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社會行爲是評量幼兒發展的重要指標,而一般情況下父母是與嬰幼兒相處及 互動最爲密切的人,因此瞭解父母教養行爲與幼兒社會行爲、以及兩者關聯如何,

是極爲重要的議題。本研究欲回答的主要研究問題包括如下三個:幼兒父母的教 養行為呈現出何種樣貌?三歲幼兒社會行為表現的情況如何?父母的教養行為與 幼兒的社會行為有何關聯? 茲將研究結論依次整理如下:

一、幼兒父母教養行為之樣貌

(一)幼兒父母很經常採用回應的教養行為,約平均一星期 5~7 次

對台灣三歲幼兒之 1903 個有效樣本的分析發現,「父母回應」行為之四點量 表題項的平均得分為 3.64,該得分落在「經常」與「很經常」之間,超過理論中 點。次數分配統計結果顯示,「很經常」的人數最多(佔 50.4%),即一星期 5~7 次。說明總體來說,有效樣本中的幼兒父母很經常表現出回應的教養行為,

約平均一星期 5~7 次。

(二)幼兒父母經常採用「條件式管教」行為,但相較於回應行為的頻率低,約平 均一星期 3~4 次

68

父母「條件式管教」行為之四點量表題項的平均得分為 2.68,該得分落在

「有時」與「經常」之間,分數超過理論中點但較回應行為之得分低。次數分配 統計結果顯示,「經常」的人數最多(佔 45.7%),即一星期 3~4 次。總體而言,

三歲幼兒的父母經常使用「條件式管教」行為,約平均一星期 3~4 次,但父母採 用「條件式管教」行為的頻率相較於回應行為低。

二、三歲幼兒社會行為之表現

(一)三歲幼兒經常表現出獨立、主動、合群、順從的「正向社會行為」,其中,

幼兒合群行爲的頻率顯著高於其他三種行爲,幼兒獨立行爲的頻率顯著高於幼兒的 主動與順從行為。

幼兒之獨立、主動、合群、順從行為在五點量表上的題平均分各為 3.55、

3.43、3.59、3.42,經與理論中點比較後發現,這四個題平均分皆超過理論中點,

因此總體而言,幼兒表現出獨立性、主動性、合群性、順從性之社會行為的頻率 較高。另外,比較平均數後發現,幼兒合群行爲的頻率顯著高於其他三種行爲

(獨立、主動、順從),幼兒獨立行爲的頻率顯著高於幼兒的主動與順從行為。

(二)三歲幼兒總體而言很少表現出攻擊、退縮的「負向社會行為」,幼兒表現出 退縮行為的頻率顯著高於攻擊行為。

幼兒之攻擊、退縮行為在五點量表上的題平均分各為 1.55、2.34,總體而言,

幼兒表現出攻擊與退縮行為的頻率較低。並且,在比較平均數後發現,三歲幼兒 表現出退縮行爲的頻率顯著高於幼兒的攻擊行為。

三、父母教養行為與幼兒社會行為的關聯

本研究以「家庭社經地位」、「父母回應」行為、「條件式管教」行爲,與 幼兒「正、負向社會行為」之潛在變項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其中,「家庭社經地 位」的觀察變項為父母教育程度與家庭收入,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樣本的父母教 育程度以大學/二技居多(佔 42.7%),家庭月收入平均約為七萬九千元。另外,

「父母回應」行爲有三個觀察變項、「條件式管教」行爲有兩個觀察變項,幼兒

「正向社會行爲」建立以獨立、主動、合群、順從行爲作為潛在變項的二階構面,

「負向社會行爲」則是以退縮與攻擊行爲作爲潛在變項的二階構面,本研究發現:

69

(一)家庭社經地位與幼兒正、負向社會行爲的關聯皆不顯著

本研究的分析結果發現,以父母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作爲觀察變項的「家庭 社經地位」與幼兒「正向社會行爲」(獨立、主動、合群、順從行爲)及「負向 社會行爲」(攻擊、退縮行爲)的關聯皆未達到顯著水準。換句話説,無法推論

「家庭社經地位」與三歲幼兒的社會行爲有所關聯。

(二)「父母回應」行為愈多,幼兒獨立性、主動性、合群性、順從性的「正向社 會行為」表現也愈多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所採取之回應教養行為,對幼兒獨立性、主動性、合 群性、順從性等「正向社會行為」具有正向關聯。換句話說,父母在養育幼年子 女的過程中,愈多針對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需求及表現做出敏銳與及時的反應,

則子女愈能夠獨立完成任務、主動自發地展現自己的行為與意見、樂意與他人親 近與互動、並且依順社會環境期待及重要他人的要求。

(三)「父母回應」行為愈多,幼兒退縮性、攻擊性的「負向社會行為」表現愈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所採取之回應教養行為,與幼兒退縮性、攻擊性等社 會行為具有負向關聯。換句話說,幼兒父母在養育幼年子女的過程中,愈多針對 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需求及表現做出敏銳與及時的反應,則子女愈少表現出孤立、

不安全、不自信並與同伴保持距離的傾向、以及在身體或語言上表現敵意和侵略 性,如動手打人、搶奪物品、中傷謾罵等。

(四)父母的「條件式管教」行為,與幼兒獨立性、主動性、合群性、順從性的

「正向社會行為」關聯不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所採取之「條件式管教」行為,對幼兒獨立性、主動 性、合群性、順從性的正向社會行爲之關聯未達顯著水準。換句話說,無法推論 在孩子行為失當時幼兒父母所採取的引導與指示行為,與三歲幼兒的正向社會行 爲有所關聯。

(五)父母的「條件式管教」行為愈多,幼兒退縮性、攻擊性的「負向社會行為」

表現愈多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所採取之「條件式管教」行為,對幼兒退縮性、攻擊 性等「負向社會行為」具有正向關聯。換句話說,在孩子行為失當時,幼兒父母

70

所採取的引導與指示行為愈多,則子女愈常表現出孤立、不安全、不自信並與同 伴保持距離的傾向、以及在身體或語言上表現出更多敵意和侵略性。

綜合上述,藉由具有代表性的樣本,本研究不僅瞭解了幼兒社會行爲與父母 教養行爲的基本狀況,而且也厘清了「家庭社經地位」、「父母回應」與「條件 式管教」的教養行為,分別與幼兒正向、負向社會行爲的關聯。總體而言,「家 庭社經地位」與幼兒社會行爲的關聯不顯著;「父母回應」愈多,幼兒「正向社 會行爲」愈多、「負向社會行爲」愈少;父母「條件式管教」愈多,幼兒「負向 社會行爲」愈多。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