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的省思

在文檔中 視多障者就業歷程之研究 (頁 130-145)

第六章 結論與反思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

曾經,研究者在台南私立機構所遇到的那位多重障礙女孩,以及在 擔任職業輔導評量員期間,所服務過的那名患有視網膜色素病變的智能 障礙青年,不知道他們現今的生涯發展為何?「視多障者就業」在很多 人的眼中充滿重重挑戰,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務,研究者在確定研究題目 之時,也是懷著這樣的預期心理,亦準備好了研究對象召集不易、研究 訪談會有負向情緒等各種可能性。

實際展開研究之後,研究者發現有一年以上就業經驗的視多障者確 實是少之又少,文獻探討和研究結果分析,也反應出了視多障者在就業 歷程中所遭遇各式各樣的困境,例如:遭受不平等的對待、面對不被理 解的無奈。但在與三位研究參與者深度訪談、了解其就業歷程之後,啟 發了研究者以不同的觀點看待視多障者就業一事,那是在研究之初未曾 預期的收穫。

三位研究參與者在畢業之後,毅然決然的踏入社會,脫離學校和家 庭羽翼的高度保護,在這段就業旅程之中,各自懷抱著理想,然後遭遇 了各式各樣的逆境,例如:阿宏在待業期罹患憂鬱症、小佩過度加班使 得身體發出警訊、阿德創業失敗等等,但他們從未氣餒,並發展出獨特 的生存之道以求適應,他們從未抱怨,只單純著感念過去曾提供過支持 的人,以及思考如何朝著下一步邁進。也許,這永不放棄的態度就是他 們能夠在競爭性職場中長期就業的主要因素吧!

雖然本研究無法完全回應最初那名多障女孩和那位視覺功能退化 青年的個別化特殊情況,但研究者認為,這次的探討是一個起點,視多 障者的多元化,從正向的觀點而言,應該還有更多重樣貌的就業可能,

是值得將來繼續研究、持續推動職業重建服務的參考;而研究者將銘記 在心三位研究參與者帶來之充滿生命力量的感動,也期盼本研究所提出

120

的建議,能夠對三位研究參與者,以及其他有就業意願的視多障者獻上 一份小小的心力。

121

參考資料

王育瑜(1997)。台北市視障者生活狀況及福利需求調查研究。台北:

財團法人台北市愛盲文教基金會。

王敏行、吳明宜、陳靜江、賴淑華、戴富嬌(2003)。身心障礙者職業 輔導評量工作手冊。台北: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中華民國殘障福利聯盟(2000 年 10 月)。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業務 不應倒退十年,應維持專責組負責【新聞群組】。取自 http://

www.enable.org.tw/iss/detail.php?id=122

北區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資源中心。職業重建定義【新聞群組】。

取自 http://www.vernetwork.org/vw_u/about29.php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9 年 06 月)。98 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 【新聞群組】。取自 http://www.evta.gov.tw/content/content.

asp?mfunc_id=14&func_id=61&type_id=0&cata_id=0&id=20334

&mcata_id=0&SearchDataValue=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辦理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窗口計畫

(2009 年 09 月 01 日)。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身心障礙者就業開門網。職業重建窗口 【新聞群組】。取自 http://opendoor.evta.gov.tw/sub.aspx?

p=0000138&a=0009080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07 年 07 月 11 日)。

李永昌(2001)。視覺障礙學生混和教育。特教園丁,17(2),38-45。

吳秀照(2007)。台中縣身心障礙者就業需求:排除社會障礙的就業 政策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1(2),148-197。

李秀鳳(2010 年 8 月 12 日)。咱的社會-多元就業視障者之夢。中國時 報。

吳芝儀(1996)。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122

吳佩霖(2009)。就業中的脊髓損傷者之就業調適歷程探討(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茂興(譯)(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原作者 Richard S.

Sharf)。台北:弘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7 年)

李翠玲(2009)。重度與多重障礙。台北:五南。

李慧文(2004 年 07 月)。影響身心障礙者勞動參與相關因素探討。

就業安全,25-32。

邱永祥(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邱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心理。

邱滿艷(1999)。重視身心障礙者在職訓練促進其就業適應與自立。

社會福利,140,56-58。

邱滿艷、張千惠、韓福榮、許芳瑜、鍾聖音、貝仁貴、簡宏生、陳月 霞、徐文豪、林婉媛(2010)。從傑出身心障礙者就業歷程,探 討就業影響因素--伴隨著「障礙」的就業路。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35(3),1-25。

林士堯(2006)。淺談定向行動。啟明苑通訊,54,35-40。

林宏熾(2000)。多重障礙學生輔導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林宏熾(2003)。身心障礙者生涯發展理論與生涯轉銜服務。特教園 丁,19(1),1-17。

林宏熾、張瑋珊(2005)。身心障礙者生態觀生涯發展理論之運用與啟 示:以智能障礙者職業重建為例。身心障礙研究,3(2),88-101。

林宏熾(2009)。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台北:五南。

林幸台(2007)

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台北:心理。

周惠玲、趙景瑄(2005)。考察美國視障職業重建服務報告。台北: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123

花敬凱(1998)。自然支持:重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新趨勢。特 殊教育季刊,69,8-16。

花敬凱、彭淑青(2004)。從雇主的觀點談視覺障礙者的就業限制。啟 明苑通訊,51,2-9。

林慶仁(1996)。美國藍雪方案的介紹,特殊教育季刊,58,17-20。

林慶仁(2003)。中途視障者職業重建模式建立與實務探討,就業安全,

2(2),82-90。

林慶仁(2003)。美國視障者成功就業實況與相關職業重建模式報導。

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

巨流。

紀佳芬、張彧(2000)。身心障礙者職業傷害調查與工作環境評估研究。

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柏廣法(1998)。視覺障礙者大學畢業後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郭峰誠、張恆豪(2011)。保障還是限制?定額進用政策與視障者的就業 困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3,95-136。

陳郁佳(2008)。身心障礙者求職困境之探討。就業安全,7(2),113-116。

陳美俐(2009)。高職輕度智能障礙畢業生就業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珮綺(2010)。創傷性腦傷患者就業歷程之敘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靜江(2002)。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模式。就業安全,1(2),

88-93。

陳麗如(2004)。美國身心障礙者重要法案之陳述。台東特教,19,

41-47。

124

張千惠(2000)。定向行動能力評估手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學系。

張宏治(1987)。視覺障礙兒童語言障礙之研究。教師研習中心教育專 題研究,10,1-29。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莊素貞、魏琦窈、張靖宜、梁英男、王敬儒(2007)。視覺障礙者/

視覺多重障礙者職務再設計之探討與分析。台中: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添洲(1993)

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張淑燕(1997)。轉銜階段障礙青少年之父母應扮演的角色。特殊教 育季刊,64,17-20。

許雅惠(2006)。身心障礙大專院校學生生涯阻礙因素之探討。輔導 季刊,42(1),154-65。

張簡小琳(2007)。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個案需求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碩士論文)。美和技術學院,屏東縣。

黃志雄(2007)。重度及多重障礙學生個別化課程擬定與執行之研究,

(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俊憲(2003)。重度視覺障礙者在一般職場適應歷程之研究(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萬明美(2000)。視覺障礙。載於許天威、徐亨良、張勝成(主編),新 特殊教育通論(265-292)。台北:五南。

楊素端(2010 年 09 月)。視障重建服務過去與未來。2010 開創視障 者多元就業之探討國際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楊馥聿(2010)。資源班教師提供普通班視多障學生支援服務之行動研 究(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劉世閔(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台北:心理出 版社。

125

蔡佳玲、白浚榮(2001)。非按摩業視障者職業生涯問題與需要之探 討。輔仁大學,台北市。

蔡昆瀛(2001)。視覺障礙幼兒的發展特質與教學策略。台東特教簡訊,

14,11-1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劉錫吾(2007)。高職特教班學生實習職場工作適應因果模式建構之研 究(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謝佳穎、王智弘、倪芳瑜(2008)。身心障礙者就業訓練歷程中工作自 我效能之初探。網路社會學通訊,74,

http://society.nhu.edu.tw/e-j.htm。

吳淑鈴(2000)。有效的職涯規劃與管理。國家文學學院 T&D 飛訊,109,

1-17。

顏倩霞、賴明莉(2005)。全盲生就讀國小普通班支持系統之個案研究。

管理與教育研究學報,4,25-56。

饒達欽(1984)。職業與事業觀念談。中學工藝教育月刊,17(3),14-19。

Bandura, A.(1986). 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s and A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ill, 92-113.

Betz, N. E. (2004). Contribution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career counseling:

A personal perspective.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52, 340-343.

Brolin, D. C., & Gysbers, N. C. (1979). Career education for persons with handicap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58(4), 258-262.

Cardinali, G. & D’Allura, T., (2001). Parenting styles and self-esteem:A study of young adul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5(5), 261-271.

126

Franzblau, S. H., & Moore, M. (2001). Socializing efficacy: A

reconstruction of self-efficacy theory with the context of inequality.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1(2), 83-96.

Gold, M. W. (1976). Task analysis of a complex assembly task by the blind.

Exceptional Children, 43, 78-84.

Hall, D. T. & Goodale, J. G. (198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Harvey, L., Locke, W., & Morey, A.(2002). Enhancing Employability,

Recognizing Diversity: Making links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of work. London: Universities UK and CSU.

Hershenson, D. B. (1981). Work adjustment, disability, and the three R’s of vocational rehability: a conceptual model.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25(2), 91-97.

Hershenson, D. B. (1998). Systemic, ecological model for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42, 40-51.

Lincoln, Y. S. ,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McBroom, L. W. (1995). Transition to work following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Experiences of employee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and their employers. Technical report.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on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Mclean, L. K., Brady, N. C., McLean, J. E., & Behrens, G. A. (1999).

Communication forms and functions of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severe mental retardation in community and institutional setting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2, 231-240.

127

Orelove, F. P. & Sobsey, D. (1991). Educating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2

nd

ed.). Baltimore: Paul H. Brooks.

Parker, A. T., & Pogrund, R. L. (2009).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literacy of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and addition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Blindness, October-November, 635-648.

Roger, S. H., Gordon, C. Y., Schanzenbacher, K. E., & Smith C. J. (2001).

Common diagnosis in ped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practice. In J.

Case Smith (Ed.), Occupational therapy for children (4th ed),136-187.

Salomone P. R., & Paige R. E. (1984).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Perceptions of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adults.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33, 147-156.

Schur, L. (2002). The Difference a Job Makes: The Effects of

Employment Amo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 36(2), 339-347.

Siegel-Causey, E. & Allinder, R. (1998). Using alternative assessment for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Alignment with best practic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33 (2), 168-178.

Super, D. E.,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Super, D. E.,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 Office of Education.

Super, D. E., (1984).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iate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pp.

192-234).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128

Super, D.E., Savickas, M. L., & Super, C. M. (1996). Career Choice &

Development (3rd ed), 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iates (Eds.),

The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s(pp. 121-178).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reer Development Manual. [Online forum

comment]Retrieved from https://emanual.uwaterloo.ca/login_new.aspx

129

視多障者就業歷程之探討--研究參與同意書

您好!我是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的學生,在張千惠教授

您好!我是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的學生,在張千惠教授

在文檔中 視多障者就業歷程之研究 (頁 130-145)