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虛擬社群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欲探討成員在持續參與虛擬社群後,累積了社會資本對於虛擬社群的 資訊使用、交流互動特性以及社群使用知覺價值的影響。為了深入瞭解研究相關 議題,將文獻探討分成五個部份:第一部份為虛擬社群;第二部份為社會資本理 論;第三部份為虛擬社群內的資訊使用;第四部份為虛擬社群之成員交流互動。

本章透過主題性的文獻探討,以發展後續的研究架構以及假設推論。

第一節 虛擬社群 一、虛擬社群的定義

在探討虛擬社群之前,應先對社群(community)的意義有所瞭解。過去社會 學者透過研究社區居民活動的現象來瞭解社群的概念。Shore(1994)認為,一群人 在某個特定區域內互相交流與共享設施,進而彼此相互依賴和認同,即形成所謂 的社群。社群的最基本就是人和彼此的共同連結。Hamman(1997) 指出,社群的 組成元素可分為四個部份:(1)一群人(a group of people)(2)分享社會性互動

(share social interactions)(3)成員彼此間擁有共同聯繫(common tie)(4)共 同在某個區域內至少持續處了某段時間(share an area for at least some of the time)。

因此,除了最基本的個體之外,要凝聚社群還必頇具有三個要素:(1)持續 的互動關係(2)共享的特質或價值觀(3)特定的區域(Hamman, 1997) 。參與 成員彼此連結進而產生交流,便是社群凝聚的結果。當一群人因為某種共同原因 或目標,彼此群聚在一起進行分享與交流互動,進而產生緊密的社會性連結,即 可稱作社群。

在網際網路興起以前,社群只能透過實體的活動參與來凝聚,當網際網路的 出現後,便完全破除了地理空間的限制,使人們得以在虛擬的網路空間裡進行群 聚性的交流互動。虛擬社群的概念就是人與人的交流逐漸打破地理範圍的限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使不同地區的人也可以輕鬆地溝通連結(Hagel & Armstrong, 1997)。因此,虛擬 社群的定義為「一群具有共同興趣、目標與活動,彼此分享和交流資訊,並且投 入在社會性互動(social interactions)的網路使用者共同凝聚,所形成的虛擬社會網 絡」(Chiu, et al., 2006)。

二、虛擬社群的種類

由前述定義可知,虛擬社群可以是成員基於相似的興趣、喜好,或是成員有 相同的背景因素,所衍生出不同種類性質的虛擬社群。以台灣的歷來比較受歡迎 的虛擬社群為例,早期相當紅的是 Yahoo!奇摩的「家族」,家族的成立可能有相 當多的原因,例如成員都是來自同一個班級、都有共同喜愛的偶像、都喜歡交流 一些網路八卦謠言;之後比較紅的就是「無名小站」,發揮 Web2.0 的精神,強調 使用成員與瀏覽成員的溝通互動;在 Web2.0 的概念發酵後,近來最火紅的

「Facebook」更是持續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想法經營,讓成員可以同時瀏覽自己與 好友成員的動態情況,隨時和親朋好友們持續交流感情;而這過程中,許多論壇 討論區也是一直都很受到網路使用者的歡迎,例如以 3C 資訊討論為主的

「Mobile01」、讓女性一起討論保養美容的「Fashionguide」、發揮宅經濟效應的

「巴哈姆特」等,而 BBS 更是涵蓋了以上不同種類的虛擬社群看板。

虛擬社群是參與成員根據不同的動機與需求,凝聚成不同種類的虛擬社群團 體。過去學者利用不同的角度,將虛擬社群區分成不同的種類(Adler & Christopher, 1998; Chaudhury, et al., 2001; Hagel & Armstrong, 1997)。其中 Hagel & Armstrong (1997) 利用虛擬社群使用者的需求,明確地歸納出現今多種不同虛擬社群的性 質:

1. 興趣型(interest)

參與者對某一主題有共同的興趣喜好或專長,透過虛擬社群的凝聚組成,彼 此得以相互討論或交換訊息。例如:專為女性開設的時尚美容網站 Fashion guid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2. 人際關係型(relationship)

利用虛擬空間的帄台,吸引具有相同交友動機或相同特定生活經驗的人,凝 聚在一起以尋求情感上的支持和朋友間的連結溝通,滿足人際的社會性需求 並建立更深層的人際關係。例如:當紅的 Facebook 或男女交誼的愛情公寓。

3. 幻想型(fantasy)

網路的虛擬空間讓參與者可以滿足個人幻想和娛樂的需求,讓成員在個人滑 的故事情節中暫時逃避現實生活的壓力。例如:線上遊戲。

4. 交易型(transaction)

利用網路的虛擬帄台進行實體的商務交易,讓社群成員能與他人進行買賣或 交換商品。例如:Yahoo!拍賣和露天拍賣,使成員可以進行全新和二手商品 的買賣,也讓參與成員可以查詢彼此的信用紀錄與評價。

由上述可知,雖然虛擬社群根據成員群聚的動機和目的,可區分出不同種類 的虛擬社群,但不管哪個性質種類的虛擬社群,其成員最初會在網路空間裡群聚 的因素應當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成員都有共同的興趣和喜好、關注的話題、彼此 都來自於某個現實生活中的群體。另外,Hagel & Armstrong(1997) 也提到,同 一個虛擬社群,可能會涵蓋不只一種的性質,例如同時滿足共同興趣和人際關係 的交流。而不同種類的虛擬社群,其涵蓋的性質範圍與程度便有所差異,塑造出 虛擬社群不同的交流環境。鑑於過往虛擬網路成員互動特性的研究,多半是以使 用者的特質與特徵角度切入來探討,本研究希望透過虛擬社群內的社會網絡環境 因素,以外部環境因素的觀點探討社群參與成員的交流互動特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