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總結

本研究以「專業學術華語」中的「詩歌華語」作為研究目標,探討詩歌 學習時的輔助方法。首先於文獻回顧中探討「詩歌華語」的教學現況及教學 難點,再結合「視覺圖像」作為輔助教材的二語教學常見技巧,透過實證研 究方法,檢測輔助教材形式對於詩歌華語習得及產出成效的影響。最後,將 研究結果應用於詩歌華語的教學活動設計。

前人研究已指出「圖像」在二語學習若干領域的應用價值,其中以二語 詞彙學習的研究成果最為豐碩。多數學者達成一致的結論:圖像輔助教材有 利於二語詞彙學習,特別是圖像搭配文字的註解形式,能達到最佳的輔助效 果。然而,部分研究指出,當文字註解的語言不同時,圖像的影響力也有差 異,圖像對二語文字註解的加成效果,優於對母語文字註解的加成效果。為 確認圖像在詩歌華語中是否仍有相當的應用價值,並探究圖像對於母語、華 語兩種文字材料的輔助成效差異,本文提出四個研究問題,以及對應於其中 三個問題的研究假設,探討輔助教材的圖文組合形式,對國際學生詩歌學習

後回憶表現造成之影響,以便發展有效的詩歌教學輔助教材。

本文透過實驗方法收集數據,採用統計方法分析結果。實驗以臺灣師範 大學華語文教學系修習《中國古典詩歌欣賞》的 22 名國際學生為對象,針 對其學過的六首詩歌,先提供輔助回憶的六種圖文組合材料,再進行問答題 形式的課後回憶賞析測驗。國際學生的作答內容即為本研究的分析資料,分 別針對「學術分析篇幅」、「學術分析詞彙」與「學術分析論點」三項能力指 標進行資料標記,再透過統計方法分析量化數據,以檢驗國際學生的學科知 識及學術分析能力。以下分為兩節,第一節總結研究之成果,第二節說明設 計教學活動所應用的原理。

一、 圖文材料影響學術分析能力

在本研究的三項評分指標中,唯有「學術分析論點」達成統計上的顯著 性,可再進行後續的資料分析,得到較為嚴謹的結論;「學術分析篇幅」及

「學術分析詞彙」則並未達到顯著。

「學術分析篇幅」的長短及「學術分析詞彙」的多寡,分別代表國際學 生在進行學術分析(詩歌賞析)時,成段表達的撰寫能力以及專業詞彙的運 用能力。此兩項能力並未受到輔助教材形式的影響,推論原因如下:在「篇 幅」方面,由於受測者在回憶階段已掌握詩歌內容,故賞析時能充分發揮,

因而不受輔助教材的影響。此外,賞析詩歌時的成段表達能力,可能與受測 者的長期寫作能力較為相關,而與輔助回憶的材料形式較無相關。而在「詞 彙」方面,由於詞彙的習得與鞏固需要較長的時間,測驗前 5 分鐘提供回憶 材料的輔助成效,因而無法即時反映於測驗結果之中。此外,本研究輔助回 憶材料中的詞彙屬於「偶然學習」的方式,並非受測者閱讀理解時的主要目 標,故較難習得,亦難以主動運用於產出論述中。

「學術分析論點」的多寡,則代表國際學生在賞析詩歌時,分析能力的 深度及廣度。學術分析論點的實驗結果達成統計上的顯著性,因此可進一步 分析搭配圖像造成的影響力差異,是否體現於不同的文字教材中。研究結果 發現,當輔助教材為母語文字時,圖像對學生的論點分析能力造成負面的影 響。此結果與原假設的預期相反,圖文搭配不但未能展現加成效果,反而使

論點分析的表現下降。在僅有母語文字時,學生的產出表現最佳,推論是因 母語文字撰寫的輔助教材已提供足夠的資訊,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完全理解內 容,並促進學術論點方面的分析能力。此時圖像僅傳達了重複的訊息,且可 能由於資訊過多,反而造成學習者的負擔,不利於引發思考,而使產出成效 大不如前。

與母語文字材料的結果相反,當輔助教材為華語文字時,圖像對論點分 析能力有正面的影響,即圖文搭配的產出成效優於僅有圖像或文字,此結果 與原假設相符。推論在高階學術知識階段,學習內容愈趨抽象、深奧,成段 的華語文字對國際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即便內容是為幫助學生思考、進 行詩歌賞析,仍難以於短時間內吸收。圖像的存在有助於營造詩歌中描寫的 整體氛圍,幫助學生掌握詩歌的情境,進而拓展其分析面向及思考角度,故 能於短時間內提升論點分析能力。

簡而言之,學習詩歌華語時,在使用文字作為輔助教材的情境下加入圖 像,會對學生的論點分析能力造成影響,影響情形與文字教材的語言有關:

文字教材為母語時,毋須搭配圖像即有良好學習成效,圖像反而形成學習負 擔;文字教材為華語時,搭配圖像能發揮加成效果,提高詩歌華語的學習表 現。此結果亦證實了在高階學術知識階段,母語的重要性及影響力。

二、 善用圖像輔助理解學術內容

由上述的研究結果,本文提出詩歌華語的四項教學建議,分別為:善用 母語輔助理解、搭配圖像呈現情境、討論問題引發思考、提供賞析展示詞彙,

並由後三個建議出發,進行教案設計。教案的定位為正式課程之後的輔助課,

教師或課程助教可用於課後或考前複習。教案設計秉持「抬頭式學習」及「合 作學習」等教學理念,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深化思考;採用「先圖後文」的 方式,呈現「視覺圖像」及「賞析範文」,先以問題討論的方式促進學生思 考,增強學生的論點分析能力,再透過最後的寫作任務,增強學生的現代華 語書面語寫作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不僅停留於 表面字義,而能進一步體會詩歌中傳達的文化意涵,提升學術知識的習得成 效。教案設計並未融入「善用母語輔助理解」此一教學建議,是由於在華語

地區進行教學,學習者來自不同的國籍,使用淺易華語輔助理解比使用學生 母語來得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