦弟子了。有些是較遲 的大德,如 143、144 偈,是樹提陀娑(Jotidāsa)。樹提陀娑是優波離(Upāli)的再傳,陀索迦

(Dasaka)的弟子。如 291 至 294 偈,是三浮陀。三浮陀,就是北傳的商那和修(Sān!avāsi),

為阿難(Ananda)的弟子。樹提陀娑與三浮陀,都是七百結集時代的大德。又如 381 至 382 偈 的 Tekicchakāni,169 至 170 偈的 Vītasoka,五三七至五四六偈的 Ekavihāriya,都是阿育王(Aśoka)

時代的人。所以「偈」的內容,部分雖是極古的,而編集成部的,是上座部學者。而阿育王以後,

(銅鍱部學者)又有過多少的增編。《長老尼偈》的內容,古老的部分太少。表達自己修證境地 的不多,而卻有長篇的敘事詩。如善慧尼(Sumedha)75 偈;伊師達尼(Isidāsī)48 偈;尸跋尼

(Subhā)34 偈;翅舍憍答彌尼(Klsāgotamī)11 偈︰這些,都是據傳說的事緣,而改作為偈頌 的。長篇的敘事偈,成立遲一些吧!說一切有部所傳,有《世羅尼偈》(Sailagāthā)。《長老尼偈》

也有世羅尼的偈,但在《雜阿含經》及《相應部》中,作阿毗(Alavaka)尼的偈。別有尸羅尼 偈五偈半,這是最有名的偈頌。」 

一詞的音譯,又稱做伽陀,也就是所謂的「偈頌」,為九分教之一。《長老尼偈》

收錄七十三位長老尼所作的 521 首偈陀的詩集,詩集的內容是以長老尼所作偈陀 數量為排列順序,從一尼一首者歸為「一集」,一尼二首者歸入「二集」等,依 據佛教學者所作研究:從經典的形式以及內容看來,小部經典是在大眾部思想興 起之後,一些上座部學者為適應新的形式而編撰的,因此小部經典的形成,是從 西元前四世紀到前一世紀,歷時約三百年。10根據印順法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 成》的說明:從分別說系與說一切有系的共同傳誦來說,可推定《長老偈》和《長 老尼偈》的成書時間是在:上座部獨立,而說一切有與分別說部,還沒有再分化 時期(約西元前 300 年左右)時所集成的。11此外,對於《長老尼偈》敘事架構 的進一步論述,將於本論文的第二章《長老尼偈》之敘事分析中,呈現更詳細的 內容。 

《比丘尼傳》之撰寫是為南朝梁武帝及梁簡文帝二位皇帝推波助瀾之下,佛 教高僧釋寶唱奉命整理佛教傳記文獻的因緣下所產生著作12,此傳提供四到六世 紀間中國比丘尼的生活史,是佛教《大藏經》中唯一一部記載出家女性的尼錄專 史。根據《比丘尼傳》的記載,南朝比丘尼不但有身居管理僧人事務的最高職位

「僧正」一職,還可出入宮廷、當朝講經、或與人辯論,這般風光的場景,即使 是在唐代最尊崇比丘尼的武則天時代也不曾見到。《比丘尼傳》的寫作或與此等 歷史背景有關,但是自此以後,有關比丘尼的事蹟便乏人整理了。釋寶唱的《比 丘尼傳》以編年的方式,集結對佛教有貢獻具德操的比丘尼,透過修行與信仰,

女性可以解開性別的束縛,一旦女性具有了宗教人身份,可以從事講經、立寺、

社會交際、參與政事,不同於傳統儒家的「婦德」著重於人際相對關係的建立與 倫常分際的遵從。在六朝獨特歷史、社會與宗教思想氛圍中,《比丘尼傳》中比

       

10參見鄧殿臣譯,《長老偈‧長老尼偈》〈附錄〉,(台北:慈善精舍,2007),頁 382。 

11參見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台北:正聞,1988,初版),頁 842‐843。 

12寶唱撰述甚豐,特別在於對佛典的部別區分和對佛史資料的蒐集整理,後者如《名僧傳》和《比 丘尼傳》。 

丘尼乃是具有主體性,透過學習佛法修行聖道而達到開悟解脫之女性。 

二、文本之作者

南傳《小部》經典大部分並非佛陀言教,而是出於佛陀以後某些佛教大師之 手,13佛教學者印順法師認為《長老尼偈》誤傳為長老尼所說,其實是與長老尼 相關的偈集,這些偈頌部分是長老尼所說,有些是敘事詩,也有對話和重複佛陀 說法的話語。14近代學者K.R. Norman等推論《長老偈》與《長老尼偈》出於一人 手筆,印順法師認為從兩部《偈陀》內容看來,有的與漢譯《雜阿含經》、《中阿 含經》《法句》相同的不少,是無法證明這些偈陀皆出於一人之手筆。15《上座 偈》與《上座尼偈》兩部偈集與《阿含經》相關的有:

 

長老偈  漢譯阿含  巴利四部 

    相應部 6.15 

阿難 1046 偈  長含遊行經  長部大般涅槃經 

阿那律 905  雜含 1197 經  相應部 6.15 

  長含遊行經  長部大般涅槃經 

優波摩那 185.168  雜含 1181  相應部 7.13 

跋耆子 119  中含侍者經  相應部 9.5 

三彌提 46  雜含 1100  相應部 4.22 

左奴 44  雜含 1325  相應部 10.5 

婆耆舍 1209~1279  雜含 1208~1221  相應部 8.1~12  鴦掘魔 866~870  雜含 1077  中部鴦掘魔經 

  雜含 254   

二十億耳 640~644  中含沙門二十億耳經    目犍連 1187~1208  中含降魔經  中部梵天請經 

優陀夷 689~704  中含龍象經  增支部 6 集.43  賴吒恕羅 769~788  中含賴吒恕羅經  中部賴吒恕羅經 

阿那律 910~919  中含說本經   

《長老尼偈》與「阿含」相同的,有︰ 

長老尼偈  漢譯雜阿含經  巴利相應部 

世羅 57~59  1198 經  5.1 

蓮華色 230~235  1201 經  5.5 

蘇摩 60~62  1199 經  5.2 

       

13參見鄧殿臣譯,《長老偈‧長老尼偈》〈附錄〉,(台北:慈善精舍,2007),頁 381。 

14參見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台北:正聞,1988,初版),頁 840。 

15參見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台北:正聞,1988,初版),頁 840‐842。 

遮羅 183~188  1207 經  5.8 

尸羅遮羅 197~203  1206 經  5.7 

孫陀利 312~337  1178 經   

         

另外,致力於「性別研究」的女性學者李玉珍則質疑《長老尼偈》是否果真 出於女性之口。16對於《長老尼偈》的內容是否出於女性之口,抑或長老尼之口、

一人或多人之手,筆者認為,宗教經典和歷史文獻差異處在於:從文本的意義和 詮釋者的視域中所衍生的意指(significant),是更甚於作者的原意的。 

《比丘尼傳》同樣也有出處與作者的爭議,這是早期經典所無法避免的問 題,目前有對於《比丘尼傳》最早著錄於《開元釋教錄》或《隨書‧經籍志》二 種版本,但是對於撰者為釋寶唱則無異議。曹仕邦對《比丘尼傳》一、是否為男 性主筆?二、撰者是否為寶唱?三、《比丘尼傳》為女性尼師執筆的可能性?等 方面做了相關的質疑與討論,但最後也認為在未得到新史料新證據之前,仍將《比 丘尼傳》視為釋寶唱的作品。由於作者是何人對敘事學理論分析來說不是很重 要,因為敘事學所重視的是「隱含作者」。17 

三、研究限制與範圍

《長尼老偈》研究上的限制除了目前學界中文研究資料的缺乏之外,南傳經 藏中《長老尼偈》所附屬的《小部》,於漢譯《四阿含》並無對應本,只有零星

       

16  [1]參見李玉珍,〈《長老尼偈》的修辭敘事—兼以對照《長老偈》〉,《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九 期,2004,頁 8。 

    [2]  參見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台北:正聞,1988,初版),頁 840:「《長老尼偈》

的內容,古老的部分太少。表達自己修證境地的不多,而卻有長篇的敘事詩。如善慧尼(Sumedha)

75 偈;伊師達尼(Isidāsī)48 偈;尸跋尼(Subhā)34 偈;翅舍憍答彌尼(Klsāgotamī)11 偈︰

這些,都是據傳說的事緣,而改作為偈頌的。長篇的敘事偈,成立遲一些吧!」 

17  傳統敘事學以「敘述者」取代了作者的功能,女性主義敘事學則著重「隱含作者」於文本中 所深藏的意識形態和社會規範。 

幾篇見於《雜阿含經》中,和《增一阿含經》中〈比丘尼品〉第五,這是佛滅後,

尼眾受到上座的貶抑,不再像佛陀時代時的情景了。18現存《長老尼偈》的文本,

有畢賽爾(Richard Pischel)之巴利文本及Davids夫人英譯本,日譯本則有國譯大 藏經第十二卷、南傳大藏經第二十五,以及現行中文譯本由鄧殿臣與斯里蘭卡籍 Vimalaratana(威馬萊拉担尼)法師所合譯。另外,覺音論師所著《長老尼偈》

註釋書,書中所述有關長老尼之傳歷等重要記事,和初期佛教當時風土民情、社 會現象,為現今研究《長老尼偈》相當珍貴資料。綜合以上所述,研究《長老尼 偈》的文獻除了巴利原典之外,直接從巴利原典翻譯成中文,由鄧殿臣與斯里蘭 卡籍Vimalaratana(威馬萊拉担尼)法師所合譯《長老偈‧長老尼偈》文本,將 是本論文首要解讀資料。另外,釋寶唱撰《比丘尼傳》也將列入本論文參考對比 的重要資料,學者李玉珍認為:《長老尼偈》缺乏中文研究,與中文學者熱衷研 究釋寶唱撰《比丘尼傳》正好形成對比。兩書一印一中,皆為十世紀之前,佛教 經藏中唯一的長老尼偈頌和比丘尼傳記,重要性相同,但是派別不同。因此,中 國佛學界關切《比丘尼傳》更甚於《長老尼偈》是可以理解的。 

註釋書,書中所述有關長老尼之傳歷等重要記事,和初期佛教當時風土民情、社 會現象,為現今研究《長老尼偈》相當珍貴資料。綜合以上所述,研究《長老尼 偈》的文獻除了巴利原典之外,直接從巴利原典翻譯成中文,由鄧殿臣與斯里蘭 卡籍Vimalaratana(威馬萊拉担尼)法師所合譯《長老偈‧長老尼偈》文本,將 是本論文首要解讀資料。另外,釋寶唱撰《比丘尼傳》也將列入本論文參考對比 的重要資料,學者李玉珍認為:《長老尼偈》缺乏中文研究,與中文學者熱衷研 究釋寶唱撰《比丘尼傳》正好形成對比。兩書一印一中,皆為十世紀之前,佛教 經藏中唯一的長老尼偈頌和比丘尼傳記,重要性相同,但是派別不同。因此,中 國佛學界關切《比丘尼傳》更甚於《長老尼偈》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