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在依據第一章研究問題,來探討運用環境文字實施後設語言覺知教學 對國小二年級學童的學習成效是否有所差異。在實驗教學前、後使用自編之「後 設語言覺知測驗」對實驗組及控制組進行測驗。一方面以共變數分析、學生學習 反應回饋單的量化資料的差異情形瞭解其學習成效,另一方面輔以教師教學紀 錄、教學檢核表、觀察者紀錄、學生課堂作業及學習單等資料分析來瞭解其學習 成效,並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運用共變數分析比 較兩組的差異情形之量化資料分析;第二節探討實驗組學童對運用環境文字實施 後設語言覺知教學的學習反應之量化資料分析;第三節討論此實驗教學課程的學 習成效之質性資料討論,並給予使用上的建議。

本章第一節回答研究問題一、運用環境文字實施國小二年級學童後設語言覺 知的字詞覺知、語法覺知、語用覺知教學前後,其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後設語言覺 知整體測驗和三個分測驗前後測成績是否有差異?第二節回答研究問題二、國小 二年級學童對運用環境文字實施後設語言覺知教學的學習反應為何?第三節以 質性資料探討實驗教學課程的學習成效並給予使用上的建議。

第 第 第

第一 一 一節 一 節 節 節 運用共變數分析 運用共變數分析 運用共變數分析 運用共變數分析考驗實驗組和控制組的 考驗實驗組和控制組的 考驗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後測 考驗實驗組和控制組的 後測 後測差異 後測 差異 差異情形 差異 情形 情形 情形

研究者為了瞭解二組學童在後設語言覺知教學後,其後設語言覺知是否達顯 著差異,故以兩組的前後測成績進行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ANCOVA),

以比較兩組在實驗教學前後的差異情形。由於現實的情境無法以隨機抽樣或隨機 分配處理教學情境時,通常使用統計方法「共變數分析」來控制影響實驗效果的 干擾變項,以排除前測成績的影響,因此共變數分析常運用於「不等組前後測設 計」的準實驗研究中。以下就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及共變數分析說明之。

壹壹壹

壹、、、、組內組內組內迴組內迴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歸係數同質性檢定

在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需先進行二組學童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以檢驗是 否符合共變數分析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其結果如表 4-1。

表 4-1 二組學童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離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迴歸係數) 3.149 1 3.149 .315 .579

誤差 299.755 30 9.992

表 4-1 顯示二組分數的同質性檢定未達顯著差異(F=.315,p>.05),

符合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基本假定,表示兩組學童的前測成績和後測成績的關 係不會因為實驗處理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於是進一步進行整體測驗的共變數分 析。

貳 貳貳

貳、、、、「「「「後設語言覺知測驗後設語言覺知測驗後設語言覺知測驗」後設語言覺知測驗」」整體表現之」整體表現之整體表現之整體表現之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

表 4-2、4-3 為「「「「後設語言覺知測驗後設語言覺知測驗後設語言覺知測驗」後設語言覺知測驗」」」整體表現之共變數分析的考驗結果及二 組學童在後設語言覺知測驗調整後的平均數,研究者並將統計結果說明如下。

表 4-2 二組學童「後設語言覺知測驗」整體表現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離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教學方法) 85.931 1 85.931 8.794 .006**

誤差 302.904 31 9.771

**p﹤.01

表 4-3 二組學童在「後設語言覺知測驗」調整後平均數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實驗組 16 25.38 4.84 25.25

控制組 18 21.94 4.84 22.06

從表 4-2 中可以看出,排除實驗處理前兩組學童在前測差異的影響下,兩組 學童在後測分數的差異達到顯著水準(F=8.794,p<.01),亦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在

「後設語言覺知測驗」後測的分數有顯著的差異存在。表 4-3 也分別顯示實驗組 和控制組在除去前測的影響後調整的平均數為 25.25、22.06,這代表了實驗組在 經過實驗教學之後,其後設語言覺知與控制組相比確實有顯著的進步。換言之,

運用環境文字實施後設語言覺知教學確實有助於提昇實驗組學童在後設語言覺 知的學習成效。

為了得知實驗組在三個分測驗的學習成效,於是進一步考驗三個分測驗的共 變數分析,表 4-4、4-5、4-6 分別為字詞覺知、語法覺知和語用覺知的考驗結果,

並將考驗結果說明如下。

表 4-4 二組學童「字詞覺知測驗」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離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教學方法) 6.683 1 6.683 2.596 .117

誤差 79.808 31 2.574

表 4-5 二組學童「語法覺知測驗」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離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教學方法) 25.767 1 25.767 6.906 .013

誤差 115.668 31 3.731

**p< .05

表 4-6 二組學童「語用覺知測驗」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離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教學方法) 2.252 1 2.252 .890 .353

誤差 78.439 31 2.530

從表 4-4、4-5、4-6 中可以發現在三個分測驗中,僅有語法覺知測驗 F=6.906,

p=.013<.05,達到顯著差異,其餘未達到顯著差異。這代表了實驗組在經過實驗 教學後,其語法覺知有顯著的進步。

綜合上述統計分析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一、以整體測驗而言,排除實驗處理前兩組學童前測分數的影響下,在共變數分 析的數據中顯示兩組學童後測的得分差異達顯著水準,表示實驗教學對實驗 組學童後設語言覺知的增進有顯著的效果。

二、以三個分測驗而言,在共變數分析的數據中,顯示兩組學童後測的得分差異 僅語法覺知測驗達到顯著水準,表示實驗教學對學童的語法覺知有特別顯著 的效果。

第 第 第

第二 二 二節 二 節 節 實驗組學童對運用環境文字實施後設語言覺知教學之學 節 實驗組學童對運用環境文字實施後設語言覺知教學之學 實驗組學童對運用環境文字實施後設語言覺知教學之學 實驗組學童對運用環境文字實施後設語言覺知教學之學 習反應

習反應 習反應 習反應

本節旨在探討實驗組學童在經過實驗教學後,學童在學習反應回饋單的意見 和感受,藉此瞭解學童的學習情況、學習反應、對課程的感受以及對學習態度的 影響。

學習反應回饋單共有 21 題,以下將分三部份呈現填答結果,並分別討論學 童對實驗課程的感受和態度、學童在後設語言覺知能力的改變以及學童對此八週 課程的反應。回饋單於每題後皆設計開放式問答,但礙於國小二年級學童的文字 書寫能力不足,因此讓學生自由填答。以下的學習反應回饋單填答情形的討論會 輔以訪談單說明其學習情形。

壹 壹壹

壹、、、、實驗實驗實驗組實驗組組組學童對課程的感受和態度學童對課程的感受和態度學童對課程的感受和態度學童對課程的感受和態度

表 4-7 為實驗組學童學習反應回饋單 1 到 7 題的填答情形,藉此瞭解實驗組 學童對實驗課程的感受和態度,結果呈現如下。

表 4-7 實驗組學童學習反應回饋單 1-7 題結果統計表(N=16)

1-9、1-12、1-13)、因為可以做很多活動(回 1-16)。從學童的回應可知環境文字 有趣、好玩、活動式的學習是使其喜愛此實驗課程的主因。

在教學前,7 位學童(43.75%)會留意環境文字,例如:回 1-1「有時會留 意環境中的一些標語」、回 1-11「很常出去,所以常看到」,9 位學童不會留意環 境文字,有些學童提到因為老師還沒教,所以不知代表何意(回 1-3、1-6、1-12),

有些學童提到因平時少出門,因此不會留意(回 1-5、1-15)、回 1-10 也提到「因

為頭腦沒什麼記憶」。平時會留意環境文字的學童和較少留意環境文字的學童歸 納其差異的原因多半和生活經驗、成人的提醒、接觸外界的頻率有關;但在教學 後,14 位學童(87.5%)會留意環境文字,例如:回 1-1「出門時會多注意」、回 1-11「課堂中學到很像的字」,也有學童提到老師教很多像是交通標語等環境文 字,所以出門會較為留意(回 1-12、1-16),回 1-15 也說「老師教過後比較知道 環境文字的意思,很喜歡」。但也有 2 位學童(12.5%)表示不會留意環境文字,

例如:回 1-6「沒興趣」。可見經過實驗教學後,學童會連結課程所學和生活經驗,

開始留意生活中的環境文字。

第四題詢問學童對於分組討論方式及上課方式的喜歡程度。在分組討論方 面,16 位學童皆勾選喜歡分組討論方式,可見即便是二年級學童,對於分組討論 的學習方式是持正面態度的。例如:回 1-7「因為討論可以知道別人的想法」、回 1-5「因為討論的時候我們都會用心想」、回 1-1「因為大家很認真討論」、回 1-11

「喜歡分組討論一起合作做海報」、回 1-9、1-12、1-16「因為很好玩、有趣」、回 1-15「討論的時候我們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回 1-13 勾選「同意」而非「很 同意」的理由是「兩個男生都不討論,害我一直催」,從上述學童填答的結果看 來,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頗受歡迎。

另外,16 位學童(100%)皆覺得上課方式很有趣,例如:回 1-7「可以認識 許多好玩的環境文字」、回 1-1「因為老師的上課方式很好笑、有趣味」、回 1-11

「因為老師介紹很多好玩的招牌」、回 1-12「老師上課時會用電腦介紹老師拍的 環境文字」、回 1-9「大家到社區去觀察環境文字很好玩」、回 1-16「可以做海報 等活動」、回 1-13 也提到老師詳細的說明讓她覺得很有趣。綜合上述,學童喜歡 分組討論的原因有三:一、討論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二、促進思考及合作 學習,三、好玩有趣;而認為上課方式有趣的原因有以下五點:一、教師呈現許 多有趣的環境文字,二、教師針對課程有詳細的說明,三、教師上課方式活潑、

充滿趣味,四、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及做分組作業,五、走到戶外實際觀察環境文 字可讓課程和生活做連結。

至於學童對課程難易度的感受,有 11 位(68.75%)認為不難,有 5 位(31.25%)

認為有一點難,0 位認為很難,因此大部分的同學認為不難,而少部份認為有點 難。以課程設計而言,此課程難易度適中,既符合學童的程度,也給予適度的挑 戰。

16 位學童(100%)皆非常希望以後還有這類課程,看來學童不僅認為此課 程對國語文學習有幫助,也非常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

16 位學童(100%)皆非常希望以後還有這類課程,看來學童不僅認為此課 程對國語文學習有幫助,也非常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