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綜和以上研究結果,本章將針對本研究探討的議題,對社會資本的三個構面,,

即「認知面」、「結構面」,以及「關係面」,分別針對其與虛擬社群成員參與行為 的關係作出結論。並提出實務上和學術上的建議和貢獻,以及指出本研究的限制 和後續可研究的方向。

第一節 研究結論

虛擬社群成員在凝聚過程中形成的社會資本,反映了社群形成的社會網絡型 態,本研究主要探討此網絡型態對於成員參與社群上的交流互動行為是否有所影 響。另外,根據 Hagel & Armstrong (1997)的性質分類,Mobile01 本質上是興趣 型虛擬社群,也就是提供有相同興趣與討論主題的參與者,一個交流資訊與交換 意見的討論空間,所以參與成員會更加意識到彼此在喜好熱情和想法等特徵上會 相當類似;Facebook 主要為人際關係型虛擬社群,是提供使用者延伸實體社交 生活的空間,好友圈絕大部分都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親朋好友們。虛擬社群性 質上的不同,使得成員參與社群過程中在社會網絡累積不同型態的社會資本,對 於社群成員在與其他成員交流互動時的使用與參與行為上,本研究也發現會有不 同程度的影響。本節將第四章的統計結果分析討論,整理如表 5-1,並做出歸納 性的結論。

一、社會資本的「認知面」對虛擬社群參與活動行為的影響

社會資本的認知面呈現出此網絡中的虛擬社群成員彼此的相似程度:共同的 興趣、想法或意見等。當虛社群成員間呈現出的相似性愈高時,彼此會有更多共 討論的話題、關注的事物,使得成員更為信賴資訊分享者,會更願意和其他成員 分享自己擁有的相關議題的討論資訊,並且也會更容易認為社群內分享資訊的成 員是值得相信且可靠的,對於討論參與主動債向都有正向的顯著影響,表示成員 共同關注或討論的話題會愈相似,而會使成員更容易主動開啟話題或加入對話來 討論,交換彼此對話題的想法和看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7

為了參與共同的話題以及之後的持續互動討論,會促進社群內成員的資訊往 來交流,由其對 Mobile01 成員的交流互動影響更明顯。Mobile01 本質上屬於興 趣型的虛擬社群,Mobile01 的成員本來就是為了討論相同的興趣而聚在社群裡,

當成員感受到彼此愈有相似的想法意見和熱情時,彼此更投入交換想法或資源的 互動債向更強,所以 Mobile01 成員會更容易回應其他成員來持續討論交流,看 到其他成員分享和自己認知不一樣的意見時,也會更容易參與討論,為了能持續 與其他成員討論交流,也會使成員在討論互動時更避免和他人陷入口角衝突。而 Facebook 的成員在回應彼此聊天時,大部份時候都是和自己比較熟絡的朋友互 動往來,彼此交流分享的資訊和意見討論並沒有特定的主題和內容,所以成員在 相法興趣上愈相似、有共同可以討論的聊天話題,會促使成員在 Facebook 內分 享資訊,但不一定會使成員在討論串裡持續回應其他成員來討論,或看到自己不 同意的討論內容時會加入討論串。

簡而言之, Mobile01 成員參與社群的主要動機和目的是能夠在共同有興趣 的主題上獲得相關資訊和討論意見,本研究發現社會資本的認知面對於 Mobile01 成員參與交流行為的影響層面,會比人際關係型的 Facebook 要更多:Mobile01 成員的認知面愈高,會更增加成員彼此交流討論以及回應互動的債向,在發表意 見時也會比較注意言辭的理性程度。

二、社會資本的「結構面」對虛擬社群參與活動行為的影響

若虛擬社群成員的社會互動連結程度愈高,反映了與其他成員的互動程度與 溝通的頻率相當密切,表示成員更熟悉更多其他成員且互動密切。本研究發現,

虛擬社群成員的社會互動連結度,對兩個性質虛擬社群成員的交流參與行為影響 幾乎都相同。

當社群成員結構面的社會資本愈高時,代表成員在虛擬社會網絡中愈緊密的 交流也更加熟悉其他成員,這使得資訊的流通更加頻繁,成員不傴會更會更愈願 意和其他成員分享自己擁有的相關議題討論資訊,同時也會在社群內與社群外作 資訊的流通分享:將感興趣的資訊轉貼到社群或個人的網路空間或分享給現實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8

活中的人,更容易在社群內主動參與討論和交換意見,若其他成員的意見內容和 自己所知的不一樣時,成員也更容易加入討論分享自己的意見或看法。成員和其 他成員愈有密切互動而熟悉時,愈可能會在張貼文章或資訊時發洩自己的不滿,

或轉貼一些未經證實的網路謠言資訊。

兩個虛擬社群唯一的差異處,只有在兩個交流行為特性上是截然相反的:來 源可信度與避免衝突行為債向。Facebook 成員愈在社群內和朋友圈內的成員保 持密切的互動也更熟悉時,反映了成員和自己的朋友彼此是很熟絡的,在討論或 聊天時自然就會比較理性地避免口角衝突或謾罵,來維持良好的互動往來;

Mobile01 許多成員在討論的議題上都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當成員彼此互動密切 且熟悉時,代表時常和其他成員進行討論交流,會時常在社群內發表看法或交換 意見的成員,許多也都是那些有比較豐富知識與瞭解的成員,因此若有其他成員 針對評論做批評或有意見歧異的情況時,有可能會為了捍衛自己的專業性或堅持 自己的看法意見,而在回應時沒有去注意可能產生言語上的衝突,導致了討論的 過程淪於口角的衝突或筆戰,也因為本身的相關知識或對於技術的瞭解也很深入,

所以比起其他討論議題的成員會債向於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因此使其比較不相信 社群內相關資訊的分享成員。

三、社會資本的關係面「關係面」對虛擬社群參與行為的影響

虛擬社群成員是否信賴彼此的關係型態,對 Facebook 和 Mobile01 兩個虛擬 社群成員的行為影響都沒有太明顯,成員的信任關係型態讓成員較為信賴彼此,

會使成員較為相信分享資訊的成員,可能使成員對於資訊瀏覽的程度提高,但不 會因信任而增加成員彼此參與話題討論和發表看法的債向。不過,信任會使 Facebook 的成員更注意自己的言論內容,Facebook 成員的發言討論內容大多都 是比較一般性的話題或純聊天,成員愈彼此信任時,表示成員愈相信朋友都是會 以理性、良善的原則在社群內活動,加上成員和好友圈成員也都是本來就認識、

有友誼基礎的,因此更容易增加成員更注意自己發言是否會影響到其他成員的行 為債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9

認同與互惠規範的關係型態,使得虛擬社群成員會預期彼此的行為都會遵循 廣為社群接受的規範與原則,並且會對虛擬社群產生歸屬感。這樣的關係型態,

對於 Mobile01 社群成員行為影響較多:Mobile01 的成員參與社群之中,是為了 在共同有興趣的主題上,彼此交流資訊和交換討論意見,若凝聚後形成彼此以互 惠性的原則參與社群並且彼此認同時,可以讓交流分享的環境氣氛更好,故應會 促進成員交流互動以及良性互動的行為債向。而正如本研究的結果發現,互惠規 範與認同會使得成員更有可能在社群內外資訊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與觀點看法,

而且更會為自己的言論內容負責、注意自己的意見是否客觀並會對他人造成影響 才能夠在這些主題內容裡有更好的交流討論。而 Facebook 的成員參與主要為了 滿足人際社交需求,加上好友圈的成員大部分也都是現實生活的親朋好友,故彼 此認同歸屬感愈強烈時,會使成員更容易在同一串對話下彼此回應、持續交流討 論互動。

本研究發現,互惠規範與認同的關係型態,對於 Mobile01 成員參與交流行 為的影響層面比 Facebook 要更多。Mobile01 成員為了獲得相關資訊以及彼此討 論交換意見而參與在社群中,所以當成員愈投入在規範秩序、相互幫助的交流氣 氛時,會更增強成員在社群內交流互動的行為債向。

Facebook Mobile01 Facebook Mobile01 Facebook Mobile01 Facebook Mobile01 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